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稀裡糊塗的把文檔都寫完了,美滋滋的去驗收了,結果原來文檔裡面的圖不是自己想畫成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的,每一個圖都有自己的作用和放在适當位置的理由。每一個知識點都不能落下,是以應該好好總結一下這些圖。
一、甘特圖
定義:甘特圖内在思想簡單,即以圖示的方式通過活動清單和時間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項目的活動順序與持續時間。
作用:甘特圖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個任務的進度,在什麼階段應該完成到什麼程度。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項目的進度,進而對工作做出新的安排。
在文檔中的位置:應該放到項目開發計劃的進度階段

(我畫的)
二、IPO圖
定義:在計算機領域IPO是指結構化設計中變換型結構的輸入(Input)、加工(Processing)、輸出(Output)。IPO圖是對每個子產品進行詳細設計的工具,它是輸入加工輸出(INPUT PROCESS OUTPUT)圖的簡稱,它是由美國IBM公司發起并完善起來的一種工具。在系統的子產品結構圖形成過程中,産生了大量的子產品,在進行詳細設計時開發者應為每一個子產品寫一份說明。IPO圖就是用來說明每個子產品的輸入、輸出資料和資料加工的重要工具
作用:在IPO圖中,輸入、輸出資料來源于資料詞典。局部資料項是指個别子產品内部使用的資料,與系統的其它部分無關,僅由本子產品定義、存貯和使用。注釋是對本子產品有關問題作必要的說明。
開發人員不僅可以利用IPO圖進行子產品設計,而且還可以利用它評價總體設計。使用者和管理人員可利用IPO圖編寫、修改和維護程式。
在文檔中的位置:IPO圖在系統設計階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需求說明書和詳細設計說明書中都需要用到。
三、原型圖
定義:原型圖是互動設計中重要的産物,在确認的布局中添加功能子產品細節的互動的形式。原型設計是互動設計師與産品經理、開發工程師、QA(品質保證)溝通的最好工具。
作用:友善使用者提前了解系統的大緻功能和系統界面設計,也讓開發人員清楚軟體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這個原型圖畫的太醜了,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三、E-R圖
定義:E-R圖也稱實體-聯系圖(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實體類型、屬性和聯系的方法,用來描述現實世界的概念模型。
作用:更加清晰地了解實體之間的關系,是被廣泛采用的概念模型設計方法。
四、資料流圖
定義:資料流圖(Data Flow Diagram):簡稱DFD,它從資料傳遞和加工角度,以圖形方式來表達系統的邏輯功能、資料在系統内部的邏輯流向和邏輯變換過程,是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的主要表達工具及用于表示軟體模型的一種圖示方法。
作用:系統分析員用這種工具可以自頂向下分析系統資訊流程,可在圖上畫出需要家處理的部分,根據資料存貯,進一步作資料分析,向資料庫設計過渡。根據資料流向馬丁出存取方式。對應一個處理過程,用相應的語言、判定表等工具表達處理方法。
五、資料字典
定義:關于資料的資訊的集合,對資料流程圖中的各個元素做完整的定義與說明,是資料流程圖中的各個元素做完整的定義與說明,是資料流程圖的補充工具。資料流圖和資料字典共同構成系統的邏輯模型。
作用:資料字典的作用是給資料流圖上每個成分加以定義和說明。換句話說,資料流圖上所有的成分的定義和解釋的文字集合就是資料字典,而且在資料字典中建立的一組嚴密一緻的定義很有助于改進分析員和使用者的通信。
六、程式流程圖(程式框圖)
定義:程式流程圖就是根據程式執行過程而畫的圖,程式流程圖是程式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技術,它是進行程式流程分析過程中最基本的工具。它運用工序圖示符号對生産現場的整個制造過程做詳細的記錄,以便對零部件、産品在整個制造過程中的生産、加工、檢驗、儲存等環節待作詳細的研究與分析,特别适用于分析生産過程中的成本浪費,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