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作者:樂影秋帆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上海翻譯出版社出版的《小津》一書(譯者連成)的取景簡潔典雅,小津電影風格的統一标題字幕和亞麻背景,展現出令人回味的幹淨安靜。

作家唐納德·裡奇(Donald Ritchie,1924-)由于深受日本文化的歡迎,在日本生活了很長時間,并緻力于将日本電影推廣到歐洲和美國。20世紀50年代是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裡奇與許多日本電影名人有着密切的關系,特别是他與小津一郎(1903-1963)的友誼。

其實,裡奇也見證了小津晚期作品的醞釀和誕生,再加上他對小津電影"真正的日本風味"的西方文化背景觀點,讓他的著作具有了别人所沒有的客觀性和洞察力,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在對小津電影的所有研究中, 成為權威的獨特典範,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中本聰的曆史記錄,中本聰以其洞察力和連世妍和博德威爾·君的相關著作而聞名。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小津一郎,1963年。

關于小津,書中的廣告插頁有以下濃縮緻敬——"與黑澤明、川口敬二和日本電影三巨頭同名,21次入選《影評》十大電影,36部世界作品,1鏡頭。"

然而,影迷們并不知道這一點,而在他一生中獲得黑澤明的西部大片大獎時,古口則不同,小津的影響力基本局限于本土,幾乎所有的電影史教科書都一緻認為他的作品"最能展現民族風格"(見黃文達《世界電影史大綱》)。

此外,而且很多時候與西方文學的結合,黑澤明,紮根于日本文學傳統的溝渠,甚至在《人》中也不一樣,小津的電影劇本來自于他自己的"栩栩如生的觀察和人性的徹底洞穴",而"小津電影主題隻是有限的數量,他的故事也顯得薄弱"。"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學會成員的生活,1929年。(從左到右,下跟)吉川美子,齋藤大雄。

雖然這本書沒有擴大小津與其他日本大師之間的比較,但如果讀者熟悉日本電影的精髓,通讀這本書并不難,不難得到小津電影在半個世紀後中國影迷喜愛的原因,它是一種空虛的在沉默中掀起了一波人類了解的浪潮, 用日式風格的寂靜而又沒有任何意味來傳達其獨特的意象文字,這恰恰是治療浮躁病時代的一劑良藥,也是小津電影對于當下中國文化圈的意義。

《小津》的正文分為五章:引言、編劇、拍攝、剪輯、總結,其中《編劇》這一章最多,也是本書的核心,是以編曲,符合小津"拍電影,最難就是寫劇本"的說法。

這本書并沒有走分析和解讀具體作品的方式,而是将所有小津電影(大緻分為"女兒婚姻"、"夫妻友誼"和"家庭情境")進行了分類,它們就像三種變體,從根源上都是來自同一主題,這也是作者對小津電影主旋律的看法——家庭崩潰——或者從作者的意義上說, 可以表述為"全家要離去"更合适。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大學是個好地方",1936年。高冷杉早幼苗,稻田蝴蝶。

小津電影的魅力,一方面是對這種逝去的情感和不同角色的反應的細膩再現,另一方面,它傳達了一種基于保留感的甯靜。

是以,"故事是有限的","角色是一樣的"小津電影由他的日本元素,融入了統一的日本魅力的風格,"類似于大師坐着觀察世界,通過極簡主義的行為和觸摸事物的本質",背後是默默呈現出一種所謂的"悲傷的事物"的凄涼情緒。

《編劇》一章着重于小津電影的模型分析,相當于每部電影的結構在對小津電影進行分析後重建作者的"模型",而"模型"建構的關鍵意義來自小津對電影的獨特看法,即強調"單個場景的自給自足"遠不止"劇情", 因為他認為,如果"人物局限于情節,就無法展現人物的複雜性和沖突性",這應該說是最符合小津電影藝術性的概括。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東京故事,1953年。山村聰,三村邦子,于志柱,原創節日,紅杉村春子,東山赤榕子。

作為視訊文字,我們在小津電影中看到的是一個接一個地在榻榻米家居生活場景上,故事的改變有限,都是在榻榻米上以平凡的方式對話,也因為這種特殊的"模型"系統,如果我們繼續看小津電影,我們會看到一個漫長的日本戰後家庭生活系列——傳統家庭生活的審美視覺門檻的平凡呈現, 讓小津電影展現出最典型的日式風格。

作為著名的電影史學家,裡奇也指出,小津電影受早期美國電影的影響最大,尤其是劉貝倩的電影,而作者則将其與小津時代的法國電影大師羅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的表演進行了比較。

在"拍攝"一章中,作者對此有過特别的讨論,但從作者的粉絲的角度來看,這一章最有趣的一段,但小津電影标志性的低級攝影才是真正的原因:

"如果把相機靠在房間上,低到榻榻米上,榻榻米的黑色外緣在拐角處不會形成尖角,是以不會影響構圖,否則角色很難突出現在畫面的表面。

明白了!這個關于技術的簡單陳述,幫助我們澄清了長期以來對小津創作低級攝影的藝術意圖的猜測,雖然它們作為诠釋也是不言自明的(作者在一篇關于東京故事的文章中認為,這是電影對老年人視角的強調),但通過這本書,我們了解了小津創作此刻的初衷, 這是任何後來的解釋都無法替代的。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秋天刀魚的味道,1962年。三人真一郎、岩和志瑪、佐田齊二世、志竹。

本書第6章,80頁的《小津電影紀事》是一篇獨立的小津評論,建議讀者注意小津自己的生活經曆如何變成電影場景的描述。本章對于小津粉絲來說,也是一個可靠的資料庫。

在書的結尾,作者謙虛地寫道:"與小津著名的電影經曆相比,這本書與毫無生氣的紙業相比,算不了什麼。我把小津精心組裝起來,拆解了它,揭開了他小心翼翼想隐藏的結構",台詞充滿了對小津的欽佩,這讓我想起了另一位小津崇拜者維姆·文德斯(Wim Wendes),他是新德國電影的四名成員之一,他在紀念小津的紀錄片《尋找小津》中寫道, "如果20世紀有神聖的存在,如果還有所謂的電影神社,那麼小津的作品是當之無愧的。"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小津喜歡稱自己為"豆腐賣家"和"工匠",是以這本書對小津的電影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性探究,但應該說,作者對小津電影所揭示的空虛甯靜境界的把握,深深植根于他對日本文化的了解和了解。

小津物語,靜止無波——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當大師的視訊文字被廣泛隐藏時,更多的粉絲通過閱讀裡奇的《小津》這種高品質的研究觀點而不是一般做法的介紹性觀點閱讀,相信會進一步輕松建立他們對小津電影認知的合理性,并獲得對小津人的深刻了解——這是一種沉溺于失去生命, 因為他深知,人生是一個由減法主宰的世界,世界終将一片寂靜,化為他在蒼谷元居寺墓碑上寫的"無"字。

小津,仍然沒有波浪 - 閱讀唐納德·裡奇的小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