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八角籠中》,王寶強可以把金掃帚退回去了
講完了好幾部沒啥看頭的暑期檔電視劇,今天就來聊一聊打得正酣暢淋漓的暑期檔電影。
《消失的她》提前沖鋒,預定暑期檔票房冠軍。《我愛你!》四位老戲骨以封神演技拯救樸素劇情。
而今天扒姐要聊的,是号稱賭上王寶強導演職業生涯的《八角籠中》。

【1】
現實題材,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在聊電影之前,扒姐還是想先跟大家聊聊《八角籠中》的故事由來——2017年轟動全國的“涼山格鬥孤兒事件”。
十來歲的孩子在鐵籠中搏鬥,四周圍滿了狂歡的成年看客。
這段冠名“格鬥孤兒”的短片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小小年紀不讀書,以後出社會就是禍害。”
“當地政府為什麼不管這些孤兒?”
“最終的歸宿是保安。”
洶湧的“民意”襲來,這些孩子背後的負責人,成都市恩波格鬥俱樂部創始人恩波,背上了非法收養、非法牟利、人身控制和剝奪未成年人受教育權利的“四宗罪”。
一場以正義之名的網暴,彈指間改變了孩子的未來,17名格鬥少年全部被“逼回涼山”。
諷刺的是,被強行帶走的孩子,根本沒有想要“被拯救”。
後續采訪中,他們自述,“這裡很好,我自己最清楚了。”
因為回到涼山,意味農活。
他們多數的身世,要麼“爸爸出家,媽媽改嫁”,要麼靠着父親一人外出打工,年收入不過萬元,或者“父母雙亡”家徒四壁。
一位xd母親去世前留給孩子的最後一句話是:“别像媽媽一樣xd”。
這個過渡了幾百年的道理,“窮苦世代遺傳,精英的孩子依舊是精英”。你永遠不知道底層農民的孩子絕不是一句“努力讀書就好了”那麼簡單。
2017年,北京聯考狀元在接受采訪時毫不忌諱地直言,“我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那座橫跨在涼山與城市之間的大山,卻是底層孩子們一輩子都無法跨越的距離,練好綜合格鬥,拿下UFC金腰帶,曾是他們踮起腳尖才握住的那麼一絲曙光。
一位彜族男孩在鏡頭前說道,“這裡有牛肉、羊肉,在老家隻能吃洋芋”。
亦或者“隻能放牛,還是别人家的牛。”
甚至實際上,俱樂部不僅免費招收,還為孩子們專門開設了文化課......
“為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格鬥孤兒”風波3個月後,我們才終于等到一個好消息:
“在政府的支援下,恩波格鬥俱樂部獲得了體校資質,曾經被‘遣送’的孩子們也将可以繼續回來訓練與學習。
并且還會擴招生源。他們不僅能接受格鬥訓練,而且畢業還能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曆。”
這件荒唐的事情才得以結束,更慶幸的是,通過熒幕讓更多人了解到這個事件。
【2】
再來聊一聊電影。
六年前,王寶強自導自演的處女作《大鬧天竺》落得了豆瓣3.7的低分,同年的金掃帚獎将“年度最令人失望導演獎”頒發給了王寶強。
而成為了“金掃帚”頒獎典禮成立九年來第一個到場領獎的一線明星。
手握金掃帚的王寶強誠懇道歉,許下承諾,“雖然它不是個光彩的獎項,但可以鞭策人進步。我來領獎是因為我愛電影,尊重電影,尊重觀衆,尊重在座的前輩們。我第一次當導演确實欠缺經驗,有很多不足,我相信經過努力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導演。”
《八角籠中》,是王寶強兌現的承諾。點映成績破曆史記錄,豆瓣開分7.6。
董宇輝看完電影後說了一段話,“有一個片段讓我淚如雨下,電影中老太太邊念叨邊說:‘這裡的孩子哭,要走出去不容易。’我一時間都分不清那句話,是在說電影中的角色,還是在說現實中的人。”
連周星馳看了也抹起眼淚誇贊:“寶強是我見過最優秀演員之一,原來更是最優秀導演,服了。”
《八角籠中》的确算得上誠意之作。“八角籠”既代表格鬥也象征人生牢籠,而我們确實需要一部這樣的電影。
同樣是農二代出身的王寶強,對這樣的群體有一份了解和共鳴。是以,在《八角籠中》有一種粗粝的真實感,是樸實的底層人看待這個社會世道的價值觀。
放棄當初了解有限的喜劇電影,從得心應手的領域重新出發,王寶強做了一個正确選擇。
其實這種質感早在《Hello! 樹先生》就顯露出來,努力的方向對了事半功倍。但無論如何,《八角籠中》的故事也并不好改變,觸及一些比較敏感的現實主義題材,也确實遭遇了删減,是以要說能看到它已經難能可貴。
正如電影中的一段台詞,“你玩過打水漂嗎?不管石頭漂多遠,最後都會沉入水裡,這就是我的命”。
底層的無力感來自于命運,現實主義沒有英雄,如果現實可以輕而易舉的被拯救,那就成童話故事了。
【3】
《八角籠中》絕對是合格的,那些真實的感動以外,依然會暴露一些明顯的缺點。
電影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太散了,主線散,角色散。你可以看到王寶強傾注的野心,讨論了底層孩子的困境,輿論媒體的導向以及,整個社會的漏洞。當要說的太多,就容易輕重失衡。
人物的内心轉變沒有什麼說服力,一些台詞也會顯得突然高光。尤其是主角以外的角色,人物弧光并不立體甚至有些許扁平。
最後也隻能落得“中規中矩”的評價,标準類型片節奏,故事是好故事,但拍的略顯單薄。而最後一場格鬥逆襲,不如說是給觀衆的一場圓滿。
即便充斥着不合理性和缺乏可信度,但王寶強需要這樣一場戲,觀衆需要這樣一場戲。
拔高了,但也失真了。
這是王寶強個人的局限性,在真正的尖銳問題面前露怯了,最後也沒逃脫掉電影的爽文叙事。
而我們又永遠被真誠打動。
把《八角籠中》當做一個開始,至少六年時間,從3.7到7.6,王寶強确實沒讓我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