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基礎設施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作者:天地互連

7月6日,由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組委會主辦,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和北京國際大資料交易所聯合承辦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資料基礎設施國際論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隆重舉行。此次論壇以“資訊技術賦能資料流通,推動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為主題,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總工程師仝海威、北京經開區工委管委會一級巡視員袁立洪、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北京金融控股集團副總經理李岷發表開幕緻辭。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國際資料空間協會(IDSA)、全球IPv6論壇(IPv6 Forum)、亞太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APNIC)以及國際電信聯盟印度基金會(ITU-APT)等國際組織行業領袖以及營運商、高校及研究院所的十餘位專家學者在論壇上發表演講,圍繞資料基礎設施建設及應用展開深度探讨,共同聚焦如何建設安全、高效、智能的資料基礎設施,為全球資料流通提供有效技術解決方案,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此外,論壇同期重磅成果不斷釋出。“北京國際資料實驗室”正式揭牌、“國際資料空間協會IDSA中國能力中心”正式成立、“推動全球資料流通合作協定”簽署、《資料空間:理論、架構與實踐》專著以及《中國資料要素市場建設研究報告》正式釋出……相關成果的釋出不僅将推動資料要素的價值提升和産業可持續發展,也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基于IPv6和資料空間建構資料基礎設施

資料是驅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生産要素,不僅在我們的生産生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更是在産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基于新一代資訊技術建設資料基礎設施,助力資料安全、可信、合規、高效流通将全面滿足資料來源可确認、使用範圍可界定、流通過程可追溯、安全風險可防範的資料可信流通需求。IPv6和資料空間都具有賦能資料流通、保障資料安全、促進資料可信、推動資料共享的技術屬性。

“資料基礎設施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邬賀铨

中國工程院邬賀铨院士在會上表示,“IPv6不僅僅是位址優勢,還有可開發的更大程式設計空間,以及向行業應用發展的趨勢。國家和北京資料二十條相繼釋出,配合政策現在更需要從技術入手推進資料流通。基于IPv6的擴充能力可以建構更先進、更安全和更高效的資料基礎設施。包括APN6在應用感覺上嵌入資料類型和安全等級,利用IFIT随流檢測實作資料的分類分級管理等創新應用。此外,IPv6還是實作雲網協同的重要支撐,配合算力和算法,實作大資料、大算力、大模型、大場景,支撐數字經濟的發展。”

“資料基礎設施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國際資料空間協會(IDSA)董事局主席萊茵霍爾德·阿赫思

國際資料空間協會(IDSA)董事局主席萊茵霍爾德·阿赫思(Reinhold Achatz)指出,目前在産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大量存在跨企業資料共享流通不暢問題,影響産業鍊業務協同效率,産業界亟需能夠有效解決跨企業資料共享流通問題的新模型。“資料的價值是有時效性的,如何尋找資料、定義資料、使用資料,形成好的資料生态,需要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全面支撐。以資訊技術為支撐的資料空間作為一個開放共享的資料生态系統,能夠實作資料在行業内、産業間的安全交換和便捷連結,使得全球創新者在安全、可信、平等的夥伴關系中實作資料的價值最大化,為建設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資料空間命運共同體提供技術和實踐基礎,助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

國際技術協同 助力全球資料流通

正如APNIC(亞太地區網際網路資訊中心)首席科學家傑夫·休斯頓(Geoff Huston)在演講中所說:“随着全球産業合作和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密切,推動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提檔更新,實作國際間的網絡高效互通是當務之急。這需要産業各方從自身領域出發,攜手共同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主題演講中,全球IPv6論壇(IPv6 Forum)主席拉迪夫· 拉蒂德(Latif Ladid)表示,“全球IPv6論壇将推動IPv6在資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應用,為感覺資料、管理資料、優化資料傳輸提供技術指導,構築高效便捷的資訊資料網絡體系,在數字産業的發展中發揮最大價值。”國際資料空間協會(IDSA)資料空間技術與标準總監索尼娅·吉梅内斯(Sonia Jiménez)在演講中介紹,為了確定所有的連接配接者都能夠成為一個可信的操作者,要有軟體技術、資訊技術基礎設施支撐,提供足夠多的安全性,才能建構可互操作資料空間,實作可信資料生态。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網絡安全審查二部主任陳世翔提出“要結合IPv6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創新認證形态和認證模式,最大化的保證認證明施的有效性,提供認證結果的權威性,推動資料可信流通”。北京國際數字經濟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何姗姗,圍繞制度規則與最佳實踐研究,以汽車行業為例,介紹了車企在資料出境合規中如何保證資料跨境安全有序流動。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段曉東表示,算力是從傳統通信網絡加速向新型資訊通信網絡演進的關鍵,發揮資訊的關鍵驅動作用,創新建構“連接配接+算力+能力”新型資訊基礎設施。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唐雄燕認為,要從通信網絡向新型數字資訊基礎設施轉型,開展基于IPv6的高效算力承載專線服務創新,助力超算智算海量資料高效傳輸,提升使用者體驗。中國電信進階技術專家解沖鋒博士表示:聚焦解決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存在的難點問題,要以雲網融合為核心,将規模建設優勢充分轉化為融合應用優勢,夯實資訊基礎底座。

重磅成果釋出 推動資料要素價值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一系列重磅成果也于近期正式釋出,包括由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牽頭建設的“北京國際資料實驗室”正式揭牌,全面開展資料關鍵技術和資料基礎設施研究;“國際資料空間協會IDSA中國能力中心”正式成立,為資料空間技術标準貢獻中國力量,建構國際資料共享流通生态體系,推動資料空間技術實踐;國際資料空間協會、全球IPv6論壇與北京國際大資料交易所、北京國際資料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推動全球資料流通,共同建設面向全球平等開放的資料基礎設施等等。

賽智産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在論壇現場釋出了《中國資料要素市場建設研究報告》并對大陸要素市場發展現狀做了詳細解讀和發展展望。此外,《資料空間:理論、架構與實踐》專著面向社會首次釋出……

“資料基礎設施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資料空間:理論、架構與實踐》專著釋出儀式

正如北京國際資料實驗室主任、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在緻辭中所說:“随着全球數字時代的到來,未來資料基礎設施還将面臨更多的挑戰。通過資料基礎設施國際論壇的舉辦以及一系列成果的釋出,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攜手建設面向全球、平等開放的資料基礎設施,建立資料來源可确認、使用範圍可界定、流通過程可追溯、安全風險可防範的資料可信流通體系,驅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同時,借此契機,加強了技術創新、推進了國際合作,共同探讨和描繪了資料要素産業的未來藍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