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TheShawshankRedemption)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Differen

作者:道爾頓筆記

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TheShawshankRedemption)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DifferentSeasons)中的短篇小說《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它是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

但是,它打破了監獄類型片的限制,細緻入微地展現了監獄的生活,融入了作者對于人性的深刻解讀和嚴肅思考,成功地刻畫了監獄化體制下不同類型的人物。雖然這部電影沒有獲得1995年的奧斯卡金獎,但是它卻獲得影迷們的追捧,被公認為影史上最偉大電影之一。

影片是以20世紀中期的美國監獄為背景,展現了不同類型罪犯在監獄體制下的不同表現。影片中老布魯克斯就是一個被監獄化的典型人物。“監獄化”一詞最早出現在美國社會學家唐納德·克萊默的《監獄社會》。按照唐納德·克萊默的了解,監獄化是指罪犯對監獄亞文化的學習與内化過程。

所謂罪犯亞文化是指通行于罪犯小社會内部,影響罪犯行為方式的一套非正式的、不成文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和習慣。事實上,監獄亞文化不隻會對罪犯産生影響,監獄中的管理者也在潛移默化受着監獄環境的影響,形成監獄化人格。例如《肖申克的救贖》中監獄長諾頓的獨斷、專橫,看守長的外強中幹都是監獄生活在他們人格中留下的痕迹。

本文主要從罪犯監獄化的角度上探讨監獄化人格。在監獄學中監獄化人格,特指罪犯在監獄生活中形成的一種不健全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也就是說,罪犯的監禁和生活所形成的人格異化。如反社會人格、抑郁人格、依賴人格等一系列人格障礙。

影片中布魯克斯和瑞德在監獄中生活了幾十年就發生了人格的異化,形成了依賴性的人格。他們清楚監獄中的每一項規則、了解監獄中的每一個人,已經非常習慣了監獄的生活。當布魯克斯得知假釋通過時,他沒有覺得欣喜,而是感到極度的恐懼和不安。

為了繼續留在監獄,一向溫和的布魯克斯竟然挾持了獄友海伍。出獄後,他無法适應外面的社會,時刻生活在不安之中,以至于不能承受這個壓力最後在自己的房間中上吊自殺。影片借他的好友瑞德之口道出了其中的緣由,“監獄的這些牆很有趣。一開始你恨它,後來你适應它了。

過了足夠久之後,你就開始依賴它。這就是體制化。他們把你終生關在這裡,把你的生命都拿走了。至少是有用的那部分,不管怎麼說。”正是這長時間的禁锢生活,使得你的個性漸漸地被磨滑、圓潤,形成了監獄化人格,老布魯克斯就是這種習慣或者說機制最為典型的犧牲品。有人把在監獄中這種人格退化或萎縮的罪犯,稱之為“監獄呆子”“心理上的癱瘓者”。

監獄化人格在現實中有不同的表現。第一,表現為極度自卑,缺乏自主性、自尊心和責任感,刻闆、麻木、遲鈍等。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是監獄中的權威人物,能為同伴們搞到各種各樣的違禁品。他對于自我監獄化的程序有着清楚的認識,一直在努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然而在強大的監獄體制下他最終放棄。是以,當被假釋,他與老布魯克斯一樣無法适應外面的社會。

作為超市收銀員的他,每次上廁所前一定會先向經理報告。因為“我請示允許撒尿請示了三十年,沒有許可我一滴也尿不出來”。他認識到自己“在外面,沒有辦法恢複正常”,他極度自卑、缺乏主動性,幾乎喪失了思考的獨立性和行動的自主性,對周圍發生的一切均以權威者的指令為準。

是以他一心隻想中斷假釋,回到那個永遠不必擔心受怕的地方。監獄才是安全的地方。第二,表現為恃強淩弱的人格特征。他們善于僞裝自己,察言觀色,投機取巧;對權威和強者屈從,對弱者則盛氣淩人。例如影片中的博格斯“三姐妹”一面在監獄的統治者前唯命是從,一面又欺壓監獄中的其他犯人。

安迪在進入監獄的前兩年裡一直忍受着博格斯三姐妹的騷擾,臉上經常會出現新的傷痕。在影片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場景:一日,安迪離開戲院後,随即被三姐妹纏上,因為安迪不順從,他們就将安迪毒打一頓,以緻安迪在醫務室休養了一個月。

三姐妹的頭目包格斯從禁閉室出來後,随即被海利隊長毒打至下半身癱瘓。第三,有些罪犯出現了性變态的行為特征。監獄中的罪犯長時間與異性隔絕,處于性饑渴的狀态下,極易發生性變态。《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三姐妹”就是性壓抑、性變态的代表。

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TheShawshankRedemption)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Differen
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TheShawshankRedemption)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Differen
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TheShawshankRedemption)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Differe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