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突發,AI晶片進口要被限?16萬億市場,反彈暗線?

作者:财經張怼怼

昨日剛聊到縮量是個隐憂,沒想到周三市場是低開下殺,最終收出長下影

低開下殺,一方面是由于昨日縮量反彈,部分資金早盤兌現;二是浪潮資訊的一字闆跌停(AI晶片被限制)帶動人工智能大跌,進而拖累發票情緒;三是開盤匯率快速上行,壓制了券商

探底回升,核心動能來源于護盤資金,其中券商湧入最為明顯(代表:華林證券異動),周二未及時跟進的資金見到又回到3150附近開始買入,午後随着情緒企穩,早盤兌現的資金重新殺回,随後散戶股民的資金跟随,但近期走勢較強的股票,其主力出現尾盤賣出迹象

突發,AI晶片進口要被限?16萬億市場,反彈暗線?

現在的市場,從指數上來看,更多的将複制3月初的形态,需要震蕩磨底。3215大機率會是短期箱體頂部。

核心原因在于:匯率尚未見頂,盤後一度創近期新高,破7.25;均線空頭排列,上方壓力較大,修複需要時間。

突發,AI晶片進口要被限?16萬億市場,反彈暗線?

那麼短期機會如何把握?

一、短期人工智能在連續4天快速下殺後,大機率會有反抽,是以短線需要找盤中冰點做超反;

二、做業績有保障,且在低位的。近期活躍的電力、軍工、新能源走的就是這部分邏輯。當然具身機器人、氫能也符合。

從盤中來看,具身機器人昨日漲幅居前,減速器漲幅第一,是帶起題材情緒的核心動能。

從技術面來看,也是比較完美的資金控盤走法,金針探底完成技術回踩

突發,AI晶片進口要被限?16萬億市場,反彈暗線?

那麼具身機器人為何能夠如此強勢,接下來機會又該如何把握呢?

我們前期聊到過,一個是具身機器人所需的技術基本已經完善

無論是從思維、語音、運動還是外觀,基本上現有技術都能夠逐漸實作科幻片裡的那種狀态

由此引發了國内外科技巨頭發力

  • 5月17日,特斯拉釋出“擎天柱”人形機器人。馬斯克表示人形機器人将會是今後特斯拉主要的長期價值來源,未來機器人的需求會遠超新能源車
  • 5月29日,英偉達釋出全新自主移動機器人平台Isaac AMR。在戰略定位上,英偉達更是認為AI(人工智能)下一個浪潮将是具身智能;
  • 6月15日,華為耗資8.7億注冊東莞極目機器有限公司。
突發,AI晶片進口要被限?16萬億市場,反彈暗線?

技術成熟,是科技巨頭布局的第一步,而巨大的市場想象空間才是資本家布局的根本

未來超10萬億的市場,是科技巨頭們快速切入這塊蛋糕的核心因素。

突發,AI晶片進口要被限?16萬億市場,反彈暗線?

是以目前階段,具身機器人還是值得大家深入挖掘的。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