天天看點

德意志的斷劍——小毛奇

赫爾穆斯·約翰内斯·路德維希·馮·毛奇,德國大将,因與他的叔叔名字相同,又稱為小毛奇。他出生于一個普魯士容克貴族家庭,從小就受到狂熱的沙文主義與軍國主義的熏陶,渴望像他的叔叔老毛奇那樣,上陣殺敵建立功勳。

德意志的斷劍——小毛奇

相對于德國的大部分軍官,小毛奇的仕途可謂是平步青雲。德意志之劍老毛奇留在他身上的遺風就可以吓退大部分競争者,加上其德皇威廉二世的侍從武官這一名号。他輕而易舉地打敗了許多比他能幹、有才能的軍官出任了德國總參謀長。德皇愛慕虛榮,他希望他的軍隊威武雄壯,他對那些平民出身的軍官頗為不喜。于是大量的貴族子弟充當軍事高官。小毛奇因長年年伴随在德皇身邊,深得德皇的喜愛。即使小毛奇知道自己沒有那麼高的才能擔此大任,但王命在上,不行也得行。

德意志的斷劍——小毛奇

在俄國革命和德法在摩洛哥問題上日益緊張的陰雲籠罩下,小毛奇于1906年1月1日登上軍隊總參謀部參謀長的寶座。在不太熟悉軍事的情況下,他開始主持一戰初期施利芬計劃的改造。讓一個生性多疑、在大的決策面前猶豫不決的人去接受如此大膽的計劃,實在是德國指揮部的悲哀。他既擔心西線的兵力太過薄弱突破不了法軍的防線,又擔心東線的兵力稀少不能抵抗俄國人的人浪沖擊。他在指揮部研究了半天,得出了個結論:施利芬計劃是無法實作的。德皇讓他寫下代替施利芬計劃的部署,他還寫不出來。結果就是套用施利芬計劃的模子,改變了西線右翼部隊的行軍路線,不通過荷蘭改為比利時。他認為永久中立國的比利時要比荷蘭好解決一些,但是他沒有想到列日要塞成為了戰役的出乎意料的堅點。至此,施利芬-小毛奇計劃終于完成了。

這個修改後的計劃是否完善呢?參與制定計劃的魯登道夫認為這個計劃是基于目前形勢比較好的修改,但是它對戰場總指揮那種“指揮藝術”要求十分的高。但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沒進入過基層部隊曆練的小毛奇是否有這種“藝術”,誰也不知道。不過小毛奇确是比較樂觀的。他認為德意志高超的軍隊素養以及德軍總參謀部高效的指揮藝術能夠幫助他們打赢一切戰争。1914年5月,小毛奇認為戰争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完成。6月1日,他公開叫嚣:“我們已經準備就緒。”

德意志的斷劍——小毛奇

但是戰争真正開始的時候,他卻緊張了。東邊俄國提前開始了軍事動員,西線大量德軍卻被擋在列日要塞。沒有真正經曆過戰争的他徹底地慌了,導緻後面的指揮失誤,進而導緻了馬恩河戰役的失敗。小毛奇本身的指揮就有着巨大問題,身為總參謀長的他對部隊的指揮隻持續到軍隊排兵布陣,一旦軍隊到了預定地點,他就讓具體指揮官去指揮,搞得其他人方寸大亂。很多人是以給小毛奇起了個外号“鐵匠”,意思是打完鐵就把鐵扔給别人。雖然他在指揮方面有着許多問題,但是他的洞察力卻極為優秀。初戰告捷,法蘭西的17号作戰計劃已經破産,他敏銳地發現法軍的俘虜很少并且敗退也十分有序,根本不像是铩羽而歸。法軍是不是在誘敵深入?他對德軍的長驅直入和兩個集團軍的缺口感到擔憂,但是他沒有提醒克盧克和比羅,還有一種說法他已經聯系不上他們了。

德意志的斷劍——小毛奇

德軍第一集團軍已經望見埃菲爾鐵塔的塔尖了,但是他們再也不能前進一步了,馬恩河的怒濤已經擋住了他們。100萬把刺刀和1000門大炮已經蓄勢待發。小毛奇老淚縱橫,他們輸了。法軍的戰線已經穩住了,戰争進入了消耗模式,這正是德國所拖不起的,正如9月10日小毛奇向德皇報告的那樣:“陛下,我們已經輸掉了戰争”。

馬恩河會戰結束後,小毛奇被解除掉了職務。1916年,大戰正酣的時候,他抑郁而終。小毛奇是一戰的極力發起者,他雖有一腔熱血,但沒有像他叔叔那樣的指揮才能。打仗可不能隻憑一腔熱血就能成功,他那不那麼高明的指揮藝術和協調能力使德國遭到慘敗。當施利芬對德皇任命小毛奇為總參謀長時,他曾暗示過威廉二世:“一位統帥已經被放在陸軍的頭上,皇帝若相信他所指派的是一位戰略家,他将完全失望。因為戰略家不是可以指派的,而是天生的和命定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