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海西甯林草專家33年築夢高原:滿城丁香滿城香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甯9月24日電 題:青海西甯林草專家33年築夢高原:滿城丁香滿城香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年年種樹年年死,年年植綠一片荒。”西甯市林草局幹部齊新章24日談起張錦梅時說,20世紀80年代,初入青海西甯林草行業的張錦梅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樹苗種活,十年不行就再幹十年,隻要找對路子,總能造活林子。

當日,青海省優秀共産黨員張錦梅同志先進事迹巡回報告會啟動儀式及首場報告會在西甯舉行。會前,青海省委常委、西甯市委書記陳瑞峰親切會見了報告團成員,對張錦梅同志的先進事迹作了高度評價。

青海西甯林草專家33年築夢高原:滿城丁香滿城香

圖為張錦梅作報告。 張添福 攝

張錦梅是西甯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齊新章說,為了改變西甯土壤貧瘠、缺林少綠的環境,“張錦梅就從外地引苗試種,觀察是否适應高原氣候,針對不同品種,找出最适宜的培育方法。”

2000年,在張錦梅的努力下,她負責的第一批楊樹扡插苗冒出了綠芽。可出圃時,超過60%的樹苗根都被害蟲咬光。

此時,張錦梅帶領勞工,夜晚提燈翻開土層,将小拇指粗的活蟲一隻一隻從土裡揀出來,那一年,她們在480畝的苗圃地中徒手抓出了13萬隻活蟲。

目前,張錦梅團隊選育出的小葉楊、青楊雄株等優良品種有17個,其中國家良種4個,省級良種7個。

齊新章介紹,以楊樹良種繁育為中心,選育、試驗、示範、生産、推廣為一體的國家級楊樹良種基地在西甯建成。這些年,在她的帶領下,累計培育楊樹良種120餘萬株,為青海人民築起了一道道防風固沙的“綠色長城”。

丁香花是西甯的市花。在張錦梅眼裡,丁香花耐寒、耐旱、耐貧瘠,和高原人民堅韌謙遜、樸實無華的氣質非常相似。這讓她格外鐘情,也更堅定了她要讓西甯城“滿城丁香滿城香”的決心。

小葉丁香、羽葉丁香、遼東丁香、北韓丁香……一批優質丁香品種落戶西甯,西甯市丁香栽植數量占西甯市區花灌木栽植總量的70%,品種從2013年林科所成立之時的18種增加到如今103種。

西甯已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丁香之城”,還建成全國唯一的丁香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

為何那麼拼?

“我出生在黃河邊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小時候的記憶中,我眼前到處都是不長樹、不生草的紅土山和青石山,每次在外面看到一朵野花,我都要興奮好一陣子。”張錦梅娓娓道來。

而剛到林場工作,同僚帶張錦梅上山去看造林,“别說沒有參天大樹,就連一株株瘦矮的樹都需要扒開雜草才能看到。如果不是同僚介紹,有誰能相信就是這一株株小樹,也有近10年的樹齡。”

張錦梅說,這一場景深深地撼動了自己的内心,“我除了在山上搞調查、栽植樹苗,還在實驗室做實驗,選育鄉土優良樹種……與朋友聚會時,我身上的運動裝、臉上的熊貓眼還有黑裡透紅的膚色,總會被大家調侃一陣子。”

青海西甯林草專家33年築夢高原:滿城丁香滿城香

圖為張錦梅在丁香園工作。 西甯市委宣傳部 供圖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2013年,組織選派張錦梅擔任西甯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負責研究所的籌建工作。

此時,她的一隻耳朵突然聽不見了,做完手術,身體還沒有完全恢複。機關告知張錦梅有個科研項目要結題,她迫不及待地要傳回機關。

“地球離了誰都轉,機關又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家裡不能沒有女主人,女兒不能沒有媽媽。”一貫支援張錦梅的丈夫卻唱了“反調”。

“但相比我熱愛的林業事業,我認為這些都不算什麼。”張錦梅說,回首過去,有苦有樂,但更多的是滿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西甯市文化公園幹部周林川回憶說,西甯湟水森林公園項目如期保質保量完成時,建設機關的負責人對張錦梅給出這樣的評價:“這樣幹練果斷和勇于擔當的女幹部我們是頭一次遇到。”

西甯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黎晶說,大家都喜歡把張錦梅比作丁香花,而自己更想用高原上最常見不過的楊樹來形容她。《白楊禮贊》中寫道,那是力争上遊的一種樹,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在我心中張錦梅就像一株株筆直的楊樹,堅忍不拔、正直勇敢、不屈不撓。”

西甯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市級工程師羅旭鵬說,初識張錦梅的人,常誤以為她是個大大咧咧的“女漢子”,“直到我在她身邊工作,才親身感受到她的精細與耐心,”。因為“不管基礎優劣、環境好壞,隻要用心關注它、研究它、呵護它,排排樹苗也能長成大片森林。”

報告會後,西甯市委副書記謝寶恩說,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幾代林業人前赴後繼、矢志不渝,用青春、熱血乃至生命,推動西甯實作了從“缺林少綠”到“綠水青山”的曆史性變革。

西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霞主持報告會時表示,聆聽張錦梅同志本人及其同僚、服務對象向大家講述她的先進事迹,教育全市黨員幹部群衆立足本職崗位,發揚優良作風,弘揚光榮傳統,更好服務人民群衆,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