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2023年6月,在歐冠、阿根廷友誼賽和村超的熱鬧之間,我注意到了一條這樣的新聞:中超老牌球隊北京國安因轉會糾紛,被FIFA下達了轉會禁令。而起源,隻不過是因為國安拖欠了50萬歐元的轉會尾款。

中超俱樂部的營運困難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很難想象,如北京國安這樣的中超豪門,如今會為50萬歐元發愁。

對我來說,小時候剛開始看球時那些熟悉的甲A球隊,絕大部分已經消失在曆史長河裡,甚至有些名字我都開始淡忘了。是以北京國安這次遭遇的困難局面,還是讓我有了不少唏噓和感慨。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一支中超強隊,要砸多少錢?】

衆所周知,在中國搞足球不太可能賺錢,至少肯定沒辦法直接通過足球賺錢。但營運一家中超俱樂部每年究竟要投入多少錢,由于大部分球隊财報不公開,普通球迷很長一段時間也根本沒辦法知道。

不過在金元時代,廣州恒大俱樂部作為上市公司必須公開年報,才給了大衆一探究竟的機會。2018年的年報顯示,恒大包括門票、聯賽分成和廣告贊助在内的收入達到了6.3億元,營業成本達到了24.3億,虧損為18億。

考慮到有59.27%的收入來自于集團内部的關聯方,把“自己贊助自己”部分也算進去的話,基本可以視為恒大2018年為俱樂部砸下的淨投入在21.6億左右。金元時代鼎盛時期,中超頂級的投入就是這麼誇張。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幾年之後,足協開始要求中性化改名。為了保住“國安”這個名字,中信挂牌把持有的俱樂部股份轉讓給了中赫集團。根據産權交易的要求,在這一過程裡也公開了北京國安俱樂部2020年的财政報告。

報告顯示,國安2020年的營業收入為1.03億元,營業利潤則為-12.21億。那時的中超聯賽受到疫情影響改為了賽會制,俱樂部完全沒有門票收入,其他方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過各大公司投資足球的熱情也開始出現了冷卻,這個數字仍然有着一些參考價值。

結合我和一些俱樂部從業人員交流情況來看,基本可以認為:金元時代裡的中超大部分球隊,每年的自身造血能力在1-2億,成本則在10-20億。也就是說,每年砸10億,算是當年中超的“起步價”。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但我們都知道,這種砸錢并沒能持續下去。受到疫情、房地産企業等大環境的影響,再加上足協的一系列降溫措施,中超的投資規模迅速降低,欠薪成為了最主要的新聞類别。也有很多俱樂部或消失于人海,或重組跌進低級别,中超迎來了一次大洗牌。

根據我這邊的了解,2023年中超各支球隊的營運預算,比較低的大緻希望能把淨投入壓縮到2000-5000萬元,最頂級的大概在3-5億元左右。

這基本上就是金元中超潮起又潮落的過程裡,維持一家俱樂部需要由母公司投入的資金。現在已經比前些年朝着理性回歸了許多,但想要像歐洲俱樂部那樣收支平衡甚至有所盈利,還相當遙遠。

而在中國職業足球的發展過程裡,北京國安是少數幾家基本全程參與、見證了數次潮起潮落的俱樂部之一。現在的全資股東中赫集團,2017年初入局至今,也正好親曆了金元時代的盛世與落幕。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當文章開頭那則轉會禁令的消息傳來,好奇的我拿起電腦,想算一算他們這些年在國安身上究竟花了多少錢。

【中赫花了多少錢】

中赫集團在國安身上的投資大緻可以分為下面三個階段:入股和營運中赫國安、中性化改名、改名至今。

第一階段裡,2017年入股俱樂部時,中赫集團花了35億拿到64%的股權,球隊也改名為中赫國安。不過這35億并不是交給了原股東中信國安,而是以增資擴股的形式直接留在了俱樂部,作為長期的營運費用。

但前面也說過,金元中逾時期的營運費用是每年至少10億起步,35億肯定是不夠北京國安2017-20這四年所有投入的。不僅如此,彼時北京國安俱樂部還背負着沉重的債務,債務來源就是之前的東家中信集團。在控股國安俱樂部的最後階段,中信集團已經不再注資,而是改為借錢給俱樂部,這樣一來,未來的股東就必須替俱樂部向中信還錢。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接下來就到了第二階段,2021年的那次中性化改名。

由于足協要求俱樂部名稱裡不能包括母公司、以及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那麼想要保住“北京國安”這個名字,當時隻有兩個選擇。

選擇一:中信集團徹底賣掉中信國安。

選擇二:中赫集團收購中信手中剩餘的國安俱樂部股份,中信完全退出北京國安。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中信把手上剩餘的北京國安股權1元轉讓給了中赫,俱樂部從此成為完全獨資。不過很多球迷并不知道的是,雖然股權這個轉讓價基本等于不要錢,但俱樂部賬上的債務需要由中赫清償,而這個債務主要就是來自前面說的營運成本。

還是根據當時公開的那份财報,國安當時的負債合計約18.5億元。雖然具體數字沒有公開,但其中絕大部分應該都是中赫收購股份所支付的“代價”。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最後就是中性化改名之後的第三階段。

之前說過,這兩年中超各支球隊的營運成本驟降,但自身收入也不算高,強隊每個賽季的投入力度在3-5億元左右,北京國安基本上也在這個區間。但這個營運成本隻是指的一線隊相關支出,并不是一家中超俱樂部全部的花費。

比如前些年北京國安徹底重建了自己的青訓體系,從荷蘭等國引進了不少優秀的青訓教練。之前曾有媒體透露,包括球員工資、教練工資、食宿和外出差旅等費用在内,國安青訓部門平攤到每個球員身上的投資大約是每年30萬元。

而國安目前青訓梯隊的總人數在150人左右,也就是說青訓營一年的投入差不多4500萬。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又比如,作為首都球隊,北京國安自然承擔着應有的社會責任。過去這些年,國安主辦和參與了許多進校園、進社群和球迷文化活動,也聯合愛百福和嫣然天使基金會等共同舉辦了一些公益項目。

疫情之後這方面的投入雖然有所減少,但公益事業仍然盡力參與。2023年兒童節,來自青海玉樹兒童福利院的40名藏族孩子就來到北京,在新工體和國安青訓小球員們一起訓練交流,還得到了華春瑩等人的點贊。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粗略結算一下的話,中赫從入股北京國安到今天的總投入,包括購買股權、一線隊營運、青訓和公益,大緻在80-100億元。如果再加上新工體的建設費用,總體花費肯定突破100億。這個數字相比金元時代的瘋狂肯定要理性得多,但考慮到中赫隻是一家私企,堅持下來仍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今年參加中超的16家俱樂部裡,隻有北京國安和武漢三鎮是私企獨資。而暫時積分榜位居前三的球隊,全都是國企獨資。被疫情折騰了三年之後的大環境裡,國企确實擁有着很多無法比拟的優勢。

有人會說,俱樂部背後的老闆投多少錢和我無關,玩不起足球就不要玩。既然拼不過國企,那也換個國企老闆不就好了?

但在有的時候,可能私企也能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未來會更好嗎?】

上面給中赫算了這麼多賬,并不是想說他們做“公益足球”的意思。我也從來都不相信,一家私企投資足球,會真的完全不圖回報。

中性化改名的時候,中赫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很多人說他們虧大了,因為千辛萬苦保住的“國安”,仍然是前股東中信國安的名字。但實際上,中赫保住的“國安”不止是球迷心中這家俱樂部的唯一代稱,更是在北京足球圈最寶貴的唯一品牌。

除了上面估算出的俱樂部投資,中赫集團還花費40億左右拿下了工體的改造和營運權。之前那場點燃全國的阿根廷vs澳洲國際友誼賽,向全國球迷展現了新工體的風采,也給未來承辦各種高等級的賽事和商業活動打了個樣。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新工體的地下商業區應該可以投入使用。這裡有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市中心+三裡屯商圈+北京國安這個IP,肯定會給俱樂部甚至中赫集團帶來積極的刺激。

在歐洲頂級豪門裡,皇馬、巴薩、曼聯、曼城和尤文等俱樂部這些年都在重點打造主場周邊的商圈開發,被視為足球未來發展的一大藍海。而在中國足壇這樣的嘗試還相當少見,北京國安如果成功,就将給職業足球指出一條全新的出路。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此外,北京國安對于自身商業價值和跨界IP的開發也很努力。京東已經簽約了三年贊助,這賽季還新增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東方時尚、海爾多家贊助商,贊助商總數已經達到了11家,總贊助收入應該在1億以上。據稱還有某地圖巨頭和幾家銀行都在與國安洽談。而這些,都将是國安未來能重回正軌的重要助力。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中國足球正處于又一次的低谷期,許多熟悉的俱樂部或解散或降級,看起來分分鐘整個聯賽系統都要重建。更可怕的是,我們并不會感到陌生。從聯賽到球迷,我們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失去了太多,甚至已經開始習慣了失去。

是以,繼續燃燒的火種才更讓人珍惜。

也許中超仍然沒有回歸完全的理性,可能俱樂部真正良性運轉還有更遠的距離,但我仍然希望北京國安等老牌俱樂部能熬過目前的困難期,找到真正能長久堅持的一條路。

然後告訴我們,過去的不一定全會變成回憶,現在的堅守又将通往何方。

守住一支中超傳統強隊,究竟有多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