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宇宙,是噱頭還是創新?

最近,“元宇宙”這個概念大熱,資本市場開始狂歡,“元宇宙”的概念股被爆炒,VR、AR眼鏡也被認為是進入元宇宙的标配。

元宇宙,是噱頭還是創新?

元宇宙這玩意以前叫VR,坑了投資人一波錢後變種成AR、MR繼續吸金。現在又換了個更性感的名字叫元宇宙。其實叫黑客帝國可能更猛更牛B!繞來繞去,弄了半天,終于搞明白了,元宇宙吹的神乎其技,最後就是VR和AR。無非就是改頭換面換了個新名字出來在資本市場上割韭菜。

2021年3月最新上市的公司,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的美股遊戲公司Roblox,它是全世界第一個把元宇宙概念寫進招股說明書的企業,這個公司上市後從最初40億美元估值,飙升到近500億美元市值。半年10倍漲幅,真的是牛B極了。

Roblox在上市前的一輪融資裡,就接受了騰訊的投資;2021年4月,位元組跳動也斥資近1億元,投資了被稱為“中國版Roblox”的手機遊戲研發商代碼乾坤。Facebook的老闆紮克伯格對媒體公開表示,Facebook要在5年内從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轉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說:人類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條對内,通往虛拟現實!

元宇宙目前尚無公認定義

準确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充現實(XR)、區塊鍊、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

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說《雪崩》中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配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拟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拟、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拟空間。”

元宇宙,是噱頭還是創新?

當然,核心概念缺乏公認的定義是前沿科技領域的一個普遍現象。元宇宙雖然備受各方關注和期待,但同樣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回歸概念本質,可以認為元宇宙是在傳統網絡空間基礎上,伴随多種數字技術成熟度的提升,建構形成的既映射于、又獨立于現實世界的虛拟世界。同時,元宇宙并非一個簡單的虛拟空間,而是把網絡、硬體終端和使用者囊括進一個永續的、廣覆寫的虛拟現實系統之中,系統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複制物,也有虛拟世界的創造物。

目前,關于元宇宙的一切都還在争論中,從不同視角去分析會得到差異性極大的結論,但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則已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可。

其基本特征包括:沉浸式體驗,低延遲和拟真感讓使用者具有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虛拟化分身,現實世界的使用者将在數字世界中擁有一個或多個ID身份;開放式創造,使用者通過終端進入數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資源展開創造活動;強社交屬性,現實社交關系鍊将在數字世界發生轉移和重組;穩定化系統,具有安全、穩定、有序的經濟運作系統。

元宇宙目前尚無公認定義

“元宇宙”由”Metaverse”一詞直譯而來,最早見于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元宇宙”指平行數字世界裡的新的生活空間。當下的網絡空間正在形成一種新的生活模式,這種生活模式并未完全脫離現實生活。一方面,網絡中的生活模式可以在網絡空間中獨立運作,但另一方面,這種生活模式又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一定程度上是現實世界的投射。

VR、AR、MR等技術是建構并進入一個元宇宙所需的底層支撐技術。AR(advanced reality)指增強現實,是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疊加數字化内容。AR裝置基于光學透明鏡片,使用者佩戴上AR裝置後首先能透過鏡片看到真實的世界,而後通過投影或者圖層顯示的方式在現實環境的基礎上疊加數字化内容。

如近些年大火的精靈寶可夢遊戲即是采用了AR技術,通過裝置讓虛拟的小精靈“出現”在現實環境中。VR(virtual reality)指虛拟現實,與AR不同,VR是純粹的虛拟。使用者佩戴上VR頭盔後通過内置的螢幕看到虛拟的數字内容。MR(mixed reality)則是混合現實,是VR與AR的結合。

受到科技巨頭、政府部門的青睐

8月以來,元宇宙概念更加炙手可熱,日本社交巨頭GREE宣布将開展元宇宙業務、英偉達釋出會上出場了十幾秒的“數字替身”、微軟在Inspire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宣布了企業元宇宙解決方案……事實上,不僅是各大科技巨頭在争相布局元宇宙賽道,一些國家的政府相關部門也積極參與其中。5月18日,南韓科學技術和資訊通信部發起成立了“元宇宙聯盟”,該聯盟包括現代、SK集團、LG集團等200多家南韓本土企業群組織,其目标是打造國家級增強現實平台,并在未來向社會提供公共虛拟服務;7月13日,日本經濟産業省釋出了《關于虛拟空間行業未來可能性與課題的調查報告》,歸納總結了日本虛拟空間行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以期能在全球虛拟空間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8月31日,南韓财政部釋出2022年預算,計劃斥資2000萬美元用于元宇宙平台開發。

元宇宙為何能受到科技巨頭、風險投資企業、初創企業,甚至政府部門的青睐?

從企業來看,目前元宇宙仍處于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底層技術還是應用場景,與未來的成熟形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這也意味着元宇宙相關産業可拓展的空間巨大。是以,擁有多重優勢的數字科技巨頭想要守住市場,數字科技領域初創企業要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必須提前布局,甚至加碼元宇宙賽道。

從政府來看,元宇宙不僅是重要的新興産業,也是需要重視的社會治理領域。伴随着元宇宙産業的快速發展,随之而來的将是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元宇宙資深研究專家馬修·鮑爾提出:“元宇宙是一個和移動網際網路同等級别的概念。”以移動網際網路去類比元宇宙,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部門對其關注的内在邏輯。政府希望通過參與元宇宙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便前瞻性考慮和解決其發展所帶來的相關問題。

資本為何極力炒作“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的火熱離不開資本的湧入和對其的大肆炒作,資本的行為不免存在跑馬圈地的嫌疑。對于一些網際網路企業來說,熱炒元宇宙是為了擺脫當下的發展困境,試圖占領網際網路發展的下一個風口。

以Facebook為例,Facebook目前面臨兩大困境。一是在傳統業務線上,使用者增量已經基本見頂,網際網路的使用者增量紅利基本已被瓜分殆盡。二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抛棄Facebook。Facebook主打社交網絡服務,但近些年推出社交網絡服務的社交媒體應用越來越多,例如TikTok、Instagram等等,若Facebook無法更新成為年輕使用者喜歡的業務形态,那麼它遲早會被使用者所抛棄。

資本所大炒的虛拟世界真的能為我們帶來美好的未來嗎?我們真的需要虛拟世界嗎?這些問題在學術界被提出已久。無形的資料資産所具備的巨額紅利使得各大數字巨頭虎視眈眈,企圖借助虛拟世界來統治現實。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曾組建天秤币聯盟,試圖使天秤币成為全世界的統一貨币,這些壟斷數字巨頭想統治世界的心思可見一斑。

包冉提醒,虛拟世界可能具有成瘾性,人們一旦過分沉溺虛拟世界很可能會就此上瘾,進而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人們有可能成為資料電池,不斷地将自己的資料供應給虛拟網絡背後擁有大資料資本的壟斷巨頭。更為極端的情況是,現實世界中的家庭、團體、族群甚至是國家民族對于沉溺在虛拟世界的人來說都變得毫無意義,社會的秩序和格局被颠覆。

元宇宙的概念被大肆炒作,資本市場沸沸揚揚。但狂歡之下更應保持冷靜,資本應看到背後的風險,而非盲目地一擁而上,消費者也應警惕被技術裹挾,對虛拟世界過分熱衷。

在技術、标準等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元宇宙是一個極緻開放、複雜、巨大的系統,它涵蓋了整個網絡空間以及衆多硬體裝置和現實條件,是由多類型建設者共同建構的超大型數字應用生态。為了加快推動元宇宙從概念走向現實,并在未來的全球競争中搶占先機,我國應在技術、标準、法律3個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元宇宙,是噱頭還是創新?

元宇宙BIGANT六大技術全景圖(中譯出版社《元宇宙通證》收錄)

從技術方面來看,技術局限性是元宇宙目前發展的最大瓶頸,XR、區塊鍊、人工智能等相應底層技術距離元宇宙落地應用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元宇宙産業的成熟,需要大量的基礎研究做支撐。對此,要謹防元宇宙成為一些企業的炒作噱頭,應鼓勵相關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高相關産業技術的成熟度。

從行業标準方面來看,隻有像網際網路那樣通過一系列标準和協定來定義元宇宙,才能實作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統的大連接配接。對此,應加強元宇宙标準統籌規劃,引導和鼓勵科技巨頭之間展開标準化合作,支援企事業機關進行技術、硬體、軟體、服務、内容等行業标準的研制工作,積極地參與制定元宇宙的全球性标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