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作者:客館曆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選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援,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适的閱讀體驗。

“我再次謝謝你們的批評,謝謝你們這些年來和我一起工作,謝謝你們準備給我退休的機會”。

會議室裡,赫魯曉夫語氣凝重地說完了他最後的一場演講。

言畢,赫魯曉夫沉重地放下了手中的發言稿,面色頹然地依靠在了椅子上,眼神空洞地看着會議廳的天花闆。

從這一刻開始,會議室内的蘇聯高層人員都已經清楚,赫魯曉夫不再是蘇聯的最高上司人了,屬于他的時代正式結束了。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這便是1964年發生在蘇聯高層内部的一場宮廷政變。

曾經不可一世的赫魯曉夫竟然敗在了資曆平平的勃列日涅夫手中。

這堪稱是20世紀世界政壇上最大的一場冷門事件。

明明論能力與資曆,赫魯曉夫都高出勃列日涅夫太多,就連貝利亞、馬林科夫這些斯大林時代的紅人都敗在了赫魯曉夫手中。

為何後起之秀勃列日涅夫卻能夠擊敗赫魯曉夫呢?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1964年政變始末

這場政變由波德戈爾内、波利揚斯基、謝列平、勃列日涅夫四人謀劃。

最終得到了蘇聯高層的一緻支援,這其中經曆了一段從謀劃到實施的過程。

勃列日涅夫由于在中央的排名在前,是以成為了政變團夥裡的一面旗幟。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這四個人在當時雖然資曆還不夠深,但奈何後斯大林時代的蘇聯高層人才凋零。

是以他們四個人也算得上是大權在握了,是當時為數不多能夠與赫魯曉夫相抗衡的蘇聯高官。

這場政變之是以能夠成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則是得到了克格勃與蘇聯軍方的支援。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此前,馬林科夫等人也曾經試圖挑戰赫魯曉夫的權威,在1957年的六月全會上對赫魯曉夫進行攻擊。

然而那一次赫魯曉夫卻成功的化險為夷。

1957年,赫魯曉夫能夠取勝的一個關鍵在于蘇聯軍方的支援,當時的朱可夫幫了赫魯曉夫一個大忙。

及時将支援赫魯曉夫的中央委員送到莫斯科參加會議,來為赫魯曉夫站台,赫魯曉夫才得以渡過那次難關。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這次卻完全不同,這時的蘇聯國防部長是馬利諾夫斯基,他與赫魯曉夫私交很好。

按道理來說,他應該是比朱可夫更支援赫魯曉夫的人物,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馬利諾夫斯基與赫魯曉夫此時因軍隊建設方面的分歧,已經開始漸行漸遠。

是以反而在1964年支援了政變一方,作為将領,反對赫魯曉夫。

除了軍方外,蘇聯政壇之中的另一個重要砝碼自然也就是克格勃了。

政變四人組之中的謝列平也是克格勃的成員,在他的遊說下,時任克格勃最高長官的謝米恰斯内伊也秘密加入了政變一方的陣營。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這場政變在當年的春季開始密謀,而在當年的夏季時,便成功地形成了一個反赫魯曉夫的高層秘密聯盟。

由于克格勃已經被策反了,是以密謀雖然在赫魯曉夫的眼皮底下進行。

赫魯曉夫卻一點察覺都沒有,而國防部長被策反一事也使得赫魯曉夫失去了可以依仗的後盾。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在這場政變之中,不少參與者原本都是赫魯曉夫親手提拔的,其中還有人曾是赫魯曉夫的心腹成員。

因為這個緣故,是以說赫魯曉夫也完全沒有料到這些人會選擇背叛他。

根據赫魯曉夫的兒子謝爾蓋回憶,他們一家曾在這個時候接到了一名名叫瓦西裡的軍官的警告。

此人聲稱自己是一名中央主席團成員前警衛長,得知了有人意圖發動政變。

為此特意告知赫魯曉夫,然而赫魯曉夫卻不以為意,沒有把這個警告當一回事。

正是赫魯曉夫如此粗心大意的緣故,使得他錯失了拯救自己政治生命的最後一次機會。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1964年的10月會議上,政變一方正式發難,作為當事人的赫魯曉夫大夢方醒。

這才意識到大勢已去,然而悔之晚矣,最終也隻得扔掉手中的權柄,不情不願地在辭職書上簽了字。

至此赫魯曉夫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自1953開始,他總共統治了蘇聯11年時間。

作為一個敢于改革又過于激進的政治家,他在曆史上給世人留下了毀譽參半的印象。

這場政變發生的太過容易,僅僅一回合不到,赫魯曉夫便被斬于馬下,這個消息也令全世界為之震驚。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簡單的事情背後暗藏着複雜的原因,不可思議的事情背後的源頭往往非常的合理,赫魯曉夫的失敗便是如此。

粗心大意隻是表象,其實赫魯曉夫統治根基的動搖早在這場政變發生之前便已經發生了。

曆史的偶然性背後往往隐藏着曆史的必然性。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赫魯曉夫的敗因

赫魯曉夫在1964年的失敗至少四個主要原因。

赫魯曉夫之敗的第一敗因在于輕敵。

由于赫魯曉夫的過分輕敵,是以在有人主動提醒他小心政變的時候,他才會表現地不以為意。

對手的過于平庸是導緻赫魯曉夫輕敵的關鍵。

在過去,赫魯曉夫的對手是貝利亞、馬林科夫這些大人物,勃列日涅夫根本排不上号。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很快便處死了曾經蘇聯最大的特務頭目貝利亞。

使得馬林科夫這個被斯大林器重的角色靠邊站,又在1957年六月全會上挫敗了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等人。

要知道這些人物都是蘇聯的元老,馬林科夫在斯大林時期就被器重,這點自不必說。

卡岡諾維奇可是斯大林最早一批心腹之一,莫洛托夫甚至是當年與列甯并肩戰鬥的戰友。

然而,他們全都被赫魯曉夫擊敗了。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反觀勃列日涅夫,他之前不過是一個地方幹部,甚至還是赫魯曉夫政策的執行者。

在馬林科夫等人被開除中央職務之後,才有幸進入到了中央。

雖然相對于普通人,勃列日涅夫的地位也算是非凡了。

但比起那些被赫魯曉夫擊敗的大人物,勃列日涅夫隻能算小蝦米。

其實,勃列日涅夫能力平庸不假,但奈何不住蘇聯高層之中有人想要對勃列日涅夫“黃袍加身”。

恰恰就是因為勃列日涅夫各方面都很庸常,是以不少蘇聯高層都認為勃列日涅夫日後掌權也不會對自己不利。

扶他上馬,雖然不能有利于蘇聯國運,但至少有利于自己的利益。

是以勃列日涅夫的平庸恰恰成為了勝過赫魯曉夫的最大優勢。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赫魯曉夫的第二個敗因在于他惹到了既得利益者。

赫魯曉夫對蘇聯的一個關鍵改革便是廢除幹部終身制,這一點毫無疑問是動了許多人的利益。

是以赫魯曉夫也被許多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不少人都欲除之而後快。

赫魯曉夫的這一改革,把蘇聯的整個官僚系統都給得罪了個遍,原本找不到由頭的反對勢力一下子找到了機會。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可見,勃列日涅夫究竟能力強不強并不重要,他背後的支援力量是否強大才是問題的關鍵。

赫魯曉夫此人能夠擺平斯大林死後的蘇聯政局,說明他個人的權術确實有獨到之處。

但這也不意味着他能夠勝過占據絕對多數的反對勢力。

兩相對比之下,赫魯曉夫的力量反而變成了弱勢的一方,他在1964年的失敗幾乎是注定。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赫魯曉夫的第三個敗因則在于赫魯曉夫太過張揚的個性。

赫魯曉夫雖然不像貝利亞那樣心狠手辣,但他非常粗魯狂傲,對待他人缺乏尊重,是以這也使得他得罪了不少人。

朱可夫曾幫助過赫魯曉夫,然而赫魯曉夫卻對朱可夫在軍中的聲望太高很不滿意。

剛剛穩坐江山,就蠻橫地撤了這位元帥的職務,一點客氣都沒有講。

這件事就使得不少原本站在赫魯曉夫的一邊的人感覺很心寒,并是以産生了動搖。

原本赫魯曉夫的改革就頗受争議,而他過于粗魯的個性,也使得他更加不得人心。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其次,赫魯曉夫的對外軟弱是導緻他在蘇聯高層之中失去人心的第四個重要原因。

在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時期,赫魯曉夫便迫于壓力,不得不撤出了已經派駐于古巴的飛彈部隊。

這件事情在當時一度被視為是蘇聯的奇恥大辱,此舉也标志着蘇聯在冷戰之中落入了下風,赫魯曉夫一時間也成為了衆矢之的。

對于蘇聯高層來說,他們也不能夠接受在正面交鋒之中蘇聯向美國退讓的結果,質疑赫魯曉夫的聲音也是以越來越多。

從以上這些角度看來,赫魯曉夫的下台并不足為奇,不過這件事對于蘇聯的影響卻非常深遠。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赫魯曉夫下台之後的蘇聯

赫魯曉夫下台了,但他留下的爛攤子可沒有結束。

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在當了老大之後,依然能力平庸。

是以赫魯曉夫改革的積極之處在勃列日涅夫時期都沒能延續下來。

而赫魯曉夫改革的消極之處反而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被放大了,造成了更多的負面影響。

赫魯曉夫曾大力地批判過個人崇拜,希望蘇聯官場能夠少一些個人崇拜的風氣。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後,卻又把這套個人崇拜的風氣延續了下來,甚至愈演愈烈。

勃列日涅夫為了掩飾自己的平庸,居然為自己頒發了上百枚勳章,足見其虛榮心之盛。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赫魯曉夫曾嘗試反腐,然而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卻腐敗問題高發。

勃列日涅夫是一個相當任人唯親的人,在他上位之後,把自己的家屬、老鄉、老同學統統封了官職。

這批被勃列日捏夫所扶持的官員也被人們戲稱為“第聶伯羅幫”,第聶伯羅正是勃列日涅夫的老家。

勃列日涅夫甚至恢複了終身制,這使得蘇聯的内部腐敗進一步加劇。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勃列日涅夫之是以如此做,主要是因為他的威望非常不足,這一點與赫魯曉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赫魯曉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擔任軍中政委,在戰争初期德軍圍攻基輔蘇軍主力時,赫魯曉夫便身處包圍圈内,最終驚險地突圍而出。

雖然威望比不過斯大林,但赫魯曉夫也是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上司者,在蘇聯内部威望極高。

至少是說一不二的,從來都不怕得罪别人。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蘇軍之中進階将領雖然不一定認同赫魯曉夫的許多決策,但也對其膽識還是較為認可的。

此外赫魯曉夫的人品也在蘇聯高層之中頗受贊譽。

蘇聯高層人人都覺得赫魯曉夫非常粗魯,但沒有人希望對他趕盡殺絕,畢竟赫魯曉夫一向很有仁厚待人。

除了罪孽深重的貝利亞是被赫魯曉夫處死的之外,馬林科夫等人就算落敗了。

赫魯曉夫也僅僅是将他們降為地方幹部,并未加害對手。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相比之下,勃列日涅夫就完全沒有威望了,沒有人會對他心生敬意,是以就算手下貪腐。

他也不敢強硬制止,生怕有人揭他的短。

蘇聯也在勃列日涅夫的治理之下日漸沉淪,逐漸地無藥可救了。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赫魯曉夫改革的第一大消極之處是破壞了蘇聯的中央權威,使得共産陣營對蘇聯喪失了信心,勃列日涅夫有過之而不及。

為了批評前任斯大林,赫魯曉夫把許多不該透露的内幕消息都拿到了明面上,極大的破壞了大衆對蘇聯的美好印象。

而後來赫魯曉夫的許多舉措,也使得他未能及時拯救蘇聯的光輝形象。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在赫魯曉夫時期,東歐出現了波匈事件,東歐小兄弟與蘇聯老大哥雙方因為這件事鬧得很不愉快。

而在遠東,赫魯曉夫的蘇聯與中國交惡,極大地破壞兩國之間原本親密無間的友誼。

在發生了這些事情之後,大家也對蘇聯更加失去了信心。

在勃列日涅夫時期,中蘇兩國兵戎相見,在1969年發生了一場珍寶島戰役,中蘇關系進入到了嚴重對立的階段。

1979年,蘇聯又入侵了阿富汗,這使得蘇聯陷入到了戰争的泥沼之中,軍事實力遭到了極大地削弱。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如果說,赫魯曉夫時期的蘇聯還有些許希望的話,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就已經是病入膏肓了。

而當戈爾巴喬夫上位之後,蘇聯便已經是行将就木了。

最終在1991年,曾經撼動世界的蘇聯轟然解體,蘇聯正式消失在了曆史舞台之上。

一個曾經偉大的國家就這樣唐突地消失了,隻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遺憾,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1964年蘇聯宮廷政變: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魯曉夫趕下台?

結語

1964年的蘇聯宮廷政變以赫魯曉夫的完敗與勃列日列夫的勝利而收場。

然而,恐怕就連這兩位當事人也不會料想到後來的曆史程序。

對于當事人來說,對于當時懸而未決的事情,往往誰也猜測不出結果。

但最終事情的走向又往往會出乎當時所有人意料。

總之,政治是一場複雜的遊戲,并非簡單的掰手腕,其中牽扯着許多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又往往隻有後世能夠看得清楚。

不是識此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棋盤黑白兩分明,隻緣身在大局外。

多少風雲大事,最終都歸于後人的笑談之中,或許曆史的最有趣之處便莫過于此吧。

  • 作者:龍城海東
  • 編輯:二爻
  • 參考資料:
  • 聞一.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和赫魯曉夫[J].世界曆史,1996(04):93-102.
  • 閻明複 ,朱瑞真.我了解的赫魯曉夫權力鬥争[J].炎黃春秋,2005(07):19-24.
  • 徐隆彬.在蘇共兩大政治事件中朱可夫所起“關鍵”作用析[J].濰坊學院學報,2002(05):85-87.
  • 謝爾蓋·赫魯曉夫 ,向光 ,文弓.赫魯曉夫下台的前前後後[J].國際新聞界,1993(Z1):37-40.

本文由“客館曆史”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