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國産化勢在必行 數字金融如何支援科創小微企業發展?

作者:新京報

大陸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220多種工業産品的産量居全球第一。2022年,大陸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全部工業增加值達40.2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達33.5萬億元,均居世界首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工業軟體國産化率程度仍較低。權威資料顯示,目前國外工業軟體産業規模占全球工業軟體市場的比例超90%,而國内工業軟體占比僅在7%左右,尤其是高端工業軟體,國産軟體自給率就更低了。而工業軟體又對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起到關鍵作用,近年來,大陸持續鼓勵工業軟體國産化,如《中國制造2025》就明确提出,要突破高端工業軟體核心技術,開發自主可控的高端工業平台軟體和重點領域應用軟體,推進自主工業軟體體系化發展和産業化應用。

在這一大背景下,不少工業軟體創業公司應運而生,北京邁高材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高科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該公司主要專注于材料科學領域數字化的開拓與創新,通過該團隊提出的基于材料基因編碼的新材料智能設計範式和精心打造的高通量多尺度內建式材料智能設計工業軟體,能夠切實提高企業研發材料的效率,為企業節約實驗成本。邁高科技首席科學家楊小渝研究員任職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資訊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為高通量材料計算、AI驅動的新材料研發、資料材料等,承擔了多個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并持續深耕材料數字化、智能化研發領域。

“MatCloud+材料雲”可将新材料從0到1的設計效率提升90%

邁高科技位于中關村核心地帶,其坐落的辦公樓從外表看其貌不揚,裡頭卻“藏龍卧虎”。6月26日,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走進邁高科技,據邁高科技研發總監許立芳介紹,該公司核心産品“MatCloud+材料雲”由中科院材料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而來,産品經過團隊十餘年打造,形成了集材料資料庫、高通量計算篩選、多尺度模拟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實驗的“計算、資料、AI、實驗”四位一體的材料領域數字化解決方案。

簡單了解,“MatCloud+材料雲”(matcloudplus.com)是邁高科技的高通量多尺度內建式材料智能設計工業軟體的一種公有雲呈現形式,面向廣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人員, 注冊登入就可使用。“MatCloud+材料雲”核心是一個采用浏覽器+伺服器架構的工業軟體,與傳統工業軟體相比,“MatCloud+材料雲”的使用更便捷,隻要能上網就能做模拟計算和人工智能,無需安裝軟體,還可以随時随地計算,并及時掌握計算進展。此外,“MatCloud+材料雲”平台已接入各大超算資源,使用者可直接調用國家超算資源,高效并行計算而無需配置伺服器,無需花大量時間編譯所用模拟計算軟體。

那麼,這樣一款工業軟體具體有何價值?許立芳解釋稱,目前大陸有許多被“卡脖子”的技術,原因是沒有更好的材料,而企業要設計新材料就要做實驗,周期通常比較長。比如,要設計一次配方,可能要嘗試幾十種配方,每個配方實驗所需周期可能是幾天甚至十幾天,這樣會浪費大量時間和原材料。 “MatCloud+材料雲”緻力于讓這樣繁瑣的實驗過程簡單化,相當于設計新材料的模拟實驗室,在這個模拟實驗室中,使用者可以進行材料的模拟配方,并從中選出前幾個優秀的配方進行線下實驗,大大提高新材料設計中的實驗效率。

“以新能源行業為例,一些電池續航裡程較低,且安全性不足,其原因就是正極材料中的電解液性能不夠優秀,什麼樣的配方才能組合成優秀的電解液?這就需要實驗,比如原本要做100次實驗才能驗證出來,但通過工業軟體,可以在計算機上将這100次實驗的配方結構設計出來,通過計算機計算,可以預測不同配方的性能,從中篩選出較好的10個配方,再線上下去驗證配方的功能,大大加快了實驗進度。”許立芳介紹稱。

簡而言之,“MatCloud+材料雲”可将新材料從0到1的設計效率直接提升90%,不僅如此,比起線下人工實驗,計算機模拟實驗的材料篩選空間顯然提升了一個數量級,且可以模拟新材料實際應用中難以出現的各種極端情況,提高材料篩選的條件,同時,企業的每一次計算都會留下資料,久而久之也有利于企業建構材料核心數字資産。

據了解,目前在國際上,類似的高通量多尺度內建式材料智能設計工業軟體及雲平台的開發者,主要是法國、美國和南韓的企業,而邁高科技是大陸最早對類似軟體進行國産替代開發的公司,其公有雲平台于2015年就上線了,而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材料基因工程專項”2016年才啟動。目前,MatCloud+材料雲的全球注冊使用者已超過6000個,包括大陸材料科學領域的企業和科研院校,以及數十家國外的材料科學領域知名企業和院校。

“MatCloud曆經10年研發,以高通量、多尺度、雲原生、流程自動化等為特點,實作了‘模組化→計算→資料→AI’驅動材料智能設計的新範式。例如,我們和某央企合作,無中生有,通過MatCloud計算、資料、AI驅動的方式,在不到2個月時間,設計了2種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新型生物基聚氨酯,經實驗合成與驗證,其性能與預測值吻合。而如果采用傳統實驗‘試錯法’找到上述2個結構,可能需要5-6個月時間。”楊小渝說道。從整個行業來看,這樣的工業軟體對提高大陸新材料研發速度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不稀釋股權又能助力企業發展的債權融資備受科創公司青睐

作為初創企業,邁高科技目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和應用推廣環節。楊小渝表示:“國内雖然有一些公司也在做類似的技術,但MatCloud不是一個程式包,它是一個內建式材料智能設計工業軟體。是以,我們也希望有更多資金投入研發及營銷等方面,進一步推動公司發展。”

目前,邁高科技主要的籌資方式是引入創投,已經完成天使輪與Pre-A輪融資,第三輪融資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同時,邁高科技也在考慮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來補充企業運作所需資金。“如果銀行能為我們提供貸款,且額度足夠公司發展、利率合理,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因為科創企業的股權非常珍貴,需要不斷吸收優秀人才加盟,現階段由于公司發展仍處于初期,股權融資企業估值不高,長遠來看或許并不劃算,但銀行貸款可以在不稀釋股權的前提下,支援企業的發展。我們也希望能和微衆銀行在這方面有更多、更深度的合作。”

微衆銀行企業金融副總經理袁偉佳表示:“科創企業尤其是處于發展早期的科創型中小微企業,需有合理高效利用股權和債權融資手段的意識,低成本資金按需比對,避免早期過多股權稀釋。”

袁偉佳說道:“很多早期科創企業隻考慮股權融資的原因在于早期業務規模比較小的情況下,除非抵押資産,否則很難申請到銀行貸款。而微衆銀行微業貸科創貸款的特色就是無需抵質押,針對科創中小微企業提供的線上信用貸款,解決科創企業日常經營和發展需求。同時,我們也在思考為科創企業提供信貸服務之外,如何更好幫助他們對接投資機構,做到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良性發展。”

截至2022年末,微業貸科創金融已經在全國20個省及直轄市、200多個地級市開展業務,吸引近23萬戶科創企業前來申請,已申請企業占所在地區科創企業總數的比例達15%,在當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滲透率超21%,累計授信超1800億元。

同時基于多數創業者的困擾和多年深耕科創企業的服務經驗,微衆銀行日前推出了數字創投服務,以數字化、模型化、生态化為三大服務特色,并打造銀行體系内首個專注為科創企業服務的投融資綜合平台——微創投平台,實作融資資訊檢視與股權融資對接雙線上服務。微衆銀行數字創投服務堅持以“科技+資料+模型”驅動,突破性地應用AI大語言模型提升投融資比對效率,積極協同銀行與外部投資機構資源,緻力打通科創企業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多個資金通道,助力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

文/潘亦純

編輯 宋钰婷 王進雨

校對 朱名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