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技術的進步給銀行卡支付業務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機會和更多的業務管道,如:行動電話、電子商務、非接觸IC卡技術等新的支付技術正在蓬勃發展,特别是非接觸式IC卡技術在交通、門禁、快餐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是以,愈來愈多的銀行卡跨國公司、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進行非接觸式金融IC卡試點,加大了對非接觸式應用的開發和推廣力度。
在國内,非接觸式IC卡在行業應用中也獲得了長足發展,由于《中國金融內建電路(IC)卡規範(V1.0)》針對接觸式IC卡片,是以,各發夾機構沒有統一的非接觸式規範可以遵循,為了保持成員銀行在卡支付領域的競争優勢、開拓新的支付市場、拓展金融IC卡應用、更加友善持卡人,“《中國金融內建電路(IC)卡規範》修訂工作組”制訂了《中國金融內建電路(IC)卡-非接觸式規範》(以下簡稱《本規範》),作為《中國金融內建電路(IC)卡規範》修訂标準的一部分。
《本規範》在内容上與與ISO/IEC 14443标準等同,增加了激活和關閉非接觸式通道兩條指令。
《本規範》适用于由銀行發行或受理的帶有非接觸式金融IC卡應用。其使用對象是與非接觸式金融IC卡應用相關的卡片設計、制造、發行、管理,及應用系統的研制、開發、內建和維護等部門(機關),也可供非金融IC卡應用參考。
目 錄
1 範圍... 1
2 引用标準... 2
3 術語和定義... 3
3.1 內建電路Integrated circuit(s)(IC)... 3
3.2 無觸點的Contactless3
3.3 無觸點內建電路卡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 3
3.4 接近式卡Proximity card(PICC)... 3
3.5 接近式耦合裝置Proximity coupling device(PCD)... 3
3.6 位持續時間Bit duration. 3
3.7 二進制移相鍵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3
3.8 調制指數Modulation index. 3
3.9 不歸零電平NRZ-L. 3
3.10 副載波Subcarrier3
3.11 防沖突環anticollision loop. 3
3.12 比特沖突檢測協定bit collision detection protocol3
3.13 位元組 byte. 3
3.14 沖突collision. 3
3.15 基本時間單元(etu) elementary time unit(etu)... 3
3.16 幀 frame. 3
3.17 高層higher layer4
3.18 時間槽協定time slot protocol4
3.19 唯一識别符Unique identifier(UID)... 4
3.20 塊 block. 4
3.21 無效塊invalid block. 4
4 符号和縮略語... 5
5 實體特性... 8
5.1 一般特性... 8
5.2 尺寸... 8
5.3 附加特性... 8
5.3.1 紫外線... 8
5.3.2 X-射線... 8
5.3.3 動态彎曲應力... 8
5.3.4 動态扭曲應力... 8
5.3.5 交變磁場... 8
5.3.6 交變電場... 8
5.3.7 靜電... 8
5.3.8 靜态磁場... 8
5.3.9 工作溫度... 9
6 射頻功率和信号接口... 9
6.1 PICC的初始對話... 9
6.2 功率傳送... 9
6.2.1 頻率... 9
6.2.2 工作場... 9
6.3 信号接口... 9
6.4 A類通信信号接口... 10
6.4.1 從PCD到PICC的通信... 10
6.4.2 從PICC到PCD的通信... 12
6.5 B類通信信号接口... 13
6.5.1 PCD到PICC的通信... 13
6.5.2 PICC到PCD的通信... 13
6.6 PICC最小耦合區... 14
7 初始化和防沖突... 16
7.1 輪詢... 16
7.2 類型A-初始化和防沖突... 16
7.2.1 位元組、幀、指令格式和定時... 16
7.2.2 PICC狀态... 20
7.2.3 指令集... 21
7.2.4 選擇序列... 22
7.3 類型B 初始化和防沖突... 27
7.3.1 比特、位元組和幀的定時... 27
7.3.2 CRC_B. 29
7.3.3 防沖突序列... 29
7.3.4 PICC狀态描述... 30
7.3.5 指令集合... 32
7.3.6 ATQB和Slot-MARKER響應機率規則... 32
7.3.7 REQB指令... 32
7.3.8 Slot-MARKER指令... 34
7.3.9 ATQB(請求應答-類型B)響應... 34
7.3.10 ATTRIB指令... 35
7.3.11 對ATTRIB指令的應答... 37
7.3.12 HALT指令及應答... 37
8 傳輸協定... 39
8.1 類型APICC的協定激活... 39
8.1.1 選擇應答請求... 41
8.1.2 選擇應答... 41
8.1.3 協定和參數選擇請求... 44
8.1.4 協定和參數選擇響應... 46
8.1.5 激活幀等待時間... 46
8.1.6 差錯檢測和恢複... 46
8.2 類型BPICC的協定激活... 47
8.3 半雙工塊傳輸協定... 47
8.3.1 塊格式... 47
8.3.2 幀等待時間(FWT)... 50
8.3.3 幀等待時間擴充... 50
8.3.4 功率水準訓示... 51
8.3.5 協定操作... 51
8.4 類型A和類型BPICC的協定停活... 53
8.4.1 停活幀等待時間... 54
8.4.2 差錯檢測和恢複... 54
9 資料元和指令... 55
9.1 關閉非接觸通道指令... 55
9.1.1 定義和範圍... 55
9.1.2 指令封包... 55
9.1.3 指令封包資料域... 55
9.1.4 響應封包資料域... 55
9.1.5 響應封包狀态碼... 55
9.2 激活非接觸通道指令... 56
9.2.1 定義和範圍... 56
9.2.2 指令封包... 56
9.2.3 指令封包資料域... 56
9.2.4 響應封包資料域... 56
9.2.5 響應封包狀态碼... 56
附 錄 A: 标準相容性和表面品質... 57
A.1. 标準相容性... 57
A.2. 印刷的表面品質... 57
附 錄 B: ISO/IEC其他卡标準參考目錄... 58
附 錄 C: 類型A的通信舉例... 59
附 錄 D: CRC_A和CRC_B的編碼... 61
D.1. CRC_A編碼... 61
D.1.1. 通過标準幀發送的比特模式舉例... 61
D.2. CRC_B編碼... 61
D.2.1. 通過标準幀傳送的比特模式執行個體... 61
D.2.2. 用C語言寫的CRC計算的代碼例子... 62
附 錄 E: 類型A_時間槽-初始化和防沖突... 65
E.1. 術語和縮略語... 65
E.2. 比特、位元組和幀格式... 65
E.2.1. 定時定義... 65
E.2.2. 幀格式... 65
E.3. PICC狀态... 65
E.3.1. POWER-OFF狀态... 65
E.3.2. IDLE狀态... 66
E.3.3. READY狀态... 66
E.3.4. ACTIVE狀态... 66
E.3.5. HALT狀态... 66
E.4. 指令/響應集合... 66
E.5. 時間槽防沖突序列... 66
附 錄 F: 詳細的類型A PICC狀态圖... 68
附 錄 G: 使用多激活的舉例... 70
附 錄 H: 協定說明書... 71
H.1. 記法... 71
H.2. 無差錯操作... 71
H.2.1. 塊的交換... 71
H.2.2. 等待時間擴充請求... 71
H.2.3. DESELECT. 71
H.2.4. 連結... 72
H.3. 差錯處理... 72
H.3.1. 塊的交換... 72
H.3.2. 等待時間擴充請求... 73
H.3.3. DESELECT. 75
H.3.4. 連結... 75
附 錄 I: 塊和幀編碼概覽... 78
1 範圍
本規範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實體特性:規定了接近式卡(PICC)的實體特性。本部分等同于ISO/IEC 14443-1内容。
-射頻功率和信号接口:規定了在接近式耦合裝置(PCDs)和接近式卡(PICCs)之間提供功率和雙向通信的場的性質與特征。本部分沒有規定産生耦合場的方法,也沒有規定遵循電磁場輻射和人體輻射安全的規章。本部分等同于ISO/IEC 14443-2内容。
-初始化和防沖突:本規範描述了PICC進入PCD工作場的輪詢;在PCD和PICC之間通信的初始階段期間所使用的位元組格式、幀和定時;初始REQ和ATQ指令内容;探測方法和與幾個卡(防沖突)中的某一個通信的方法;初始化PICC和PCD之間的通信所需要的其它參數;容易和加速選擇在應用準則基礎上的幾個卡中的一個(即,最需要處理的一個)的任選方法。本部分等同于ISO/IEC 14443-3内容。
-傳輸協定:規定了以無觸點環境中的特殊需要為特色的半雙工傳輸協定,并定義了協定的激活和停活序列。這一部分适用于類型A和類型B的PICC。本部分等同于ISO/IEC 14443-4内容。
-資料元和指令集:定義了金融應用中關閉和激活非接觸式通道所使用的一般資料元、指令集和對終端響應的基本要求。
2 引用标準
下列标準中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标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标準的條文。本标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标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标準的各方應探讨使用下列标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IEC 3309:1993 | 資訊技術-系統間的遠端通信和資訊交換-進階資料連結控制(HDLC)規程-幀結構 |
ISO/IEC 7810:1995 | 識别卡 實體特性 |
ISO/IEC 7816-3 | 識别卡 帶觸點的內建電路卡 第3部分:電信号和傳輸協定 |
ISO/IEC 7816-4 | 識别卡 帶觸點的內建電路卡 第4部分:行業間交換用指令 |
ISO/IEC 7816-5 | 識别卡 帶觸點的內建電路卡 第5部分:應用辨別符的編号體系和注冊規程 |
IEC 61000-4-2 | 電磁相容性(EMC) 第4部分:測試和測量技術 第2節:抗靜電放電測試 |
ISO/IEC 10373-6 | 識别卡-測試方法 |
ISO/IEC 14443:1997 | 識别卡-非接觸式內建電路卡-接近式卡 |
《中國金融內建電路(IC)卡規範V1.0》 | |
《中國金融內建電路(IC)卡規範V2.0》電子錢包/電子存折部分(簡稱為《電子錢包/電子存折規範》) |
3 術語和定義
3.1 內建電路 Integrated circuit(s)(IC)
用于執行處理和/或存儲功能的電子器件。
3.2 無觸點的 Contactless
說明完成與卡交換信号和給卡供應能量,而無需使用通電流元件(即,不存在從外部接口裝置到卡内所包含內建電路的直接通路)。
3.3 無觸點內建電路卡 Contactless integratedcircuit(s) card
一種ID-1型卡(如ISO/IEC7810中所規定),在它上面已裝入內建電路,并且與內建電路的通信是用無觸點的方式完成的。
3.4 接近式卡 Proximity card(PICC)
一種ID-1型卡,在它上面已裝入內建電路和耦合電路,并且與內建電路的通信是通過與接近式耦合裝置的電感耦合完成的。
3.5 接近式耦合裝置 Proximity coupling device(PCD)
用電感耦合給PICC提供能量并控制與PICC交換資料的讀/寫裝置。
3.6 位持續時間 Bit duration
确定一邏輯狀态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結束時,一個新的位将開始。
3.7 二進制移相鍵控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移相為180°的移相鍵控,進而導緻兩個可能的相位狀态。
3.8 調制指數 Modulation index
定義為[a-b]/[a+b],其中a,b分别是信号幅度的峰值和最小值。
3.9 不歸零電平 NRZ-L
位編碼的方式,借此,位持續期間的邏輯狀态可以通過通信媒介的兩個已定義的實體狀态之一來表示。
3.10 副載波 Subcarrier
以頻率fs調制載波頻率fc而産生的RF信号。
3.11 防沖突環 anticollision loop
為了在PCD激勵場中準備PCD和幾個PICC中的一個或多個之間的對話所使用的算法。
3.12 比特沖突檢測協定 bit collision detection protocol
在幀内比特級使用沖突檢測的防沖突方法。沖突出現在至少兩個PICC把互補比特模式發送給PCD時。在這種情況下,比特模式被合并,在整個(100%)位持續時間内載波以副載波來調制。
PCD檢測出碰撞比特并按串聯次序識别所有PICC ID。
3.13 位元組 byte
由指明的8位資料b1到b8組成,從最高有效位(MSB,b8)到最低有效位(LSB,b1)。
3.14 沖突 collision
在同一PCD激勵場中并且在同一時間周期内兩個PICC的傳輸,使得PCD不能辨識資料是從哪一個PICC發出的。
3.15 基本時間單元(etu) elementary time unit(etu)
對于本部分,基本時間單元(etu)定義如下:
1etu=128/fc,(即9.4 µs,标稱的)。
3.16 幀 frame
幀是一序列資料位和任選差錯檢測位,它在開始和結束處有定界符。
注:類型A PICC使用為類型A定義的标準幀,類型B PICC使用為類型B定義的标準幀。
3.17 高層 higher layer
屬于應用或高層協定,它不在本部分描述。
3.18 時間槽協定 time slot protocol
PCD與一個或多個PICC建立邏輯通道的方法,該方法對于PICC響應使用時間槽定位,類似于slotted-Aloha方法。
3.19 唯一識别符 Unique identifier(UID)
UID是類型A防沖突算法所需的一個編号。
3.20 塊 block
幀的一種特殊類型,它包含有效協定資料格式。
注:有效協定資料格式包括I-塊、R-塊或S-塊。
3.21 無效塊 invalid block
幀的一種類型,它包含無效協定格式。
注:沒有接收到幀的逾時不被解釋為一無效塊。
4 符号和縮略語
ACK | 肯定确認 |
AFI | 應用族識别符,應用的卡預選準則。 |
APa | 在ATQB中使用的防沖突字首a |
APc | 在屬性中使用的防沖突字首c |
APf | 在REQB中使用的防沖突字首f |
APn | 在Slot-MARKER指令中使用的防沖突字首n |
ASK | 移幅鍵控 |
ATA | 屬性應答 |
ATQ | 請求應答 |
ATQA | 請求應答,類型A |
ATQB | 請求應答,類型B |
ATS | 選擇應答 |
ATTRIB | PICC選擇指令 |
BCC | UID CLn校驗位元組, 4個先前位元組的“異或”值 |
BPSK | 二進制移相鍵控 |
CID | 卡辨別符 |
CLn | 串聯級n,3≥n≥1 |
CRC | 循環備援校驗,如第7章中為每種類型的PICC所定義的 |
CRC_A | 7.2.1.10中定義的循環備援校驗差錯檢測碼 |
CRC_B | 7.3.2中定義的循環備援校驗差錯檢測碼 |
CT | 串聯标記,‘88’ |
D | 除數 |
DESEL | 取消標明指令 |
DR | 接收的除數(PCD到PICC) |
DRI | 接收的除數整數(PCD到PICC) |
DS | 發送的除數(PICC到PCD) |
DSI | 發送的除數整數(PICC到PCD) |
E | 通信結束,類型A |
EDC | 差錯檢測碼 |
EGT | 額外保護時間 |
EOF | 幀結束,類型B |
etu | 基本時間單元,1比特資料傳輸的持續時間 |
fc | 載波頻率(作場的頻率,13.56MHz) |
FGT | 幀保護時間 |
fs | 副載波調制頻率 |
FSC | 接近式卡幀長度 |
FSCI | 接近式卡幀長度整數 |
FSD | 接近式耦合裝置幀長度 |
FSDI | 接近式耦合裝置幀長度整數 |
FWI | 幀等待時間整數 |
FWT | 幀等待時間 |
FWTTEMP | 臨時幀等待時間 |
HALT | 類型A PICC暫停指令 |
I-block | 資訊塊 |
ID | 辨別号 |
INF | 屬于高層的資訊字段 |
LSB | 最低有效位 |
MAX | 最大值 |
MIN | 最小值 |
MSB | 最高有效位 |
N | 防沖突槽的數目或每個槽内PICC響應的機率 |
n | 變量整數值,如特定條款中所定義 |
NAD | 結點位址 |
NAK | 否定确認 |
NRZ-L | 不歸零電平,(L為電平) |
NVB | 有效位的數目 |
OOK | on/off keying,開/關鍵控 |
OSI | 開放系統互連 |
P | 奇校驗位 |
PARAM | 屬性格式中的參數 |
PCB | 協定控制位元組 |
PCD | 接近式耦合裝置(讀寫器) |
PICC | 接近式卡 |
PPS | 協定和參數選擇 |
PPS0 | 協定和參數選擇參數0 |
PPS1 | 協定和參數選擇參數1 |
PPSS | 協定和參數選擇開始 |
PUPI | 僞唯一PICC辨別符 |
R | 防沖突序列期間PICC所標明的槽号 |
R(ACK) | 包含肯定确認的R-塊 |
R(NAK) | 包含否定确認的R-塊 |
RATS | 選擇應答請求 |
R-block | 接收準備塊 |
REQA | 請求指令,類型A |
REQB | 請求指令,類型B |
RF | 射頻 |
RFU | 保留供将來使用 |
rms | 有效值 |
S | 通信開始,類型A |
SAK | 選擇确認 |
S-block | 管理塊 |
SEL | 選擇指令 |
SFGI | 啟動幀保護時間整數 |
SFGT | 啟動幀保護時間 |
SOF | 幀的開始,類型B |
TR0 | PCD off和PICC on之間靜默的最小延遲。(僅類型B) |
TR1 | PICC資料傳輸之前最小副載波的持續期。(僅類型B) |
UID | 唯一辨別符 |
UIDn | 唯一辨別符的位元組數目n,n≥0 |
WTX | 等待時間延遲 |
WTXM | 等待時間延遲乘數 |
WUPA | 類型A PICC喚醒指令 |
本部分使用下列記法:
(xxxxx)b 資料位表示
‘XY’ 十六進制記法,等同于基數16的XY
5 實體特性
5.1 一般特性
PICC應具有與ISO/IEC 7810中為ID-1型卡規定的要求相應的實體特性。
5.2 尺寸
PICC的額定尺寸應是ISO/IEC 7810中規定的ID-1型卡的尺寸。
注:根據國内生産情況,PICC的厚度可以為0.76±0.08mm(雙界面卡除外)。
5.3 附加特性
5.3.1 紫外線
本标準不包括保護PICC不受到超出正常水準劑量紫外線的影響。需要加強防護的部分應是卡制造商的責任并應注明可以承受紫外線的程度。
5.3.2 X-射線
卡的任何一面暴露于100KeV的中等能量X-射線(每年0.1Gy的累積劑量)後,應不引起該卡的失效。
注:這相當于人暴露其中能接受的最大值的年累積劑量的近似兩倍。
5.3.3 動态彎曲應力
按照ISO/IEC 10373-6中描述的測試方法(其中短邊和長邊的最大偏移為hwA=20mm,hwB=10mm)測試後,PICC應能繼續正常工作。
5.3.4 動态扭曲應力
按照ISO/IEC 10373-6中描述的測試方法(其中旋轉角度α等于15°)測試後,PICC應能繼續正常工作。
5.3.5 交變磁場
a)在下表給出的平均磁場強度的磁場内暴露後,PICC應能繼續正常工作。
表格 5‑1:磁場強度與頻率
頻率範圍(MHz) | 平均磁場強度(A/m) | 平均時間(min) |
0.3~3.0 | 1.63 | 6 |
3.0~30 | 4.98/f | 6 |
30~300 | 0.163 | 6 |
磁場的峰值強度被限制在磁場平均強度的30倍。
b)在12A/m、13.56MHz頻率的磁場中暴露後,PICC應能繼續正常工作。
5.3.6 交變電場
在下表給出的平均電場強度的電場内暴露後,PICC應能繼續正常工作。
表格 5‑2:電場強度與頻率
頻率範圍(MHz) | 平均電場強度(V/m) | 平均時間(min) |
0.3—3.0 | 0.614 | 6 |
3.0—30 | 1842/f | 6 |
30—300 | 61.4 | 6 |
電場的峰值強度被限制在電場平均強度的30倍。
5.3.7 靜電
按照ISO/IEC 10373-6中描述的測試方法(其中測試電壓為6kV)測試後,PICC應能繼續正常工作。
5.3.8 靜态磁場
在640kA/m的靜态磁場内暴露後,PICC應能繼續正常工作。
警告:磁條上的資料内容可能被這樣的磁場擦去。
5.3.9 工作溫度
在0℃到50℃的環境溫度範圍内,PICC應能正常工作。
6 射頻功率和信号接口
6.1 PICC的初始對話
PCD和PICC之間的初始對話通過下列連續操作進行:
——PCD的RF工作場激活PICC
——PICC靜待來自PCD的指令
——PCD傳輸指令
——PICC傳輸響應
這些操作使用下列條款中規定的射頻功率和信号接口。
6.2 功率傳送
PCD應産生給予能量的RF場,為傳送功率,該RF場與PICC進行耦合,為了通信,該RF場應被調制。
6.2.1 頻率
RF工作場頻率(fc)應為13.56MHz±7kHz。
6.2.2 工作場
最小未調制工作場為Hmin,其值為1.5A/m(rms)。
最大未調制工作場為Hmax,其值為7.5A/m(rms)。
PICC應按預期在Hmin和Hmax之間持續工作。
PCD應在制造商規定的位置(工作空間)處産生一個最小為Hmin,但不超過Hmax的場。
另外,在制造商規定的位置(工作空間),PCD應能将功率提供給任意的PICC。
在PICC的任何可能位置内,PCD應不産生高于在5.3.5中規定的交變磁場。
PCD工作場的測試方法在國際标準ISO/IEC 10373-6中規定。
6.3 信号接口
兩種通信信号接口A類和B類在下列各條中予以描述。
在檢測到A類或B類的PICC存在之前,PCD應選擇兩種調制方法之一。
在檢測到A類或B類的PICC存在之前,即PCD處于閑置狀态時,PCD應該輪流使用A類和B類的調制方式,來探測這兩類PICC。
在通信期間,直到PCD停止通信或PICC移走,隻有一個通信信号接口可以是有效的。然後,後續序列可以使用任一調制方法。
下圖是下面幾個部分描述概念的示意圖。
*也可能資料反相
圖表 6‑1:A類、B類接口的通信信号舉例
6.4 A類通信信号接口
6.4.1 從PCD到PICC的通信
6.4.1.1 資料速率
在初始化和防沖突期間,傳輸的資料波特率應為fc/128(~106kbps)。
6.4.1.2 調制
使用RF工作場的ASK100%調制原理來産生一個如圖6-2所示的“暫停(pause)”狀态來進行PCD和PICC間的通信。
PCD場的包絡線應單調遞減到小于其初始值HINITIAL的5%,并至少在t2時間内保持小于5%。該包絡線應符合圖表 6‑2。
如果PCD場的包絡線不單調遞減,則目前最大值和在目前最大值前通過相同值的時間之間的時間應不超過0.5μs。如果目前最大值大于HINITIAL的5%,這種情況才适用。
上沖應保持在HINITIAL的90%和110%之内。
在場超出HINITIAL的5%之後和超出HINITIAL的60%之前,PICC應檢測到“暫停(pause)結束”。
注:在設計成一個時間内僅處理一張卡的系統中,t4不必加以考慮。
圖表 6‑2
:暫停
注:該定義适用于所有調制包絡定時。
圖表 6‑3:暫停結束的定義
6.4.1.3 位的表示和編碼
定義了下面的序列:
序列X | 在64/fc時間後,一個“暫停(pause)”應出現。 |
序列Y | 在整個位持續時間(128/fc),沒有調制出現。 |
序列Z | 在位持續時間開始時,一個“暫停(pause)”應出現。 |
上面的序列用于編碼下面的資訊:
邏輯“1” | 序列X |
邏輯“0” | 序列Y帶有下列兩種異常情況: 序列Y,除了下列兩種異常情況: ⅰ)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續“0”,則序列Z應從第二個“0”處開始被使用。 ⅰ)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續“0”,則從第二個“0”開始的所有連續的“0”被序列Z表達。 ⅱ)如果在起始幀後的第一位是“0”,則序列Z應被用來表示它,并且以後直接緊跟着任何個“0”。 ⅱ)如果在起始幀後的第一位是“0”,它以及它之後直接緊跟着的所有的“0”用序列Z表達。 |
通信的開始 | 序列Z |
通信的結束 | 邏輯“0”,後面跟随着序列Y |
沒有資訊 | 至少兩個序列Y |
6.4.2 從PICC到PCD的通信
6.4.2.1 資料速率
在初始化和防沖突期間,傳輸的資料波特率應為fc/128(~106kbps)。
6.4.2.2 負載調制
PICC應能經由電感耦合區域與PCD通信,在該區域中,所加載的載波頻率能産生頻率為fs的副載波。該副載波應能通過切換PICC中的負載來産生。
在以測試方法描述的方法測試時,負載調制幅度應至少為30/H1.2 mV(峰值),其中H是以A/m為機關的磁場強度的(rms)值。
PICC負載調制的測試方法在國際标準ISO/IEC 10373-6中定義。
6.4.2.3 副載波
副載波負載調制的頻率fc應為fc/16(~847kHz),是以,在初始化和防沖突期間,一個位持續時間等于8個副載波周期。
6.4.2.4 副載波調制
每一個位持續時間均以已定義的與副載波相關的相位開始。位周期以已加載的副載波狀态開始。
副載波由“接通”/“斷開”鍵控按6.4.2.5定義的序列來調制。
6.4.2.5 位的表示和編碼
位編碼應是帶有下列定義的曼徹斯特編碼:
序列D | 對于位持續時間的第1個1/2(50%),載波應以副載波來調制。 |
序列E | 對于位持續時間的第2個1/2(50%),載波應以副載波來調制。 |
序列F | 對于1個位持續時間,載波不以副載波來調制。 |
邏輯“1” | 序列D |
邏輯“0” | 序列E |
通信開始 | 序列D |
通信結束 | 序列F |
沒有資訊 | 沒有副載波 |
6.5 B類通信信号接口
6.5.1 PCD到PICC的通信
6.5.1.1 資料速率
在初始化和防沖突期間,傳輸的資料波特率應為fc/128(~106kbps)。容差和位邊界在第7章中定義。
6.5.1.2 調制
借助RF工作場的ASK10%調幅來進行PCD和PICC間的通信。
調制指數最小應為8%,最大應為14%。
調制波形應符合圖表 6‑4,調制的上升、下降沿應該是單調的。
圖表 6‑4
:類調制波形
6.5.1.3 位的表示和編碼
位編碼格式是帶有如下定義的邏輯電平的NRZ-L:
邏輯“1”: 載波場高幅度(沒有使用調制)。
邏輯“0”: 載波場低幅度。
6.5.2 PICC到PCD的通信
6.5.2.1 資料速率
在初始化和防沖突期間,傳輸的資料波特率應為fc/128(~106kbps)。
6.5.2.2 負載調制
PICC應能經由電感耦合區域與PCD通信,在該區域中,所加載的載波頻率能産生頻率為fs的副載波。該副載波應能通過切換PICC中的負載來産生。
在以測試方法描述的方法測試時,負載調制幅度應至少為30/H1.2 mV(峰值),其中H是以A/m為機關的磁場強度的rms值。
PICC負載調制的測試方法在國際标準ISO/IEC 10373-6中定義。
6.5.2.3 副載波
副載波負載調制的頻率fc應為fc/16(~847KHz),是以,在初始化和防沖突期間,一個位持續時間等于8個副載波周期。
PICC僅當資料被發送時才産生一副載波。
6.5.2.4 副載波調制
副載波應按圖表 6‑5中所描述的進行BPSK調制。移相應僅在副載波的上升或下降沿的标稱位置發生。
圖表 6‑5:允許的移相(PICC内部副載波負載切換)
6.5.2.5 位的表示和編碼
位編碼應是NRZ-L,其中,邏輯狀态的改變應通過副載波的移相(180°)來表示。
在PICC幀的開始處,NRZ-L的初始邏輯電平是通過下面的序列建立的:
在來自PCD的任何指令之後,在保護時間TR0内,PICC應不生成副載波。TR0應大于64/fs。
然後,在延遲TR1之前,PICC應生成沒有相位躍變的副載波,建立了副載波相位基準Φ0。TR1應大于80/fs。
副載波的初始相位狀态Φ0應定義為邏輯“1”,進而第一個相位躍變表示從邏輯“1”到邏輯“0”的躍變。
随後邏輯狀态根據副載波相位基準來定義:
Φ0 | 邏輯狀态1 |
Φ0+180° | 邏輯狀态0 |
6.6 PICC最小耦合區
PICC耦合天線可以有任何形狀和位置,但應如圖表 6‑6所示圍繞區域。
圖表 6‑6:PICC最小耦合區
7 初始化和防沖突
7.1 輪詢
當PICC暴露于未調制的工作場内(見第6 章),它能在5ms内接受一個請求。
例如:
當類型A PICC接收到任何類型B指令時,它能在5ms内接受一個REQA。
當類型B PICC接收到任何類型A指令時,它能在5ms内接受一個REQB。
為了檢測進入其激勵場的PICC,PCD發送重複的請求指令并尋找ATQ。請求指令應按任何順序使用這裡描述的REQA和REQB,此外,也可能使用10.5中描述的其他編碼。這個過程被稱為輪詢。
7.2 類型A-初始化和防沖突
本章描述了适用于類型A PICC的比特沖突檢測協定。
7.2.1 位元組、幀、指令格式和定時
本章定義了通信初始化和防沖突期間使用的位元組、幀與指令的格式和定時。關于比特表示和編碼,參考第6 章。
7.2.1.1 幀延遲時間
幀延遲時間(FDT)定義為在相反方向上所發送的兩個幀之間的時間。
7.2.1.2 幀保護時間
幀保護時間(FGT)定義為最小幀延遲時間。
7.2.1.3 PCD到PICC的幀延遲時間
PCD所發送的最後一個暫停的結束與PICC所發送的起始位範圍内的第一個調制邊沿之間的時間,它應遵守圖表 7‑1中定義的定時,此處n為一整數值。
圖表 7‑1:PICC到PCD的幀延遲時間
圖表7‑1:PCD到PICC的幀延遲時間
表格 7‑1定義了n和依賴于指令類型的FDT的值以及這一指令中最後發送的資料位的邏輯狀态。
表格 7‑1:PCD到PICC的幀延遲時間
指令類型 | n(整數值) | FDT | |
最後一位=(1)b | 最後一位=(0)b | ||
REQA指令 WAKE-UP指令 ANTICOLLISION指令 SELECT指令 | 9 | 1236/fc | 1172/fc |
所有其它指令 | ≥9 | (n*128+84)/fc | (n*128+20)/fc |
注:值n=9意味着場中的所有PICC應以防沖突所需的同步方式進行響應。
對于所有的其他指令,PICC應確定起始位範圍内的第一個調制邊沿與圖表 7‑1中定義的位格對齊。
7.2.1.4 PICC到PCD的幀延遲時間
PICC所發送的最後一個調制與PCD所發送的第一個暫停之間的時間,它應至少為1172/fc。
7.2.1.5 請求保護時間
請求保護時間定義為兩個連續請求指令的起始位間的最小時間。它的值為7000/fc。
7.2.1.6 幀格式
對于比特沖突檢測協定,定義下列幀類型:
7.2.1.7 REQA和WAKE-UP幀
請求和喚醒幀用來初始化通信并按以下次序組成:
通信開始
7個資料位發送,LSB首先發送。(标準REQA的資料内容是‘26’,WAKE-UP請求的資料内容是‘52’)
通信結束
不加奇偶校驗位。
圖表 7‑2:REQA幀
7.2.1.8 标準幀
标準幀用于資料交換并按以下次序組成
通信開始
n*(8個資料位+奇數奇偶校驗位),n≥1。每個資料位元組的LSB首先被發送。每個資料位元組後面跟随一個奇數奇偶校驗位。
通信結束
圖表 7‑3:标準幀
7.2.1.9 面向比特的防沖突幀
當至少兩個PICC發送不同比特模式到PCD時可檢測到沖突。這種情況下,至少一個比特的整個位持續時間内,載波以副載波進行調制。
面向比特的防沖突幀僅在比特幀防沖突環期間使用,并且事實上該幀是帶有7個資料位元組的标準幀,它被分離成兩部分:第1部分用于從PCD到PICC的傳輸,第2部分用于從PICC到PCD的傳輸。
下列規則應适用于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長度:
規則1:資料位之和應為56
規則2:第1部分的最小長度應為16個資料位
規則3:第1部分的最大長度應為55個資料位
進而,第2部分的最小長度應為1個資料位,最大長度應為40個資料位。
由于該分離可以出現在一個資料位元組範圍内的任何比特位置,故定義了兩種情況:
FULL BYTE情況:在完整資料位元組後分離。在第1部分的最後資料位之後加上一個奇偶校驗位。
SPLIT BYTE情況:在資料位元組範圍内分離。在第1部分的最後資料位之後不加奇偶校驗位。
下面全位元組情況和分離位元組情況的例子定義了位的組織結構和位傳輸的次序。
注:這些例子包含NVB和BCC的正确值。
圖表 7‑4:面向比特的防沖突幀的比特組織結構和傳輸,FULL BYTE情況
圖表 7‑5
:面向比特的防沖突幀的比特組織結構和傳輸,SPLIT BYTE情況
對于SPLIT BYTE,PCD應忽略第二部分的第一個奇偶校驗位。
7.2.1.10 CRC_A
CRC_A編碼和校驗過程在ITU-T建議的V.41第2段中定義。用來生成校驗位的生成多項式為x16 + x12 + x5 + 1。初始值應為‘6363’。CRC_A應被添加到資料位元組中并通過标準幀來發送。
注:其他描述可以從考慮了如下修改後的ISO/IEC 3309派生:
·初始值:‘6363’而不是‘FFFF’
·計算後寄存器内容應不取反。
示例參考附錄 D。
7.2.2
PICC狀态
下列各部分提供了專門針對比特沖突檢測協定的類型A的PICC狀态的描述。
圖表 7‑6:類型A PICC狀态圖(提示的)
注:更詳細的類型A PICC狀态圖可以在附錄 F中得到。
7.2.2.1 POWER-OFF狀态
在POWER-OFF狀态中,由于缺少載波能量,PICC不能被激勵并且應不發射副載波。
7.2.2.2 IDLF狀态
IDLE狀态
在7.1 中定義的最大延遲内激活工作場後,PICC應進入其IDLE狀态。在這種狀态中,PICC被加電,并且能夠解調和識别從PCD來的有效REQA和WAKE-UP指令。
7.2.2.3 READY狀态
一旦收到有效REQA或WAKE-UP封包則立即進入該狀态,用其UID選擇了PICC時則退出該狀态。在這種狀态中,比特幀防沖突或其他任選的防沖突方法都可以使用。所有串聯級别都在這一狀态内處理以取得所有UID CLn。
7.2.2.4 ACTIVE狀态
通過使用其完整UID選擇PICC來進入該狀态。
7.2.2.5 HALT狀态
該狀态通過7.2.3.4中定義的HALT指令或本部分中未定義的應用特定指令來進入。在這種狀态中,PICC應僅響應使PICC轉換為READY狀态的WAKE-UP指令。
注:處于HALT狀态的PICC将不參與任何進一步的通信,除非使用了WAKE-UP指令。
7.2.3 指令集
PCD用來管理與幾個PICC通信的指令是:
REQA
WAKE-UP
ANTICOLLISION
SELECT
HALT
這些指令使用上面描述的位元組和幀格式。
7.2.3.1 REQA指令
REQA指令由PCD發出,以探測用于類型APICC的工作場。
7.2.3.2 WAKE-UP指令
WAKE-UP指令由PCD發出,使已經進入HALT狀态的PICC回到READY狀态。它們應當參與進一步的防沖突和選擇規程。
表格7‑2示出了使用請求幀格式的REAQA和WAKE-UP指令的編碼。
表格 7‑2:請求幀的編碼
b7 | b6 | b5 | b4 | b3 | b2 | b1 | 含義 |
1 | 1 | 1 | ‘26’ = REQA | ||||
1 | 1 | 1 | ‘52’ = WAKE-UP | ||||
1 | 1 | 1 | 1 | ‘35’ =任選時間槽方法 | |||
見10.5 | |||||||
1 | × | × | × | × | ‘40’ to ‘4F’ = 專有的 | ||
1 | 1 | 1 | 1 | × | × | × | ‘78’ to ‘7F’ = 專有的 |
所有其他 | RFU |
7.2.3.3 ANTICOLLISION指令和SELECT指令
這些指令在防沖突環期間使用。ANTICOLLISION和SELECT指令由下列内容組成:
選擇代碼SEL(1個位元組)
有效位的數目NVB(1個位元組)
根據NVB的值,UID CLn的0到40個資料位
SEL規定了串聯級别CLn。
NVB規定了PCD所發送的CLn的有效位的數目。
注:隻要NVB沒有規定40個有效位,若PICC保持在READY狀态中,該指令就被稱為ANTICOLLISION指令。
如果NVB規定了UID CLn的40個資料位(NVB=‘70’),則應添加CRC_A。該指令稱為SELECT指令。如果PICC已發送了完整的UID,則它從READY狀态轉換到ACTIVE狀态并在其SAK-響應中指出UID完整。否則,PICC保持在READY狀态中并且該PCD應以遞增串聯級别啟動一個新的防沖突環。
7.2.3.4 HALT指令
HALT指令由四個位元組組成并應使用标準幀來發送。
圖表 7‑7
:HALT指令幀
如果PICC在HALT幀結束後1ms周期期間以任何調制表示響應,則該響應應解釋為‘不确認’。
7.2.4 選擇序列
選擇序列的目的是獲得來自PICC的UID以及選擇該PICC以便進一步通信。
7.2.4.1
選擇序列流程表
圖表 7‑8:PCD的初始化和防沖突流程圖
7.2.4.2 ATQA-請求應答
在PCD發送請求指令(REQA)之後,所有處于IDLE狀态的PICC以其在兩個資料位元組中編碼了可用防沖突類型的請求應答(ATQA)表示同步地進行響應,。
如果有多個卡應答,沖突可能出現。PCD應把ATQA内的沖突解碼為一個(1)b,其結果是所有ATQA的邏輯“或”。
有關例子在附錄 F中給出。
7.2.4.2.1 ATQA的編碼
表格 7‑3:ATQA的編碼
MSB LSB | |||||||||||||||
b16 | b15 | b14 | b13 | b12 | b11 | b10 | b9 | b8 | b7 | b6 | b5 | b4 | b3 | b2 | b1 |
RFU | UID長度比特幀 | RFU | 比特幀防沖突 |
7.2.4.2.2 比特幀防沖突的編碼規則
規則1:位b7和b8編碼了UID長度(單個、兩個或三個)
規則2:b1、b2、b3、b4或b5中的一個應置為(1)b以指出比特幀防沖突。
表格 7‑4:比特幀防沖突用的b7和b8的編碼
b8 | b7 | 含義 |
UID長度:單個 | ||
1 | UID長度:兩個 | |
1 | UID長度:三個 | |
1 | 1 | RFU |
表格 7‑5:比特幀防沖突用的b1-b5的編碼
b5 | b4 | b3 | b2 | b1 | 含義 |
1 | 比特幀防沖突 | ||||
1 | 比特幀防沖突 | ||||
1 | 比特幀防沖突 | ||||
1 | 比特幀防沖突 | ||||
1 | 比特幀防沖突 | ||||
所有其它 | RFU |
7.2.4.3 防沖突和選擇
7.2.4.3.1 每個串聯級别範圍内的防沖突環
下面算法應适用于防沖突環:
步驟1:PCD為選擇的防沖突類型和串聯級别配置設定了帶有編碼的SEL。
步驟2:PCD配置設定了帶有值為‘20’的NVB。
注:該值定義了該PCD将不發送UID CLn的任何部分。是以該指令迫使工作場内的所有PICC以其完整的UID CLn表示響應。
步驟3:PCD發送SEL和NVB。
步驟4:工作場内的所有PICC應使用它們的完整的UID CLn響應。
步驟5:假設場内的PICC擁有唯一序列号,那麼,如果一個以上的PICC響應,則沖突發生。如果沒有沖突發生,則步驟6到步驟10可被跳過。
步驟6:PCD應識别出第一個沖突的位置。
步驟7:PCD配置設定了帶有值的NVB,該值規定了UID CLn有效比特數。這些有效位應是PCD所決定的沖突發生之前被接收到的UID CLn的一部分再加上(0)b或(1)b。典型的實作是增加(1)b。
步驟8:PCD發送SEL和NVB,後随有效位本身。
步驟9:隻有PICC的UID CLn中的一部分等于PCD所發送的有效位時,PICC才應發送其UID CLn的其餘部分。
步驟10:如果出現進一步的沖突,則重複步驟6~9。最大的環數目是32。
步驟11:如果不出現進一步的沖突,則PCD配置設定帶有值為‘70’的NVB。
注:該值定義了PCD将發送完整的UID CLn。
步驟12:PCD發送SEL和NVB,後随UID CLn的所有40個位,後面又緊跟CRC_A校驗和。
步驟13:它的UID CLn與40個比特比對,則該PICC以其SAK表示響應。
步驟14:如果UID完整,則PICC應發送帶有清空的串聯級别位的SAK,并從READY狀态轉換到ACTIVE狀态。
步驟15:PCD應檢驗SAK的串聯比特是否被設定,以決定帶有遞增串聯級别的進一步防沖突環是否應繼續進行。
如果PICC的UID是已知的,則PCD可以跳過步驟2~10來選擇該PICC,而無需執行防沖突環。
圖表 7‑9:PCD防沖突環流程圖
注:循環編号對應算法步驟。
7.2.4.3.2 SEL的編碼(選擇代碼)
長度:1位元組
可能值:‘93’,‘95’,‘97’
表格 7‑6:SEL的編碼
b8 | b7 | b6 | b5 | b4 | b3 | b2 | b1 | 含義 |
1 | 1 | 1 | 1 | ‘93’:選擇串聯級别1 | ||||
1 | 1 | 1 | 1 | ’95’:選擇串聯級别2 | ||||
1 | 1 | 1 | 1 | 1 | ’97’:選擇串聯級别3 | |||
1 | 1 | 所有其他 | RFU |
7.2.4.3.3 NVB的編碼(有效比特的數)
長度:1位元組
較高4位稱為位元組計數,規定所有被8分開的有效資料位的數,包括被PCD發送的NVB和SEL。這樣,位元組計數的最小值是2而最大值是7。
較高4位稱為位元組計數,指定所有有效資料位(包括被PCD發送的NVB和SEL)的數目被8除後所得的整數。這樣,位元組計數的最小值是2而最大值是7。
較低4位稱為比特計數,規定由PCD發送的模8所有有效資料位的數。
較低4位稱為比特計數,指定所有有效資料位(包括被PCD發送的NVB和SEL)的數目被8除後所得的餘數。
表格 7‑7:NVB的編碼
b8 | b7 | b6 | b5 | b4 | b3 | b2 | b1 | 含義 |
1 | - | - | - | - | 位元組計數=2 | |||
1 | 1 | - | - | - | - | 位元組計數=3 | ||
1 | - | - | - | - | 位元組計數=4 | |||
1 | 1 | - | - | - | - | 位元組計數=5 | ||
1 | 1 | - | - | - | - | 位元組計數=6 | ||
1 | 1 | 1 | - | - | - | - | 位元組計數=7 | |
- | - | - | - | 比特計數=0 | ||||
- | - | - | - | 1 | 比特計數=1 | |||
- | - | - | - | 1 | 比特計數=2 | |||
- | - | - | - | 1 | 1 | 比特計數=3 | ||
- | - | - | - | 1 | 比特計數=4 | |||
- | - | - | - | 1 | 1 | 比特計數=5 | ||
- | - | - | - | 1 | 1 | 比特計數=6 | ||
- | - | - | - | 1 | 1 | 1 | 比特計數=7 |
7.2.4.3.4 SAK的編碼(選擇确認)
當NVB規定40個有效位并且當所有這些資料位與UID CLn相配時,SAK由PICC來發送。
SAK通過标準幀來發送,後随CRC_A。
SAK | CRC_A |
1位元組 | 2位元組 |
圖表 7‑10:選擇确認(SAK)
PCD應校驗位b3以判定UID是否完整。位b3和b6的編碼在表7-8中給出。
表格 7‑8:SAK的編碼
b8 | b7 | b6 | b5 | b4 | b3 | b2 | b1 | 含義 |
× | × | × | × | × | 1 | × | × | 串聯比特設定:UID不完整 |
× | × | 1 | × | × | × | × | UID完整,PICC遵循ISO/IEC 14443-4 | |
× | × | × | × | × | × | UID完整,PICC不遵循ISO/IEC 14443-4 |
如果UID不完整,PICC應保持READY狀态并且PCD應以遞增的串聯級别來初始化新的防沖突環。
如果UID完整,PICC應發送帶有清空的串聯比特的SAK并從READY狀态轉換到ACTIVE狀态。當提供了附加資訊時,PICC應設定SAK的第6位b6。
附加資訊的定義不是本标準本部分的課題,将在第8節中定義。
7.2.4.4 UID内容和串聯級别
UID由4、7或10個UID位元組組成。是以,PICC最多應處理3個串聯級别,以得到所有UID位元組。在每個串聯級别内,由5個資料位元組組成的UID的一部分應被發送到PCD,3個或4個UID位元組被發送到PCD。根據最大串聯級别,定義了UID長度的三個類型。該UID長度必須與下表一緻。
表格 7‑9:UID長度
最大串聯級别 | UID長度 | 位元組數 |
1 | 單個 | 4 |
2 | 兩個 | 7 |
3 | 三個 | 10 |
對于UID内容,使用下列定義:
UID CLn: 根據串聯級别n,UID的一部分,由5個位元組組成,3≥n≥1
UIDn: UID的位元組#n,n≥0
BCC: UID CLn校驗位元組,4個先前位元組的“異或”值
CT: 串聯标記,‘88’
UID是一固定的唯一數或由PICC動态生成的随機數。UID的第一個位元組(uid0)配置設定後随UID位元組的内容。
表格 7‑10:單個長度的UID
uid0 | 描述 |
‘08’ | uid1到 uid3是動态生成的随機數 |
‘x0’-‘x7’ ‘x9’-‘xE’ | 專有的固定數 |
‘18’-‘F8’ ‘xF’ | RFU |
串聯标記CT的值‘88’應不用于單個長度UID中的uid0。
表格 7‑11:兩個和三個長度的UID
uid0 | 描述 |
制造商ID 根據ISO/IEC 7816-6/AM1 | 每一制造商對唯一編号的其他位元組的值的唯一性負責 |
在ISO/IEC 7816-6/AM1中為“私用”标出的值‘81’到‘FE’在本上下文中應不予允許。
圖表 7‑11
:串聯級别的使用
注:串聯标記的用途是迫使造成與具有較小UID長度的PICC沖突。是以,UID0或UID3都不應具有串聯标記的值。
下列算法應适用于PCD以獲得完整UID:
步驟1:PCD選擇串聯級别1
步驟2:應執行防沖突環
步驟3:PCD應檢驗SAK的串聯比特
步驟4:如果設定了串聯比特,PCD應增加串聯級别并初始化一個新的防沖突環
步驟5:當使用其完整UID來選擇PICC時,PICC應發送帶有清空串聯比特的SAK,并從READY狀态轉換到ACTIVE狀态
7.3 類型B 初始化和防沖突
7.3.1 比特、位元組和幀的定時
本章定義了類型B PICC防沖突和通信初始化期間使用的位元組、幀和指令的定時。關于比特表示和編碼參考第6 章。
7.3.1.1 字元傳輸格式
PICC和PCD之間的資料位元組通過字元來發送和接收,在防沖突序列期間,字元的格式如下:
一個低電平起始位
8個資料位發送,首先發送LSB
一個高電平停止位
是以,用一個字元執行一個位元組的發送需要10etu,如下圖所示
圖表 7‑12:字元格式
一個字元範圍内的比特邊界應出現在(n–0.125)etu和 (n+0.125)etu之間,其中n是起始比特的下降沿之後的比特邊界數(1≤N≤9)。
7.3.1.2 字元間距
一個字元與下一個發送的字元利用額外的保護時間(EGT)來隔開。
由PCD發送給PICC的兩個連續字元之間的EGT應為0到57µs之間的任何值。
由PICC發送給PCD的兩個連續字元之間的EGT應具有0到19µs之間的任何值。
7.3.1.3 幀定界符
PCD和PICC按幀發送字元。幀通常用SOF(幀的起始)和EOF(幀的結束)定界。關于異常情況見7.3.10.2。
SOF | 字元 | EOF |
圖表 7‑13:幀格式
7.3.1.4 SOF
SOF包括:
一個下降沿,
後面緊跟10個etu的邏輯0,
後面緊跟位于下一個etu内任何地方的一個上升沿,
後面緊跟至少為2個etu(但不超過3個etu)的邏輯1。
圖表 7‑14:SOF
7.3.1.5 EOF
EOF包括:
一個下降沿,
後面緊跟10個etu的邏輯0,
後面緊跟位于下一個etu内任何地方的一個上升沿,
圖表 7‑15:EOF辨別符
注:收到假EOF的機率很低,并且對應于在錯誤收到停止位的情況下傳輸的‘00’字元。
7.3.1.6 PICC到PCD的副載波和SOF
在PCD資料傳輸之後,PICC開始的通信應遵守下圖中定義的定時。
最小延遲TR0(在PCD EOF與PICC副載波接通之間的)和TR1(在PICC副載波接通和第一個比特傳輸之間的)可在防沖突會話開始時定義(見ATTRIB指令的編碼)。TR0和TR1的最小值在第6章中定義。TR1的最大值為200/fs。TR0的最大值在7.3.10中定義。
圖表 7‑16:PICC副載波SOF
僅當PICC打算開始發送資訊時,它才可以接通副載波。
7.3.1.7 PICC到PCD的副載波和EOF
在PICC資料傳輸和EOF之後,PCD開始的通信應遵守下圖中的定時。
在EOF傳輸之後,PICC應斷開它的副載波。副載波信号應
在EOF結束之前不能停止
在EOF結束之後的2個etu内被停止。
PICC EOF開始(下降沿)和PCD SOF開始(下降沿)之間的最小延遲為14etu。
圖表 7‑17:PICC到PCD的EOF
7.3.2 CRC_B
Data位元組 (N 位元組)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18:幀範圍内CRC_B的位置
如果接收到的幀帶有一個有效的CRC_B值,該幀才應被認為是正确的。
幀CRC_B是k個資料位的函數,該k個資料位由幀中的所有資料位組成,但不包括起始位、停止位、位元組間的延遲、SOF和EOF以及CRC_B本身。由于資料按位元組編碼,是以比特數k是8的倍數。
對于差錯校驗,幀包括了兩個CRC_B位元組,在資料位元組之後,EOF之前。CRC_B在ISO/IEC 3309中定義。寄存器初始内容為全1:‘FFFF’。這兩個CRC_B位元組出現在k/8個資料位元組之後和在EOF之前。
舉例參考附錄 D。
7.3.3 防沖突序列
PCD通過在本章中詳述的指令集合對防沖突序列進行管理。
PCD是與一個或多個PICC通信時的主要方,它通過發出REQB指令來啟動卡的通信活動,以便提示PICC進行響應。
在防沖突序列期間,可能發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PICC同時響應:這就是沖突。指令集和允許PCD處理沖突序列以便及時分離PICC傳輸。
在完成防沖突序列後,PICC通信将完全處于PCD的控制之下,每次隻允許一個PICC通信。
防沖突方案以時間槽的定義為基礎,要求PICC在時間槽内用最小辨別資料進行應答。時間槽數被參數化,範圍從1到某一整數。在每一個時間槽内,PICC響應的機率也是可控制的。在防沖突序列中,PICC僅被允許應答一次。進而,即便在PCD場中有多個卡,在一個時間槽内也僅有一個卡應答,進而,即便在PCD場中有多個卡,在某一個時間槽内也可能僅有一個卡應答,并且于是PCD在這個時間槽内能捕獲辨別資料。根據辨別資料,PCD能夠與被辨別的卡建立一個通信信道。
防沖突序列允許選擇一個或多個PICC以便在任何時候進行進一步的通信。
指令集合允許在PCD級實作不同的防沖突管理政策。這個政策處在應用設計者的控制下,并且可包括:
機率的(響應機率小于或等于1的重複性單個時間槽提示),
僞确定性的(掃描所有多個時間槽,以便在防沖突序列期間使所有在場的卡應答的機率最大),
可動态進行的這些方法的組合。
7.3.4 PICC狀态描述
在防沖突序列期間,PICC具體的行為是根據不同的狀态及狀态間的轉換條件确定的。
7.3.4.1 狀态轉換圖
圖表 7‑19:PICC狀态轉換流程圖舉例(提示的)
注1:R是PICC在1到N(N的編碼見7.3.7.4)範圍内選擇的一個随機數。
注2:選項1-對于PICC不支援Slot-MARKER指令(機率接近方法)。
選項2-對于PICC支援Slot-MARKER指令(時間槽接近方法)
7.3.4.2 狀态描述和轉換的概述
下述退出條件和轉換适用于任何狀态:
如果RF場消失,則PICC傳回到POWER-OFF狀态。
下列備注适用于專門針對防沖突序列的任何狀态(除ACTIVE狀态外):
使用前幾節中定義的預設通信參數。
除發送前幾節中規定的響應幀, PICC應不發射副載波。
當PICC加電并正确複位時,它收聽從PCD收到的任何指令幀。
若來自PCD的幀是有效的(正确的CRC_B),則PICC執行要求的動作和/或根據其狀态進行響應。注意,在防沖突指令中,幀中資料的前三位是(101)b(防沖突字首位元組的前三位)。
PICC不應答任何不以(101)b(防沖突字首位元組的前三個位)開始的指令幀。
PICC僅對收到的有效幀進行反應(當檢測到傳輸差錯時不發送響應)。
7.3.4.3 POWER-OFF狀态
描述:
在POWER-OFF狀态下,PICC因缺乏載波能量而不加電。
狀态退出條件和轉換:
如果PICC處于一個能量大于Hmin(見第6章)的激勵磁場,則它應在不大于tORB的延遲範圍内進入其IDLE狀态。
7.3.4.4 IDLE狀态
描述:
在IDLE狀态下,PICC是加電的,它收聽幀并應識别REQB資訊。
狀态退出條件和轉換:
一旦收到一個有效REQB指令幀,如果有ATQB的話,PICC就定義一個唯一的時間槽用來發送它的ATQB(有效的請求意味着具有REQB指令和正确比對AFI的有效幀。見REQB指令規範)。
如果定義的時間槽是第一個時間槽,則PICC應發送一個ATQB響應幀。
PICC的ATQB一被發送,它就進入READY-DECLARED狀态。
如果定義的時間槽不是第一個時間槽,當用時間槽接近方法時,則PICC進入READY-REQUESTED狀态。
如果定義的時間槽不是第一個時間槽,當用機率接近方法時,傳回IDLE狀态。
7.3.4.5 READY-REQUESTED狀态
描述:
在READY-REQUESTED狀态下,PICC是加電的,并且定義了一個唯一的時間槽用來發送其ATQB(如果有)。
它收聽幀并應識别REQB和Slot-MARKER封包。
狀态退出條件和轉換:
當用時間槽接近方法時,一旦收到一個有效Slot-MARKER幀,如果PICC定義的時間槽與時間槽标記比對。則它應對ATQB進行響應。在特定時間槽内,應答的機率應不大于1/N(N是收到的最後一個REQB的參數)。
PICC的ATQB一被發送,它就進入READY-DECLARED狀态。
當用時間槽接近方法時,如果PICC定義的時間槽與時間槽标記不比對,則該PICC就保持在READY-REQUESTED狀态。
一旦收到有效REQB指令幀,狀态退出條件和轉換按在IDLE狀态下接收到有效REQB指令幀。
7.3.4.6 READY-DECLARED狀态
描述:
在READY-DECLARED狀态下,PICC是加電的,并且發送了與收到的最後一個有效REQB封包相對應的其ATQB。
它收聽幀并應識别REQB和ATTRIB封包。
狀态退出條件和轉換:
一旦收到帶有ATTRIB指令的有效幀,當且僅當ATTRIB指令中的PUPI與PICC的PUPI比對時,PICC才應進入ACTIVE狀态。
若ATTRIB指令中的PUPI與PICC的PUPI不比對,則PICC仍保持在READY-DECLARED狀态。
一旦收到有效REQB指令幀,狀态退出條件和轉換按在IDLE狀态下接收到有效REQB指令幀。
一旦收到比對的HALT指令,PICC應進入HALT狀态。
7.3.4.7 ACTIVE狀态
描述:
PICC是加電的,并且自從信道号(CID)已經通過ATTRIB指令已配置設定給該PICC以來,PICC便進入高層模式。
它收聽正确格式化(正确的CID和有效的CRC_B)的任何高層封包。
PICC應不在收到任何帶有無效CRC_B或帶有另一個CID(不是所配置設定的那個CID)的幀以後發射副載波。
狀态退出條件和轉換:
當收到有效的HALT指令幀時,PICC進入HALT狀态。
特定備注:
應該不應答有效REQB或Slot-MARKER幀。
應該不應答帶有ATTRIB指令的有效幀。
在高層協定中,可以定義特定的指令用來把PICC傳回到其他狀态(IDLE或HALT)。隻有在收到這樣的指令以後,PICC才可以傳回到這些狀态。
7.3.4.8 HALT狀态
描述:
PICC僅響應使它回到IDLE狀态的WAKE-UP指令。
狀态退出條件和轉換:
如果RF場消失,則PICC傳回到POWER-OFF狀态。
7.3.5 指令集合
四個基本的指令可用來管理多結點通信信道:
REQB
Slot-MARKER
ATTRIB
HALT
所有這四個指令都使用了上面詳述的比特和位元組格式。
這些指令以及PICC對這些指令的響應在下列各條中描述。
所收到的帶有錯誤格式的幀(錯誤的幀辨別符或無效的CRC_B)應忽略。
7.3.5.1 防沖突指令格式
為了區分防沖突指令和應用指令,所有用于防沖突階段的指令都以序列:(101)b開始。
7.3.6 ATQB和Slot-MARKER響應機率規則
一旦收到一個有效REQB幀(N為定義時間槽編号的REQB參數):
若N=1并且AFI=0,則PICC應該應答ATQB并進入READY-DECLARED狀态。
若N不為1,則PICC應該以機率為1/N來應答ATQB。
若AFI不為0,則僅帶有由AFI所指出的應用類型的PICC可以應答。
一旦收到一個有效Slot-MARKER幀:
若PICC内部定義的時間槽與時間槽标記号比對,則它應該應答ATQB。
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槽内的響應機率不應大于1/N(N為收到的最後一個REQB的參數)。
7.3.7 REQB指令
由PCD所發出的REQB指令用來探測類型B PICC的場。
時間槽編号(或每個時間槽内的響應機率)N作為一個參數包含在REQB指令中,以優化給定應用的防沖突算法。每個不處于ACTIVE或HALT狀态(即處于IDLE或READY狀态)的PICC應處理該封包,并選擇它将在哪個時間槽(每個時間槽被選中的機率都為1/N)内傳回它的ATQB響應資訊。
7.3.7.1 REQB指令格式
REQB指令由PCD發出,長度為5個位元組,格式為:
Apf (1位元組) | AFI (1位元組) | PARAM (1位元組)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20:REQB指令格式
注: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線上地處理資訊,要求經常處理的資訊位置靠前。
7.3.7.2 防沖突字首位元組APf的編碼
防沖突字首位元組APf=‘05’=(0000 0101)b。
7.3.7.3 AFI的編碼
AFI(應用族辨別符)代表由PCD所瞄準的應用類型。AFI可用來在ATQB之前預先選擇PICC:隻有那些具有由AFI所指出的類型的應用的PICC才可以應答AFI不等于‘00’的REQB指令。
當AFI等于‘00’,所有PICC應處理REQB。
AFI的最高有效半位元組可用來編碼按下表定義的某個特定的應用族或所有應用族。
AFI的最低有效半位元組可用來編碼某個特定應用子族或所有應用子族。不同于0的子族代碼是專有的。
表格 7‑12:AFI的編碼
AFI 最高有效半位元組 | AFI 最低有效半位元組 | 含義-PICC 響應來自 | 舉例/注釋 |
‘0’ | ‘0’ | 所有族和子族 | 沒有應用預選 |
‘X’ | ‘0’ | 族X的所有子族 | 廣泛的應用預選 |
‘X’ | ‘Y’ | 僅族X的第Y個子族 | |
‘0’ | ‘Y’ | 僅專有的子族Y | |
‘1’ | ‘0’, ‘Y’ | 運輸 | 集團運輸,汽車,航空公司,… |
‘2’ | ‘0’, ‘Y’ | 金融 | IEP,銀行,零售,… |
‘3’ | ‘0’, ‘Y’ | 辨別 | 門禁控制,… |
‘4’ | ‘0’, ‘Y’ | 電信 | 公用電話,GSM,… |
‘5’ | ‘0’, ‘Y’ | 醫學 | |
‘6’ | ‘0’, ‘Y’ | 多媒體 | 網際網路服務,… |
‘7’ | ‘0’, ‘Y’ | 博彩 | |
‘8’ | ‘0’, ‘Y’ | 資料存儲 | 可移植檔案,… |
‘9’-‘F’ | ‘0’, ‘Y’ | RFU |
注:1、 如果AFI=‘00’,則所有的PICC都應響應(沒有預先選擇)。
2、X=‘1’到‘F’,Y=‘1’到‘F’。
7.3.7.4 PARAM的編碼
RFU | |||||||
b8=0 | b7=0 | b6=0 | b5=0 | b4=0 | b3 | b2 | b1 |
圖表 7‑21:PARAM的編碼
b4=0:“正常請求”(PICC在Idle狀态或Ready狀态下處理該請求)
b4=1:“請求所有”(PICC在Idle狀态或Ready狀态或HALT狀态下處理該請求)
b1到b3用來編碼對應下表的時間槽N的數。
表格 7‑13:N的編碼
b3b2b1 | N |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 | 1=20 2=21 4=22 8=23 16=24 RFU RFU |
注:對于每個PICC,在第一個時間槽内響應(ATQB)的機率應為1/N。是以,如果PCD中使用了機率接近的方法,則N不可用來調整時間槽的編号,而是在這個唯一的時間槽内PICC傳回它的ATQB的機率。
7.3.8 Slot-MARKER指令
在REQB指令之後,PCD可發送至多(N-1)個時間槽标記來定義每個時間槽的開始。為了確定良好的可靠性,每個時間槽标記包含兩個CRC_B位元組。
不強制PICC支援該指令。在這種情況下(機率接近方法),PICC應忽略任何Slot-MARKER指令。PICC僅可在第一個時間槽内發送其ATQ。
時間槽标記可以:
在PCD收到的ATQB封包結束之後被發送,以便标記下一個時間槽的開始。
如果沒有收到ATQB(如果已知該時間槽為空,則不必等到該時間槽結束),則較早地被發送。
7.3.8.1 Slot-MARKER指令格式
該指令由PCD發送,大小為3位元組,格式:
APn (1位元組)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22:Slot-MARKER指令格式
7.3.8.2 防沖突字首位元組APn的編碼
Slot-MARKER的第一個位元組不同于REQB位元組APf。
APn=(nnnn 0101)b,其中nnnn是時間槽标記的編号,範圍從1到15,範圍從2到16。
注:不強制時間槽标記按遞增的時間槽編号順序來發送。
7.3.9 ATQB(請求應答-類型B)響應
對REQB和Slot-MARKER指令的響應都被稱作ATQB(請求應答)。
ATQB有固定長度(14個位元組)和限定的持續時間。
僅對于ATQB, 第6 章中定義的TR0應不大于256/fs。
7.3.9.1 ATQB格式
ATQB的格式為:
‘50’ (1位元組) | PUPI (4位元組) | 應用資料 (4位元組) | 協定資訊 (3位元組)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23:ATQB格式
7.3.9.2 PUPI(僞唯一PICC辨別符)
僞唯一PICC辨別符(PUPI)可用來區分防沖突期間的不同PICC。這4位元組數可以是PICC動态産生的一個數或一個多樣化的固定數,PUPI隻能在IDLE狀态時改變。
7.3.9.3 應用資料
該字段用來通知PCD在PICC上目前安裝了哪些應用。這個資訊使得在有多個PICC存在時,PCD能選擇想要的PICC。
7.3.9.4 協定資訊
該字段訓示了卡所支援的參數。它的具體格式如下:
比特速率能力 (8位) | 最大幀長度 (4位) | 協定類型 (4位) | FWI (4位) | RFU (2位) | FO (2位) |
圖表 7‑24:協定資訊格式
比特速率能力(8位):見下表:
表格 7‑14:PICC支援的比特速率
b8 | b7 | b6 | b5 | b4 | b3 | b2 | b1 | 含義 |
在兩個方向上PICC僅支援106kbits/s | ||||||||
1 | - | - | - | - | - | - | 從PCD到PICC和從PICC到PCD強制相同的比特速率 | |
- | - | - | 1 | - | - | - | PICC到PCD,1etu=64/fc,支援的比特速率為212kbit/s | |
- | - | 1 | - | - | - | - | PICC到PCD,1etu=32/fc,支援的比特速率為424kbit/s | |
- | 1 | - | - | - | - | - | PICC到PCD,1etu=16/fc,支援的比特速率為847kbit/s | |
- | - | - | - | - | - | 1 | PCD到PICC,1etu=64/fc,支援的比特速率為212kbit/s | |
- | - | - | - | - | 1 | - | PCD到PICC,1etu=32/fc,支援的比特速率為424kbit/s | |
- | - | - | - | 1 | - | - | PCD到PICC,1etu=16/fc,支援的比特速率為847kbit/s |
最大幀長度(4位):見下表
表格 7‑15:最大幀長度
PICC可接收的最大幀長度編碼如下:
ATQB中的最大幀長度代碼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F | |
最大幀長度(位元組) | 16 | 24 | 32 | 40 | 48 | 64 | 96 | 128 | 256 | RFU>256 |
協定類型(4位):見表7-14
表格 7‑16:PICC支援的協定類型
PICC支援的協定類型定義如下:
b4 | b3 | b2 | b1 | 含義 |
1 | PICC支援ISO/IEC14443-4 | |||
ISO/IEC14443-4除外 不支援ISO/IEC14443-4 |
其他值是RFU
FWI:幀等待時間整數(4位),見第8 章
FO:幀選項(2位)
表格 7‑17:PICC支援的幀選項
b2 | b1 | 含義 |
- | 1 | PICC支援的NAD PICC支援CID |
1 | - | PICC支援的CID PICC支援NAD |
7.3.10 ATTRIB指令
PCD發送的ATTRIB指令應包括選擇單個PICC所要求的資訊。
收到一個帶有其辨別符的ATTRIB指令的PICC就成為選中的,并配置設定到一個專用信道。在選中之後,該PICC僅響應第8章中定義的包括其唯一CID的指令。
7.3.10.1 ATTRIB格式
PCD發出的ATTRIB的格式如下:
‘1D’ (1位元組) | 辨別符 (4位元組) | 參數1 (1位元組) | 參數2 (1位元組) | 參數3 (1位元組) | CID (1位元組) | 高層INF (任選-可變長度)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25:ATTRIB格式
7.3.10.2 辨別符的編碼
該辨別符是PICC發送的ATQB中的PUPI的值。
7.3.10.3 參數1的編碼
TR0 | TR1 | EOF | SOF | RFU | |||
b8 | b7 | b6 | b5 | b4 | b3 | b2 | b1 |
圖表 7‑26:PARAM 1的編碼
若無其他規定,所有RFU位應被置為0。
EOF/SOF
b3和b4訓示PCD有能力抑制從PICC到PCD的EOF或SOF中斷,該能力可以減少通信開銷。對PICC,抑制EOF和/或SOF是任選的。b3和b4的編碼如下:
表格 7‑18:SOF/EOF處理
b3 | 要求SOF斷開 | b4 | 要求EOF斷開 |
是 | 是 | ||
1 | 否 | 1 | 否 |
TR0
TR0向PICC訓示在PCD發送的指令結束之後,進行響應之前的最小延遲。6.5.2.5規定了TR0的預設值為64/fs。
表格 7‑19:TR0編碼
TR0 | 副載波傳輸前的最小延遲 |
00 01 10 11 | 64/fs(預設值) 48/fs 16/fs RFU |
注:該延遲取決于PCD的性能:它是當從發送切換到接收時PCD所要求的。
TR1
TR1向PICC訓示副載波調制開始和資料傳輸開始之間的最小延遲。6.5.2.5規定了TR0的預設值為80/fs。
表格 7‑20:TR1編碼
TR1 | 無調制的最小副載波持續時間 |
00 01 10 11 | 80/fs(預設值) 64/fs 16/fs RFU |
注:該延遲取決于PCD的性能:它是PCD為與PICC同步所要求的。
7.3.10.4 參數2的編碼
b1到b4可用來編碼下表中規定的可被PCD接收到的最大幀長度。
表格 7‑21:參數2的b1到b4的編碼
ATQB中最大幀長度代碼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F | |
最大幀長度(位元組) | RFU | RFU | 32 | 40 | 48 | 64 | 96 | 128 | 256 | RFU>256 |
b5到b8用于比特速率選擇,如下表所規定。
表格 7‑22:參數2的b5到b8的編碼
b6 b5 | 含義 |
00 01 10 11 | PCD到PICC,letu=128/fc,比特速率為106kbit/s PCD到PICC,letu=64/fc,比特速率為212kbit/s PCD到PICC,letu=32/fc,比特速率為424kbit/s PCD到PICC,letu=16/fc,比特速率為847kbit/s |
b8 b7 | 含義 |
00 01 10 11 | PICC到PCD,letu=128/fc,比特速率為106kbit/s PICC到PCD,letu=64/fc,比特速率為212kbit/s PICC到PCD,letu=32/fc,比特速率為424kbit/s PICC到PCD,letu=16/fc,比特速率為847kbit/s |
7.3.10.5 參數3的編碼
b4 b3 b2 b1=0001
b8 b7 b6 b5=RFU=0000
7.3.10.6 CID的編碼
最低有效半位元組(b4到b1)被稱為卡識别符(CID),并定義了在0到14範圍内尋址PICC的邏輯号。值15為RFU。CID由PCD規定并對所有在同一時刻處于ACTIVE狀态的PICC是唯一的。
7.3.10.7 高層INF
任何高層指令都可以包括在内。
不強制PICC成功地處理在本上下文中的任何指令。
但是如果不包含任何應用指令,PICC仍應成功地處理這種封包。
7.3.11 對ATTRIB指令的應答
PICC應使用高層協定格式對第一個正确地被辨別出的PUPI(帶有效CRC_B)ATTRIB指令進行應答。
PICC應使用下面描述的格式對任何有效的ATTRIB指令進行應答。
CID (1位元組) | 高層響應 (任選-不同長度)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27:對ATTRIB指令的應答格式
注:長度等于高層資料加上3個協定位元組的總數。
如下圖所示:PICC應使用一個空的高層響應來應答空的ATTRIB指令。
‘1D’ (1位元組) | 辨別符 (4位元組) | 參數1到3 (1位元組) | CID (1位元組)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28:PCD發送到PICC的ATTRIB指令
CID (1位元組)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29:PICC對ATTRIB的應答
注:
·對任何ATTRIB指令正确格式化的(有效CID和CRC_B字段)應答是PCD檢測PICC選擇已成功的手段。
·隻要PICC響應滿足上面描述的格式,就可以訓示允許在本上下文中PICC不支援高層指令的高層響應。
7.3.12 HALT指令及應答
該指令用于将PICC置為HALT狀态,因而對正常REQB沒有更多的響應,進而不再響應REQB。
對該指令應答後,PICC僅對Wake up REQB指令應答(見7.3.7 )。
PCD發出的HALT指令格式如下:
‘50’ (1位元組) | 識别符 (4位元組)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30:HALT指令格式
辨別符為PICC發送的ATQB中PUPI的值。
對來自PICC的HALT指令的應答的格式如下:
‘00’ (1位元組) | CRC_B (2位元組) |
圖表 7‑31:PICC對HALT的應答
8 傳輸協定
8.1 類型A PICC的協定激活
應使用下列激活序列:
——如第7 章中所定義的PICC激活序列(請求、防沖突環和選擇)。
——為獲得ATS,在開始應校驗到SAK位元組。SAK在第7 章中定義。
——如果沒有獲得ATS,使用第7 章中定義的HALT指令,PICC可被置為HALT狀态。
——如果獲得了ATS,在接收到SAK後,PCD可發送RATS作為下一條指令。
——PICC應發送其ATS作為對RATS的應答。如果在選擇後直接接收到RATS,則PICC應僅應答RATS。
——如果PICC在ATS中支援任何變化的參數,PCD可使用PPS請求作為接收到ATS後的下一條指令,并用其來改變參數。
——PICC應發送PPS響應作為對PPS請求的應答。
如果PICC在ATS中不支援任何變化的參數,則它無需執行PPS。
下圖示出了從PCD角度來看的類型A PICC激活序列。
圖表 8‑1:從PCD角度來看的類型A PICC激活
8.1.1 選擇應答請求
本節定義了帶有所有字段的RATS(見下圖)。
開始位元組
參數位元組
編碼FSDI和CID
圖表 8‑2:選擇應答請求
參數位元組由兩部分組成(見下圖):
——最高有效半位元組b8到b5稱為FSDI,它用于編碼FSD。FSD定義了PCD能收到的幀的最大長度。FSD的編碼在表8-1中給出。
——最低有效半位元組b4到b1命名為CID,它定義編址了的PICC的邏輯号在0到14範圍内。值15為RFU。CID由PCD規定,并且對同一時刻處在ACTIVE狀态中的所有PICC,它應是唯一的。CID在PICC被激活期間是固定的,并且PICC應使用CID作為其邏輯辨別符,它包含在接收到的第一個無差錯的RATS。
圖表 8‑3:RATS參數位元組的編碼
表格 8‑1:FSD到FSDI的轉換
FSDI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F’ |
FSD (位元組) | 16 | 24 | 32 | 40 | 48 | 64 | 96 | 128 | 256 | RFU >256 |
8.1.2 選擇應答
本章定義了帶有其所有可用字段的ATS(見下圖)。
在已定義字段中的一個沒有在PICC發送的ATS中出現的情況下,應應用該字段的預設值。
|
圖表 8‑4:ATS的結構
8.1.2.1 位元組結構
長度位元組TL以下面的順序跟随着可選後續位元組的可變号碼:
——格式位元組T0,
——接口位元組TA(1),TB(1),TC(1)和
——應用資訊位元組T1到TK。
8.1.2.2 長度位元組
長度位元組TL是強制的,它規定了傳送的ATS(包括其本身)的長度。兩個CRC位元組并不包括在TL中。ATS的最大長度應不超出訓示的FSD。是以TL的最大值應不超過FSD-2。
8.1.2.3 格式位元組
格式位元組T0是強制的可選的,并且當長度位元組大于1,它便出現。當該格式位元組出現時,ATS能僅包含下列可選位元組。僅僅當該格式位元組存在時,ATS才可以包含緊随的可選位元組。
T0由三部分組成(見下圖):
——最高有效位b8應置為0,其他值為RFU,等于1為RFU。
——包含Y(1)的位b7到b5訓示接口位元組TC(1),TB(1)和TA(1)的出現。
——最低有效半位元組b4到b1稱為FSCI,它用于編碼FSC。FSC定義了PICC能接收的幀的最大長度。FSCI的預設值為2,這導緻了一32位元組的FSC。FSC的編碼等于FSD的編碼(見表格 8‑1)。
|
圖表 8‑5:格式位元組的編碼
8.1.2.4 接口位元組TA(1)
接口位元組TA(1)由四部分組成(見下圖):
——最高有效位b8編碼了為每個方向處理不同除數(D)的可能性。當該位被置為1時,PICC不能為每個方向處理不同除數。D影響了位持續時間 etu :1 etu = 128 / ( D * fc )。
——位b7到b5為PICC到PCD方向編碼了PICC的位速率能力,稱為DS。其預設值應為(000)b。
——位b4被置為(0)b,其他值為RFU。
——位b3到b1為PCD到PICC方向編碼了PICC的位速率能力,稱為DR。其預設值應為(000)b。
|
圖表 8‑6:接口位元組TA(1)的編碼
為每個方向選擇特定除數可以使用PPS由PCD來完成。
8.1.2.5 接口位元組TB(1)
接口位元組TB(1)運送資訊以定義幀等待時間和啟動幀保護時間。
接口位元組TB(1)由兩部分組成:
——最高有效半位元組b8到b5稱為FWI,它編碼FWT(見8.3.2)。
——最低有效半位元組b4到b1稱為SFGI,它編碼了一乘數值用于定義SFGT。SFGT定義了在發送了ATS之後,準備接收下一個幀之前PICC所需的特定保護時間。SFGI在0到14範圍内編碼。值15為RFU。值0訓示無需SFGT,在1到14範圍内的值用于用下面給出的公式計算SFGT。SFGI的預設值為0。
圖表 8‑7:接口位元組TB(1)的編碼
SFGT用下面的公式計算:
SFGT=(256×16/fc)×2SFGI
SFGTMIN=第7章中所定義的最小值
SFGTDEFAULT=第7章中所定義的最小值
SFGTMAX=~4949ms
8.1.2.6 接口位元組TC(1)
接口位元組TC(1)規定了協定的參數。
特定接口位元組TC(1)由兩部分組成(見下圖):
——最高有效位b8到b3為000000b,所有其他值為RFU。
——位b2和b1定義了在PICC支援的開端字段中的可選字段。允許PCD跳過已被指出被PICC支援的字段,但PICC不支援的字段應不被PCD傳輸。預設值應為(10)b,它指出支援CID和不支援NAD。
|
圖表 8‑8:接口位元組TC(1)
8.1.2.7 曆史位元組
曆史位元組T1到Tk是可選的并包含了通用資訊。ATS的最大長度給出了曆史位元組的最大可能數目。ISO/IEC 7816-4規定了曆史位元組的内容。
8.1.3 協定和參數選擇請求
PPS請求包含着被格式位元組和一參數位元組跟随的開始位元組(見下圖)。
圖表 8‑9:協定和參數選擇請求
8.1.3.1 開始位元組
PPSS包含兩部分(見下圖):
——最高有效半位元組b8到b5應置為‘D’并辨別了PPS。
——最低有效半位元組b4到b1稱為CID,它定義了已編址的PICC的邏輯号。
|
圖表 8‑10:PPSS的編碼
8.1.3.2 參數位元組0
PPS0訓示可選位元組PPS1的出現(見下圖)。
|
圖表 8‑11:PPS0的編碼
8.1.3.3 參數位元組1
PPS1由三部分組成(見下圖):
——最高有效半位元組b8到b5為(0000)b,所有其他值為RFU。
——位b4,b3稱為DSI,它編碼了已選擇的從PICC到PCD的除數整數(D)。
——位b2,b1稱為DRI,它編碼了已選擇的從PCD到PICC的除數整數(D)。
|
圖表 8‑12:PPS1的編碼
對于可能的DS和DR的定義,見8.1.2.4。
D的編碼在下表中給出。
表格 8‑2:DRI,DSI到D的轉換
DRI,DSI | (00)b | (01)b | (10)b | (11)b |
D | 1 | 2 | 4 | 8 |
8.1.4 協定和參數選擇響應
PPS響應确認接收到的PPS請求(見下圖),并僅包開始位元組(見8.1.3.1)。
|
圖表 8‑13:協定和參數選擇響應
8.1.5 激活幀等待時間
激活幀等待時間為PICC在接收到的來自PCD的幀的結尾之後開始發送其響應幀定義了最大時間,其值為65536/fc(~4833μs)。
注:在任何方向上兩個幀之間的最小時間在第7章中定義。
8.1.6 差錯檢測和恢複
8.1.6.1 RATS和ATS的處理
8.1.6.1.1 PCD規則
當PCD發送了RATS并接收到有效ATS,PCD應繼續工作。
在任何其他情況下,在它應使用如8.4中定義的停活序列前,PCD可以重新傳輸RATS。在停活序列失敗的情況下,它可以使用第7章中定義的HLTA指令。
8.1.6.1.2 PICC規則
當PICC被最後一條指令選擇,并且
收到有效RATS,PICC應
——發送回其ATS,并且
——使RATS失效(停止響應接收到的RATS)。
收到其它的除了HALT指令的任何塊(有效或無效),PICC應
——忽略該塊,并且
——保持在接收模式。
8.1.6.2 PPS請求和PPS響應的處理
8.1.6.2.1 PCD規則
當PCD發送了PPS并接收到有效PPS響應,PCD應激活選擇的參數并繼續工作。
在任何其他情況下,PCD可以重新傳輸PPS請求并繼續工作。
8.1.6.2.2 PICC規則
當PICC接收到RATS,發送了其ATS,并且
a)接收到有效PPS請求,PICC應
——發送PPS響應,
——使PPS請求失效(停止響應接收到的PPS請求)并
——激活接收到的參數。
b)接收到無效塊,PICC應
——使PPS請求失效(停止響應接收到的PPS請求)并
——保持在接收模式。
c)接收到除了PPS請求的有效塊,PICC應
——使PPS請求失效(停止響應接收到的PPS請求)并
——繼續工作。
8.1.6.3 激活期間CID的處理
當PCD發送了包含CID=n不等于0的RATS,并且
a)接收到訓示CID被支援的ATS,PCD應
——發送包含CID =n的塊給該PICC,并
——當該PICC處于ACTIVE狀态時,對于進一步的RATS,不使用CID=n。
b)接收到訓示CID不被支援的ATS,PCD應
——發送不包含CID的塊給該PICC,并
——當該PICC處于ACTIVE狀态時,不激活任何其他PICC。
當PCD發送了包含CID等于0的RATS,并且
c)接收到訓示CID被支援的ATS,PCD應
——發送包含CID等于0的塊給該PICC,并
——當該PICC處于ACTIVE狀态時,不激活任何其他PICC。
d)接收到訓示CID不被支援的ATS,PCD應
——發送不包含CID的塊給該PICC,并
——當該PICC處于ACTIVE狀态時,不激活任何其他PICC。
8.2 類型B PICC的協定激活
類型B PICC的激活序列在第7章中描述。
8.3 半雙工塊傳輸協定
半雙工塊傳輸協定符合無觸點卡環境的特殊需要,并使用第7章中定義的幀格式。
幀格式的其他相關元素有:
——塊格式;
——最大幀等待時間;
——功率訓示,和
——協定操作。
本協定根據OSI參考模型的原理壓條法分層原理設計,需特别注意穿越邊界的互動作用的最小限度。四層定義如下:
——根據第7章交換位元組的實體層。
——按本章中定義進行交換塊的資料鍊路層。
——為使系統開銷最小而與資料鍊路層結合的會話層
——處理指令的應用層,它涉及在兩個方向上至少一個塊或塊鍊的交換。
注:應用選擇的使用如ISO/IEC 7816-5中所定義。不推薦在多應用的PICC中使用隐含的應用選擇。
8.3.1 塊格式
塊格式(見下圖)由一個開端域(強制)、一個資訊域(可選)和一個結束域(強制)組成。
開端域 | 資訊域 | 結束域 | ||
PCB | [CID] | [NAD] | [INF] | EDC |
1位元組 | 1位元組 | 1位元組 | 2位元組 |
注:括弧中的項目訓示可選需求。
圖表 8‑14:塊格式
8.3.1.1 開端域
開端域是強制的,最多由三個位元組構成:
——協定控制位元組(強制),
——卡辨別符(可選),
——結點位址(可選)。
8.3.1.1.1 協定控制位元組域
PCB用于傳送控制資料傳輸所需要的資訊。
協定定義了塊的三種基本類型:
——用于為應用層的使用傳送資訊的I-塊。
——用于傳送确認或不确認的R-塊。R-塊不包含INF域。确認涉及最後接收到的塊。
——用于在PCD和PICC間交換控制資訊的S-塊。兩種不同類型的S-塊定義如下:
1)包含1位元組長INF域的等待時間延遲擴充,和
2)不包含INF域的DESELECT。
PCB的編碼依賴于它的類型,如下圖所定義。此處沒有定義的PCB編碼在第5、6、7章的其他章節使用或為RFU。I-塊、R-塊和S-塊的編碼在圖表 8‑15、圖表 8‑16、圖表 8‑17中給出。
|
圖表 8‑15:I-塊PCB的編碼
|
圖表 8‑16:R-塊PCB的編碼
|
圖表 8‑17:S-塊PCB的編碼
8.3.1.1.2 卡辨別符域
CID域用于識别特定的PICC,它由三部分組成(見下圖):
——最高有效位b8,b7用于從PICC到PCD的功率水準訓示。對于PCD到PICC的通信,這兩位應被置為0。功率水準訓示的定義見8.3.4 。
——位b6和b5用于傳送附加資訊,它沒有被定義并應置為(00)b,所有其他值為RFU。
——位b4到b1編碼CID。
|
圖表 8‑18:卡辨別符的編碼
類型A CID的編碼在8.1.1中給出,類型B 的在第7章中給出。
PICC對CID的處理描述如下:
不支援CID的PICC應
——忽略任何包含CID的塊。
支援CID的PICC應
——通過使用其CID響應包含其CID的塊。
——忽略包含其他CID的塊。
——假若其CID為0,亦通過不使用CID響應不包含CID的塊。
8.3.1.1.3 結點位址域
在開端域裡的NAD被儲存用于建立和編址不同的邏輯連接配接。當位b8和b4被置為0時,NAD的用途應為适應來自ISO/IEC7816-3的定義。所有其他值為RFU。
下列定義應适用NAD的用途:
a)NAD域應僅用于I-塊。
b)當PCD使用NAD時,PICC也應使用NAD。
c)在連結期間,NAD僅在鍊的第一個塊内傳輸。
d)PCD應不使用NAD編址不同的PICC(CID應被用于編址不同的PICC)。
8.3.1.2 資訊域(INF)
INF于是可選的。當它存在時,INF域傳送I-塊中的應用資料或非應用資料和S-塊中的狀态資訊。資訊域的長度通過計算整個塊的位元組數減去開端域和結束域得出。
8.3.1.3 結束域
該域包含傳輸塊的EDC。EDC為如第7章中定義的CRC。
8.3.2 幀等待時間(FWT)
FWT給PICC定義了在PCD幀結束後開始其響應幀的最大時間(見下圖)。
圖表 8‑19:幀等待時間
注:在任何方向上兩個幀之間的最小時間在第7章中定義。
FWT通過下面的公式計算:
FWT=(256×16/fc)×2FWI
其中FWI的值在0到14之間,15為RFU。對于類型A,若TB(1)被省略,則FWI的預設值為4,給出的FWT值約為4.8ms。
對于FWI=0,FWT= FWTMIN(~302μs)
對于FWI=14,FWT= FWTMAX(~4949ms)
FWT應用于檢測傳輸差錯或無響應的PICC。如果來自PICC的響應的開始沒有在FWT内被接收到,則PCD收回發送的權利可以重新發送。
類型B FWI域的值在ATQB中的設定如第7章中所定義。類型A FWI域的值在ATS中設定(見8.1.2.5)。
8.3.3 幀等待時間擴充
當PICC需要比定義的FWT更多的時間用于處理接收到的塊時,應使用S(WTX)請求等待時間擴充。S(WTX)請求包含1位元組長INF域,它由兩部分組成(見下圖):
——最高有效位b8,b7編碼功率水準訓示(見8.3.4)。
——最低有效位b6到b1編碼WTXM。WTXM在1到59範圍内編碼。值0和60到63為RFU。
|
圖表 8‑20:S(WTX)請求的INF域編碼
PCD應通過發送包含1位元組長INF域的S(WTX)來确認,該INF域由兩部分組成(見下圖)并包含了與在請求中接收到的相同的WTXM:
——最高有效位b8,b7為(00)b,所有其他值為RFU。
——最低有效位b6到b1編碼了用于定義臨時FWT的确認的WTXM值。
|
圖表 8‑21:S(WTX)響應的INF域編碼
FWT的響應的臨時值通過下面的公式計算:
FWTTEMP= FWT×WTXM
PICC需要的時間FWTTEMP在PCD發送了S(WTX)響應之後開始。
當公式得出的結果大于FWTMAX時,應該使用FWTMAX。
臨時FWT僅在下一個塊被PCD接收到時才應用。
臨時FWT的作用時間僅持續到PCD接收到下一個塊為止。
8.3.4 功率水準訓示
功率水準訓示通過使用插入在CID(當存在時)中的兩位來編碼,并在S-塊中被PICC發送(見8.3.1.1.2和8.3.3 )。
表格 8‑3:功率水準訓示的編碼
(00)b | PICC不支援功率水準訓示 |
(01)b | 對于完整功能性,功率不充分 |
(10)b | 對于完整功能性,功率充分 |
(11)b | 對于完整功能性,功率超出 |
注:由PCD進行的功率水準訓示的解釋是可選的。
8.3.5 協定操作
在激活序列後,PICC應等待一僅PCD才有權力發送的指令。在發送了塊之後,PCD應轉換到接收模式并在轉換回傳輸模式之前等待塊。PICC可以傳輸塊僅響應接收到的塊(對時間延遲是察覺不到的)。在響應後,PICC應傳回到接收模式。
在目前指令/響應對沒有完成或幀等待時間超出而沒有響應時,PCD不應初始化一新的指令/響應對。
8.3.5.1 多激活
多激活特征允許PCD保持幾個PICC同時在ACTIVE狀态。對于停活PICC和激活另一張PICC,由于省去了停活和激活操作,這允許幾個PICC間直接轉換而無須另外的時間。
多激活的舉例見附錄 G。
注:對每個已激活的PICC,PCD需要處理分離的塊号。
8.3.5.2 連結
連結過程允許PCD或PICC通過把資訊劃分成若幹塊來傳輸不符合分别由FSC或FSD定義的單塊的資訊。每一塊的長度應分别小于或等于FSC或FSD。
塊的連結通過連結I-塊中PCB的位(M)來控制。每一個帶連結位集為1的I-塊應被R-塊确認。
連結的特性在圖表 8‑22中給出,16位元組長字元串分成三塊來傳輸。
記号:
I(1)x | 帶連結位設定和塊号x的I-塊 |
I(0)x | 連結位未設定的帶塊号x的I-塊 |
R(ACK)x | 訓示确認的R-塊 |
注:本例沒有使用可選字段NAD和CID。
圖表 8‑22:連結
8.3.5.3 塊編号規則
8.3.5.3.1 PCD規則
規則A:對每一張激活的PICC,PCD塊号應被初始化為0。
規則B:當帶有的塊号等于目前塊号的I-塊或R(ACK)塊被接收到時,PCD在可選地發送塊前為該PICC鎖定目前塊号。PCD在發送塊前,令該PICC的目前塊号取反。
8.3.5.3.2 PICC規則
規則C:在激活時,PICC塊号應被初始化為1。
規則D:當I-塊被接收到(獨立于其塊号),PICC在發送塊前鎖定其塊号。
規則E:當帶有塊号不等于目前PICC的塊号的R(ACK)塊被接收到時,PICC在發送塊前鎖定其塊号。
8.3.5.4 塊處理規則
8.3.5.4.1 一般規則
規則1:首塊應由PCD來發送。
規則2:當I-塊訓示連結當被辨別為連結的I-塊已被接收到時,塊應由R(ACK)塊來确認。
規則3:S-塊僅成對使用。S(…)請求塊總是跟随着S(…)響應塊(見8.3.3和8.4)。
8.3.5.4.2 PCD規則
規則4:當接收到無效塊或FWT逾時,則R(NAK)塊被發送(PCD連結或S(DESELECT)情況除外)。
規則5:在PICC連結的情況下,當接收到無效塊或FWT逾時,R(ACK)塊被發送。
規則6:當接收到R(ACK)塊,如果其塊号不等于PICC的目前塊号,則最後的I-塊被重新傳送。
規則7:當接收到R(ACK)塊,如果其塊号等于PCD的目前塊号,則繼續連結。
規則8:如果S(DESELECT)請求沒有被無差錯S(DESELECT)響應進行回答,則S(DESELECT)請求可以被重新傳送或PICC可以被忽視。
8.3.5.4.3 PICC規則
規則9:允許PICC發送S(WTX)塊而不發送I-塊或R(ACK)塊。
規則10:當I-塊沒有訓示連結已被接收到時,塊應由I-塊來确認。
規則11:當接收到R(ACK)塊或R(NAK)塊,如果其塊号等于PICC的目前塊号,則最後的塊被重新傳送。
規則12:當接收到R(NAK)塊,如果其塊号不等于PICC的目前塊号,則R(ACK)塊被發送。
規則13:當接收到R(ACK)塊,如果其塊号不等于PICC的目前塊号,則繼續連結。
8.3.5.5 差錯檢測和恢複
當檢測到差錯時,應試圖使用下列恢複規則。本章中的定義支配塊處理規則(見8.3.5.3)。
下列差錯應被PCD檢測到:
a)傳輸差錯(幀差錯或EDC差錯)或FWT逾時
PCD應試圖通過以下順序示出的技術進行差錯恢複:
——塊的重新傳輸(可選),
——S(DESELECT)請求的使用,
——忽視PICC。
b)協定差錯(違反了PCB編碼或違反了協定規則)
PCD應試圖通過以下順序示出的技術進行差錯恢複:
——S(DESELECT)請求的使用,
——忽視PICC。
下列差錯應被PICC檢測到:
a)傳輸差錯(幀差錯或EDC差錯),
b)協定差錯(違反了協定規則)。
PICC應盡量沒有差錯恢複。當傳輸差錯或協定差錯發生時,PICC始終應傳回接收模式,在任何時候它都應接收S(DESELECT)請求。
注:R(NAK)塊不由PICC發送。
8.4 類型A和類型B PICC的協定停活
PCD和PICC間的交易完成之後,PICC應被置為HALT狀态。
PICC的停活通過使用DESELECT指令來完成。
DESELECT指令象協定的S-塊那樣編碼,并由PCD發送的S(DESELECT)請求塊和PICC作為确認發送的S(DESELECT)響應組成。
8.4.1 停活幀等待時間
停活幀等待時間給PICC定義了接收到來自PCD的S(DESELECT)請求幀的末端後開始發送其S(DESELECT)響應的最短長時間,其值為65536/fc(~4833μs)。
注:在任何方向上幀之間的最短時間在第7章中定義。
8.4.2 差錯檢測和恢複
當PCD發送了S(DESELECT)請求并接收到了S(DESELECT)響應,則PICC已被成功地置為了HALT狀态并且配置設定給它的CID也被釋放。
當PCD沒有接收到S(DESELECT)響應,則PCD可以重新進行停活序列。
9 資料元和指令
參見《電子錢包電子存折規範》卡片部分“資料元和指令”章節。
本節描述以下的指令-響應APDU:
——關閉非接觸通道
——激活非接觸通道
9.1 關閉非接觸通道指令
9.1.1 定義和範圍
此指令的目的是将卡片的非接觸方式暫時關閉。此時,卡片如果有接觸接口,則接觸接口的操作應該不受任何影響。當卡片的非接觸通道被關閉以後,除了激活非接觸通道指令和取随機數指令,其它任何指令以非接觸方式送入卡片後,卡片都響應6D00。
此指令使用應用維護密鑰保護。
9.1.2 指令封包
關閉非接觸通道指令封包編碼見下表:
表格 9‑1:關閉非接觸通道指令封包
代碼 | 值 |
CLA | ‘84’ |
INS | ‘70’ |
P1 | ‘80’ |
P2 | ‘04’ |
Lc | ‘04’ |
Data | 封包驗證碼(MAC)資料元;根據《電子錢包/電子存折規範》中的規定編碼 |
Le | 不存在 |
9.1.3 指令封包資料域
指令封包資料域包括根據《電子錢包/電子存折規範》中的規定進行編碼的封包驗證碼(MAC)資料元。
9.1.4 響應封包資料域
響應封包資料域不存在。
9.1.5 響應封包狀态碼
此指令執行成功的狀态碼是‘9000’。
IC卡可能回送的警告狀态碼如下表所示:
表格 9‑2:關閉非接觸通道警告狀态
SW1 | SW2 | 含義 |
62 | 00 | 無資訊提供 |
62 | 81 | 寫EEPROM錯誤 |
IC卡可能回送的錯誤狀态碼如下表所示:
表格 9‑3:關閉非接觸通道錯誤狀态
SW1 | SW2 | 含義 |
64 | 00 | 狀态标志未變 |
65 | 81 | 記憶體失敗 |
69 | 82 | 不滿足安全狀态 |
69 | 87 | 安全封包資料項丢失 |
69 | 88 | 安全封包資料項不正确 |
6A | 88 | P1,P2不正确 |
6A | 81 | 卡片鎖定 |
9.2 激活非接觸通道指令
9.2.1 定義和範圍
此指令的目的是将關閉的非接觸方式激活。此指令允許以接觸和非接觸兩種方式發到卡片中。當卡片收到此指令,并且卡片的目前狀态符合執行此指令的安全要求,卡片将激活非接觸通道。
此指令使用應用維護密鑰保護。
9.2.2 指令封包
激活非接觸通道指令封包編碼見下表:
表格 9‑4:激活非接觸通道指令封包
代碼 | 值 |
CLA | ‘84’ |
INS | ‘70’ |
P1 | ‘00’ |
P2 | ‘04’ |
Lc | ‘04’ |
Data | 封包驗證碼(MAC)資料元;根據《電子錢包/電子存折規範》中的規定編碼 |
Le | 不存在 |
9.2.3 指令封包資料域
指令封包資料域包括根據《電子錢包/電子存折規範》中的規定進行編碼的封包驗證碼(MAC)資料元。
9.2.4 響應封包資料域
響應封包資料域不存在。
9.2.5 響應封包狀态碼
此指令執行成功的狀态碼是‘9000’。
在非接觸通道工作正常的情況下,卡片收到此指令,卡片傳回9000。
IC卡可能回送的錯誤狀态碼如下表所示:
表格 9‑5:激活非接觸通道錯誤狀态
SW1 | SW2 | 含義 |
64 | 00 | 狀态标志未變 |
65 | 81 | 記憶體失敗 |
69 | 82 | 不滿足安全狀态 |
69 | 87 | 安全封包資料項丢失 |
69 | 88 | 安全封包資料項不正确 |
6A | 88 | P1,P2不正确 |
6A | 81 | 卡片鎖定 |
附錄A:
标準相容性和表面品質
A.1. 标準相容性
本标準并不排斥把其它現有标準附加到PICC,一些限制可以适用于PICC的凸印。
A.2. 印刷的表面品質
在制造過程通過附加印刷之後,要求按規格定制PICC,應注意確定用于印刷的區域具有适合于印刷技術或所使用印刷機的足夠品質。
附錄B:
ISO/IEC其他卡标準參考目錄
ISO/IEC 7811-1:1995 | 識别卡——記錄技術——第1部分:凸印。 |
ISO/IEC 7811-2:1995 | 識别卡——記錄技術——第2部分:磁條。 |
ISO/IEC 7811-3:1995 | 識别卡——記錄技術——第3部分:ID-1型卡上凸印字元的位置。 |
ISO/IEC 7811-4:1995 | 識别卡——記錄技術——第4部分:ID-1型卡上隻讀磁道——磁道1和2的位置。 |
ISO/IEC 7811-5:1995 | 識别卡——記錄技術——第5部分:ID-1型卡上讀寫磁道——磁道3的位置。 |
ISO/IEC 7811-6:1995 | 識别卡——記錄技術——第6部分:磁條——高矯頑磁性。 |
ISO/IEC 7812-1:1993 | 識别卡——發夾者的辨別——第1部分:編碼體系。 |
ISO/IEC 7812-2:1993 | 識别卡——發夾者的辨別——第2部分:應用和注冊規程。 |
ISO/IEC 7813:1995 | 識别卡——金融交易卡。 |
ISO/IEC 7816-1:1998 | 識别卡——帶觸點的內建電路卡——第1部分:實體特性。 |
ISO/IEC 7816-2:1998 | 識别卡——帶觸點的內建電路卡——第2部分:接觸的尺寸和位置。 |
ISO/IEC 7816-3:1997 | 識别卡——帶觸點的內建電路卡——第3部分:電信号和傳輸協定。 |
ISO/IEC 10373-6 | 識别卡——測試方法。 |
ISO/IEC 10536-1:1992 | 識别卡——無觸點內建電路卡——第1部分:實體特性。 |
ISO/IEC 10536-2:1995 | 識别卡——無觸點內建電路卡——第2部分:耦合區域的尺寸和位置。 |
ISO/IEC 10536-3:1992 | 識别卡——無觸點內建電路卡——第3部分:電信号和重設定過程。 |
附錄C:
類型A的通信舉例
本例示出了在下列假設基礎上該場内兩個PICC的選擇序列:
·PICC#1帶有UID長度:單個,UID0的值為‘10’
·PICC#2帶有UID長度:兩個
注:通信開始,通信結束和奇偶校驗位為簡單起見沒有示出。
圖C-1 比特幀防沖突的選擇序列
圖C-1的說明
請求 | PCD發送REQUEST指令 所有的PICC以它們的ATQA進行響應: PICC#1訓示比特幀防沖突,UID長度:單個 PICC#2訓示比特幀防沖突,UID長度:兩個 |
防沖突循環 | PCD發送ANTICOLLISION指令: |
串聯級别1 | SEL規定了比特幀防沖突和串聯級别1 NVB的值‘20’規定PCD不會發送UID CL1 是以,場内所有的PICC都會以它們的UID CL1進行響應 由于串聯标記的值‘88’引起第一次沖突發生在比特位置# 4 PCD發送另一個包括UID CL1的前三位的ANTICOLLISION指令,該UID CL1是沖突發生前收到的,UID CL1後面緊跟一個(1)b。 進而,PCD将值‘24’賦給NVB 這4位對應于PICC#2的UID CL1的前4位 PICC#2以它的UID CL1的其餘36位進行響應。由于PICC#1不響應,是以沒有沖突發生 由于PCD“知道”PICC#2的UID CL1的所有比特,是以它對PICC#2發送SELECT指令 PICC#2以SAK進行響應,指出UID是不完整的 是以,PCD增加串聯級别 |
防沖突循環, | PCD發送另一個ANTICOLLISION指令: |
串聯級别2 | SEL規定了比特幀防沖突和串聯級别2 NVB複位到‘20’以迫使PICC#2以它的完整的UID進行響應 PICC#2以它的UID CL2的全部40位進行響應 PCD對串聯級别2的PICC#2發送SELECT指令, PICC#2以SAK進行響應,指出UID是完整的,并且從READY狀态轉換到ACTIVE狀态 |
附錄 D:
CRC_A和CRC_B的編碼
D.1. CRC_A編碼
本附錄用于解釋說明,同時表示了存在于實體層的比特模式。之是以包括本附錄,是為了檢驗第7章中類型A的CRC_A編碼的實作情況。
編碼和解碼的過程可由帶有合适的回報門的16級循環移位寄存器友善地完成。根據ITU-T的建議,附件1、圖I-1/V.41和圖I-2/V.41,寄存器的觸發器應編号為FF0至FF15。FF0是最左邊的觸發器,資料從FF0移入。FF15是最右邊的觸發器,資料從FF15移出。
表D-1定義了寄存器的初始内容。
表D-1 初始值為‘6363’的16位移位寄存器的初始内容
FF0 | FF1 | FF2 | FF3 | FF4 | FF5 | FF6 | FF7 | FF8 | FF9 | FF10 | FF11 | FF12 | FF13 | FF14 | FF15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是以,FF0對應于最高有效位,FF15對應于最低有效位。
D.1.1. 通過标準幀發送的比特模式舉例
例1:資料的傳輸,第1個位元組=‘00’,第2個位元組=‘00’,附加的CRC_A。
計算出的CRC_A=‘1EA0’
第1個發送的比特
S | 0000 0000 | 1 | 0000 0000 | 1 | 0000 0101 | 1 | 01111 1000 | 1 | E |
‘00’ | P | ‘00’ | P | ‘A0’ | P | ‘1E’ | P |
圖D-1 CRC_A編碼舉例1
表D-2 值為‘1EA0’的16位移位寄存器的内容
FF0 | FF1 | FF2 | FF3 | FF4 | FF5 | FF6 | FF7 | FF8 | FF9 | FF10 | FF11 | FF12 | FF13 | FF14 | FF15 |
1 | 1 | 1 | 1 | 1 | 1 |
例2:資料塊的傳輸,第1個位元組=‘12’,第2個位元組=‘34’,附加的CRC_A。
計算出的CRC_A=‘CF26’
第1個發送的比特
S | 0100 1000 | 1 | 0010 1100 | 0110 0100 | 11111 0011 | 1 | E |
‘12’ | P | ‘34’ | P | ‘26’ | P | ‘CF’ | P |
圖D-2 CRC_A編碼舉例2
表7B-3 值為‘CF26’的16位移位寄存器的内容
FF0 | FF1 | FF2 | FF3 | FF4 | FF5 | FF6 | FF7 | FF8 | FF9 | FF10 | FF11 | FF12 | FF13 | FF14 | FF15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D.2. CRC_B編碼
本附錄用于解釋說明,同時表示了存在于實體層的比特模式。之是以包括本附錄,是為了檢驗第7章中類型B的CRC_B編碼的實作情況。更詳細的内容參考ISO/IEC 3309、CCITT X.25和V.48#8.1.1.6.1。
初始值=‘FFFF’。
D.2.1. 通過标準幀傳送的比特模式執行個體
例1:資料的傳輸,第1個資料位元組=‘00’,第2個資料位元組=‘00’,第3個資料位元組=‘00’,附加的CRC_B。
計算出的CRC_B=‘CCC6’
第1個資料位元組 | 第2個資料位元組 | 第3個資料位元組 | CRC_B | ||||
幀= | SOF | ‘00’ | ‘00’ | ‘00’ | ‘CC’ | ‘C6’ | EOF |
圖D-3 CRC_B編碼舉例1
例2:資料的傳輸,第1個資料位元組=‘0F’,第2個資料位元組=‘AA’,第3個資料位元組=‘FF’,附加的CRC_B。
計算出的CRC_B=‘FCD1’
第1個資料位元組 | 第2個資料位元組 | 第3個資料位元組 | CRC_B | ||||
幀= | SOF | ‘0F’ | ‘AA’ | ‘FF’ | ‘FC’ | ‘D1’ | EOF |
圖D-4 CRC_B編碼舉例2
例3:資料的傳輸,第1個資料位元組=‘0A’,第2個資料位元組=‘12’,第3個資料位元組=‘34’, 第4個資料位元組=‘56’,附加的CRC_B。
計算出的CRC_B=‘2CF6’
第1個資料位元組 | 第2個資料位元組 | 第3個資料位元組 | 第4個資料位元組 | CRC_B | ||||
幀= | SOF | ‘0A’ | ‘12’ | ‘34’ | ‘56’ | ‘2C’ | ‘F6’ | EOF |
圖D-5 CRC_B編碼舉例3
D.2.2. 用C語言寫的CRC計算的代碼例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ctype.h>
#define CRC_A 1
#define CRC_B 2
#define BYTE unsigned char
unsigned short UpdateCrc(unsigned char ch,unsigned short *lpwCrc)
{
ch = (ch^(unsigned char)((*lpwCrc) &0x00FF));
ch = (ch^(ch<<4));
*lpwCrc = (*lpwCrc >> 8)^((unsignedshort)ch << 8)^((unsigned
short)ch<<3)^((unsignedshort)ch>>4);
return(*lpwCrc);
}
void ComputeCrc(int CRCType, char *Data,int Length,
BYTE *TransmitFirst, BYTE *TransmitSecond)
{
unsigned char chBlock;
unsigned short wCrc;
switch(CRCType) {
case CRC_A:
wCrc = 0x6363; // ITU-V.41
break;
case CRC_B:
wCrc = 0xFFFF; // ISO 3309
break;
default:
return;
}
do {
chBlock = *Data++;
UpdateCrc(chBlock, &wCrc);
} while (--Length);
if (CRCType == CRC_B)
wCrc = ~wCrc; // ISO 3309
*TransmitFirst = (BYTE) (wCrc & 0xFF);
*TransmitSecond = (BYTE) ((wCrc >> 8)& 0xFF);
return;
}
BYTE BuffCRC_A[10] = {0x12, 0x34};
BYTE BuffCRC_B[10] = {0x0A, 0x12, 0x34,0x56};
unsigned short Crc;
BYTE First, Second;
FILE *OutFd;
int i;
int main(void)
{
printf("CRC-16 reference results3-Jun-1999\n");
printf("by Mickey Cohen [email protected]\n\n");
printf("Crc-16 G(x) = x^16 + x^12 +x^5 + 1\n\n");
printf("CRC_A of [ ");
for(i=0; i<2; i++) printf("%02X",BuffCRC_A[i]);
ComputeCrc(CRC_A, BuffCRC_A, 2, &First,&Second);
printf("] Transmitted: %02X then%02X.\n", First, Second);
printf("CRC_B of [ ");
for(i=0; i<4; i++) printf("%02X",BuffCRC_B[i]);
ComputeCrc(CRC_B, BuffCRC_B, 4, &First,&Second);
printf("] Transmitted: %02X then%02X.\n", First, Second);
return(0);
}
附錄E:
類型A_時間槽-初始化和防沖突
本附錄描述了應用于類型A PICC的時間槽檢測協定。不要求支援類型A和類型B的輪詢的PCD支援該檢測協定以作為強制性防沖突協定,如7.1中所描述。
E.1. 術語和縮略語
見第4章。下列術語和縮略語是專門針對第7章的。
ATQA_t 對類型A_時間槽請求的應答
ATQ-ID 對REQ-ID的應答
CID_t 類型A_時間槽的卡識别符
HALT_t 類型A_時間槽的HALT指令
REQA_t 類型A_時間槽的REQuest指令
REQ-ID REQuest-ID指令
SAK_t 類型A_時間槽的選擇确認
SEL_t 類型A_時間槽的SELect指令
E.2. 比特、位元組和幀格式
E.2.1. 定時定義
E.2.1.1. 輪詢複位時間
Type A_時間槽輪詢複位時間等于7.1中的類型A輪詢複位時間
E.2.1.2. 從REQA_t到ATQA_t的時間間隔
一旦收到REQA_t,等待32+/-2etu後,PICC傳回ATQA_t。PCD可能識别不出ATQA_t的編碼。
E.2.1.3. 請求保護時間
請求保護時間定義為兩個連續請求指令的起始比特之間的最短時間,其值應為0.5ms。
E.2.1.4. 幀保護時間
幀保護時間定義為在相反方向上兩個連續幀的最後一位的上升沿和起始位的下降沿之間的最短時間。其值應為10etu。
E.2.1.5. 時間槽長度
第一個時間槽開始于REQ-ID後的32etu内。每個時間槽長度為104etu,包括94etu的ATQ-ID接收和其後的10etu的幀保護時間。
E.2.2. 幀格式
E.2.2.1. REQA_t幀
見7.2.1.7和表7-2。REQA_t的資料内容為‘35’。
E.2.2.2. 标準幀
每個資料位元組的LSB首先被發送。每個資料位元組沒有奇偶校驗位。CRC_B在7.3.2中定義。
S | 資料:n*8資料比特(沒有奇偶校驗位) | CRC_B 2位元組 | E |
1位元組 指令或響應 | (0或1位元組) (參數1) | (0或1位元組) (參數1) | (0或18位元組) (參數1) |
E.3. PICC狀态
下面條款提供了類型A_時間槽PICC的狀态。
E.3.1. POWER-OFF狀态
在POWER-OFF狀态下,由于缺少載波,PICC不被激活并且不發射副載波。
E.3.2. IDLE狀态
該狀态在場被激活5ms延遲後進入。
E.3.3. READY狀态
該狀态通過REQA_t進入。
E.3.4. ACTIVE狀态
該狀态通過帶有完整UID和CID_t的SEL_t進入。PCD從PICC獲得SAK_t資訊。
E.3.5. HALT狀态
這一狀态通過HALT_t從ACTIVE狀态進入。在這一狀态下,PICC是靜默的。
E.4. 指令/響應集合
用到了4對指令和響應的集。
類型 | 名稱 | 編碼(b8-b1) | 含義 |
指令 | REQA_t | (b7-b1) (0110101)b(=‘35’) | 請求PICC類型A時間槽來應答ATQA_t。REQA_t伴随着兩個參數。 |
響應 | ATQA_t | ‘00’到‘FF’的任何一個位元組内容 | 對REQA_t的應答。PCD能識别出類型A時間槽PICC的存在。然而,不要求PCD識别出ATQA_t的編碼。 |
指令 | REQ-ID | (00001000)b(=‘08’) | 請求PICC向若幹時間槽中的某一個應答它的UID。 REQ-ID跟随者2個參數。 |
響應 | ATQ-ID | (00000110)b(=‘06’) | 向4個時間槽中的某一個應答8位元組UID。ATQ-ID伴随着8位元組UID。 |
指令 | SEL_t | (01000NNN)b,(NNN=CID_t No.(0-7)) (01100NNN)b,(NNN+8=CID_t No.(8-15)) | 選擇帶有其UID的PICC并設定CID_t。SEL_t伴随着8位元組UID。 |
響應 | SAK_t | (1000XXX)b(=’8X’,除非另有規定,否則’X’=’0’) | 确認SEL_t* |
指令 | HALT_t | (00011NNN)b,(NNN=CID_t No.(0-7)) (00111NNN)b,(NNN+8=CID_t No.(8-15)) | 暫停帶有其CID_t的PICC并釋放其CID_t。 |
響應 | 對HALT_t的響應 | (00000110)b=(‘06’) | 确認HALT_t |
*附加資訊可用。詳細内容在第8章中規定。
REQ_ID指令的參數
參數 | 含義 | |
P1 | b8-b7 | 時間槽長度,b7=1:對于8位元組UID,b8=0 |
b6-b1 | 時間槽的數目,b3=1:對于4個時間槽,其他的=0 | |
P2 | ‘00’ |
E.5. 時間槽防沖突序列
|
序列流程圖由下面的圖E-1示出。
|
圖E-1 時間槽-類型A PCD 防沖突流程圖
附錄 F:
詳細的類型A PICC狀态圖
本提示附錄描述了類型A的詳細狀态圖,包括沒有在本标準主要部分定義的子狀态。該狀态圖考慮了本部分的若幹指令引起的所有可能的狀态轉換。傳輸差錯處理并不包括在内。
下列符号應用于圖F-1示出的詳細狀态圖。
REQA | REQA指令 |
WUP | WAKE-UP指令 |
AC | ANTICOLLISION指令(與UID比對) |
nAC | ANTICOLLISION指令(與UID不比對) |
SEL | SELECT指令(與UID比對) |
nSEL | SELECT指令(與UID不比對) |
HALT | HALT指令 |
DESEL | DESELECT指令,在第8章中定義 |
遵循第7章但不使用第8章的PICC可以通過專有指令跳出SELECTED狀态。
圖F-1 詳細的PICC類型A狀态圖
附 錄 G:
使用多激活的舉例
下表描述了對三張PICC使用多激活的例子。
表G-1 多激活
PCD動作 | PICC1狀态 | PICC2狀态 | PICC3狀态 |
給場提供功率 | |||
三張PICC進入該場 | IDLE | IDLE | IDLE |
激活帶CID=1的PICC | ACTIVE(1) | IDLE | IDLE |
帶CID=1的任何資料傳輸 | ACTIVE(1) | IDLE | IDLE |
… | |||
激活帶CID=2的PICC | ACTIVE(1) | ACTIVE(2) | IDLE |
帶CID=1,2的任何資料傳輸 | ACTIVE(1) | ACTIVE(2) | IDLE |
… | |||
激活帶CID=3的PICC | ACTIVE(1) | ACTIVE(2) | ACTIVE(3) |
帶CID=1,2,3的任何資料傳輸 | ACTIVE(1) | ACTIVE(2) | ACTIVE(3) |
… | |||
帶CID=3的S(DESELECT)指令 | ACTIVE(1) | ACTIVE(2) | HALT |
帶CID=2的S(DESELECT)指令 | ACTIVE(1) | HALT | HALT |
帶CID=1的S(DESELECT)指令 | HALT | HALT | HALT |
… |
附錄H:
協定說明書
本附錄給出了一些無差錯操作和差錯處理的設定。
H.1. 記法
任何塊 ===> 正确接收到
任何塊 =≠=> 錯誤接收到
任何塊 = => 沒有接收到(FWT逾時)
分界線 最小協定操作的結束
I(1)x 帶連結位設定和塊号x的I-塊
I(0)x 連結位未設定的帶塊号x的I-塊
R(ACK)x 訓示确認的R-塊
R(NAK)x 訓示不确認的R-塊
S(…) S-塊
對目标PICC,設定中的塊編号都以PCD的目前塊号開始。為便于表述,PICC激活序列後設定才開始,是以目前塊号對PCD來說以0開始,對PICC來說以1開始。
H.2. 無差錯操作
H.2.1. 塊的交換
設定1 I-塊交換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3. | I(0)1 | ===> | 1 | 規則D | |
4.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H.2.2. 等待時間擴充請求
設定2 等待時間擴充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 <=== | S(WTX) 請求 | 規則9 | ||
3. 規則3 | S(WTX) 響應 | ===> | |||
4.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5. | I(0)1 | ===> | 1 | 規則D | |
6.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H.2.3. DESELECT
設定3 DESELECT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3. | S(DESELECT)請求 | ===> | |||
4. | <=== | S(DESELECT)響應 | 規則3 |
H.2.4. 連結
設定4 PCD使用連結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1)0 | ===> | 規則D | ||
2. 規則B | 1 | I(0)1 | <=== | R(ACK)0 | 規則2 |
3. 規則7 | I(0)1 | ===> | 1 | 規則D | |
4.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
5. | I(0)0 | ===> | 規則D | ||
6.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設定5 PICC使用連結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規則B | 1 | <=== | I(1)0 | 規則10 | |
3. 規則2 | R(ACK)1 | ===> | 1 | 規則E | |
4. 規則B | <=== | I(0)1 | 規則13 | ||
5. | I(0)0 | ===> | 規則D | ||
6.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H.3. 差錯處理
H.3.1. 塊的交換
設定6 協定開始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
2. 逾時 | <= = | - | |||
3. 規則4 | R(NAK)0 | ===> | |||
4. | 無變化 | <=== | R(ACK)1 | 規則12 | |
5. 規則6 | I(0)0 | ===> | 規則D | ||
6.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7. | I(0)1 | ===> | 1 | 規則D | |
8.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7 I-塊交換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3. | I(0)1 | =≠=> | |||
4. 逾時 | <= = | - | |||
5. 規則4 | R(NAK)1 | ===> | |||
6. | 無變化 | <=== | R(ACK)0 | 規則12 | |
7. 規則6 | I(0)1 | ===> | 1 | 規則D | |
8.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
9. | I(0)0 | ===> | 規則D | ||
10.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設定8 I-塊交換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 <=≠= | I(0)0 | 規則10 | ||
3. 規則4 | R(NAK)0 | ===> | |||
4.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1 | |
5. | I(0)1 | ===> | 1 | 規則D | |
6.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9 I-塊交換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 <=≠= | I(0)0 | 規則10 | ||
3. 規則4 | R(NAK)0 | =≠=> | |||
4. 逾時 | <= = | - | |||
5. 規則4 | R(NAK)0 | ===> | |||
6.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1 | |
7. | I(0)1 | ===> | 1 | 規則D | |
8.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H.3.2. 等待時間擴充請求
設定10 等待時間擴充請求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 <=≠= | S(WTX)請求 | 規則9 | ||
3. 規則4 | R(NAK)0 | ===> | |||
4. | <=== | S(WTX)請求 | 規則11 | ||
5. 規則3 | S(WTX)響應 | ===> | |||
6.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7. | I(0)1 | ===> | 1 | 規則D | |
8.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11 等待時間擴充請求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 <=≠= | S(WTX)請求 | 規則9 | ||
3. 規則4 | R(NAK)0 | =≠=> | |||
4. 逾時 | <= = | - | |||
5. 規則4 | R(NAK)0 | ===> | |||
6. | <=== | S(WTX)請求 | 規則11 | ||
7. 規則3 | S(WTX)響應 | ===> | |||
8.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9. | I(0)1 | ===> | 1 | 規則D | |
10.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12 等待時間擴充請求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 <=== | S(WTX)請求 | 規則9 | ||
3. 規則3 | S(WTX)響應 | =≠=> | |||
4. 逾時 | <= = | - | |||
5. 規則4 | R(NAK)0 | ===> | |||
6. | <=== | S(WTX)請求 | 規則11 | ||
7. 規則3 | S(WTX)響應 | ===> | |||
8.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9. | I(0)1 | ===> | 1 | 規則D | |
10.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13 等待時間擴充請求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 <=== | S(WTX)請求 | 規則9 | ||
3. 規則3 | S(WTX)響應 | ===> | |||
4. | <=≠= | I(0)0 | 規則10 | ||
5. 規則4 | R(NAK)0 | ===> | |||
6.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1 | |
7. | I(0)1 | ===> | 1 | 規則D | |
8.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14 等待時間擴充請求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 <=== | S(WTX)請求 | 規則9 | ||
3. 規則3 | S(WTX)響應 | ===> | |||
4. | <=≠= | I(0)0 | 規則10 | ||
5. 規則4 | R(NAK)0 | =≠=> | |||
6. 逾時 | <= = | - | |||
7. 規則4 | R(NAK)0 | ===> | |||
8.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1 | |
9. | I(0)1 | ===> | 1 | 規則D | |
10.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H.3.3. DESELECT
設定15 DESELECT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I(0)0 | 規則D | |
2. 規則B | <=== | I(0)0 | 規則10 | ||
3. | S(DESELECT)請求 | =≠=> | |||
4. 逾時 | <= = | - | |||
5. 規則8 | S(DESELECT)請求 | ===> | |||
6. | <=== | S(DESELECT)響應 | 規則3 |
H.3.4. 連結
設定16 PCD使用連結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1)0 | ===> | 規則D | ||
2. | <=≠= | R(ACK)0 | 規則2 | ||
3. 規則4 | R(NAK)0 | ===> | |||
4. 規則B | 1 | <=== | R(ACK)0 | 規則11 | |
5. 規則7 | I(1)1 | ===> | 1 | 規則D | |
6. 規則B | <=== | R(ACK)1 | 規則2 | ||
7. 規則7 | I(0)0 | ===> | 規則D | ||
8.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9. | I(0)1 | ===> | 1 | 規則D | |
10.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17 PCD使用連結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1)0 | ===> | 規則D | ||
2. 規則B | 1 | <=== | R(ACK)0 | 規則2 | |
3. 規則7 | I(1)1 | =≠=> | |||
4. 逾時 | <= = | - | |||
5. 規則4 | R(NAK)0 | ===> | |||
6. | 無變化 | <=== | R(ACK)0 | 規則12 | |
7. 規則6 | I(1)1 | ===> | 1 | 規則D | |
8. 規則B | <=== | R(ACK)1 | 規則2 | ||
9. 規則7 | I(0)0 | ===> | 規則D | ||
10.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11. | I(0)1 | ===> | 1 | 規則D | |
12.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18 PCD使用連結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1)0 | ===> | 規則D | ||
2. | <=≠= | R(ACK)0 | 規則2 | ||
3. 規則4 | R(NAK)0 | =≠=> | |||
4. 逾時 | <= = | - | |||
5. 規則4 | R(NAK)0 | ===> | |||
6. 規則B | 1 | <=== | R(ACK)0 | 規則11 | |
7. 規則7 | I(1)1 | ===> | 1 | 規則D | |
8. 規則B | <=== | R(ACK)1 | 規則2 | ||
9. 規則7 | I(0)0 | ===> | 規則D | ||
10.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0 | |
11. | I(0)1 | ===> | 1 | 規則D | |
12.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19 PICC使用連結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規則B | 1 | <=== | I(1)0 | 規則10 | |
3. 規則2 | R(ACK)1 | =≠=> | |||
4. 逾時 | <= = | - | |||
5. 規則5 | R(ACK)1 | ===> | 1 | 規則E | |
6. 規則B | <=== | I(1)1 | 規則13 | ||
7. 規則2 | R(ACK)0 | ===> | 規則E | ||
8.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3 | |
9. | I(0)1 | ===> | 1 | 規則D | |
10.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設定20 PICC使用連結
注釋 | 塊号 (0) | PCD | PICC | 塊号 (1) | 注釋 |
1. 規則1 | I(0)0 | ===> | 規則D | ||
2. 規則B | 1 | <=== | I(1)0 | 規則10 | |
3. 規則2 | R(ACK)1 | ===> | 1 | 規則E | |
4. | <=≠= | I(1)1 | 規則13 | ||
5. 規則5 | R(ACK)1 | ===> | 無變化 | ||
6. 規則B | <=== | I(1)1 | 規則11 | ||
7. 規則2 | R(ACK)0 | ===> | 規則E | ||
8. 規則B | 1 | <=== | I(0)0 | 規則13 | |
9. | I(0)1 | ===> | 1 | 規則D | |
10. 規則B | <=== | I(0)1 | 規則10 |
附錄I:
塊和幀編碼概覽
本章給出了由PCD發送的不同的塊和幀編碼的概覽。塊的類型在各個幀的第一個位元組指出。
第7章中的定義:
REQA (0100110)b(7位)
WUPA (1010010)b(7位)
REQB/WUPB (00000101)b
Slot-MARKER(僅Type B) (××××0101)b
SELECT(僅Type A) (1001××××)b
ATTRIB(僅Type B) (00011101)b
HLTA (01010000)b
HLTB (01010000)b
本章中的定義:
RATS (11100000)b
PPS (1101××××)b
I-塊 (00××××××)b(除了(00×××101)b)
R-塊 (10××××××)b(除了(1001××××)b)
S-塊 (11××××××)b(除了(1110××××)b和(1101××××)b)
下表描述了已定義的塊和幀編碼的第一個位元組。
表I-1 塊和幀編碼
位 | I-塊PCB | R-塊PCB | DESELECT | S-塊PCB | WTX | REQB/WUPB | Slot-MARKER | SELECT | ATTRIB | HLTA | HLTB | RATS | PPS |
b8 | 1 | 1 | × | 1 | 1 | 1 | |||||||
b7 | 1 | × | 1 | 1 | 1 | 1 | |||||||
b6 | 0(RFU) | 1 | 1 | × | × | 1 | |||||||
b5 | 連結 | ACK/NAK | 1 | × | × | 1 | 1 | 1 | 1 | 1 | |||
b4 | CID | CID | CID | × | 1 | × | |||||||
b3 | NAD | 0(無NAD) | 0(無NAD) | 1 | 1 | × | 1 | × | |||||
b2 | 1 | 1(RFU) | 1(RFU) | × | × | ||||||||
b1 | 塊号 | 塊号 | 0(RFU) | 1 | 1 | × |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