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後李玟抑郁自殺離世!留學生家長注意:孩子心理健康!

7月5日晚,歌手李玟的姐姐通過微網誌@李思林Nancy 發文稱,李玟于7月2日在家中輕生,送院後一直昏迷,經醫院團隊努力搶救及治療,最終于7月5日與世長辭。

全文如下:

天後李玟抑郁自殺離世!留學生家長注意:孩子心理健康!

圖源微網誌

李玟的最後一條微網誌是官宣《戰歌》上線,而這也成為了她最後一首歌。

天後李玟抑郁自殺離世!留學生家長注意:孩子心理健康!

無數網友也立刻就把讨論的焦點聚集在了抑郁症——這個行走在人間的惡魔身上!

根據李玟的情況,很多網友想到了惡魔中的惡魔——“微笑抑郁症”。

“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種,在現代社會中的一個頑疾,一大魔頭。

由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尊嚴和責任的需要”,很多人大多數時間都面帶微笑,但此“微笑”并非發自内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一種負擔。

一個人擔負這種重擔時間太久了,就會演變為情緒的抑郁。 微笑反而無法消除一個人來自各方面帶的壓力、煩惱、痛苦、憂愁,卻更讓它們步步加深了憂郁和痛。

在無數各年齡段歌迷、網友的印象中,李玟是陽光開朗的大女孩,大家無法想象她會以這樣的方式離開這個事件。這非常意外,也特别無奈。她的歌聲還在很多人的耳邊回響,但今夜留給大家的,隻有緬懷。

最可怕的是,患上這種抑郁症的人越來越多。身邊就有朋友表示自己抑郁,日常隻是依賴自己的意志來平衡,太痛苦了才去進行心理問診、吃專門的藥物,等于是自己扛下了所有壓力和重擔。

這樣的人,我們平時其實是根本看不出來他有抑郁症的。

抑郁症竟成了流行病?

最近十幾年,抑郁症無論在國内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呈逐年上漲的趨勢。

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大陸成人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為6.8%,其中抑郁症為3.4%,目前大陸患抑郁症人數9500萬,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40%患有抑郁症。

截止2021年,全世界有接近3億人受到抑郁症困擾。很多西方媒體都表示,抑郁症在這些年竟成了一個流行病。

2021年10月8号,《法新社》曾報導,全球抑郁症和焦慮症病例增加了百分之25以上,女性和年輕人為甚,前一年全球新增嚴重抑郁症病例和焦慮症病例數分别為5200萬例和7600萬例。《柳葉刀》在當時也發文稱,此兩種疾病的病例數分别增加了28%和26%。

在李玟之前,已經有很多中外巨星因為抑郁症離開了我們。

▪2003年4月1日,“哥哥”張國榮在愚人節當天從香港中環一家酒店的24層一躍而下,令無數人錯愕、淚目,惋惜

▪2014年,美國著名喜劇電影導演、演員羅賓·威廉姆斯因抑郁症自殺身亡;

▪2017年,美國搖滾樂隊“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甯頓因抑郁症上吊自盡。這些年南韓藝人因抑郁症自殺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

除了璀璨耀眼的明星,世界上每年還有大約80萬人死于自殺,自殺也是全球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因。

無數的海外華人當然也飽受抑郁症的困擾,甚至很多人也已經被這個惡魔吞噬。自2011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有海外中國留學生自殺的消息登上新聞。

耶魯大學2013年釋出的研究表明,中國留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病率令人警惕:

該調查指出,45%的中國留學生表示曾出現過抑郁症狀,29%的人稱有焦慮症狀,而美國大學中,正常的焦慮及抑郁比例隻有13%。中國留學生是他們的三倍還多。

蘇珊.宋在美國亞裔社會參與促進會(AACI)工作多年,接觸了很多亞裔青少年,她發現:“其中一些孩子在學業上非常出色,卻存在着自殺傾向”。

對不少留學生來說,心理治療仍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他們成績優異,但在發展自我認知與自尊的過程中陷入困境。

但我們更想說的是,最關鍵的不是怎樣去頂住去對抗,而是怎樣調節自己的壓力。

如何排解孤獨

心理健康資訊網站 Psych Central全面分析美國大學生倍感孤獨的原因之後,給出了排解孤獨的方法,建議有需要的同學收藏并嘗試。

1,認識并承認自己的孤獨感受

哈佛大學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曾刊登過一則題為《The Lonely Side of Harvard》文章,揭開了哈佛大學生孤獨的一面。

文中提到,盡管孤獨在哈佛大學流行,但這個話題卻是個禁忌——學生們經常用微笑和“我很好”掩蓋負面情緒。

但避免談論孤獨并不是一個好信号,因為學生們很容易在孤獨的浪潮中窒息。

相反,認識并承認孤獨,可以促進自己思考為什麼會産生這種感覺,以及會讓自己開始尋找應對方法。

2,調整心态

消極情緒影響下,你對事情的判斷往往會比現實更糟糕。

比如,你因為沒有傾訴的人而感到孤獨,認為其他人可能不想與自己交往,進而陷入自我懷疑的惡循環。

轉變心态可以幫助你擺脫消極的想法并帶來新的社交機會。比如感到孤獨,很可能自己沒有打開接納别人的大門。

3,認識新朋友

結識新朋友對緩解孤獨感非常有幫助。如果你覺得課程繁忙很難結識新朋友,可以嘗試與自己的宿舍室友和實驗室夥伴交談。

如果你不知道該說什麼,可以詢問他們對某門課程的喜愛程度或者對某項運動的喜愛程度。即使每天隻聊幾分鐘,也能緩解孤獨感并有助于建立友誼。

4,加入俱樂部、社團或課外活動

大學是了解自己和探索喜好的理想時間,而參加校園活動能幫助你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

同時,它會讓你變得忙碌,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進而沖淡思鄉和孤獨的感受。

5,嘗試與自己建立聯系,關注身邊事

當你想與他人互動時,可以先嘗試與自己建立聯系。孤獨和感到孤獨是有差別的,當你與自己重建立立聯系時,孤獨感會有所減輕,還能防止你在試圖融入他人時“委曲求全”。

另外,《美國預防醫學雜志》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經常使用社交媒體的人似乎比不使用社交媒體的同齡人更孤獨。

是以,你可以嘗試減少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專注于自己周圍發生的事情,或許能為你帶來更多社交體驗。

6,尋找專業的心理幫助

如果你在嘗試以上方法後,孤獨感仍舊沒有好轉,甚至自己的日常生活也開始受到嚴重幹擾,那麼可以考慮聯系醫療保健或心理健康專家。

美國大學通常都提供校内心理健康服務,如果孤獨情緒已經讓你難以承受,不要猶豫直接預約學校心理咨詢,接受評估是否需要轉介到校内或校外的個人幹預治療。

以現實中的經驗來說,平時多參加興趣愛好、體育活動、多交朋友、多旅行、适量飲酒,都會大幅度減輕抑郁症。

家長需要注意

一旦孩子屢次表明情緒問題,家長首先要引起重視,不要覺得孩子隻是學習遇到了瓶頸,過段時間就好了。

平時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盡量聊輕松的話題,TA喜歡的偶像,TA追的劇,TA喜歡的寵物,TA喜歡的運動等等,制造一個輕松的聊天氛圍。

手機裡除了孩子聯系方式,還需要有寄宿家庭聯系方式,監護人聯系方式,如果可以,甚至可以讓孩子給你一TA好朋友的聯系方式,多線聯系總好過隻和孩子單線聯系。

最後,如果孩子實在支撐不下去,父母一定要把孩子接回國治療,不要硬撐,不要覺得孩子脆弱嬌氣。

最後,逝者安息,願李玟一路走好。

天後李玟抑郁自殺離世!留學生家長注意:孩子心理健康!

同時,我們也要盡力做到自己不抑郁,也能留意并幫助到身邊抑郁的人。人生苦短,希望悲劇越來越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