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作者:雲帆詩友佳作展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李靜

李靜,筆名心素,南嶽衡山人。有《湄灣閣詩詞選》即将付梓。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憐渠直道當時語,不着心源傍古人

《湄灣閣詩詞》述評兼賀南嶽詩書畫社成立四十周年

作者:肖紅輝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四十年前,也就是1983年8月25日,著名文史專家、中國韻文學會會長、湘潭大學教授羊春秋和古代文學史專家、中國賦學研究會理事長、湖南師大教授馬積高二先生攜譚雪純、胡遐之、康華楚等一批老一輩詩詞耆舊集會于衡山南嶽山莊,宣告成立南嶽詩書畫社(實為南嶽詩社、南嶽書畫社二社,名稱時有分合),羊春秋先生任會長,馬積高先生任副會長,譚雪純和胡遐之分任正副秘書長。南嶽詩社是改革開放後,全國成立最早、影響最大的詩詞組織之一。以羊春秋社長為代表的老一輩詩詞家,大都有着極其深厚的國學修養,經曆新中國成立前血與火的洗禮,也經曆過建國之後改革開放前的曲折與動蕩,他們有着深厚的愛國情懷,襟懷坦蕩,磊落無私;他們有一個“百年憂患”,那就擔心我們這樣一個“詩的國度”,詩的傳統會在他們百年之後斷掉,是以,甫一開放,便登高狂呼,成立詩社,唱和往來,結內建刊,開班講習,培育新人。現在,南嶽詩社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詩人的精神,詩的文采與美,代代相傳而與時俱進。南嶽詩書畫社成立四十周年,值得慶賀!

在南嶽詩書畫社成立四十周年的日子即将到來之際,讀到詩社同仁、現任秘書長李靜老師的新著《湄灣閣詩詞》,認真誦讀全篇,細細品味,不覺起而喟歎:有此專集,無愧先賢,可堪告慰!

李老師的詩詞,概而要之,從創作論講,她是力主袁枚“性靈說”的,是以獨抒性靈,自然灑脫,無拘無束。相應地,從總體風格而言,則屬清新一路,或清新脫俗,或清雅秀麗,或清奇俊朗,或又清麗婉約,總之風格在一個“清”字,讀她的詩,頗令人神清氣爽,欣喜不已。而且,李老師的詩詞,最大的特點,也可以說是貢獻,就是她的詩詞有很強的創造性,在繼承中國古代詩歌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而各種藝術手法,那真是信手拈來,自然貼切,有時竟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另外,也是殊為難得的是,李老師的詩詞展現出來的情感傾向,是樂觀而通達,細膩而溫婉的,既沒有陳詞濫調,又殊少哀凄纏綿。

因為李老師的詩詞語言清新,有很強的時代感,是以,這裡借用唐代元稹的兩句詩來做這篇述評的标題:憐渠直道當時語,不着心源傍古人。

天目湖濕地(一)

暖日晴雲草木繁,水開明鏡映亭軒。

行來萬物成雙影,春到江南翻一番。

這是一首絕句。李老師學習和創作舊體詩詞,是以絕句起家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成就也是最高的。之是以說她的詩有很強的創造性,主要展現在絕句上,而且是展現在絕句的轉合上。我們以這首《天目湖濕地(一)》為例來探讨。首句起,意象有“日”“雲”“草木”三個,分别冠以“暖”“晴”“繁”的形容詞,密集而富有暖色,春日晴和,草木繁茂,景中亦可見情。第二句承,上句已從天上寫到地面,這句承,接着寫地面,寫水,意象由密到疏,由面到點,也由淺到深。水準如鏡,用了一個比喻,因為水如明鏡,是以湖畔的亭軒映在水中,清晰可見。句中用一個“開”字,境界頓生,見得是“水”的主動,這一主動,實切寫春贊春的主題,其中妙處,頗奈玩味。然而,總體上,首二句,雖清新可愛,但仍屬不足為奇。但是,首二句在全詩中卻起了很好的鋪墊和蓄勢的作用,一切準備好了,驚奇創造,就在轉合之中。“行來萬物成雙影,春到江南翻一番”,流水行雲,意境和美令人驚豔,“春到江南翻一番”,春天可以翻一番,新!奇!高!妙!美!春本美好,再翻一番,這春天有多美好,有多令人向往、流連和熱愛?而詩人的這個妙句,邏輯上,又剛好是關合了上一句,“行來萬物成雙影”,因為湖水清澈又平如鏡面,是以不管是什麼,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隻要照得到,都由一變二,一形一影,萬物成雙。這轉,往上又是接的,往下,是啟的,而總體上轉與合緊密相連。是以可以看出,這首詩,起承為一截,轉合為一截。詩的形象之中又可見嚴密的邏輯,句句粘連,絲絲入扣,共同組成一首絕妙好詩。

李老師絕句的這種創造性,這種新奇高妙之境,再概括一下。一般地是首二句鋪墊蓄勢,擺好陣勢,創造、出奇出新隻在轉合上。她似乎形成了習慣,奇思妙想,總在最後,往往如是。再來看看下面二首:

春階

傘放新花随雨開,風掀衣袂腳沾苔。

春階千疊如琴鍵,又把流光彈一回。

仲夏村景

一色青秧四望栽,雞鳴犬吠自悠哉。

柳垂長線黃昏裡,串串蛙聲釣上來。

《春階》,首二句起承,為一截,春雨下起來,一冬未動的傘撐開,謂之“新”開,或傘形如花,或濺雨成花,總之,雖有雨,而傘如花開,可見是喜悅之情。而且,再重一點,“風掀衣袂腳沾苔”,亦未有凄然不悅之意,二句作好鋪墊,蓄好勢。有雨有風有泥,春的腳步近了。轉合一體,驚豔出場,“春階千疊如琴鍵,又把流光彈一回”,“春階”本已是喻,春而有階,化抽象為形象,但仍不足為奇,奇的是,比喻之上再來比喻,或許,撐着傘,踏在什麼台階之上,或許吧,春日一天一天過來,有如一個一個的階,總是“階”是很貼切的。一層層的台階,春的台階;一天天的台階,春的台階,又像琴鍵,真仿佛看見巨大的有黑有白的琴鍵立在春的曠野,“又把流光彈一回”,既有琴鍵,當為演奏,前有雨滴,後有風聲,自然春的琴聲起來。前面鋪墊,後面關合;前面蓄勢,後面爆發。清新自然而又帶俊逸超脫之味。《仲夏村景》亦然。但不是總體格局如此,就千篇一律,千詩一面,那可不是。總體特征相似,但具體的詩境卻又千姿百态,就像詩詞格律,格律古今不變,而具體的詩,卻一千年都寫不完。像這首轉合,“柳垂長線黃昏裡,串串蛙聲釣上來。”柳絲如線,竟把蛙聲一串串地釣起來,蛙聲可釣,多麼富有想象力和詩意!又多麼生動貼切,把仲夏的鄉村之夜寫得有靜有動,有色有聲,情趣盎然,生機勃勃。

在《湄灣閣詩詞》裡,上面所述的這種最美絕句,這種富有創造力的轉合,不是一首兩首,而是有很多,諸如“粒粒蛙鳴風拾起,聲聲敲碎碧琉璃。”“心情做個二維碼,一掃東風盡是詩。”“最憐嫩筍探頭出,憨态萌翻三月春”“閑閑走過誰家媪,一擔春光入翠微”等等,幾乎随處可見,俯拾即是,足見作品之豐富,整體水準之高。這是李老師努力學習,認真觀察、思考和創作實踐的結果。當然,絕句的這種寫法,也可以說是古已有之,如唐詩絕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等就是,李老師的這種創造,正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再來看看《湄灣閣詩詞》裡的詞。李老師的詞,成就也是很高的。我們通過三首《蔔算子》來稍稍領略詞人娴熟多樣的藝術手法。《湄灣閣詩詞》收詞90首,其中有《蔔算子》20首,可能作者于《蔔算子》用功更勤,但不是其它的詞格調要低,完全不是,讀者自去賞讀,便有發言權。這裡僅是以《蔔算子》為例來賞析而已。

蔔算子·衡山聽琴

抹動是春風,勾落空山雨。飛瀑鳴泉弦上流,揮袖雲來去。

但識指聲清,應解心中趣。渺渺希聲一曲終,月在松崖處。

蔔算子·觀幼兒早操

踮腳筍尖尖,扭扭清波漾。搖擺小魚自在遊,轉動花兒放。

招手喚風兒,眸子星星亮。揮舞童年七色光,飛到雲之上。

蔔算子·觀門頭溝太平鼓

聲自大唐來,韻合京腔妙。陣陣奔雷跌宕中,喚醒雲山早。

槌起日騰挪,肩抖花争俏。擊響春江萬裡潮,人在潮頭笑。

第一首是寫聽琴而贊演奏技藝的。上阕首二句,“抹動”直入,是正面寫,極快極恰當,因為一首小令來寫聲樂演奏,不能像白居易《琵琶行》以古風形式寫,可長可短,篇幅優裕。但二字緊接“是春風”,一抹動,就有曲調音樂,有就氣流,有感觸,“是春風”,既是比喻,又是通感,寫出琴聲之美,寫出感受之愉悅。“勾落”緊承“抹動”,“空山雨”,手法同“是春風”,既形象,又有細膩觸覺。兩句合在一起,則更動感十足,形象感受更為豐富飽滿。接下來二句,“飛瀑流泉”又是比喻,都是樂曲和琴聲,節奏有急有徐,有大有小,如瀑瀉轟鳴,如流泉潺湲,總之,都是寫聽者的感受,而贊技藝之高。“揮袖雲來去”,又一動詞“揮袖”是彈奏,“雲來去”又是比喻,言其從容自如。下阕深入一步。有聽者(即作者)的妙解。“但識指聲清,應解心中趣”聲流指下,曲聲動聽,是一層;但真正要了解,還得從内心深處去品賞。耳聽,僅識其聲,心悟,乃得其真。這中間,大可玩味。一個聲,一個心,樂曲是個媒介,把演奏者和欣賞者聯系起來,樂曲傳聲,心靈相通,這才是妙曲。末二句,寫一曲奏罷時的情景,手法有如古之名篇,如“曲終人不見,江上數楓青”“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不覺暮山碧,秋雲暗幾重”等。“月在松崖處”,以景作結,一派甯靜,心靈深度沉醉之時,一輪明月挂在松崖之上,多麼好的意境!全詞清新雅緻,别具高格:非藝高者,無此曲;非知音者,無此詞。

再來看第二首,《蔔算子·觀幼兒早操》,這是一首甚為别緻的小令。整首詞讀下來,清新活潑,洋溢着少兒特有的朝氣。大膽的藝術處理使這首詞富有獨特的魅力。上阕四句都是對幼兒早操的細緻的描寫,四句皆是動作,是正面寫,四句都是比喻,都是形象化藝術化也是美化。而且,每一個比喻都很形象生動而且傳神。連續四個動作,四個比喻,藝術上非賞大膽,效果上,形象活靈活現,躍然紙上。結構上,也是獨特的。一般地,詞的結構,内容和形式統一,就是分上下兩片,這是形式,但内容也跟形式走,也就是上片一個内容,下片一個内容。雖然上下片内容是緊密聯系共同組成一首詞,中間也可以有過渡銜接,但總體上,差別是明顯的。這首詞對這個傳統是一個打破,從内容上說,下阕的前二句,依然是屬于上阕的,也就是繼續寫幼兒早操,繼續描寫,繼續刻畫,使形象充分飽滿。末二句作結。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一個内容是寫早操本身,一個内容是對早操進行總結和升華,前一個内容已經占去了六句,隻剩二句來完成第二個内容。那麼,如何用二句12個字的篇幅去完成第二個内容并取得應有的效果呢?這真需要很高的藝術技巧。我們來看這二句,“揮舞童年七色光,飛到雲之上”,前一句總結幼兒早操,這是童年的七色之光,多麼美好!也似平常之句,但再來最後一句,就完全不一樣了,“飛到雲之上”,由實到虛,童年的光彩飛上雲端,富于想象,既有盛贊幼兒眼前早操的活力之意,更有展望和預示幼兒美好未來之意。一句虛寫,空間極大,故足以托起前面大量具體的内容。這就是藝術!也是能力。這個藝術手法,要算本詞的第三個獨特之處。這三個獨特,使這首詞散發出令人驚豔的藝術魅力。

第三首,《蔔算子·觀門頭溝太平鼓》。這首詞風格上偏于清奇俊朗,大有雄壯豪邁之勢。全詞寫屬于自然文化遺産的門頭溝太平鼓演奏的場景,聲形俱備,氣勢恢宏,既寫出廣闊時空之感,又深具昂揚向上的時代性。上阕,寫聲。首二句精簡的叙述。“聲自大唐來,韻合京腔妙”,原自往古盛世,其聲韻乃屬京腔。實寫,卻令人頓生自豪感。後二句狀其聲,以“奔雷跌宕”喻之,以“喚醒雲山早”寫其效。此又将雲山拟人化。下阕,狀形。“槌起日騰挪,肩抖花争俏”,都是比喻,“槌起”一句更為精彩,鼓面如日,确似,鼓槌敲下去,成騰挪之勢,真惟妙惟肖。“肩抖花争俏”,奏太平鼓時身體是要扭動的,且又是群體活動,是以有聲勢,有陣容。此句之妙倒不在于肩抖如花,而在于“争俏”,陣勢和精神面貌如在眼前。末二句,“擊響春江萬裡潮,人在潮頭笑”,寫鼓聲的整體感受,春江萬裡,潮聲镗鞳,最後一句很出彩,人立潮頭,落腳點不是鼓聲,而是人在潮頭的形象,這樣,全詞表面寫太平鼓,而實際是寫人,表面上是寫太平鼓演奏的聲勢,實際上可以想見這種聲勢這種人物形象所代表的社會,這就很見藝術功力。

總之,李靜老師詩詞創作,從藝術手法上看,是極為豐富而高妙、娴熟而自然的,讓人感覺到她的詩詞,在其藝術建構之下,景與情,實與虛,物與我,形象與抽象,一顆詩心,将這些貫通,詩詞語言行雲流水,詩詞藝術斧鑿無痕。作者曾言,在創作中并沒有刻意去運用什麼手法,而是覺得應當這樣寫,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是真的,我自己也覺得,藝術手法這東西,熏而得之為上,習而得之為下,故不多言。

上面兩部分分别以絕句為例分析《湄灣閣詩詞》最富創造性的亮點,以詞中三阕《蔔算子》來評析運用自如、渾化無迹的藝術手法。這不是說集中其他詩歌體例不值得欣賞,完全不是這樣。李靜老師潛心詩詞多年,諸體兼學,兼學兼備,兼備兼美,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甚至古風,水準都是很高的。現在再來談談李老師詩詞所展現出來的思想感情。這一點,我覺是她詩詞創作成功,準确表達乃至塑造自己,達到相當境界,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裡用例不拘于何種詩歌體裁。

這裡說的思想感情,是廣義的,包含了情感、态度、價值觀等。且讀《光明村道中遇雨》:

欲探奇峰驟雨傾,車如舟楫動江聲。

桃源豈許人輕入,洗盡塵心才放行。

作者一行欲去探訪南嶽衡山的一個景點,在光明村,出發不久即遇暴雨。這是首二句,叙述交待而已,不過是“欲探奇峰”與“驟雨傾”藝術地拉大願望與現實的落差,“車如舟楫動江聲”,再細加渲染而已,謀篇的思路是一樣的,就是蓄勢,反向的蓄勢,以推出後二句。“桃源豈許人輕入,洗盡塵心才放行”,最精彩的二句,不但富于藝術的創造力,更藝術地表現了自己的思想認識和境界。一般地,乘興而去,途中遇阻,大煞風景,掃興而歸,不免沮喪懊惱,怨天尤人。總之是對外橫加指責而情緒低下。此詩不同,是一種内觀式的檢討和體諒進而豁然開朗。這是思想,是認識,是态度,也是性格和境界。

言為心聲,詩如其人。是什麼人,就寫什麼詩,寫什麼詩,就成什麼人。是以寫詩是表現自己,越寫越表現,越寫越把自己塑造成詩那樣的人,是以,寫詩是修行。“桃源豈許人輕入,洗盡塵心才放行”,能這樣反躬自問、通達樂觀地看待問題,不是修行的表現和結果嗎?

所謂思想感情,都是人對事物及經曆的感受和反應,事物和經曆很多時候是相同的,是客觀無可避免的,但人不同,感受和反應就不同,所寫出來的詩當然就不同。比如,人生的煩惱與挫折,失敗與痛苦,不可避免,誰都有經曆和體會吧,看看李老師的态度和感情吧:

訴衷情令

流光倏忽丙申冬。回首雨朦胧。茫茫孤棹何去,迷霧一重重。

多少事,覓無蹤,自從容。坐看雲起,拈朵梅花,擁抱春風。

上阕除首句點明時間外,後三句均訴内心苦楚,往事不堪回首,塵海孤棹,前路茫茫。這是人生的苦吧。但是下阕,從上阕的痛苦中翻身躍起,顯然,上下阕之間,是對自己思想感情和心緒的整理,下阕呈現出來的是這番沉澱之後的狀态。“多少事,覓無蹤,自從容”,往事随風吹散,從容面對,走向新的生活。後三句,在前三句有點直白概括的基礎上,用形象化語言,藝術地表明自己的樂觀态度,“拈朵梅花,擁抱春風”,八個字,語言藝術上、思想感情上,都堪稱當代舊體詩詞的名句。

《湄灣閣詩詞》中展現出詩人樂觀通達、細膩溫婉的總體思想情感特征的詩可謂無處不在。首先,集中詩詞的總體風格為清新,而清新則一般有細緻呈現意象,在山水畫一般的意境中逗漏内心溫婉喜悅心情的特點,此為不着一字而盡顯風流,不表明态度而态度在其中,不言及情感而情感自現。這是大部分。另有一部分則是有所表達,上述二首是典型例子,其他諸如,《訪人未遇》“主人未見亦無憾,時有閑雲慰寂寥”;《喝火令》寫月季,“就是飄零,就是葉紛紛,就是露深霜重,一樣笑紅塵”;《壬寅初春》寫梅花,“年年識得梅花面,何懼風霜已滿身”;《秋來脫發晨起詠之兼答友問》“卻謝青絲辭我去,三千煩惱亦無多”等等。

即便是作為女詩詞家,寫起最為常見也最為個人化的愛與相思離别,也格外的另有一種風緻。“知也會飄零,知也終無果。某日回眸淺淺痕,記得多情我”,一種有緣無份的感性觸動之後的理性回答,沒有抱怨,沒有指責,彼此珍重,留作多情的回憶。“花間蝶舞多成夢,陌上風吹俱化塵。勘破情牢心漸淡,留存往事憶常頻”,“勘破情牢”是多少愛戀苦痛之後才會出現的情形?然而,關于那過程,那痛苦,沒有隻言片語,卻仍頻頻回憶,可能吧,回憶總是美好的。“閑來又憶那年春,種下相思為一人。疏雨淡雲初識面,曲欄孤月獨傷神。泥郎膝上青絲亂,拭我腮邊紅淚頻。鬓角添霜何所懼,世間難得白頭親。”寫相思相戀最大膽的一首,雖然有相思的孤獨,但更多的卻是兩情相悅的美好乃至狂亂,“紅淚頻”,應是喜極而泣吧。“有月贈清光,無也心歡喜。或怕癡人不肯眠,把月看成你。 細細菊香來,花影燈前倚。半染秋衫半染詩,清瘦和人比”最單純的相思,但也真是相思啊,為對方考慮,有這份自信,這才是幸福的相思!是以“清瘦和人比”,這個“瘦”,并不哀愁,甚至,也無閨怨,相反,有菊香花影,還有詩。“與君攜手過蓮徑,風送清涼,笛送悠揚,踏碎瓊瑤明月光。 人生難得惜緣好,行也成雙,坐也成雙,共看池中并蒂香”,直寫“行也成雙,坐也成雙”的幸福。這些,是清新而婉約的,這樣用着最當代的最通俗的語言寫最古典的最唯美的愛情,但情感傾向上,卻少有哀怨凄恻。而這種情感傾向,也是整個這部詩詞集所現體出來的思想感情的一個組成部分。

李老師的詩詞創作能達到這麼高的水準,取得這麼高的藝術成就,有時代原因,更有自身的原因。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傳統文化走向複興的時代,而詩詞複興似乎還是文化複興的先聲。是以,我們的時代已經有了較好的舊體詩詞創作的土壤和氛圍,這使李老師得以在十多年前接觸到這種精美的藝術,發現舊體詩詞原來是最适合自己的藝術形式。從此,寫詩成為李老師矢志不渝的追求,參加網上論壇,參加線下教育訓練,閱讀相關理論書籍,大量閱讀古今名家作品,大膽而不間斷堅持創作,這才有今天《湄灣閣詩詞》的結集出版。李老師是中年後學習詩詞并創作有成的典型。

中國詩詞是古典的,她從曆史中走來,從藝術經典和美中走來。這是我們的腳下的土地,離開了泥土,不可能有詩詞作品這種藝術作物生長出來。但,詩詞也是時代的,舊的體例形式,完全可以有新的内容和語言。我把曆史的叫做泥土,把時代的叫做陽光、空氣和水。我們今天來學習和創作詩詞,既離不開曆史的泥土,更需要時代的陽光、空氣和水。而李老師的詩詞作品,在這種關系上,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不失古典的藝術和美,又更有時代的鮮活與靈動。十分可能吧,“憐渠直道當時語,不着心源傍古人”,古人對這一點,也是稱道贊許的。

南嶽詩書畫社成立四十周年,有《湄灣閣詩詞》這樣的詩詞著作來作獻禮,可以告慰已故的創社老前輩們:中國詩詞,永遠不會消亡;中國詩詞,必定複興,也正在複興;《湄灣閣詩詞》是南嶽詩書畫社現有詩詞水準的代表,也是中國當代詩詞複興無數詩詞之花中特别靓麗的一朵!我不是詩評家,不能引經據典來證明《湄灣閣詩詞》有多好,我隻能作為一個讀者,一個愛好者,說說我在反複閱讀和品味中得到的一點點體會。但我希望,我的話能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我希望有更多真正的詩評家,有更多愛詩的讀者,來品評鑒賞!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肖紅輝

肖紅輝,湖南衡山嶽雲中學國文進階教師,學科帶頭人,衡陽市詩詞學會理事。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相逢不問姓和名,坐看白雲生

作者:湯建紅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李靜,詩有别才,喜吟誦,雖是小女子,卻有大氣度。吟誦起詩詞來,英姿飒爽,風度翩翩,人稱“靜公子”。

南嶽衡山文學圈子很小,記得是般若介紹的靜姐,很奇怪,完全就不記得初見場面了,因為我們沒有陌生到熟悉的過渡,一見面就有了天然的相知感。靜姐吟起詩來,有一種内在自性散發的光芒。每次與靜姐一起,坐着講話不解氣似的,非得站着,湊到半米方徑内,把一個話題說到盡興才動腳。可是往往說完了一個又來一個,這山望着那山高,機鋒相應,彼此攀爬,至盡興時,還沒挪動兩步。

靜姐口頭表達好,文字更是喜歡。文字的高手往往也是通感手法運用的高手,靜姐的詩在這方面尤為突出,抽象與具象以感覺的互通可以自由轉換,善于通過比喻、拟人和誇張等修辭手法及口語巧用,使詩生動易懂,通而不俗,又充滿着浪漫主義的奇特想象。寫景詩中還善用白描,點綴一二個動詞、數量詞或表顔色的詞,很有美學畫面感和臨境的空間感。 意象獨創,驚中生豔,畫面空曠而靈動,讓讀詩的人不覺已是滿身詩意,就像花來衫裡,影落池中,真是“秋風卷得清香遠,半染詩囊半染衣”。

你看,她寫霧的動感與氣勢:霧如神獸伏山根,萬物逢來一口吞。寫途中見落日:安排暮野作球場,老樹躬身勢欲張,風哨一聲雲腳起,山門直破入蒼茫。将靜态的落日下山,比作激烈的動态進球,一聲風“哨”,一個“破”字,想象形象卻奇特大膽,真是句句稱奇。寫一縷瘦雲有了情懷:一縷不随風,閑閑峰底卧,偶過松石間,來共幽人坐。寫花的多情:臨風沾露枝微顫,縷縷幽香似索詩。好一個“索”字,我見猶憐!寫青苔的低調卻冷傲:不羨群芳鬥豔開,自知根淺俯低台,也添春色三分綠,何必東風細剪裁。寫春色可以量化:行來萬物成雙影,春到江南翻一番。可以具象:清風一徑幽篁裡,搖落鳥聲三兩枝。寫友情,雲可作箋:此去家山雲萬疊,待君抽取作詩箋。寫春雨撒在萬物上:春階千疊如琴鍵,又把流光彈一回。這首《春階》因意象獨特在第四屆“詩詞中國”大賽中獲絕句類一等獎,并被收入《詩刊》精選。寫山谷回音:空林鳥鳴翠,一串笑聲追,我喊君名字,山答無數回。筆下的自然萬物都拟成了人或物,有了傲骨,有了情意,有了大氣象,也有了小性子,很多意象都是第一次見。

靜姐像一朵藍色火焰,純淨而空靈,熱烈卻清冷,愛着俗世裡的溫暖,俗塵于她卻如荷葉上的水兩不相沾,此時的她,早已放下包袱,兩腋生風,輕舟已過萬重山。

如對别人說她微信頭像又換了的回應:頭像頻頻換,心情竟日新,南山是知己,贈我白雲身。以白雲的多變寫自己的精神狀态之變,真是越變越自在。寫晨晖中入鏡的菜農:閑閑走過誰家媪,一擔春光入翠微。寫故鄉風物,不問時世:一群麻鴨無心事,搖擺光陰過矮牆。寫故土鄉戀:行來不見倚門影,一種傷心似落花。連聽個雞叫喝個茶都是:風緩緩,籬外叫雞鳴。一盞清茶閑半日,相逢不問姓和名,坐看白雲生。人在船頭,衣袂正舉,迎風而立的她都不忘唱吟一句:風快也,送我水雲鄉,人立船頭浪卷雪,峰飛眼底碧生涼,白鳥破青蒼。真是詩中有畫,展現了中國傳統文人畫裡的詩畫一體的美學追求。寫去光明村觀光時道中遇雨:欲探奇峰驟雨傾,車如舟楫動江聲,桃源豈許人輕入,洗盡塵心才放行。這後兩句有理想之中、意料之外式的點睛之妙,禅意無盡。

有這樣的詩眼與詩心,真是“也向俗塵歌,也合幽人意,撷取光陰細細裁,人在春風裡。”聽聞靜姐将近十年詩作遴選結內建《湄灣閣詩詞》,準備出版,為靜姐祝賀,出詩集其實隻是她詩意生活的附加值,并非目的地,先是有詩生活,才有了生活的詩,這才是對生活的不将就,對生命的不辜負。正如靜姐解釋湄字,湄是水與草交接的地方,既近水近岸,又似水似岸,又非水非岸。水是夢幻,岸是現實,水是迷離的遠方,岸是可觸摸的眼前,湄,是那一抹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眼中最動人的意境。

每見靜姐詩,都會認真讀,且不由自主地轉發,我知道那裡一定有我想讀的,一讀就會有摘抄與分享的欲望。我們是精神上的密友,并不要經常厮守,也不需形式上的維系,甚至也不需過多問彼此的私事。因為“相逢不問姓和名,坐看白雲生”,也因為在文字中,在即使不表白中,我們時刻都有相知的心意與重逢的滿足。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湯建紅

湯建紅,女,筆名弋碧我心,南嶽衡山人,愛好廣泛,現為衡山縣作協主席。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李靜絕句選粹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光明村道中遇雨

欲探奇峰驟雨傾,車如舟楫動江聲。

桃源豈許人輕入,洗盡塵心才放行。

天目湖濕地(兩首)

暖日晴雲草木繁,水開明鏡映亭軒。

行來萬物成雙影,春到江南翻一番。

青龍貼水弄身姿,樓閣參差柳吐絲。

幾粒蛙鳴風拾起,聲聲敲碎碧琉璃。

老婦賣菜

葉翠椒紅春色分,逢人問價意殷殷。

得錢轉入兒微信,依舊囊中無一文。

貴陽返湘道中

聞道蒸湘已不遙,一簾煙雨正潇潇。

風聲也帶方言味,窗外高低唱舊謠。

花朝節之拜花神

環佩姗姗鳴半空,輕衫雲鬓鬥玲珑。

春風拟學淩波步,袅袅吹來花徑中。

仰魯迅先生像

亂發飄蕭野草秋,目光如炬照神州。

緣何今坐春風裡,依舊眉頭緊鎖憂。

谒魯迅先生墓

力拯神州呐喊頻,橫眉俯首盡為民。

墓前久立心多愧,我亦先生筆下人。

秋思

露濕苔階入夜涼,蛙聲斷續過荷塘。

一枚孤月猶如戳,又印離愁第幾行。

感事

煙迷荒草暮雲斜,幾杵疏鐘道路賒。

漠漠秋陰人獨坐,有淤泥處有蓮花。

五指峰

一掌撐開天地分,晚拈星子曉揉雲。

巨靈神力昂然在,不向人間取半文。

立春

酒冽梅香暖意馳,酡顔爛漫立春時。

心情做個二維碼,一掃東風盡是詩。

詠梨花

梨渦淺淺笑迎春,籠月和雲看未真。

偏在暖風熏醉處,添來一段雪精神。

忠烈祠道中見梅花

遙看芳樹坼晨煙,十萬彤雲映碧天。

簌簌風中對人語:清香先你到祠前。

玄園見紅梅開

燕未啁啾柳未裁,東君何處費人猜。

一灣寒水照梅影,早把春光抱入懷。

詠青苔

不羨群芳鬥豔開,自知根淺俯低台。

也添春色三分綠,何必東風細剪裁。

見牆内竹枝出牆

高牆幽閉影茕茕,蕭瑟中宵誰解情。

趁着斜風突圍去,添來人世不平聲。

望江亭

望鄱而後望江來,一片銀光射日開。

我把剪刀張廣角,剪他峽口水雲回。

夏景

疏雲淡雨舊天氣,一架豆棚撐翠帷。

紅傘白裙人獨立,雙雙蛱蝶繞肩飛。

衡山煙雲

天然水墨眼中生,多少奇峰雲畫成。

時隐時藏霞萬縷,叫人何處辨山名。

奇石寫意

邀來猿鳥樂生涯,枕壑臨溪對野花。

偶學老僧松下坐,裁雲一片做袈裟。

家中菊花小雪過後依然清香滿襟

蛩鳴雁迹此時休,清氣依然繞小樓。

縱使風霜寒入骨,撐到梅香共白頭。

題平橋石壩

俯看鏡湖千頃明,訇然奔瀉萬山驚。

世間幾個如君似,低處飛揚高處平。

楊林古渡頭

一水勻分兩岸秋,蓼紅葦白滿汀州。

不聞欸乃逐輕浪,唯見閑雲過渡頭。

端午有感

汩羅江畔客如潮,萬疊詩文拍浪高。

屈子有靈應太息,幾人心底誦離騷。

題黑沙潭瀑布

澗底潺湲玉帶寒,迴流深處欲行難。

縱身一躍成奇絕,教得世人争仰看。

憶别

風逐雙輪吹口哨,浮雲遠去亦知還。

青山解得離人意,又放行程多一彎。

國慶回家

臨行父母濕雙眸,特産園蔬盡管收。

欲發幾回車不動,原來超載是鄉愁。

南嶽采茶

雪融滋得翠芽新,笑語時聞不見人。

纖手撷來雲幾簍,南山共煮一壺春。

初夏山行

緩步山中微濕衣,楝花飛雪正當時。

清風一徑幽篁裡,搖落鳥聲三兩枝。

春夜陽台小坐

滿地銀輝開素箋,重重花影對無眠。

寫成心字無人寄,但見清寒到指尖。

春階

傘放新花随雨開,風掀衣袂腳沾苔。

春階千疊如琴鍵,又把流光彈一回。

辛醜春訪敬衡居 (兩首)

千回百折出山隈,飄紅幾點碧潆洄。

春光應在君之處,故遣清溪送信來。

聞道山中春事繁,悠然策杖訪花源。

雲深竹密無須問,一路芬芳引到門。

野櫻花下聞尺八

清溪煙樹遠塵埃,花徑鳥聲随客來。

誰持尺八風中立,吹得相思滿樹開。

題玉簪泉

誰撥琴弦竹裡聲,此中應是隐精靈。

玉簪一自雲中落,绾住吳山萬縷青。

春天見落葉

微涼曙色透窗棂,起看紛紛葉滿庭。

應是夜來風雨過,老枝先讓嫩枝青。

偶見

昔種農田今種樓,肩挑霜雪不言愁。

愁來最是讨薪路,奔走連連何日休?

夜聽母親與姨媽電話

說過近況說孩提,絮絮三更月轉西。

暗喜慈親年八十,聲音未比去年低。

望湖嶺晨望

水漾春光生淡煙,遙看幽鳥二三旋。

青山剛被雲擡起,又入波心學種蓮。

南山竹海見新筍

翠影娟娟鳥語頻,一呼一吸倍清新。

最憐嫩筍探頭出,憨态萌翻三月春。

雲亭歸記

細雨霏霏滌客襟,鳥鳴竹徑翠愔愔。

白雲應是君家物,放去收來憑汝心。

閑趣

夏月偏宜格子窗,呼花邀竹捉迷藏。

潛來清影卧書案,偷試杯中茗味香。

夜雨

豎風橫雨扣衡門,燈下又将心字溫。

轉念山中花十萬,今宵與我共銷魂。

眉心痣

三月春風柔似酥,并肩柳岸看雙凫。

前生紅豆今生痣,镌在眉心君識無。

白露見生姜發芽

含露牆隅發一枝,清姿似立水之湄。

憐她不識炎涼味,縱使青青能幾時。

秋葵

花開炎暑鬥鮮妍,枝上娉婷凝碧煙。

誰識霜風寒雨處,尖尖一指敢朝天。

辛醜冬至前一日訪梅未開,又丢手機

三載偎依忽失君,遍尋蹤迹隻煙雲。

莫非仙子相邀去,聯系梅花早值勤。

初夏所見

枝上榴花正惹火,綠蔭滿地果先藏。

一群麻鴨無心事,搖擺光陰過矮牆。

回鄉所見

雨潤新泥添嫩涼,離離野草繞池塘。

榴花初吐桑枝老,四月農家田尚荒。

【當代詩人點将台】李靜 卷

編輯:胡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