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法掙脫的“需求無知” 無法企及的誠實

無法掙脫的“需求無知” 無法企及的誠實

通過上篇推送《無法實作的“誠實”》

我們明确了謊言的滲透性、普遍性和必然性;誠如文章結尾的問題:如果有人抱着"實事求是"的宗旨行事,是否就能拄上誠實的大拐,告别謊言的自行車呢?

答案是:不可能。

正式開講前咱們先來做個投票,緩和一下尴尬的氣氛(注:微信的投票都是不記名的,是以誰也不可能知道你選了什麼,無需擔心):

雖然文章還沒釋出,我不知道大家實際選了什麼,但是最後高票的選項必然是

大腦

是不是很神奇

-- 你可能在心髒和大腦之間猶豫過,那是因為你真覺得他倆都重要;又或許你比較雞賊,會把華老師的習慣秉性考慮進去,最後瞄準“腎”點了确認;也不排除有些同學曾受過器官傷病折磨,進而選擇了其他的幾類。

無論如何!

你肯定有你的道理,你确信選項是誠實的,思考過程中“謊言”并沒有來過。但是!答案還是“撒謊”了,因為:大腦最重要是大腦告訴你的。

無法掙脫的“需求無知” 無法企及的誠實

現在來打個臉,先閉上眼睛,然後嘗試讓胃蠕動三下,如果覺得這個要求太枯燥,也可以試着讓你的小心髒打個《we will rock you》的前奏,能做到不?能做到的請留言......

實驗可證:大腦和其他器官沒有明确的從屬關系,他們隻是按照一定的規則彼此合作,誰不幹活了都得夠嗆,最高支配什麼的完全是扯淡。

現在你品,你細品 ---- “大腦最重要” 這個念頭是不是“謊言”;

無法掙脫的“需求無知” 無法企及的誠實

需求也相同,即使客戶超級真誠,僞需求依然橫行。原因主要有兩個:

--

1)大腦會優先給出已知方案:

有個成語叫做--學以緻用,含義非常的微妙。

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借鑒的應對動作,是以,我們能接觸到的絕大部分問題和需求,并非需求本身,而是初步的解決方案;

比如:

-- 晚上想吃炸雞(饞肉了,其實吃烤鴨也行);

-- 我們去看電影吧(因為無聊、想約某人或者尋找獨處的暗空間);

-- 我想喝可樂(大機率是餓了,不光是渴,因為可樂是甜的);

還有,明明甲方提的需求,你照做了換來的卻是挑三揀四挖苦嘲諷,為什麼?

因為他提出的很可能是解決方案(如:圖示變大、按鈕變紅等,他實際是想要美觀又搶眼),外行的方案通常都是不成熟的,是以照做的結果大機率會讓他惱羞成怒;

我們在面對使用者(客戶)的需求時,第一反應不是要去做,而要透過方案本身上溯問題的源頭,這才有了 使用者訴求 → 使用者需求 → 産品需求 公式;

※思考題

--  某件事兒你也是聽說,為什麼你會跟自己做過一樣的告訴别人,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

2)你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啥

你覺得人都明确知道的自己的真正需求麼?請先自問一句,你工作的目的是什麼?賺錢嗎?那賺錢的目的又是什麼?

-- 喬布斯說“人們不知道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

-- 福特創始人亨利·福特說“如果我最初是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應該是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是一輛車’”

※思考題

-- 正該奮鬥的年輕人,無錢無勢無特長,禁足期間沒有多讀書而是數葡萄幹發朋友圈,他們要的是什麼?

-- 遊戲怎麼也戒不掉,即便戒了一個,還會拿起另外一個,為什麼?

--

綜上所述,我們簡單總結兩篇推送的内容:

95%的情況下客戶的需求為假!原因有兩個:

一、需求誤導:

1、防禦性謊言導緻的誤導

2、牟利性謊言導緻的誤導

3、遊說性謊言導緻的誤導

二、需求無知:

1、大腦喜歡給出初步解決方案

2、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啥

領取更多資料學習:私信聯系我,有幫助到你的,記得點贊和收藏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