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數字技術應用到門診、住院、後勤等環節 智慧醫院探訪記

作者:新華網

核心閱讀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積極運用網際網路、人工智能等技術,持續優化服務流程”“建設智慧醫院”。

搭建網際網路醫院平台、推出手術機器人、建設智慧藥房……近年來,各地不斷豐富智慧醫院應用場景,為群衆帶來了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近日,記者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近距離觀察一家醫院的智慧化轉型實踐。

拿出手機,患者在小程式上擷取院内各科室的精準導航;通過自動化裝置,患者采血檢驗的等待時間大大縮短;依托智慧後勤物聯平台,醫院降低裝置能耗,提升工作效率……

近年來,廣西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柳州市勞工醫院按照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等标準,持續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将數字技術應用到門診、住院、後勤等各個環節,為患者提供更為便捷的醫療服務。

智慧醫院就醫流程有何不同?就醫體驗如何?高效智能化管理怎樣實作?記者進行了探訪。

導航傳感器、雲影像平台、自動發藥機……

門診就醫:自動化應用增多

“直行,30米後右轉,心血管内科就在您的右手邊。”第一次來柳州市勞工醫院就診的李芳芳拿出手機,點開院内導航的小程式,在語音提示下,不過幾分鐘就找到了要去的科室。“太友善了,醫院再大也不怕迷路了。”李芳芳說。

院内怎麼精準導航?柳州市勞工醫院資訊科主任梁旭信指了指醫院内大理石立柱上的“紐扣”,“這些是傳感器,在醫院的門診、急診和住院樓都有安裝。同手機藍牙連接配接後,可以精準定位,實時進行院内導航。”

“最近胸口有點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進入診室後,李芳芳向心血管内科醫生夏萌講述了自己的症狀。

盡管沒有在本院就診過,但李芳芳在市内其他醫院所做的檢查影像,夏醫生都看得到。

“今年4月1日,醫院接入了柳州市‘雲影像’平台,錄入資訊後,就診者在柳州市内醫院所做的檢查檢驗結果和病曆資訊都可以實作提取。我們還可以互相調取超聲、病理、磁共振等醫療影像。”夏萌說,就診者無需攜帶實體膠片就醫,友善多了。

問診完畢,夏萌給李芳芳開好了藥,“進入醫院小程式,在手機端繳費後,就可以直接去藥房拿藥了。”夏萌提示。

走進藥房,兩台裝滿各類藥物的自動發藥機映入眼簾。“就診者繳費後,醫生開出的處方會自動流轉到藥房,我們把帶有就診者資訊的條形碼列印出來,掃描後就可以實作發藥機自動發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石業隊介紹。

“需要拆分的藥品也能自動發放嗎?”記者好奇地問。

“當然,借助智能拆零分裝機,單粒或者多粒藥品也可以實作自動發放。”石業隊說。

“嘩”的一聲,10片白色藥片從智能拆零分裝機中掉下。石業隊把藥片封裝好,連同整盒藥物交給取藥視窗。資訊核實無誤後,在視窗前等待的李芳芳拿到了相關藥物。

準備離開醫院時,門口的志願者提示李芳芳,有任何病情和用藥方面的疑惑,都可以通過醫院小程式上的“圖文咨詢”或者“視訊咨詢”詢問對應的醫生。

“咨詢免費,能随時和醫生交流,真不錯!”李芳芳說。

“2020年10月,我們獲得了網際網路醫院資質,院内資訊化平台将各類資料進行彙總整合,同時與院外相關機關互聯互通,讓資料多跑路、群衆少跑腿。”柳州市勞工醫院院長黃海欣說。

标本傳送帶、自動檢測儀、手術機器人……

檢查治療:數字化技術增強

早上9點,柳州市勞工醫院門診部2樓的醫學檢驗科裡,已有不少就診者在等待抽血。排隊人數不少,但排隊的時間并不長。

“從采血到分揀,我們都有自動化裝置。”醫院醫學檢驗科主任技師吳昊說,掃描就診二維碼,帶有條形碼的空采血管會自動彈出,完成采血後,隻需将裝有血液标本的采血管放進視窗前的傳送帶即可。

經傳送帶運輸,裝有血液标本的采血管會被送到檢驗室,在這裡,根據不同的檢測類型,全自動微生物質譜檢測系統會把采血管分别放到16個小格子内,再進行分類檢測。

借助采血和分揀的自動化裝置,采血時間平均壓縮了40%至50%,比全程人工操作快了近一倍。“節省了人力,也讓就診者等待時間大大縮短。”吳昊說。

自動化裝置在手術室中也有廣泛應用。晚上7點鐘,普通外科一病區主任吳東波正在控制手術機器人進行惡性良性腫瘤切除手術。隔着手術室大門,記者看到機械臂在手術台旁左右移動,主刀醫生則在離患者近5米的控制台前進行操控。

“手術機器人的成像系統最大可放大40倍,手術時視野更清晰,下刀更果斷。”麻醉科主任張延卓說,手術機器人能突破人手操作極限,也能大大縮短手術時間。

麻醉科手術室副護士長廖麗雯介紹,患者家屬可以通過小程式同步追蹤手術程序,手術室還與住院樓聯網互通,相應科室也能第一時間掌握手術狀态。

“智能護理大屏上,有手術前、手術中、複蘇室和回病房等狀态,顯示患者在複蘇室的時候,我們就要準備把他們接回病房了。”柳州市勞工醫院普通外科四病區護師彭敏介紹。

此外,柳州市勞工醫院還在各科室應用智能中型箱式物流傳輸系統,用于傳遞藥品、标本、耗材等,共設有41個站點,平均每箱到達時間僅6分鐘。自投入運作以來,這一物流系統總傳輸量超45萬箱,平均每天輸送485箱,物流效率大大提升。

後勤物聯網、大資料中心、資訊化平台……

後勤管理:節能化建設增速

柳州市勞工醫院的後勤辦公室裡,派諾科技運維項目經理何桂崔正在電腦前浏覽醫院裝置的運作情況,“這是智慧後勤物聯平台,除了本院區外,還覆寫了其他3個院區。”

智慧後勤物聯網有多“智慧”?

“裝置出現高溫、漏水等異常情況時,會觸發傳感器報警,螢幕界面自動彈出現場視訊,鎖定裝置位置。我們也會同步收到報警短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排查。”何桂崔說,智慧後勤物聯平台實作了對醫院配電房、中央空調、物流系統、污水處理、醫用氣體等情況的自動監測與預警,故障排查更精準更及時,日常巡檢也更加規範。

“每個月,我們都會對醫療、後勤等各項資料進行分析,為各級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柳州市勞工醫院智慧醫療事業部副主任方銘說,依托智慧後勤物聯平台,柳州市勞工醫院在降低裝置能耗、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成效顯著,以中央空調為例,每日用電量由原來的8萬多千瓦時降低至7萬千瓦時,每日可節約電費約6500元。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下,廣西各醫療機構在資訊化建設、智慧醫療服務等方面加快探索。截至2022年12月,廣西已建成35家網際網路醫院,較2021年增加22家。

“未來,我們希望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打造以‘臨床、科研、營運’為核心的大資料中心,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黃海欣說。(記者 鄭壹)

來源: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