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模大戰”背後,人工智能路在何方?

為期三天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已經落下帷幕。今年的大會上,人工智能大模型成為“主角”,國内外大模型明星團隊、30多個大模型悉數登場,還要多場相關内容的論壇,逐鹿“大模型”,會如何左右人工智能的發展,又會給日常生活和千行百業帶來哪些改變呢?

“百模大戰”背後,人工智能路在何方?

雙臂依次擡起、落下,随着音樂起舞,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這段由機器人協作演繹的“千手觀音”舞蹈,讓人眼前一亮;擁有了AI大腦後,機器人不僅學會了跳舞,還能練習運球、投籃技術,成為球場健兒。

“百模大戰”背後,人工智能路在何方?

達闼機器人副總裁陳原表示:“有了GPT之後,可以讓我的機器人具備更強的推理分析能力,走上了一個更大的舞台,可以給人提供更多服務的舞台。

“百模大戰”背後,人工智能路在何方?

展會另一邊,疊代更新到3.5版本的百度文心大模型,同樣展現出不俗的實力。對話大模型“文心一言”,已經能迅速提煉出一篇長達30頁科學論文的核心觀點和摘要;而在“文心一格”中,輸入快樂年輕人、騎自行車、藍天白雲等關鍵詞,一組或逼真、或科幻的圖檔,便立刻躍然眼前。

百度技術中台市場部市場顧問吳昊告訴記者:“對于跨模态大模型,非常難的是,對人物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态的刻畫,現在也做得更加逼真。”

“百模大戰”背後,人工智能路在何方?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大模型是當仁不讓的“主角”。百度文心、阿裡通義、訊飛星火、商湯日日新等30多個國内外大模型悉數登場、各秀“肌肉”,展示了長文本對話、AI寫詩、作畫、譜曲等各種花樣能力。“可以說各個公司有自己的特色,現在還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期。”“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間非常重要的一個話題,我們也非常期待有更大的突破。”參展觀衆們說道。

“百花齊放”之際,難免有人會想給這些大模型的能力來個比較。以往通常隻是“簡單粗暴”的比拼參數量,而現在,在業内專家看來,評價大模型水準,需要綜合考慮全面性、合理性、使用便捷性、響應速度、成本和能效等多元因素,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評價标準。

“百模大戰”背後,人工智能路在何方?

透視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大陸10億級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已釋出79個,并形成了緊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群;不過,“百模大戰”背後,大模型将走向何方,特别是如何深入行業場景應用,同樣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7月7日,華為盤古3.0大模型正式釋出,打出了“不作詩、隻做事”的口号。目标明确,直指行業應用,目前已經在藥物研發、煤礦、鐵路和金融領域都有涉及。5月,他們的氣象行業大模型,提前5天預報了台風“瑪娃”将在台灣島東部海域轉向的路徑;相較于傳統的氣象預報,預報誤差降低了10%到15%,速度提升1萬倍以上。其背後的邏輯,正是基于盤古大模型,以及過去40多年的氣象資料的訓練。

“百模大戰”背後,人工智能路在何方?

“傳統的氣象預測,主要是靠超強的算力來做仿真,需要耗費大量的伺服器做超算,而我們的大模型是提前用海量的資料訓練好了,現在隻需要實時的氣象資料做小資料量的、小算力的運算,然後就可以得出比較準确的氣象資料。”華為展台從業人員介紹道。

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大模型的未來,是要成為一種服務平台,可以被用于金融、辦公、城市管理、醫療等各行各業,通過通用、開源共享,來降低開發者的使用成本,大家可以在平台上按需“點菜”加工,不需要每家企業都從頭開始投入開發。“一方面,我們有基礎的通用模型;第二方面,可以在通用模型的基礎上,針對某一個行業做訓練,也可以開源出來,讓行業共享。”阿裡雲智能首席架構師錢正平如是說。

“百模大戰”背後,人工智能路在何方?

目前,上海也正在探索大模型評測、标準體系等相關治理研究,同時,上海也會積極優化産業布局,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營造良好的産業環境。

市經濟資訊化委副主任張英表示:“将進一步加大應用場景,特别是重點行業場景的開放,使人工智能大模型企業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百模大戰”背後,人工智能路在何方?

“百模大戰”仍在鏖戰,通用人工智能正成為各國重點布局的關鍵賽道。目前,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也紛紛出台支援舉措,搶抓大模型機遇,開展創新算法和應用研究。當然,伴随發展,會學習的大模型會不會替代人類的工作?如何保護隐私和資料的安全?這些倫理和安全問題也始終在被熱議,設定安全“圍欄”,合理利用好技術、法規,來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與沖擊,也是必須要攻克的必答題。

記者:金普慶

攝像:蔣文越

編輯:由由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