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桂梅和張雪峰式教育被批: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作者:晨閱浮一白

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着大山,因為,你從不曾看見真正的高山。

01、大V說「張桂梅的學生沒考進過清北」

随着聯考成績的公布,一個所謂坐擁百萬粉絲的大V嘲諷張桂梅老師說:華坪女高至今沒有清北學生,都是刷題背書!

張桂梅和張雪峰式教育被批: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截圖來源網絡

大V高高在上,用教育專家的姿态,用自己匮乏的教育理念,質疑張桂梅的教育付出,看似有理有據,說什麼家庭熏陶、師資力量對孩子的影響,實則是在秀自己的優越感,想用一句話輕飄飄地質疑和否定張桂梅的教育付出,實在讓人反感至極。

身處環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這可以了解,但作為一個自認為有見識的人,應該尊重别人不同的努力方式,而不是高高在上,胡亂質疑。

要知道,原本沒機會讀書,大機率國中畢業就得回家嫁人,蓬頭垢面下地幹農活養孩子女孩來說,能夠讀書就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已經很不容易,早已用盡全力。而對于張桂梅校長而言,簡陋的環境、薄弱的師資、較差的學生基礎,刷題和埋頭苦幹或許是最好的方式。畢竟張桂梅老師從來沒有把清華北大作為自己和學生的目标,她隻想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有用的人才。

張桂梅和張雪峰式教育被批: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截圖來源網絡

為了挽救大山女孩的命運,張桂梅老師用自己的雙手辦起免費女子高中,改變了2000餘名女孩的命運,讓他們飛出了山村,看到外面偌大的世界,這遠比培養出清華北大學生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在當下教育環境下,小鎮做題家的模式似乎過時了,似乎不值得吹捧了,但是對于那些身處大山,教育資源匮乏的地區而言,刷題和應試教育是其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也是其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不應該被苛責和質疑。

02、關鍵時刻病倒的張雪峰

聯考成績出來了,考生和家長們都忙着報志願,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志願咨詢名師張雪峰卻病倒了。

張桂梅和張雪峰式教育被批: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截圖來源網絡

在此之前,他因為一句“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把他打暈”而引發廣泛争議,官媒批評,多名新聞教授下場發文怒批的同時,寒門學子卻對其鼎力支援,一時之間,有關此事的争論很多,雙方各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自然也談不上對錯。

表面上争論的是新聞專業該不該選,實則是談論普通老百姓的就業問題,實則是精英階層和寒門學子之間的價值沖突。分數夠高,211以上高校新聞随便選,教授的話沒有錯,可是全國1291萬考生能有多少夠到211以上高校的門檻,專業選不好,可能不好就業,可能影響一生。

畢竟大多數孩子成績一般,所在家庭又沒有背景和人脈,又沒有高人來指點志願報考,父母對大學和專業知之甚少的時候,敢說實話的張雪峰顯得尤為重要。張雪峰的話可能殘忍難聽,卻揭示了當下現實,讓人清醒,先有能力謀生,才有餘力謀愛。

要知道,越是底層群眾,試錯機會就越少,兜底的人就越少,專業選擇就需要慎重,畢竟事關未來就業問題,事關未來的飯碗,不然一步錯,步步錯。

03、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無論是張桂梅校長的無奈,還是張雪峰的被迫閉嘴,還是其他人微弱的呼喊,都在揭示一個現實而殘酷的事實:追求理想和素質固然很好,但也不應該罔顧底層群眾窘迫境況,不然就有了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既視感。

填鴨式應試教育不好,張桂梅校長肯定知道。但身處貧困地區,教育資源極其匮乏,隻能通過刷題、死記硬背才能用聯考成績跟上别人,才能擺脫一眼望到頭的命運,這是不容忽視的現實。

為五鬥米折腰,放棄理想追求,固然有些殘忍不近人情。但對于普通人而言,辛辛苦苦十幾年,用自己所考取的分數,本着實用主義的念頭,報一個有“前途”的專業,能夠解決未來溫飽問題,遠比追求理想來得更加實際。

張桂梅和張雪峰式教育被批: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縣城中學

你可以說張雪峰比較世俗,功利性太強,但他最懂普通老百姓的需求,知道夢想和遠方是普通人的奢飾品,面包和賺錢才是普通人的剛需,人隻有吃上飯,才能選擇新聞理想,才能談詩和遠方。

站在高樓,視野宏大,你可以說:求學要周遊列國,拓寬視野;志願填報要遵循理想,詩和遠方,這都沒有錯,這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方向。

但這不是人人都有資本做到的事,有人生在羅馬,有人一輩子也到不了羅馬。在沒有見過高山真實面目之前,請不要用自己優越感點評身處大山之人的努力,那是一個無知的傲慢。

不可否認,理想主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但理想之外,仍有不少人為着一日三餐所奔波所忙碌,這是現實存在的鴻溝,比我們想象中的大很多,隻能用很多年的努力來填平。

這也是公衆看重聯考的原因,可以改變無數努力學生的命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