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策驅動AI晶片産業加速跑 機構争相調研相關概念股

作者: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姚堯

随着ChatGPT爆火,全球掀起AI(人工智能)大模型熱潮。“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半導體行業迄今為止經曆的最大事件之一。”美國電子行業戰略咨詢公司IBS首席執行官Handel Jones公開表示。

由于大模型龐大的訓練任務需要大量算力,以GPU(圖形處理器)為核心的算力供給已成為大模型産業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算力作為人工智能的‘發動機’,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基礎底座。全球正掀起一場算力的‘競賽’,資料中心、AI晶片、伺服器等環節作為算力基礎設施被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廣州市萬隆證券咨詢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吳啟宏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多地出台支援政策

所謂AI晶片,也被稱為AI加速器或計算卡,即專門用于處理人工智能應用中大量計算任務的子產品。目前,AI晶片主要分為GPU、FPGA(現場可程式設計邏輯門陣列)、ASIC(專用內建晶片)。

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估計,作為一個整體,2022年AI晶片市場的年銷售額達到430億美元左右,約占晶片行業總銷售額的8%。而在四年内,預計AI晶片在整個行業的份額将大約翻一番,收入将達到1250億美元。

對于目前全球AI晶片行業的發展,興業證券計算機行業聯席首席孫乾表示:“自去年下半年大模型獲得創新突破以來,AI晶片行業需求大爆發,但供給端卻仍掌握在少數幾家公司的手裡。”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花旗于7月10日釋出的相關研究報告稱,全球GPU“一哥”英偉達将占據AI晶片市場“至少90%”的市場佔有率。

為推動AI晶片産業發展,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大陸也不例外。最近,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重點城市都陸續釋出了支援人工智能産業快速發展的政策。

5月30日,北京市釋出了《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和《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5月25日,上海市印發《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援民間投資發展若幹政策措施》;5月31日,深圳市印發《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高水準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

對此,孫乾表示,“地方政策已先行覆寫,國家層面也在陸續出台相關政策。”

國産晶片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來看,國内仍面臨AI晶片供不應求的問題。南方軍工混合基金經理鄭曉曦表示,目前從海外供應商的供貨節奏看,供貨期至少要40周以上,目前很多大公司手上還有很多算力晶片存貨,但是對于新進入這個行業的公司,如相關垂直類應用公司,已經遇到了AI晶片供應問題。

國産晶片産業有巨大發展潛力。北京區塊鍊技術應用協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釋出的《元宇宙藍皮書:中國元宇宙發展報告(2023)》顯示,2020年至2023年,國産AI晶片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了95.86%,預計其市場規模将突破1300億元。

當然,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AI晶片行業也面臨着“成長的煩惱”。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陸已有一些公司擁有AI晶片的設計能力,但是生産此類晶片需要的先進加工制程無法在國内制造。”

藍鲸私募基金經理魏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首先,在該領域大陸的技術水準與先進水準存在差距,中國公司需要加大研發投入來縮小技術差距;其次,國内AI晶片市場集中度低,這意味着競争激烈;再次,國外晶片巨頭在人才聚集和公司合并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相比之下,中國公司需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以提升自身競争力。”

雖然面臨種種考驗,但國産AI晶片公司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以海光資訊為例,其披露的技術參數顯示,在一些特定的應用環境中,海光資訊的“深算一号”已經可以與世界同類産品相媲美。

AI晶片領域的初創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0年,國内出現了GPU、AI晶片創業大潮。除了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摩爾線程外,原AMD總監陳維良于2020年創立了沐曦內建電路。此外,天數智芯也緻力于通用GPU晶片的研發。

吳啟宏表示,“國内創新企業在AI晶片行業享有豐厚的成長土壤,投資者面臨難得的機遇;無論是晶片半導體廠商還是網際網路巨頭,都在積極提升自身AI晶片研發能力,共同分享行業成長的紅利。”

産業鍊有望快速發展

在二級市場上,今年以來截至7月28日,同花順AI晶片概念闆塊表現亮眼,期間累計上漲38.38%,跑赢同期上證指數(年内累計漲6.04%)。而在AI晶片闆塊的22隻概念股中,有12隻概念股年内累計漲幅超過20%。寒武紀和中科曙光年内股價均實作翻番,漲幅分别為194.72%和104.83%,華西股份、航宇微、恒爍股份、奧比中光、芯原股份等概念股年内累計漲幅均逾50%。

AI晶片闆塊的上漲邏輯主要有三方面,安爵資産董事長劉岩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市場需求、技術飛速進步、政策支援均大力推動了人工智能産業的發展,提高了市場對AI晶片未來發展的心理預期。”

值得關注的是,同花順資料顯示,近兩月(6月1日至7月28日),有14家AI晶片闆塊上市公司獲機構調研,占比超六成。從調研機構家數來看,有11家公司獲得超20家機構密集調研,其中,奧比中光獲得176家公司聯合調研,國科微、景嘉微、海康威視、雲天勵飛、航宇微、瀾起科技等公司獲機構調研家數均超50家。

孫乾表示,雖然短期看,AI晶片行業處于寡頭壟斷格局,但非常看好行業長期的發展,未來3年至5年将是行業持續高速發展的成長期。

吳啟宏說:“由于全球AI晶片領域需求增長,台積電5/7nm家族制程訂單已延續至2024年,整體下單規模較2023年至少增長20%以上。另外,邊緣計算是傳統雲端算力的很好補充,華為、高通已開始探索在手機終端上部署AI模型,其有望在邊緣AI領域獲得市場地位。投資者一方面可以關注國内布局GPU晶片的相關企業,另一方面關注國内具備物聯網模組供貨能力的相關企業。”

鄭磊表示,“AI晶片、AI伺服器是具有長期景氣度的賽道。無論是圖形計算晶片,還是其他技術路線的解決方案和産品,都既有機遇又面臨挑戰,可以綜合配置,形成組合,以降低投資風險。”

多家券商在近期研報中表示,國内自研AI大模型進入“百花齊放”階段,進一步引爆海量算力需求。随着國内外科技企業持續加大對AI大模型領域的投入,AI産業相關的晶片産業鍊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