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場潛力巨大的邊緣計算,該用何種方式“打開”

作者:計算雜談

在物聯網、5G等技術推動下,現如今的資料處理方式有了很大不同。原本需要通過網絡傳輸到資料中心裡進行處理的資料,逐漸開始走向邊緣,采集即時處理成為了新方向。

近期筆者采訪了一些行業使用者,發現基于邊緣計算的應用已經在很多行業開始生根發芽。以智慧交通為例,一個十字路口每天可産生上億條資料量,其中就包括大量的高清視訊與圖像,倘若通過網絡傳輸至資料中心處理後再進行回報,勢必會占用大量網絡帶寬資源,也很難保障實時性。相比之下邊緣計算則能夠扛起重任,通過性能強勁的CPU與加速卡配合,在邊緣端即可實作處理與回報,效率大幅提升。

Gartner預測顯示,到2025年,75%的企業級資料将在邊緣産生,目前該比例僅為10%。可以說市場潛力巨大。

NativeEdge:激活邊緣計算

在戴爾科技企業級業務版圖中,可以看到邊緣計算逐漸開始占據顯要位置,面向企業級的邊緣計算的安全的管理平台NativeEdge也于今年的DTW大會上正式推出。

市場潛力巨大的邊緣計算,該用何種方式“打開”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售前系統工程部總經理 楊捷

在戴爾科技看來,現如今的邊緣計算可以用活力四射來形容。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售前系統工程部總經理楊捷表示:之是以邊緣計算如此受重視,主要因為經過近兩年的探索,戴爾科技發現邊緣已經成為資料産生地,也是資料需要快速處理來實作業務價值和應用創新的地方。處理邊緣端資料和應用,就需要傳輸、存儲、計算來支援,NativeEdge的管理使命亦在于此。

市場潛力巨大的邊緣計算,該用何種方式“打開”

在NativeEdge加持下的邊緣計算平台,讓戴爾科技旗下的所有IT基礎設施實作了統一管理,并為使用者簡化了部署與運維流程。縱向和橫向按需擴充、企業級一緻性基礎架構、支援雲原生技術、“零信任”架構等等也均可提供支援,幫助企業降低了邊緣計算的門檻。

NativeEdge平台還可通過在邊緣端融入人工智能、資料分析等功能,幫助企業便捷、高效、安全地處理和分析産生在傳統資料中心和公有雲之外的資料,讓業務資料真正流動起來。

戴爾科技所提出的“Win the Edge”目标,就是希望通過創新簡單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在離資料建立地點更近的地方進行資料分析,更快地做出決策、改善成果并實作向前發展。

IoT與邊緣計算齊頭并進

現如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談IoT,因為在這個萬物互聯的5G時代,IoT正在引領着工業領域的發展。

楊捷介紹道:現在邊緣端有很多物聯網裝置,裝置的資料上層通過應用平台做集中的收集、納管和分析,之後就形成了自動控制的解決方案,進而幫助制造型企業實作智能化。

IoT方面其中一個發展迅猛的應用就是機器視覺,它已經被國内制造業廣泛應用,且有很多企業都在算法、模型等方面有着持續投入,應用場景廣泛。

在這些IoT應用中,邊緣計算伺服器、系統管理平台需要與IoT裝置互相配合,以保障各個應用之間不要在同一時段争搶帶寬。以機器視覺的檢測為例,工作時它需要拍攝海量的高清圖檔,并通過算法模型實時進行篩選然後輸出結果。此時生産線通過結果的回報再将不合格産品剔除,這一切都需要實時進行,對計算、存儲及網絡提出了很高要求。

戴爾科技邊緣計算平台的推出,目的就是幫助企業來滿足IoT應用這樣的苛刻需求,進而保障自動化業務永續。它能夠覆寫從邊緣到雲的完整資料生命周期,簡化從邊緣到核心資料中心和多雲環境中數千個裝置和地點的邊緣營運,并做出實時、資料驅動的決策。

邊緣計算實作一站式部署

我們注意到,戴爾科技每次提到邊緣計算,都會談簡化部署與運維,那麼在這方面能夠給使用者帶來哪些價值呢?

據楊捷介紹,使用者最為關注的就是加速創新,戴爾科技需要做的是依托于強大的供應鍊,用自己及合作夥伴現有的産品方案幫助使用者快速建構起應用場景,并提供整個後續的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

其次,随着智能化深入及創新不斷增強,邊緣應用的種類會越來越多,是以戴爾科技推出的NativeEdge就可以幫助客戶在邊緣側去部署各種類型的應用。它可以協助使用者實作靈活開發,并統一管理衆多應用的生命周期。

此外就是安全防護,對于制造型企業而言,邊緣端産生的都是生産資料,其安全性關乎企業命脈,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在Dell NativeEdge中有完善的安全機制,在網絡層與資料層都可實作專業級防護,包括防勒索能力。

可以說,從解決方案到服務一應俱全,戴爾科技甚至還可以幫客戶去做安全的評估、咨詢、部署,及最後落地實作。

APEX按需服務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在2023 DTW大會上,戴爾科技拓展了Dell APEX産品組合,涵蓋雲平台、公有雲存儲軟體、用戶端裝置和計算,幫助使用者加強多雲戰略并簡化IT營運。

在這其中,Dell APEX FOD将服務延伸到了公有雲、私有雲、資料中心和邊緣工作負載,可降低企業轉型的成本和風險,并提高企業應對變化的業務韌性。

市場潛力巨大的邊緣計算,該用何種方式“打開”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服務銷售總經理 袁洪偉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服務銷售總經理袁洪偉表示:目前FOD在中國市場表現出色,其中一類使用者是IDC。它們對伺服器等硬體裝置需求量巨大,每年都要新增4~6萬台機櫃,但傳統購買方式會導緻其資金占用非常多,讓企業面臨更多不确定性。相比之下采用FOD訂閱模式後則改變了這一現狀,它可根據客戶需求随時增加大量機櫃,讓企業擺脫了重資産束縛,在市場競争中更具優勢。

在制造業領域,一個小型邊緣計算資料中心的投入需要約500萬,基于AI算法的平台則會達到1000萬級别,這對于規模較小的制造企業而言可以說壓力巨大。FOD訂閱模式則可以讓它們不必考慮前期的巨大投入,按需付費,極具經濟效益。

醫療領域也是如此,南京的一家企業做掃描和X光,傳統方案建構小型邊緣計算資料中心成本非常高,而采用FOD訂閱模式後就能夠以很低的成本快速實作電子化,加快了數字化發展程序。

新時代下建構低碳化IT基礎設施

在節能減排方面,一直以來戴爾科技都是行業的先行者,除了自身注重節能,它還通過咨詢、部署等服務幫助合作夥伴與客戶在解決方案中減少碳排放,推動低碳化發展。

據袁洪偉介紹,戴爾科技的廈門工廠已經完成了第一期改造,将房頂全部安裝成太陽能闆,實作白天“自主發電”照明。第二期改造完成後,一年可以節省的碳排放是2500噸。

目前,台灣一家大型晶片企業,正在通過戴爾科技的咨詢服務做零碳規劃,未來逐漸轉向使用水力、風能和太陽能發電,使其在2030年用電碳排放減少50%,2050年徹底實作零碳排放。

在産品方面,戴爾科技正在與綠色雲圖展開合作,推出了包括液冷伺服器在内的整個液冷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面對儲存設備的能耗問題,戴爾科技一直在推動全閃存産品替代傳統混合存儲,幫助使用者降低能耗。

此外,戴爾科技的存儲全線産品都支援壓縮去重,像高端、中端存儲都能做到4:1,資料保護方面也實作了65:1的壓縮去重。這些舉措都能夠明顯減少儲存設備數量,及減輕存儲負載,為規模龐大的資料中心減少能源、散熱與管理方面的運維成本。

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趨勢,邊緣計算正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它在提高資料處理的效率和速度的同時,還可降低網絡延遲和成本,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更加靈活、高效的解決方案。

至此,從産品到服務,我們看到了戴爾科技在多雲、跨雲服務能力、APEX服務及邊緣計算等方面的系統化布局。它正在通過簡化IT來幫助企業提高靈活性和控制力,使其将精力從IT中釋放出來,投入到業務創新中,進而創造更高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