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有限,學不過來
前言
正如微觀經濟學面臨的問題一樣: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最合适的選擇。
人的時間和精力也是稀缺資源,對稀缺資源進行配置,讓資源産生最合适的效益應該膽大心細,要穩準狠。
筆記
目前情況
目前的時間:一天時間去除吃和睡,大約隻有15個小時,減去損耗,大約10小時。
目前的目标:在11月28有數學競賽,在12月26有考研,在12月月底有期末考試。
優先級安排:考研-期末。
時間配置設定:和作業系統的程序排程一樣,我們可以選擇先來先服務,短作業優先、最高響應比、優先級優先。我大機率選擇短作業優先和優先級優先。先完成重要的事情,學習是一個長跑,急不來。放平心态,說簡單簡單,但是做到需要不斷調整。
對症下藥。數學、專業課屬于理性、邏輯為主的學科,有固定套路,應對方式就是刷題掌握分析套路;政治、英語屬于感性、了解為主的學科,了解為主,應對方式就是背題掌握回答套路。理性的學科難速成,不會就是不會;感性的學科掌握一定套路可以達到平均線水準。我期末需要考《微觀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學》《管理學》。在這四門中,《微觀經濟學》《會計學》以理性邏輯為主,需要邏輯。《金融學》《管理學》以感性記憶為主,需要了解。
偏邏輯的學科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推導,答案一般唯一;而偏感性的學科,答案不唯一,重點是記憶概念。
原本打算好好珍惜被聽課的機會,畢竟由大佬講課的機會不多了。到社會中沒誰會教你,自己去自學,需要繞很多彎路。但是考研可遇不可求,我也不打算一直考。這兩個月需要把重點放到考研部分。《微觀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學》《管理學》就不做過多深入,等期末再深入。現在就是針對這四個進行一個期中回顧。我完美主義的強迫症發作,不想寫一個半成品,情不自禁想做到最好,但是現實不允許,我經常動筆動到一半卡殼。
如果時間充裕,我打算深入了解
《微觀經濟學》的供求理論、消費者理論、生産者理論、市場理論、博弈論,并且把其中的知識和金融學結合,看融資,和會計學結合,看折舊增值、薪酬等的現實處理,和管理學結合,看決策和博弈論在市場中的使用。
《會計學》的記賬流程,問老師會計的要點。我們老師講會計和實際使用會計十多年了,有豐富的會計經驗,啥都見過,可以結合實際舉出最優的結論。會計學中的操作可以幫助我了解金融學中的信用工具如何在會計中度量,而會計中的财報如何在金融中起作用。我還打算看化妝品、食品、裝修、網際網路這三個行業的年報,掌握目前行業最前沿變化。然後在這個變化中選擇自己技術應該用在哪些大有前途的地方,畢竟現在還有機會試錯。
《金融學》的信用工具、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概念十分關鍵,我特别想結合目前金融行業的前沿,看金融業都有哪些。但是想法很簡單,也很天真,時間根本不夠。
《管理學》的所有内容都很獨到,每個人了解的角度不同,我了解的角度很多元,我覺得管理學可以解釋所有理論,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風土人情,自然科學可以解釋,社會科學可以解釋,當然肯定不缜密,但是卻有關聯,而且這個關聯的處理方式是相通的。比如微觀經濟學中的選擇,就可以借鑒管理學的決策;比如金融學的金融體系,就可以借鑒管理學的組織;比如會計學的計算,就可以借鑒管理學的控制;在我考研中的數學和專業課,可以借鑒管理學的組織,政治和英語可以借鑒管理學的計劃和溝通;理科的東西是工具,幫助我們提高效率,處理現實中的問題。
應對方式
但是時間不夠,這些大可以以後深入,但是考研就不等我,是以這些的筆記就靠期末和平時上課寫的筆記了。其實學了半學期,我比開學有了更全面、更深的認識,原本打算寫一個中期筆記,但是這個總結性的筆記需要缜密和邏輯,寫一篇需要三個小時以上。是以化整為零,我選擇犧牲整體性和邏輯性,用平時上課的時間寫上課筆記。下課的時間放到考研上。
下面細化考研的内容。
其實考研也是考試,應試的套路可以套路到考試中。對于數學和專業課主要學習處理架構,需要大量計算,需要熟練;對于政治與英語主要靠記憶,需要背。
回到應試的套路:這個套路就是回答考什麼怎麼考,背什麼怎麼背。
我昨天分析了《【2021考研】政治做題政策》,明白了政治考什麼怎麼考,背什麼怎麼背,于是我開始用最小規模加疊代的方式記憶,講考研的五大塊知識打碎,每個知識闆塊先隻記憶最核心的,其他的不主要背誦。在馬克思主義中主要背馬哲,做的題目是4個單選、4個多選和一個分析題。在史綱中主要背1921-1956的曆史和曆史事件的認識,做的題目是4個單選、3個多選和一個分析題。在毛中特中主要背新時代的部分,做的題目是4分單選、6個多選和一個分析題。在思修主要背觀念、道德觀、法治觀,做兩個單選、兩個多選和一個分析題。在時政中主要記憶熱點國家的曆史和關系以及最近一年的大事。
對于專業課,我的專業課是資料結構,概念好多,但是程式設計我不太可以,是以我重點是程式設計實作,平時鞏固平時的概念。
對于數學,我考數學一,需要學習好微積分和代數計算。多記憶架構套路,然後做題總結不同情況使用不同套路。
對于英語,我考英一,需要積累單詞,平時也需要使用英語。
但是說起來輕松,實際并不如此。到時候盡人事聽天命。
總結
寫筆記對于做決策也有用,之前還一直不好取舍,但是把面對的情況和可以采取的行動一寫,反而沒那麼糾結了。糾結是我進步的障礙呀。
這幾天處理一下政治和專業課的筆記,數學和英語的筆記開一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