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全生|常老師的三道必答題(崔鄉紀事21)

作者:大山5057

——40多年前常栓柱機智救人的小故事

張全生|常老師的三道必答題(崔鄉紀事21)

(網絡圖檔)

“救人一命,這是天大的恩情,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我在不同場合到處都這樣說。過去我給咱村的支書常福勤說過,希望他把這事宣傳一下。”被救人張存在鄭重其事地說。

“不值得說,碰上了,誰都會那樣做。”救人的常拴住卻是這樣輕描淡寫地說。

究竟是怎麼回事?通過采訪雙方當事人,我初步了解了事情的全過程,我不認為這是什麼英雄壯舉,倒是被常栓柱的機智靈活折服了。

事發突然

張存在十八歲那年,和爺爺一塊生活,爺爺年邁。

存在自己說,有一次我病了,自己覺得年輕,體格好,堅持幾天就好了,不料病越來越嚴重,好幾天沒吃東西,折磨得我說話的力氣也沒了。

栓柱說,我和存在年齡相仿,形影不離,幾天不見,我随便到他家看看。隻見他已經奄奄一息了。

事發突然,我即刻推起自行車,他坐不住車子,我還得用一隻手扶着他,步步艱難地去了清涼店鎮醫院。

當時在醫院看病的是老鄉徐秀芬大夫,她即刻診斷是腦膜炎,做了一些藥物處理,告訴我們:這兒沒有條件,必須抓緊去縣醫院,否則有生命危險!

第一道題目:用車問題考考縣長

人命關天,交通成了問題,去縣城有30裡地,去衡水的火車一天一趟,已經過去了;當時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農機站的拖拉機,栓柱跑去問,結果全部下鄉,一輛也沒有。

急眼了,栓柱找到了自己在清涼店的朋友賈存曉:“人命關天,幫幫忙吧。”

賈存曉是政府的材料員,專寫報道文章的,對上司的事門清。他說“王縣長的車正好在這裡停着,就看你敢不敢去找了。”栓柱一聽,有門!忙問“縣長在哪兒?”“正在幹部會上講話。”

栓柱二話不說,跑步到了縣長開會的地方。風風火火的勁頭外圍人員根本就沒攔住,也不管縣長正在講什麼,也不管台下黑壓壓的人們正在聽什麼,張嘴就說“縣長啊,可不得了,這兒有一危重病人,急需送往縣醫院,到處都想不出辦法,隻有找您了,想用您的車把他送到醫院,我代表病人感激您。”

縣長接到的這個題目,在這個衆人注目的場合,沒别的考慮,隻有一個答案,他立刻喊來司機,讓司機開車随着栓柱到了鎮醫院。

這就是栓柱精于思考、題目設計的巧妙之處。

第二道題目:開車問題考考司機

大腦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人們避之唯恐不及。這個司機也是如此。

他見到存在奄奄一息的樣子,恐怕路上出問題,但又不好直說。隻見他面露難色,似真似假地弄出一套托詞:“這是傳染病,别坐我的車了,把病傳給縣長,咱們不好交代。”

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搪。”

栓柱還就是不信這個邪:縣長都同意了你還敢不讓我們坐車?

“你敢不讓坐車,要是出了問題,病人家屬饒不了你,我也饒不了你,縣長那兒你也交代不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何必放着河水不洗船呢?”一番話既苦口婆心又伶牙俐齒,硬中有軟,把個司機說得無言以對。他權衡利弊,點頭同意了讓病人上車。

大家七手八腳把渾身像面條一樣軟的存在架上汽車,飛一般地送到了縣醫院。

常栓柱終于松了一口氣。

第三道題目:治病問題考考大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

縣醫院檢查,果然是腦膜炎,需要住院進行搶救。住院得拿錢,栓柱翻遍口袋沒有一分錢,掏遍存在渾身上下,也沒找出錢來。

醫院的大夫說“根據規定,我們沒法治療。”栓柱這時候反倒沉得住氣了。

他裝出一幅事不關己的樣子,慢慢地說“好啊,是王縣長派我把病人送來的,我已經送到了,縣長的司機還在,我們也就回去交差了,至于病人如何處置,就都由你們了。”

說完起身就走。

這一下,反而把大夫唬住了。推辭吧,與醫德不符,也真的沒法向上面交代;給你治好病,還愁要不上錢來?大夫們經過簡單商議,對栓柱說“你不能走,住院沒有陪床的,出了問題我們怎麼辦?”

栓柱本來就沒打算走,看到存在的住院問題安排妥當了,這才放下心來。過後,他又從他姐姐那兒拿來被褥,從全喜那兒借來住院押金。

常栓柱不愧是當老師的,善于給别人出題,自己則始終處于判卷的位置。整個過程,自然顯示了一定的思想覺悟,但處理問題靈活機智的辦法,更是令人佩服。

附:大山5057|張全生的标題藝術

看了《崔鄉紀事》全生幾篇文章,領悟到了他在标題設計上的匠心獨運。先看《張興钊的二三事》,大标題寫二三事,因為張興钊不是名人,寫他的生平似無必要,也無資料,用二三事取名當在常理之中。妙的是他的幾個小标題:

  1. 下棋,結交了一幫棋友
  2. 唱歌,唱跑了一個媳婦
  3. 說話,征服了一位老師
  4. 吃飯,害苦了一個哥哥
  5. 就業,難壞了幾位上司

五個小标題往這兒一擺,排列特别工整,每句九個字,前兩個字是動賓詞組,第三四五個字是動詞加一個時态助詞“了”,後四個字則是數量詞加名詞組成的詞組。排列之整齊,令人歎服。

更令人稱奇的是這五個标題的内容。“下棋結交了一幫棋友”這個标題是故意平起的,是為了襯托後面的标題。下面的标題則開始抓人了!“唱歌唱跑了一個媳婦”?這是怎麼回事?讓你不得不看下去!後面的“說話征服了一位老師”“吃飯害苦了一個哥哥”“就業難壞了幾位上司”,都是令人不能放棄的絕妙好題。看到這裡,使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神思妙想。

能提煉出一個好的标題已經不錯了,可全生又一次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常栓柱的三道必答題》再次顯示了全生設計标題的深厚功力。

本來,常栓柱救人的事可以有各種寫法,就是平鋪直叙地寫出來,也會成為一篇好文。但是,張全生畢竟不是一般手筆,誰也沒想到會搞出一個《常栓柱的三道必答題》這樣令人非夷所思的題目。連續三道考題猶如過三關,解決了救人的三大難題,讓事情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本來就生動的情節,加上這不同凡響的大小标題,構成了一篇象樣的藝術品。

但是,這樣的标題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張全生是老師,常栓柱也是老師,這就給了這篇文章冠以這個題目的特殊條件。“老師寫,寫老師”,用上“考試”“考題”“必答題”這樣的題目,十分自然貼切,不露斧鑿痕迹,成就了天衣無縫的好題目。

一篇好的文章,隻有一個題目是最适合的。

作者的任務,就是找出這“最适合”的“一個”!這點,張全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