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韓顯示屏産業暗戰,中國能笑到最後嗎?

作者:假裝嗨皮

中國OLED的趕超之路

中韓顯示屏産業暗戰,中國能笑到最後嗎?

受制于起步較晚,中國在上遊核心生産裝置及材料等方面,仍然嚴重依賴進口。

最近,市場研究機構Stone Partners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柔性OLED的出貨量占比預計超過50%,首次超過南韓。

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标志着中國OLED趕超南韓。

中國還有哪些卡脖子風險,能笑到最後嗎?

01 什麼是OLED?

在《誰殺死了等離子電視?》一文中,正解局介紹了等離子與液晶之争。

擊敗等離子之後,液晶又遭遇了一個新的對手,這就是OLED。

OLED一般指OLED顯示屏,是利用有機電子發光二極管制成的顯示屏。

與液晶(LCD)相比,OLED具有主動發光、輕薄、響應速度快、色彩豐富、分辨率高等特點,柔性OLED更是可以彎曲使用。

LCD與OLED同屬于面闆,就是各種顯示裝置的面闆,廣泛用于手機、顯示器、電視等各種産品。

中韓顯示屏産業暗戰,中國能笑到最後嗎?

LCD與OLED顯示技術對比

縱觀整個面闆産業,從技術上看,正在從LCD向OLED遷移;從區域看,正在從日本、中國台灣向南韓、中國大陸遷移。

特别是LCD戰勝等離子電視後,全球面闆行業的主要玩家,基本就剩下南韓、中國兩家。

LCD領域的分水嶺,在2008年。

在此之前,南韓已取代日本成為面臨領域霸主,中國台灣地區亦占有重要一席。

彼時,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面闆行業也未能幸免。

中國台灣地區面闆産業遭受重創,合并重組以自救,5大面闆廠隻剩下2家。

南韓廠商做出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削減LCD産能,保住OLED産能。

中國大陸廠商則采取了逆周期操作,以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大舉投資建設LCD産線。

随後的經濟複蘇,證明中國企業的選擇是對的。

南韓企業反應過來,重新投資LCD,卻已無法阻擋中國企業。

2022年6月,三星關閉在南韓的最後一條LCD面闆生産線。今年一季度,LGD出售最後一條廣州8.5代LCD生産線。

南韓廠商放棄LCD,标志着中國開始稱霸LCD面闆領域。

雖然LCD依然是目前市場的主流,但不得不承認,OLED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OLED領域,曾經一直是南韓企業的獨角戲。

資料顯示,2019年,三星OLED的市場佔有率高達88%,中國廠商的市場佔有率隻有區區3%。再看2022年的資料,中國廠商的市場佔有率已增長至30%。
中韓顯示屏産業暗戰,中國能笑到最後嗎?

LCD與OLED顯示技術對比

全球十大OLED廠商中,有5家是中國廠商。

其中,京東方更是憑借13%的份額超越南韓LG,成為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廠商。

南韓媒體做過一個預測,預計2025年,中國OLED産能将超過南韓。

現在看,這一預測,可能要來得更早一些。

根據Stone Partners的資料,南韓三星顯示柔性OLED市場佔有率已經連續三個季度跌破50%,反觀中國廠商京東方、維信諾、TCL華星等正在增加柔性OLED的市場供應。
中韓顯示屏産業暗戰,中國能笑到最後嗎?

2022-2023年第二季度柔性OLED面闆出貨量和市場占比機關:百萬片 資料來源:Stone Partners

一跌一漲之間,中國廠商柔性OLED的市場佔有率預計将超過50%,首次在中小尺寸OLED面闆的數量上超過南韓。

這又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

02 趕超之路

中國科技界,此前有“缺芯少屏”的說法。

這裡的屏,指的就是中國面闆産能不足、技術不行。

中國屏,是如何實作趕超的?

一是巨量資金投入。

OLED面闆行業,是一個典型的資金密集行業。

産線前期裝置投入、廠房建設等固定資産投資成本較大,年均折舊攤銷等固定成本也居高不下。

比如,京東方在成都建設的第6代AMOLED産線,總投資就高達465億元。維信諾在合肥建設的第6代AMOLED産線,總投資440億元。類似的産線,中國建立或拟建的數量已達20條以上,總投資超萬億元。
中韓顯示屏産業暗戰,中國能笑到最後嗎?

中國AMOLED産線建設情況

更為關鍵的是,面闆産線需要不斷更新。

隻有更新,才能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生産更大尺寸。

這又倒逼廠商不斷地投入資金,建立産線。

就拿京東方來說,成都的第6代AMOLED産線量産不過6年,又在計劃上馬第8代或更高版本的IT OLED生産線。

如此巨量的投資,一般的小國根本玩不起。

中國新增OLED産線投資數量已超過了南韓,這為産能超過南韓打下了基礎。

二是縮小技術差距。

南韓廠商最先在全球批量生産OLED,也掌握着最多的專利技術。

中國起步太晚,一開始無論是技術還是人才,與南韓的差距都很大。

2012年前後,南韓OLED兩大巨頭三星與LG,圍繞OLED面闆展開激烈交鋒,互相指責對方非法偷取技術,并提起訴訟。

鹬蚌相争漁翁得利,這給了中國廠商機會。

趁着三星與LG掐架,中國廠商抛出橄榄枝,從南韓搶走了大量工程師,填補了人才缺口。有了人才支撐,技術短闆也在慢慢縮小。

以柔性OLED為例,中國在技術上與南韓的差距,已縮小至2年以内。據KIPO最新調查,2011-2020年南韓的OLED專利申請量5384件,占比43%,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專利數3273件,占比26%,位居第二。
中韓顯示屏産業暗戰,中國能笑到最後嗎?

OLED專利申請量地區分布

特别是,中國廠商已掌握了2K OLED、可折疊OLED、可卷曲OLED等技術,基本能夠滿足市場更新疊代的需求。

三是國内市場廣闊。

OLED面闆投資大,要想收回成本,必須得賣出去。

面闆廠商能不能獲得下遊客戶的認可,成為能否活下去的關鍵。

中國面闆廠商的客戶,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海外客戶,主要是蘋果。

蘋果是智能手機行業的龍頭,引領着手機使用OLED螢幕的潮流。

長期以來,三星都是蘋果手機OLED螢幕的獨家供應商。最近幾年,京東方打入蘋果供應鍊,開始向蘋果供應OLED螢幕。

2023年,京東方占iPhone 15系列OLED面闆出貨量比重為18%,将較iPhone 14系列10%呈大幅增長。

另一類是國内客戶。

大陸OLED廠商能夠發展起來,離不了華為的扶持。

OPPO、vivo、小米等其他中國手機廠商也在增加國産OLED面闆的采用率。小米旗下的小米12、紅米K50至尊版分别采用華星光電、深天馬生産的OLED屏。去年底,維信諾打入OPPO供應鍊,這是繼供貨榮耀、華為、小米等品牌柔性屏後拿下的又一陣地。

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超3.6億台。

中韓顯示屏産業暗戰,中國能笑到最後嗎?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年增長率

越來越多的中國智能手機選擇國産OLED螢幕,這才是中國OLED崛起的最大底氣。

03 “卡脖子”風險

前文說到過,放棄LCD後,南韓有點“追悔莫及”,隻能把寶全部壓在OLED上。

現在,中國在OLED領域又迎頭趕上,南韓當然坐不住了。

南韓的應對之策是,一方面,南韓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除了提供6.7億美元的貸款支援外,還給予稅額抵減及投資補貼,裝置投資的減稅額也提升到15%,力度之大,堪比半導體。

在南韓政府的引導下,南韓廠商也追加投資,計劃在2027年前投資超過約487億美元。

另一方面,南韓停止向中國轉讓和銷售部分大屏OLED技術和制造裝置,從技術上“延緩”中國的攻勢。

請注意,這裡說的是“大屏OLED技術和制造裝置”。這是中國OLED的一個短闆。

OLED産線分代,是根據基闆的尺寸大小劃分。

産線越新,尺寸越大,技術難度也就越高。

目前,三星、LG等南韓在大尺寸AMOLED面闆領域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可用于電視、大顯示器。

中國生産的大多數OLED面闆,都是用于智能手機的中小型OLED面闆。

中國在柔性OLED的市場佔有率預計超過南韓,也隻是在中小型上取得突破。能夠獲得大尺寸面闆的制造能力,是中國全面超越南韓的關鍵。

從OLED的上下遊産業鍊看,中國亦有短闆。

中韓顯示屏産業暗戰,中國能笑到最後嗎?

OLED産業鍊

OLED分為上中下遊三部分,上遊為裝置制造、材料制造與零件組裝,中遊為OLED面闆制造、模組組裝,下遊為顯示終端及其他應用領域。

拆分來看,中國OLED在中遊的國産化比例已達90%以上。

但是,受制于起步較晚,中國在上遊核心生産裝置及材料等方面,仍然嚴重依賴進口。

比如OLED蒸鍍機,是生産OLED面闆的核心裝置之一,蒸鍍工藝扮演着制約良品率高低的關鍵性角色,這一領域長期被日本佳能Tokki、南韓Sunic等日韓企業壟斷。

又如有機發光材料,在OLED面闆成本中占比約12%,也是産業鍊中技術壁壘最高的領域之一,被美國、日本、南韓、德國等國家壟斷。

再如驅動晶片,也主要以韓系廠商為主,三星、MagnaChip、Silicon Works等企業壟斷了全球90%的OLED驅動晶片市場佔有率。

這些技術難點不攻克、材料空白不彌補,中國OLED産業始終有被“卡脖子”的風險。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