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浪潮之巅》筆記之七

《浪潮之巅》筆記之七

Google則是研究和開發不分家,Google基本上沒有研究部門,所有開發人員遇到實際問題需要研究時,因為沒有可以指望的研究做後盾,隻好自己做研究(實際上Google有一個很小的研究部門,但是所有的研究員都在第一線搞開發)。這樣,Google幾乎每個工程師不僅需要會寫程式做具體的事,還必須會做研究。

(确确實實有不少不錯的候選人因為平均分不夠被Google刷掉)。Google認為成績單能說明兩點,首先一個人如果能在大學裡一直學得很好說明他/她有責任心,因為他把自己主要的事情做好了。第二,成績好的學生比成績差的學生總體來講更聰明。

Google是一家思維方式與衆不同的公司,它認為,殺雞一定要用牛刀。一個大學生能完成的事,如果我能找到一個研究所學生來做,那麼一定比同類公司做得好!在Google裡面實際上是貫徹一種“瑞士制造”的指導思想,Google自己把它稱為“Google的品質”。

但是,在很多國家,包括中國,網絡不是中性的,營運商要比内容提供商(包括中國三大門戶網站,以及百度、騰訊和阿裡巴巴等公司)強勢的多。這些内容提供商既不能為終端使用者提供聯網服務,也不能自己鋪設光纖。

除了搜尋和電子郵件,地圖、圖檔和财經是傳統網際網路流量最大的三項服務。

反過來沒有好的商業模式的公司一定長久不了。網際網路泡沫時代的諸多網絡公司都是如此,雖然也開發了一些技術和應用,但是不知道自己怎麼掙錢,是以興起得快,衰亡得更快。

戴爾的虛拟工廠:

傳統的制造業需要通過産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加工制造、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零售7個環節才能收回投資,獲得利潤(當然,産品需要市場推廣和廣告推銷)。…… 所有公司總是在盡可能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以或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潤率。

其實,最聰明的辦法是直接減少其中一個或幾個環節,這樣資金從投入到說會最快,使用率最高,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計算機制造商戴爾,它将上述7個環節減少到兩個。

……戴爾公司的過人之處不在于其技術和市場能力,而在于它将傳統的制造業的7個環節簡化到2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商業革命。

這種超前消費的現象最終改變了日本和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消費觀。在日本,為了刺激房市,一些銀行推出了父債子還的兩代還清的房貸計劃。在中國,年輕的一代在借錢上膽子大到了他們的父輩瞠目結舌的地步。上述兩種風氣使得整個社會變得非常浮躁和短視,很多良好的價值觀被破壞了。

“人年”是軟體開發計算工作量的機關,一人年是指一個工程師開發一年的工作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