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苦短,必須性感!

  有很多人都和我抱怨過他們的工作,不光是網絡上的讀者,還有身邊的朋友。他們不解,為什麼我做工作,大部分時候都是開開心心,嘻嘻哈哈的,而他們在下班後,大都愁雲不解,有時甚至會在飯桌上念叨半天自己受的委屈。

  我捧着頭,聽他們說完自己的苦楚後,問他們:那既然不開心,為什麼不辭職呢?

  他們瞥我:你以為現在找份工作那麼容易啊?我每天要吃要喝啊。

  我問他們:你找不到比這份工作還要好的工作了嗎,你就對自己那麼沒信心嗎?

  他們駁斥我:你不知道啊,這份工作有四險一金,每年年終獎有多少錢,我們公司的資曆是怎樣怎樣的牛逼,而且我已經幹了幾年了,要重新開始,我舍不得。

  我說:那就忍受着,既然覺得有可取之處,就不要多抱怨。

  可他們又會這樣告訴我:可你不知道老闆多奇葩啊,天天在公司像螺旋機一樣背着手轉來轉去,盯着誰沒幹活,那臉陰得水都能擰出來;同僚也好奇葩,該自己幹的工作都安排給我做;我的上司也是個奇葩,除了訓人一點能力都沒有,一看就是抱老闆大腿爬上去的,說實話,幹得都沒我好。

  我問他們:那他為什麼能做你的上司呢?

  他們攤手:我也不知道。

  我笑着給他們夾菜:不要隻看到别人的缺點,既然别人能站到這個位置上,一定有可取之處。

  我是個在生活裡經常發問的人,一般别人咨詢我,我都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不留情地抛出利害,先叫他對自己的生活和為人處世做一番自省。很多的人,我見到太多太多這樣的人了,他們是很沖突的人,魚和熊掌都想兼得。他們覺得某份工作戕害自己,卻又食之如雞肋,就像抱着一個過大過小的泳圈,明明已快被一份工作整成抑郁症了,卻還要找出數種理由來繼續忍受,想遊過這條漫長的河。

  我不懂這些人是怎麼想的,但他們灰暗的臉孔一定告訴外人了,明天他們也不會開心。

  中國的标簽意識

  在中國的傳統意識裡,找一份工作就和嫁一個婆家一樣,講究個從一而終。中國人怕變,雖然老話說“人挪活,樹挪死”,但因為競争壓力和外界輿論,他們害怕自己過頻的換工作,會被人指責沒責任心。中國人圖一個穩定,如胡适在《不朽》一書裡寫的,信奉“名教”。他們找工作,喜歡找大公司、500 強、鐵飯碗。他們 20 歲就開始着急地為 50 歲的養老做準備,他們很害怕自己的一個不謹慎,就會淪落到“喝西北風”,他們是永遠活在未來,也擔憂未來的人。

  但他們很少能抓住當下,審讀下自己的内心需求。

  我有次和一幫好朋友讨論,我們都是在外人眼裡看來,活得比較灑脫的人,說辭職就辭職,說分手就分手,說幹活就牟足了腦袋,扒着茅坑也能借雪讀書的人。我們都信奉着“人生苦短,必須性感”、“對自己所做的事兒和後果一一買單”的準則。比如我有個好哥們,在拉薩開了個客棧,有天忽然就提着沖浪闆跑到海南沖浪去了,之後覺得不過瘾,又踏上摩托到印度喂猴子去了。還有哥們,拿着年薪 20 萬的高薪,忽然就辭職跑山區支教去了,給我們傳照片,天天穿了個破軍大衣,斜戴着皮帽子,撅着屁股,臉上都是山區曬出的高原紅,蹲火爐旁煨洋芋吃,膝邊圍着一群黑兮兮,笑出一口白牙的農村孩子。我們都不是很有錢,我們也常過得忐忑崎岖,但若總結到自己的江湖人生,包括打工仔歲月,都還算窮樂呵。

  我們聊天,就聊到這事兒,人活着,包括工作,是為了啥?編劇哥們 38 歲,仍像十八九的小夥兒,留着莫西幹頭,戴着時髦耳釘,體内跑着隻騎着電動馬達的小公牛。他說:人活着,是圖個宣洩。我們出生,就是抱着要受種種磨難的準備來的,我們要把我們這輩子所有的沖動都宣洩出來,精神上的,身體上的;開了公司的姐們和我說:人活着,是圖個遇見,遇見種種驚喜;主持人哥們把滑闆擱到牆上,文绉绉地叼個煙鬥:吾将上下而求索——尋找到靈魂安甯的入口。

  他們問我,我想了會,我有句口頭禅:“開心了就哈哈哈,不開心了就去他媽!”我說,圖個開心吧,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有很多人,那些活在安穩裡的人,對我們這種浪子的生活方式不了解。在他們眼裡,他們豔羨我們的傳奇,卻并不願踏出腳去冒風險。他們給自己的周圍用粉筆畫了一道圓,他們自己是看不到的,可我們這些并不想邁進安穩裡,整日掰着指頭老死的人,能看到他們周圍,用一層層标簽和欲望給自己累的高牆。

  我常問别人:你若和某人相處不開心,你若工作不開心,你若和家人生活不開心,你為什麼不走?

  他們告訴我:因為他們對家人有責任感,對失去工作有畏懼感,對已對夫妻付出的種種有不舍感,他們不能離開。

  在他們眼裡,他們必須和某個人、某份工作、某個家庭捆綁到一起,才能找到存在感。這種責任感、畏懼感、存在感、不舍感,就是高牆裡的一方磚塊,可這磚塊,是他們自己搬上去的,把他們抓進了這個進退兩難的怪圈裡的人,是他們自己。他們并不會明白,或者他們明白,卻假裝不明白,一個很簡單很簡單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是獨自來到世間的,一個獨立的人。我們首先是我們自己,其次才是這些父母、子女、上司下屬的标簽。若這輩子過得不如心願,并沒有佛界所說的投胎重回。

  因為活在未來裡,他們把希望都附加到未來上,老輩人附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女人附加到自己的丈夫身上,年輕人就附加到——這麼一個有年終獎,有四險五金,不會失業的鐵飯碗上。因為自古信奉大的、有名的、有錢的才是好的。他們甯願在連針掉到地上,都能吓得一激靈的大公司裡,忍受着複雜的“無間道”和升遷的漫長,也絕不會在一個人的深夜,夾着公文包,走在冷清的大街上時,扪心自問:這種他人眼裡看來的盛名穩定,是否合适我。

  公司如老婆,工作如戀情 

  不開心的上班族分幾種:

  一種是像比目魚似的,老是斜挑着眼睛,隻看到公司和老闆缺點的。我遇見過一些失意的,若按照我的經驗來看,他們可能很長時間内都不會得到老闆重用的人,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觀裡,隻會挑剔别人,從不懂什麼叫“欣賞。”

  有次,有個朋友絕望地和我說,因為被老闆開除,他想自殺,在洶湧的車流裡我下意識地把他往回拉。我和他說,一份工作不如意就尋死覓活的,太沒骨氣了吧,你幹得不開心也是在我預料中的……他問我為什麼?我說:因為你找那份工作,本就不是為了開心,你是為了賺錢,你的目标瞄得本就不準,你怎麼可能會開心?況且你那個老闆我有見過,天天闆着臉訓話,自己不走也不讓員工準時下班,這樣的公司也許能短期壓榨出最大利益,但會讓每個人信心受損。

  我們吃烤魚,他問我下份工作該怎麼選擇,我笑着和他碰杯:把你那個凡事先挑剔他人的毛病改改,不要總覺得老闆和同僚、上司能力都不如你,他能開公司,上司能做你的上司,就有他的理由。你先去學習他們的優點,等到你和他們的能力一樣了,才是你施展才華的時機。我們找工作,總要圖三樣,一是興趣、二是眼界、三是金錢,看你最需要哪一樣,就把那一樣作為你下次找工作的首選。

  我細細地告訴他,一般我不願魯班門前弄大斧,我不喜歡好為人師,但又天生愛打抱不平。我說:一個好公司,是“以人為本”,好老闆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客戶和駕馭下屬,這樣的公司才能發展長遠。我在北京的老闆,就是個很有人格魅力的老闆,開會給我們買冰淇淋,可樂,大家翹着腳吃着零食讨論方案。有次他在樓道口撿到一盆折了的花,回來用掃把給花做了個支架,我們笑他,他說,一盆小花也是生命啊!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 2 年多,每天都樂呵呵的。他給我倒酒,我酒意上頭:“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光用高薪和好職位才能留住人才的。寬松的工作氛圍,有樂趣的事業,哥們似的老闆,還不錯的收入,也能留住一批人和他打天下。隻有快樂了,人才能百倍地爆發潛能。”

  另一種不開心的上班族,是隻圖穩定和高薪,不圖特長和興趣。

  有句特别俗氣的話,叫捏包子的人,不一定能捏好餃子。因為有些職位看起來光鮮高薪,很多的人湧入了這個行業,但這種行業也是競争極為殘酷的。有些口吃的人,卻巴望做主持人,大字不識的人,想做作家,不善和人打交道的人,想做銷售一夜暴富……我并不是說他們不能做好,但若叫瘸子和正常人賽跑,瘸子當然跑不過正常人。老天很公平,我們每個人出生,都是某方面的“長短腳”,比如我寫東西還行,但跳舞就肢體僵硬,打籃球還行,但乒乓球就素來過不了三拍子。他們最應該學會的,是找出自己某方面的特長,而不是用己之短比人之長。

  這些人除了自恃清高,還有個特點,就是妄自菲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隻是太多人隻知盯着鞋尖看。做管理者的時候我招人,我問了個别人看來有點滑稽的問題:你覺得你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現在我要你把你的缺點,換一個說法,說成優點,你怎麼來評價自己?被我面試的應聘者,有些反應快的,說道:我雖然做事慢吧,但我慢工出細活。我雖然不擅長談客戶吧,但我很會記錄,你們談客戶我可以記筆記,回來整理成詳實的背景資料。我給那些抱着一摞子證書來面試的人說:記得,我們不在乎你過去是誰,但我們在意,你以後能成為誰。

  一個好的上司者,也善用不同人的特長。比如我就擅長想些點子,但若要用強大的氣場去壓住一些大企業的談判代表,老闆就會選另一個 90 後的姑娘,那姑娘極其潑辣,頗有飒爽爺們作風,談話字字珠玑,談客戶,就是比誰氣場大。但有時要打溫情牌,老闆就會叫我騎馬出征,我善和人做朋友,講笑話逗悶子,一層層剝繭地抽出他們的需求。挑選一家公司,除了要看提供的職位是否合你的興趣,也要看你的特長是否能全力發揮出來。同僚間的關系也很重要,我有很多生活裡的好朋友,都是從老同僚過渡而來。好的工作應該讓你有歸屬感,每個同僚,你都願意掏心肺地和他們做哥們姐們,上班如探家。

  那種進去三天,就開始傳同僚閑話,吃飯彼此坐一張桌子,都無話題可聊,有零食了隻會藏在抽屜裡偷偷吃,總監老拿官權來壓下級,下級和老闆談話也束手束腳,冷汗直流的公司,都會把人整出抑郁症。這樣的公司,是真正的資本家裡的螞蝗,隻知道壓榨員工的勞動力。做工作應該是雙赢,你在為公司帶來什麼的同時,他們也能為你帶來些什麼,但在這種企業的工作觀裡,你隻是單方面抽空自己,别妄想提感情,你隻是被利用的一顆棋子。

  判斷一個公司的好壞,一看老闆的人品,二才是看這家公司的業績和進步空間,三看同僚間的人際相處,四看能為你帶來什麼。治人如治城,好的公司,善于把每個人都運用成諸葛、劉歇業,在這,你不光能收獲到三十六計,還能結識到一群桃園結義、香案齊眉的摯友……

  還有一種,是永遠要活在父母意見裡的上班族,他們的工作就是包辦婚姻,還沒生子就已被整出陽痿早洩了。他們怨天怨地,若不能狠心斬斷臍帶,一生隻能做個傀儡皇帝。

  公司如老婆,工作如戀情,我們一天的十幾個小時,都要和工作臉貼臉地度過。好的工作,會讓你時刻精神抖擻,如打雞血。在你時隔多年後,依舊感恩地拍着胸脯說:當年認識了那麼些人,做了那麼些事兒,這真是最好的回憶了,若明天就老出白發,我也不會後悔,這生曾如此牛逼哄哄地來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