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全生|常老师的三道必答题(崔乡纪事21)

作者:大山5057

——40多年前常栓柱机智救人的小故事

张全生|常老师的三道必答题(崔乡纪事21)

(网络图片)

“救人一命,这是天大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在不同场合到处都这样说。过去我给咱村的支书常福勤说过,希望他把这事宣传一下。”被救人张存在郑重其事地说。

“不值得说,碰上了,谁都会那样做。”救人的常拴住却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

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采访双方当事人,我初步了解了事情的全过程,我不认为这是什么英雄壮举,倒是被常栓柱的机智灵活折服了。

事发突然

张存在十八岁那年,和爷爷一块生活,爷爷年迈。

存在自己说,有一次我病了,自己觉得年轻,体格好,坚持几天就好了,不料病越来越严重,好几天没吃东西,折磨得我说话的力气也没了。

栓柱说,我和存在年龄相仿,形影不离,几天不见,我随便到他家看看。只见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事发突然,我即刻推起自行车,他坐不住车子,我还得用一只手扶着他,步步艰难地去了清凉店镇医院。

当时在医院看病的是老乡徐秀芬大夫,她即刻诊断是脑膜炎,做了一些药物处理,告诉我们:这儿没有条件,必须抓紧去县医院,否则有生命危险!

第一道题目:用车问题考考县长

人命关天,交通成了问题,去县城有30里地,去衡水的火车一天一趟,已经过去了;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农机站的拖拉机,栓柱跑去问,结果全部下乡,一辆也没有。

急眼了,栓柱找到了自己在清凉店的朋友贾存晓:“人命关天,帮帮忙吧。”

贾存晓是政府的材料员,专写报道文章的,对领导的事门清。他说“王县长的车正好在这里停着,就看你敢不敢去找了。”栓柱一听,有门!忙问“县长在哪儿?”“正在干部会上讲话。”

栓柱二话不说,跑步到了县长开会的地方。风风火火的劲头外围人员根本就没拦住,也不管县长正在讲什么,也不管台下黑压压的人们正在听什么,张嘴就说“县长啊,可不得了,这儿有一危重病人,急需送往县医院,到处都想不出办法,只有找您了,想用您的车把他送到医院,我代表病人感激您。”

县长接到的这个题目,在这个众人注目的场合,没别的考虑,只有一个答案,他立刻喊来司机,让司机开车随着栓柱到了镇医院。

这就是栓柱精于思考、题目设计的巧妙之处。

第二道题目:开车问题考考司机

大脑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这个司机也是如此。

他见到存在奄奄一息的样子,恐怕路上出问题,但又不好直说。只见他面露难色,似真似假地弄出一套托词:“这是传染病,别坐我的车了,把病传给县长,咱们不好交代。”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

栓柱还就是不信这个邪:县长都同意了你还敢不让我们坐车?

“你敢不让坐车,要是出了问题,病人家属饶不了你,我也饶不了你,县长那儿你也交代不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何必放着河水不洗船呢?”一番话既苦口婆心又伶牙俐齿,硬中有软,把个司机说得无言以对。他权衡利弊,点头同意了让病人上车。

大家七手八脚把浑身像面条一样软的存在架上汽车,飞一般地送到了县医院。

常栓柱终于松了一口气。

第三道题目:治病问题考考大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县医院检查,果然是脑膜炎,需要住院进行抢救。住院得拿钱,栓柱翻遍口袋没有一分钱,掏遍存在浑身上下,也没找出钱来。

医院的大夫说“根据规定,我们没法治疗。”栓柱这时候反倒沉得住气了。

他装出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慢慢地说“好啊,是王县长派我把病人送来的,我已经送到了,县长的司机还在,我们也就回去交差了,至于病人如何处置,就都由你们了。”

说完起身就走。

这一下,反而把大夫唬住了。推辞吧,与医德不符,也真的没法向上面交代;给你治好病,还愁要不上钱来?大夫们经过简单商议,对栓柱说“你不能走,住院没有陪床的,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办?”

栓柱本来就没打算走,看到存在的住院问题安排妥当了,这才放下心来。过后,他又从他姐姐那儿拿来被褥,从全喜那儿借来住院押金。

常栓柱不愧是当老师的,善于给别人出题,自己则始终处于判卷的位置。整个过程,自然显示了一定的思想觉悟,但处理问题灵活机智的办法,更是令人佩服。

附:大山5057|张全生的标题艺术

看了《崔乡纪事》全生几篇文章,领悟到了他在标题设计上的匠心独运。先看《张兴钊的二三事》,大标题写二三事,因为张兴钊不是名人,写他的生平似无必要,也无资料,用二三事取名当在常理之中。妙的是他的几个小标题:

  1. 下棋,结交了一帮棋友
  2. 唱歌,唱跑了一个媳妇
  3. 说话,征服了一位老师
  4. 吃饭,害苦了一个哥哥
  5. 就业,难坏了几位领导

五个小标题往这儿一摆,排列特别工整,每句九个字,前两个字是动宾词组,第三四五个字是动词加一个时态助词“了”,后四个字则是数量词加名词组成的词组。排列之整齐,令人叹服。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五个标题的内容。“下棋结交了一帮棋友”这个标题是故意平起的,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标题。下面的标题则开始抓人了!“唱歌唱跑了一个媳妇”?这是怎么回事?让你不得不看下去!后面的“说话征服了一位老师”“吃饭害苦了一个哥哥”“就业难坏了几位领导”,都是令人不能放弃的绝妙好题。看到这里,使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神思妙想。

能提炼出一个好的标题已经不错了,可全生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常栓柱的三道必答题》再次显示了全生设计标题的深厚功力。

本来,常栓柱救人的事可以有各种写法,就是平铺直叙地写出来,也会成为一篇好文。但是,张全生毕竟不是一般手笔,谁也没想到会搞出一个《常栓柱的三道必答题》这样令人非夷所思的题目。连续三道考题犹如过三关,解决了救人的三大难题,让事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本来就生动的情节,加上这不同凡响的大小标题,构成了一篇象样的艺术品。

但是,这样的标题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张全生是老师,常栓柱也是老师,这就给了这篇文章冠以这个题目的特殊条件。“老师写,写老师”,用上“考试”“考题”“必答题”这样的题目,十分自然贴切,不露斧凿痕迹,成就了天衣无缝的好题目。

一篇好的文章,只有一个题目是最适合的。

作者的任务,就是找出这“最适合”的“一个”!这点,张全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