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和教育的飛速發展,确實給學生提供了很多發展的機會,但是也同樣帶來了學曆貶值、就業困難等現實難題,而現在最熱門的話題莫過于就業。
“畢業即失業”是不少大學生對自己畢業後生活境遇的一種調侃,日益激烈的職場競争讓學生步步艱難,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還得時刻提防“失業”,是以學生就将目光轉向了那些具備“鐵飯碗”屬性的崗位,考公考編和進國企成為了最吃香的選擇。
但是有些人卻說國企也就表面風光,那點工資根本養不了家,确實體制内的工作很難大富大貴,不過也有一些企業薪資是比較高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年薪15萬起步的國企有哪些吧!
國企工資養不了家?這些央國企年薪15萬起,福利補貼更是拿到手軟
一提到鐵飯碗,大家想到的必然是公務員、事業編和央國企,相比較前兩者而言,央國企的競争壓力會小一些,每年招聘的名額也不少,成為了多數學生努力的目标。
而且有些國企不僅具備安穩有保障的特質,就連薪資待遇也都是十分誘人的,根本不是人們印象裡的“國企工資養不了家”。
在衆多國企機關裡面,也有很多機關薪資起步就比較高,年薪遠遠高于15萬,而且安家費、各種補貼、年終獎等多種好福利更是拿到手軟,加在一起一年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
而這些掙錢多的國企機關,也大多集中在經濟水準比較高的地區,像上海、廣州、武漢、廈門、長沙等地方居多,本身城市生活标準就比較高,薪資待遇跟上也很正常。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份總結的名單裡面,東北地區隻有沈陽的601所能夠達到這樣的标準,可能有些國企也是可以達到年薪15萬起的标準,隻不過沒出現在榜單裡面。
當然從這些央國企裡面能夠看出來,都是比較熱門的一些機關,像鐵路、電力、煙草、銀行、科研機構以及通訊公司,向來都是學生報考的大熱門,由此可見畢業生也并不是隻沖着安穩去的,更看重成本效益。
國企的優勢十分明顯,但弊端也必須要考慮,權衡好利弊才能不踩雷
國企雖然不像公務員那樣體面,但是也是“鐵飯碗”中的一員,而且薪資待遇可比公務員高出不少,這種優勢太過明顯,就讓很多學生忽略了崗位背後的一些弊端。
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國企高薪不是那麼好拿的,工作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業績就是壓在學生頭上的一座大山,而且國企内部的人際關系也十分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得罪人,可以說是步步艱難的。
而且有些崗位的工作地點也很偏遠,工作環境和氛圍都是比較差的,單一的工作模式更是會消磨學生的意志,不少人到最後都堅持不下去了。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工作崗位,學生不管是進入體制内還是在私企工作,都會遇到自己的難題,也會有讓自己感到欣慰的地方,那麼學生就要學會取舍,結合崗位的優缺點去權衡,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發展方向,而不要人雲亦雲,别人走通的路未必适合自己,還是要因地制宜。
國企競争日益激烈,學生想要一舉獲得好工作,提前籌謀必不可少
雖說相比較而言,國企的競争壓力比考公考編小一些,但是随着大學生對國企崗位的追求,将來的競争性隻會越來越大,而且國企都是逢進必考的,學生要想一舉獲得好工作,少不了要提前籌謀。
大部分國企都是通過校招去招賢納士,社招的機會少之又少,而且還尤其鐘情于“應屆生”,是以學生一定要抓住校招的機會,但凡有國企招聘就多去嘗試一下,符合條件就去報考,這樣也能多争取一些機會。
當然光抓住機會還不夠,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要有所規劃,特别是想進體制内的學生,一定要時刻關注相關資訊,然後分析好報考的要求和考試的内容,将備考納入日常學習的範圍,這樣就算機會來得很突然,備考也不會太吃力,總好過臨時抱佛腳要實在得多。
另外學生也不要隻忙着研究就業的問題,學好專業課程才是根本,總之就是不能荒廢大學時光,有計劃地去提升自身能力,将來才能更好地應對困難和挑戰。
【筆者寄語】年薪15萬起的标準,在國企裡面也算是中上等水準了,而且學曆越高、職位越高,收入也會跟着水漲船高,還具有安穩有保障的特征,也難怪學生一門心思想往國企裡面考,但是這樣也加劇了崗位的競争性,學生要想突出重圍就得有真本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話題:你覺得國企的工作怎麼樣?歡迎留言分享與讨論。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