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點瓜菜進城

帶點瓜菜進城

學生時代看《紅樓夢》,看到“劉外婆進大觀園”一節,說是劉外婆為了攀賈府這門親,打打秋風,從鄉下帶了些瓜果蔬菜作為入門之禮,結果讨得賈母喜歡,所獲頗豐。十幾年前看春晚,趙本山的獨幕喜劇是一道開胃菜,其中《不差錢》中,“趙鐵柱他爹”帶着農副産品進飯店成了經典細節。看來,在傳統的鄉村意識中,土地裡現摘現收的新鮮瓜菜,自有其特殊價值。

放暑假前,兒子打電話來說,今年暑期,一歲多的孫子沒人帶,希望我和夫妻能去重慶帶孩子。

帶點瓜菜進城

由于工作崗位調整,我上班的地方離老家步行隻有幾分鐘的距離。下班之後,在老家煮飯吃,休息,也抽空閑時間種了點瓜果蔬菜。青的黃瓜,紫的茄子,紅的辣椒,還有一條一條的豇豆、絲瓜,花皮的南瓜,都進入了收獲的季節。嫩玉米紅纓子剛剛蔫須,吃玉米條子不老不嫩,甘甜中透着一股清香。到重慶去,這些蔬菜怎麼辦呢?

帶點瓜菜進城

先摘一些吧,每樣都帶一點,讓兒子媳婦孫子都嘗一嘗,這種沒用過農藥化肥的蔬菜,在大城市的超市裡怕不容易買到,也算是圖個環保新鮮。甚于土上的第二季豇豆、叫頭、西瓜等等瓜果蔬菜,加上長得正盛的,就托付給幺妹打理照管,有了收獲,也由她支配安排。幺妹喜好種植,且技術過關,肯定比我種的好。

帶點瓜菜進城
帶點瓜菜進城

匆匆忙忙的,裝了滿滿的一後備箱。車到小區門口,一樣一樣的提下車來,放了好大一堆,路人紛紛側目,這是那家鄉下的親朋來了?帶這麼多蔬菜,頗有點時光倒流的古意了。

雖然說兒子的家也是我的家,但離老家遠了,總有些客居的味道。夫妻煮的南瓜湯、嫩玉米,清炒的絲瓜,豇豆、茄子,都是孫子的最愛,小家夥吃得是手舞足蹈,等不及了,就下五爪用手抓。看到這樣的情景,覺得鄉村與城市、老家與新居的聯系觸手可及,極具親切的感覺。

帶點瓜菜進城

我想,吃自己種的菜,尤其是在異鄉,吃的就是一種牽挂吧。而這來自家鄉的瓜果蔬菜,就成了鄉愁的最佳載體。許許多多生動的人和事,許許多多美好的時光,便蘊含其中了。

帶點瓜菜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