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中華書局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唐詩三百首》乍一聽,人人都不陌生,幾乎是每個中國人的“童子功”,能背誦幾十上百首的大有人在,全部會背的“神童”也并不鮮見。如此熟悉,還值得專門寫一本通識嗎?這不僅是讀者可能有的疑問,也是我編輯《〈唐詩三百首〉通識》前的顧慮。

真正拿到書稿後,我的認知被重新整理了。它并不是我所想象的“應知必會”,其中有很多我不知不會或一知半解的知識。比如,直到20世紀40年代,《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是誰,學界才揭開面紗。編選者的身世背景如何,編選意圖是什麼,選詩宗旨是什麼?這些最基本的問題,我竟然知之甚少。這不是熟悉一部經典應有的樣子,遂升起敬畏之心。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唐詩三百首〉通識》,周興陸 著,中華書局出版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作者。周興陸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浸淫詩學數十年,在大學教授詩歌理論,熟悉格律和詩詞創作。他在後記中分享了自己的舊體詩創作。寫詩于他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每每心有所感,便以舊體詩記錄下稍縱即逝的念頭,如同簡約版日記。一個寒冷的夜晚,每日伴作者讀書的壁虎未如期而至,作者擔心其安危,作五絕以記之:“明月人初靜,守宮如約來。風窗今夜冷,憐爾久徘徊。”了解到壁虎有冬眠習性,作者稍稍放下心來。到了春暖花開的日子,壁虎果然恰似故人來。再如,有感于農人耕種才有收成,讀書人也有半畝方塘須要勞作,作者寫下“布谷聲催耕墨田”這般清新隽永的詩句。後記洋溢着作者豐沛的感情、敏銳的哲思,其中的舊體詩如同千年前的唐詩給人以美感。以這樣的溫度來書寫《唐詩三百首》的通識著作,或許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圍繞《唐詩三百首》搭建了整體認知的平台。内容涵蓋《唐詩三百首》的編選旨趣、藝術世界、經典化曆程、遺珠之憾,以及唐代精神風貌、唐詩的體裁與近體詩的格律、唐詩的域外傳播等主題。既有通貫的介紹,又有詩篇的鑒賞,還有作詩的法則與技巧,等等。我們熟悉的可能是一首首唐詩,但用一根根線把一首首詩串起來,形成網狀結構,這才是整體認知的門徑。舉例來說,前幾年再現今人視野的日本名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其實緣自千年前日本遣唐使僧人長屋相國的發願;日本俳句和美國現代主義意象派,竟然都受了唐詩意境的影響;“詩聖”杜甫的詩數量第一,“詩鬼”李賀的詩一首未選,“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落選,這背後原來有編選者自己的邏輯……這些看似無關的知識點都被作者搭建的知識體系包容了。讀者可以在此基礎上将自己原有的唐詩認知架構進一步充實起來。

整體認知是着眼于面的廣度,細節感悟則着眼于點的深度。在“《唐詩三百首》的藝術世界”部分,作者對120餘首唐詩作了詩情與哲理的畫龍點睛式鑒賞,以抒懷序志、親情友誼、田園山水、烽火閨情、佳偶姝麗、物候節令、詠史懷古、絲管丹青八個題材歸類《唐詩三百首》,同一個主題的詩歌有機串聯,能幫助讀者記憶;時代背景、詩人際遇、詩歌意境、名家點評四者融會貫通,讓我們對自認為熟悉的唐詩有了重新認知。舉例來說,隐逸是唐代讀書人為謀求做官而邀名的終南捷徑。一些名人也未能免俗,比如王維、李白都曾隐居終南山,更多平庸之輩也趨之若鹜。王維的内弟崔興宗想去終南山隐居,“人間清醒”的裴迪就寫詩《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号與别》試圖打消友人一時的歸隐之念:“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裴迪很有預見性,崔興宗後面果然又做了官。通過作者勾連式解說,這首詩像一個令人莞爾的幽默小故事,刻畫了唐代詩人在出世和入世間的權衡和搖擺,極像我們今天時而“奮鬥”、時而“躺平”的二重奏。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說整體認知和細節感悟是“輸入”的話,主體建構則是建立在此二者之上的更具主觀能動性的“輸出”:或結合自身閱曆,對古詩形成别具一格的了解和感悟,如克羅齊之“藝術即直覺”;或以創作詩歌抒發個人性情與感懷……林林總總,不拘一格。作者以創作舊體詩記下生命中的“一瞬”,即是主體建構的行為。關于舊體詩創作,作者在“唐詩的體裁與近體詩的格律”部分有着言簡意赅的知識介紹及心得分享。關于作詩的法則,作者主張“大體則有,定體則無”,初學者不可自縛手腳。想自己作詩的讀者可以依此門徑練筆。

整體認知、細節感悟和主體建構是将一本書化為己有的有效途徑,閱讀《〈唐詩三百首〉通識》也不例外。

絮叨至此,我還想分享一下配圖的小故事。本書配了37幅圖,有版本圖、線描圖和彩圖,以畫觀詩,令讀者獲得文字之外的審美樂趣。作者提供了幾幅明代黃鳳池輯《唐詩畫譜》中的圖,如王維《竹裡館》,線描勾勒出山巒、叢林、圓月、文人、素琴,再配以“對月鳴琴,似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文字,寫意生動,一下子擊中了我的内心。“你是我的眼”,借古人之眼看更古之人,仿若“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不禁感慨萬千!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明]黃鳳池輯《唐詩畫譜》(局部)

畫家根據王維《竹裡館》詩意所繪,對月鳴琴,似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我從《唐詩畫譜》中又尋找到更多适合詩境的圖畫,既而又無意間搜尋到清代馬濤繪《詩中畫》,從中選擇了采桑、浣紗等勞作場景。《唐詩三百首》呈現給我們的,不止有仰望星空的詩意,還有腳踏實地的生活,是唐代生活的實錄。漁樵是中國古代文人隐逸情結的象征,但真實的漁樵生活卻是艱辛繁重的。隐逸之風的畫作之外,特選了《詩中畫》裡以“樵夫晚擔月為燈”為題的樵夫夜間擔柴行走山路的形象。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清]馬濤繪《詩中畫》(局部)

中國文人有漁樵情結,因其是隐逸的象征,但“樵夫晚擔月為燈”,以漁樵為生的俗世人,面對的卻是艱難繁重的生活。

除了“相合”的圖,還選擇了“相反”的圖,以期在反差中獲得别樣效果。如李端《聽筝》,我配了明代仇英《百美圖卷》中美人撫琴、聽者沉浸的場景,再配以“美人撫琴,神情專注,聽者娴靜安谧,若有所思,沉浸于美妙的音樂境界。而李端筆下的彈筝少女卻意在弦外”的文字,将“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的彈筝少女的小心思巧妙點出。同是演奏音樂,一陶醉,一“出戲”,同樣妙哉!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明]仇英繪《百美圖卷》(局部)

美人撫琴,神情專注,聽者娴靜安谧,若有所思,沉浸于美妙的音樂境界。而李端筆下的彈筝少女卻意在弦外。

除了中國古人的繪畫,還選擇了日本畫家狩野山雪《長恨歌圖》的局部圖。我為鄭畋《馬嵬坡》配了楊貴妃被賜死的場景,感受到女子成為戰争犧牲品的悲涼一刻;為李白《清平調》三首配了唐玄宗與楊貴妃夜間賞牡丹的場景,感受到“花如人來人如花”的盛極一時。狩野山雪生活于日本江戶時期,亦可一窺白居易的《長恨歌》在日本傳播的案例。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日本]狩野山雪繪《長恨歌圖》卷上(局部)

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奔蜀,路途中部将嘩變,将禍首引向楊貴妃,逼唐玄宗于馬嵬坡賜死楊貴妃。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日本]狩野山雪繪《長恨歌圖》卷上(局部)

唐人甚愛牡丹,唐玄宗與楊貴妃夜間賞花,李白作《清平調》以記,花如人來人如花。

圖檔絕不僅僅是點綴,而是另一種言說方式,以視覺的方式呈現一定的想象空間,對文字是極好的補充。

正是唐詩使中國無愧于詩國之美譽。唐人的感覺、哲思如此豐盈,以簡約的詩意化表達,奠定了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原色。面對自然、社會與内心,唐人為我們規範了詩意化的表達,提純了思想高度。無論是抒發愛憎,還是表達悲欣,我們都能從唐詩中找到雅正的詩化語言釋放情緒,治愈内心。人生失意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給我們以撫慰;想“躺平”時,“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給我們以振奮;意氣風發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給我們以共鳴。這或許是我們重新認識并從心感悟《唐詩三百首》之意義所在。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唐詩三百首〉通識》(中華經典通識)

周興陸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6215-8

52.00元

目 錄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滑動檢視本書目錄

内頁欣賞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活動預告

《唐詩三百首》: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唐詩三百回長安”系列活動

《唐詩三百首》怎麼讀?

嘉賓:

周興陸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時間:7月4日(周二)14:30開始

地點: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淮海西路9号鳳凰徐州書城

直播:中華書局視訊号、哔哩哔哩、百家号等平台同步直播,點下方預約

(統籌:一北;編輯: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