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熱,想洗冷水澡降溫?可别這樣,尤其老年人,有生命危險!
冷水澡比溫水澡降溫快?
天氣炎熱時,人比較容易流汗,此時的皮膚毛細血管處于擴張狀态,如果突然洗冷水澡,會刺激血管收縮,引起出汗不暢、心悸、頭痛等不适。尤其是中老年人,以及有冠心病、高血壓、中風病史和心律失常的人群,應盡量避免在夏天洗冷水澡。這種“驟冷刺激”對身體而言,是另外一種負擔。
如果隻是為了降溫,冷水澡的效果其實不如溫水澡。這是因為冷水澡會給身體一種“環境變冷了”的假象,讓身體産熱增加、散熱減少,是以冷水澡并不比溫水澡更降溫。
即使是看起來十分健康的人士,也可能在外界誘因下觸發身體隐藏的疾病隐患,是以洗冷水澡時要多加注意,盡量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一般來說,可以先用冷水拍打四肢,再用冷水浸濕毛巾擦拭前胸和後背,最後将冷水淋濕全身,如感到寒戰,應縮短淋浴時間或升高水溫。
注意:無論是哪類人群,在劇烈運動過後,都不宜立刻洗冷水澡。
洗澡水溫越高越好嗎?
既然洗冷水澡不是夏季的最佳選擇,那麼洗熱水澡是不是對健康更好呢?
對于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群來說,洗澡水溫度過高也是有風險的。
随着熱水沖洗,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大量血液湧向體表,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對減少,有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綜上所述,洗澡時水溫既不宜過高也不宜過冷,一般控制在38°C~40°C比較适宜。
5個時刻不适宜洗澡
1.高強度體力或腦力活動後:
劇烈運動後,血液循環處于活躍狀态,立刻洗澡會加重心髒和血管的負擔,尤其不宜洗冷水澡。
長時間腦力活動,大腦對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果立刻去洗澡,血液會向體表皮膚進行轉移,可能造成大腦供血量迅速降低,導緻暈厥。
2.吃飽或空腹時:
吃飽後,體内血液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這時洗澡,周圍血管擴張,可能造成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相對減少,易導緻消化不良。
空腹時,體内血糖水準相對較低,洗澡讓流向皮膚組織的血液增加,供應腦部的血液量減少,可能導緻暈倒等意外發生。
3.喝酒之後:
酒精會抑制肝髒功能的活動,阻礙糖原釋放。洗澡時,人體内的葡萄糖消耗增多,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易産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低血糖昏迷。
另外,醉酒會影響人的平衡感,在濕滑的浴室裡容易跌倒。
4.低血壓或低血糖時:
在低血壓、低血糖的時候,或者人極度疲勞時洗澡,易因為缺氧導緻眩暈或休克。就算一定要洗,也不要在浴室停留過久,注意浴室适當通風,增加氧含量。
5.睡覺之前:
剛洗完澡時,人體會稍微興奮一些,不容易馬上睡着,是以臨睡前盡量不要再去洗澡。據《睡眠醫學評論》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睡覺前1~2小時洗澡,則可以平均加快10分鐘的入睡速度。
洗澡時,2個小動作能讓你健康
1.按摩頭皮:
每周按摩頭皮1次~2次,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頭皮松弛及脫發。在洗澡時可以将洗髮乳均勻塗抹在頭發上,然後輕輕按摩揉壓頭皮。
具體動作:
①用雙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從後腦後頸凹陷處開始劃圈按摩,慢慢上移至發際線,重複兩次;
②雙手掌心分别置于太陽穴處,輕輕旋轉按摩5次~8次。
2、搓搓臉:
在摩擦和水溫雙重作用下,面部血管遇熱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保持面部緊實紅潤。
具體動作:用兩手掌在面部上下揉搓,直到臉上發熱為止,幹性皮膚的人手法不要太重,速度也不要過快,以免搓傷皮膚。
綜合編輯:沙 果 | 圖源: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