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或将極大改變中國發展格局

作者:影武天下

大家可能注意到,随着科技進步,人工越來越貴,但同時,勞動密集型崗位卻越來越少。

以計程車行業為例,有了打車軟體後,傳統的計程車公司壟斷模式受到極大沖擊,

由于手機支付的普及搶劫計程車的現象較以前大幅減少。

同樣,由于手機支付的普及,公共汽車小偷也越來越少。

家用單車越來越少,共享單車越來越多。

線上快遞越來越多,線下直銷逐漸減少,與此同時,大量商業門面閑置,倒逼租金下跌。

以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為特征的移動網際網路延伸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人工智能或将極大改變中國發展格局

而目前,已經到了人工智能發揮重要作用的時代。

之前各個行業從業者都在評估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風險和機遇。

比如,各種工廠、物流、工程施工的機器人應用。

比如,設計文案、程式員、會計領域的基礎重複勞動崗位。

比如,各類公共服務、電訊服務的櫃員,

比如,證券、期貨交易員、操盤手。

當然,這都不是今天讨論的重點。

今天讨論的是對行政領域改革的可能性。

一直以來,有種說法,即是現代人均财政供養人口較古代有大幅度增加。

按照2009年的資料計算,大陸的财政供養比(财政供養人口與總人口的比值)約為1︰23.5,而西漢為1︰7945;東漢為1︰7464;唐朝為1︰2927;元朝為1︰2613;明朝為1︰2299;清末為1︰911;1949年為1:294(也有說1:600)。

哪些屬于财政供養人口呢?

有公務員,部分事業機關及相關組織從業人員,其中又有大量的教師和醫護人員,以上機關的工勤人員,以及服務外包人員。

軍隊、警察等等。

在過去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相關的供需沖突還不太明顯,但近年來經濟發展放緩,尤其是這幾年抗疫的支出巨大,各個地方财政壓力巨增,在财政收入本就偏低的中西部地區尤其突出。

前幾年,财政通過壓縮“樓堂館所”建設,通過嚴格控制公車使用、公務接待等,大幅減少了不少容易造成浪費的支出。

人工智能或将極大改變中國發展格局

但其實,還有一個領域也是剛性的,這就是人員供養方面的費用。

筆者有一個朋友在某地方壟斷國企工作,他們收入高,工作可以說非常輕松,具體怎麼輕松都不好描述,自行腦補吧。

還有就是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随着金稅四期的上線,以往熱鬧的稅務征收大廳變得冷清了許多,企業通過自助機具和手機即可實作辦稅,據說,下一步發票都要電子化,你看,那些僞造發票的要瑟瑟發抖了。

下面讨論的内容是個人想法,但或許是大的趨勢。

大陸共有34個省級區劃,333個地級區劃,2844個縣級區劃,41658個鄉鎮級區劃,662238個村級區劃。

這樣的格局大概已經運作了數百年了,可是随着科技進步,無論是行政管理還是行政服務,工作效率和通勤便利度都大大提高了。很多工作被各種人工智能所替代,比如,交通違章、城管執法一條龍服務。

是以,未來的變化可能會是這樣。

第一,一些大的省級行政機關可能會分為稍小的機關。現有的34個省級行政機關擴大到50個左右。

第二,中級區劃采取适應性調整,對應省級機關的增加,地級區劃相應增加,而縣級區劃則相應減少。

第三,基層區劃大量減少,鄉鎮、村級區劃大量合并。

人工智能或将極大改變中國發展格局

可以看到,通過重大區劃改革,使得區劃機關較大幅度減少,管理和服務效率大幅度提高,财政負擔一定幅度減輕。

應當認識到,政府通過大量投入智慧政府建設,其目的不僅僅是提高服務效率,更重要的是要替代簡單勞動。

可能有些朋友看到這項建議後有意見了,這不是砸鐵飯碗嗎?

這就是現實。

人工智能或将極大改變中國發展格局

顯然,改革改革,改到了硬骨頭,要見真章了。

當然,這隻是在下的一個簡單的研判,如果真要實施,必然需要穩步推進。

其邏輯和由于現代人醫療健康水準提高,壽命延長,退休年齡延遲是科學合理是一個道理。

時代在發展,未來會怎樣都不知道。

在具體實踐中,還是要及早規劃,穩步推進,關鍵是要保障既有人員的合法權益和合理訴求,比如采取常用的新老劃斷和隻出不進的方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