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解讀(四十一)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問題時應當主動尋求幫助

作者:甘肅省中醫院

編者按:《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是衛生部2008年1月釋出的第3号公告,其中提出了中國公民必須掌握的66條健康素養要點。《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以打油詩配圖的形式,對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的内容作了通俗的講解,易于記憶、便于傳播,适合普通百姓閱讀,現對其66條内容進行解讀連載,以飨讀者。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解讀(四十一)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問題時應當主動尋求幫助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解讀(四十一)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問題時應當主動尋求幫助

41

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問題時應當主動尋求幫助。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的一種良好狀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緒穩定,自我意識良好,思維與行為協調統一,人際關系融洽,适應能力良好。

心理健康與軀體健康一樣,取決于許多互相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如年齡、性别、遺傳、出生前和産後的發育情況、軀體疾病和成瘾物質等生物因素,個性特征、對事物的看法、應對方式和情緒特點等心理因素,以及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家庭和社會的支援、文化環境等社會因素。

心理衛生問題是可以通過調節自身情緒和行為、尋求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等方法解決的。采取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态度,把生活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内,調适對社會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有助于心理衛生問題的解決,有助于維護心理健康。

懷疑有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障礙者要及早去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進行咨詢。如果懷疑某人存在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障礙,應及時勸告或送其到醫療機構檢查。

心理行為問題的處理,以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為主,輔以社會支援和藥物治療。對精神障礙,也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心理社會康複等方法。被确診患有精神障礙者應及時遵照醫囑,接受正規治療。對有心理問題或精神障礙的人應當關愛、幫助,不得歧視。

來源:《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

整理:張志明名醫名家科普工作室

編輯:宣傳統戰處 鄭訪江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解讀(四十一)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問題時應當主動尋求幫助

抖音掃一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