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盤WAIC:人工智能産業的十大關鍵詞

作者:經濟觀察報
複盤WAIC:人工智能産業的十大關鍵詞

經濟觀察網記者 錢玉娟 周應梅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下文簡稱WAIC)7月8日在上海閉幕。

ChatGPT以及各式大模型的火爆,讓AIGC在颠覆産業界創新方向的同時,也真實地闖入了平凡人的世界,讓智能對話發生,也讓一秒生畫出現在我們眼前。

過去大半年時間裡,生成式AI、大模型、算力……幾乎成為全球的焦點,而這也是過去三天舉行的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世界各地産業相關人士齊聚上海後,會共論的話題。

經濟觀察網記者通過對相關AI技術創新成果展示的觀覽,又采訪了人工智能産業界人士對當下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的探讨後,微觀着屬于2023年WAIC的十大關鍵詞。

關鍵詞1:大模型

作為青島市人工智能産業協會秘書長,姜代楠此次上海WAIC之行,并非一人。“副市長帶隊”,他告訴記者,除了市級、區級30名上司外,還有當地AI相關企業家20人一起來參加活動。

姜代楠說,第一次組團來WAIC還是2021年,那時在展區裡看到最多的AI應用是: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時隔兩年再來,如今目之所及,看到的多是大模型。

在ChatGPT爆火後,于國資委下屬企業關注高新技術項目的李鐵蕾,便對今年WAIC的期待值升高。

在7月7日下午華為雲CEO張平安于東莞正式揭開盤古大模型面紗前,華為已經在WAIC上展示了這一大模型深入政務、制造、礦山、氣象、醫藥研發等多個行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提效增速。

開展首日,在擁擠的觀衆群中,李鐵蕾進入世博展覽中心。觀覽一圈後,原本對人工智能的了解還停留在神經網絡、大資料層面的他,重新整理了對國産人工智能産業和技術發展的認知,“(相較海外)也不差。”

與盤古大模型的姗姗來遲不同,百度、阿裡雲、商湯科技已經借WAIC對外公布出各自大模型的進展。當然,自研大模型不隻吸引了科技巨頭們投入其中,記者在展區看到,像雲天勵飛、第四範式這樣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也都帶來了“天書”、“式說”大模型。

“今年最熱的詞就是大模型。”連續六年參加WAIC的複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肖仰華肯定,這一波AGI技術變革對産業發展的意義,但他也表達出希望,“不要讓大模型成為一場華麗的‘煙花秀’。”

複盤WAIC:人工智能産業的十大關鍵詞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 圖源:記者周應梅拍攝

關鍵詞2:應用落地

當衆多企業廠商積極擁抱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帶來的技術變革,直接引發關注的便是應用落地加速。

記者在WAIC設于上海世博展覽中心内的華為展區,遇到姜代楠所在的這支青島觀展團,他們正認真聽華為展台人員講解着盤古大模型在一些行業場景中的實際落地。

目前國産大模型百花齊放的狀态下,投資人侯波親自來上海觀展,重點看的是應用層。他認為,“能否應用落地,實作商業化”成為了檢驗大模型成功與否的标準。

香港醫院管理局負責人Benny第一次參加WAIC,他重點在展區尋找可以與醫院及醫療體系結合的大模型或人工智能技術.。

“大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迅速。”記者遇到Benny時,他手上揣着看過的一些“AI+醫療”相關展示的企業宣傳手冊,他還将和華為方面展開交流,摸索AI技術和大模型在香港醫療領域實作應用落地的可能。

技術變革之于千行百業,其吸引力不言而喻,但“如何在場景中落地”,卻成為大模型競賽中的各廠商,一個新的試煉場。可以看到,不隻是華為一家在WAIC上強調推進AI技術“向實”,包括阿裡、騰訊和商湯在内的廠商,都在産業賦能上下足了功夫。

關鍵詞3:算力缺口

“一堆GPT。”連續四年參展WAIC的展商邱民,是國産算力的代表,在大模型熱潮來襲後,不少人都認為算力供給方迎來了紅利期,可在他看來,“大模型必須要能用起來,後面才有算力廠商的機會。”

國務院參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戴瓊海現身《大模型時代的通用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方向以及風險》分論壇時,也指出,在人工智能算力方面,若沒有AI晶片,如同“陷入無源之水”。

大模型參數多以億級計算,所需要的算力,以及背後提供算力支撐的晶片、智能計算,備受産業矚目。

星環科技創始人、CEO孫元浩介紹,有些客戶在試用星環切入金融領域自研的大模型“無涯”時,會有個麻煩事,“他們需要買算力,買GPU卡推理。”短期來看,算力供給會随着美國的晶片出口限制有些緊張。

不過,孫元浩認為,這一問題在未來可以被解決,僅星環科技在WAIC的展台周圍,就聚集了燧原科技、登臨科技、瀚博半導體、沐曦、墨芯科技等本土算力廠商,它們都在秀出“肌肉”。

成立5年的燧原科技已經連續四年參加WAIC,其展出的雲燧智算叢集,搭載了自研的AI算力晶片“邃思”,可支援超千卡規模;國産晶片企業瀚博半導體已經是第三次現身WAIC,它在開幕日釋出了7nm全功能GPU晶片産品SG100。

關鍵詞4:生态聯盟

談及國産通用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肖仰華建議用應用生态來帶動底座模型,他認為投入AI大模型的廠商們需要明确,“底座模型是我們的短闆,但應用生态卻是我們的強項。”

動辄超千億參數的大模型研發,在阿裡雲CTO周靖人看來,不能隻靠算法以及堆積GPU算力去完成,這背後包含底層算力、網絡、存儲、大資料、架構、模型設計等,是一個涉及複雜技術的系統工程。

通過魔搭社群聚集了數以百萬計的AI開發者後,周靖人希望可以這裡可以成為“中國最大的‘大模型自由市場’”,并在WAIC上呼籲産業共建中國大模型生态。

記者看到,期間華為也強調做強昇騰人工智能産業生态,騰訊方面則表示AI大模型技術發展離不開産業鍊協同和生态共建。

在WAIC收官日,中國移動推出了“九天”大模型,并宣布更新“九天攬月”人工智能産業合作生态。

除了大廠商拉動起的生态聯盟,肖仰華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還指出,目前國内大模型創新背後的掣肘問題,與海外在“時間”和“算力”方面都存在差距,技術同質化嚴重。

正視差距、取長補短,肖仰華覺得現階段“大部分人還需要補課”,他特别呼籲廠商可以推動成立算力、資料及技術相關的聯盟。

身在算力一側的瀚博半導體創始人兼CTO張磊也表示,目前處于AGI時代,行業面對算力需求增長與之帶來的挑戰,需要上下遊企業共同打造國産大模型的生态圈,進而把握住産業機遇。

關鍵詞5:讓計算變可信

雖然對目前中國廠商做大模型仍處于跟随階段予以肯定,但肖仰華仍建議廠商更多思考如何彎道超車,例如,資料側可以推動以優質資料來換取底座模型的品質。

“現在資料集的品質還是堪憂的。”孫元浩講述,一次輔導女兒地理知識,問某個GPT“黃河的第一支流是哪條河?”得到的第一回答“湟水”是錯的,問第二遍才得到正解“渭河”。

在孫元浩看來,目前大模型做To C對話容錯率較高,從國小生的教學後果判斷,假若用以做投資決策、醫務診療等,發生錯誤往往後果會很嚴重。

除了提升資料集和訓練模型的精度,讓回答更加準确,孫元浩看到,越來越多行業客戶希望在大模型訓練方面,實作個性化、私有化的資料部署,而他給希望做那個“賣鏟子的人”,提供利于客戶進行大模型訓練需用的工具。

螞蟻集團大安全機器智能部副總經理張天翼告訴記者,伴随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不僅對資料、算法、算力提出更高要求,還對安全、隐私、倫理也提出了更多挑戰。

在螞蟻集團展台,“可信AI”、“隐私計算”等辨別十分顯眼。展台負責人王文強連續三年參加WAIC,他向記者介紹,去年亮相的“蟻鑒”AI安全檢測平台,可以針對文本、圖像等資料類型進行評測,今年WAIC上則更新為2.0版本,新增了AIGC安全性、AI可解釋這兩大能力。

在張天翼看來,AI在未來要實作“通用”和“可信”,“一定是一體兩翼,缺一不可的。”實際上,越來越多廠商重視起AI大規模落地過程中的安全可信問題,商湯科技就倡導要發展人工智能倫理觀,參與制訂了關于資料安全、隐私保護、人工智能倫道德和可持續人工智能相關的行業、國家甚至國際标準。

關鍵詞6:虛拟現實

從WAIC每一年的主題中可以看出,當年的人工智能領域裡,最火的業态是什麼。2022年的主題中“元生無界”四個字,直接讓新秀“元宇宙”占盡風頭,WAIC主辦方在去年直接為線上的“雲端觀衆”帶來了一個關于大會的“元境星球”。

記者看到,今年線上雖同樣如此,但“生成未來”的主題詞已經将生成式AI,AIGC以及大模型推至C位。

長江計算機集團安防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洪亮在今年WAIC開展首日就來到了主展館,可他繞場一圈後,也沒看到多少關于“全息技術”的廠商或展示。

要知道,一年前,在主展館占據顯眼位置的都是元宇宙技術相關的XR裝置和平台廠商。今年WAIC将元宇宙主題展設定在了浦東新區的張江科學會堂集中呈現,并非因為這一産業及應用市場服務不再火爆,記者獲悉,上海市浦東新區意在優化元宇宙這一産業賽道,國際電信聯盟甚至在這裡啟動了“元宇宙焦點組”的工作組,這也是該組織在中國首次舉辦元宇宙相關活動。

元宇宙還火嗎?“通用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的雙向奔赴”,是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副主席、董事、标準協會主席袁昱在WAIC上宣講的關鍵點,他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将極大地加速元宇宙産業的發展。

像在虛拟世界中測試各種複雜路況下的自動駕駛,正是人工智能在元宇宙中實作訓練的一個新範式萌芽,在袁昱看來,未來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會協同加速,兩大産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會愈演愈烈。

關鍵詞7: 具形機器人

當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WAIC開幕式上預判,将來某一時刻,機器人的數量将比人類還要多。在中國深耕機器人創新研發的黃曉慶“點贊式”認同。

複盤WAIC:人工智能産業的十大關鍵詞

圖源:記者錢玉娟拍攝

“特斯拉不僅是一家汽車公司,還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特斯拉展台上如此醒目的一句話下,相較智能汽車,最“吸睛”的是它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即便被放置于玻璃箱内,隻可遠觀,卻被前去觀摩拍照的人圍得水洩不通。

與特斯拉展台相隔不遠處的,便是黃曉慶創立的達闼機器人的展台,記者看到,同樣是人形機器人,達闼的Cloud Ginger有的身穿正裝裙,在展台“迎賓”,還會和歡衆互動側身揮手;還有的身穿籃球服,在現場與歡衆比拼籃球投擲……

複盤WAIC:人工智能産業的十大關鍵詞

圖源:記者錢玉娟拍攝

同為參展WAIC的具身智能企業代表,黃曉慶認為,達闼較之特斯拉的創新之處在于,提出了雲端智能機器人,并基于雲端大腦作業系統,自研開發了RobotGPT等大模型應用。

不過,“經研發出來并且已能行走的具身機器人中,最完整的可能是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清華大學助力教授、上海期智研究院青年科學家陳建宇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透露,期智研究院研發出的新一版人形機器人也相對完整,較之特斯拉具有40個自由度的産品,僅差距6個自由度。在陳建宇看來,具身機器人相比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更看重行動能力,包含的技術很廣泛,包括偏差本體硬體、控制和安全管理、視覺、多模态融合、觸覺等。

談及目前具身機器人存在的技術難題,陳建宇總結了最受關注的三個方面:由于人形機器人具備高度內建性和複雜性,硬體本體建構具有較高挑戰性;另外是運動小腦的建構,如何控制雙腿行走和操控雙臂完成各種任務,還未被很好解決;最後便是大腦,如何将目前隻有語言功能的大模型拓展到在實體世界中進行行為決策,是實作具身通用智能體至關重要的一環。

複盤WAIC:人工智能産業的十大關鍵詞

圖源: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官方

關鍵詞8:AI創投

7月6日下午,肖仰華參加一個分論壇結束離場前,一位在校學生跑過來,與他交流大模型創業的階段想法。

看到海外的Midjourney團隊創造的市值奇迹,肖仰華愈發感受強烈,不論BAT頭部玩家,還是中小企業,哪怕隻是幾個人的創業團隊,“通用人工智能正在把所有人拉到同一個起跑線。”他自己也帶領着十幾人的團隊在訓練大模型,“現在可能就是一個‘螞蟻’掀翻‘大象’的時代”。

不隻是學術研究創新一側看好當下的生成式AI創業,啟明創投合夥人周志峰在WAIC上,進行了關于AI大模型以及産業發展趨勢的分享,他特别提及,ChatGPT重新點燃了AI 2.0這波浪潮,讓AI再次成為了創業和投資的熱點。

過去三年,疫情黑天鵝影響下,投資側确實對AI産業項目的态度趨向理性,周志峰也指出,業内領先的AI公司鳳毛麟角。而今,無論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看到了生成式AI帶來的機會和可能,不過,機遇背後也有不小的挑戰。

“創業公司要走的路,可能是一條死亡峽谷。”周志峰認為,峽谷兩邊的科技大廠和大模型公司都會不斷擠壓,伴随着AIGC技術持續的動态變化,創業者要努力思考,如何找到一條走出死亡峽谷的黃金通道。

曾參與了百度第一代搜尋引擎研發的王嘯,如今是九合創投創始人,他在WAIC上提出,AIGC将引領一波結構性機會,“沒有必要都擠在大模型的賽道裡”,尤其在不同的垂直領域中,他建議創業者可以尋找落地場景的機會,避開與大廠直接競争。

關鍵詞9:AI重塑企業

在WAIC期間,不論是從世博中心到展覽中心的路上,還是排隊入場、午間吃飯,記者總能聽到觀展的人們在讨論着,生成式AI如何加速“狂飙”。

如果上雲,是千行百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那ChatGPT浪潮背後的生成式AI技術,則被認為是産業躍遷進入快車道,實作降本增效的重要引擎。

“98%的高管認為,生成式AI将能夠重塑企業整體的營運。”埃森哲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朱虹給出了一組公司調研資料,各行各業中約有40%的工時會受大語言模型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或替代。

盡管AI不可能完全替代人類,但由AIGC帶來的産業重塑浪潮,已經被認為是看得見的趨勢。此次阿裡雲在WAIC上釋出了文生圖模型通義萬相,使得通義千問“家族”再添一員。提及這一産品,阿裡巴巴達摩院資深産品專家鄒玲給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場景——智能導購。

作為消費者,鄒玲要為家養寵物貓買糧食,基于生成式AI與大語言模型,她隻需要在淘寶上發出一個提問,智能推薦擷取購買決策的效率,被大大提升。

為了讓更多的觀衆感受AI的實際效能,記者看到,包括網易教育、商湯科技、華為等廠商在展會上呈現出了各自基于大模型等AIGC技術,對教育、設計、制造等行業進行重塑的案例。

談及過去幾年,朱虹覺得不少企業在波動性中進行的是“擠壓式”轉型,而未來10年則會具備主動推進數字化轉型,實作全面重塑的動能,其中的關鍵催化劑正是人工智能。

關鍵詞10:雙碳目标

當國内湧起大模型創新浪潮,不論是AI産品的持續優化疊代,還是應用場景落地的嘗試,對高頻算力的需求背後,也有一個問題引發産業各界人士的關注:智能技術發展的同時,實作雙碳目标。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為ESG提供智能化、可持續化的解決方案?記者看到,有燧原科技代表的算力廠商展示其液冷人工智能系統解決方案,節能減排,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産業鍊中,那些展開技術創新的廠商們倍加關注的方面。

聚焦智能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的融合,紅杉中國投資合夥人、紅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長李俊峰在WAIC上還提出了,“未來能源技術創新的兩大支撐應是能量與算力。”在他看來,随着大陸算力水準的持續提升以及成本不斷下降,人工智能将被廣泛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能源變革技術的創新。

(頭圖源:記者周應梅拍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