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作者:華聲線上

6月9日,智能媒體設計重磅盛會——“AIGC 應用大時代開啟與設計學專業變革”高峰論壇暨第二屆專委會成立大會(以下簡稱“AIGC高峰論壇”)在福州網龍網絡科技總部舉行。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據悉,本次AIGC高峰論壇由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網絡科技與智能媒體設計專業委員會、教育部“數字媒體藝術”虛拟教研室主辦,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網龍網絡公司承辦。會上,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健,海峽都市報社長兼總編輯黃少鶴,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會長、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黃心淵,網絡科技與智能媒體設計專委會主任呂欣出席并緻辭。全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網絡科技與智能媒體設計專業委員會第二屆理事會在論壇期間正式成立。

高峰論壇上,來自清華、中傳、北航、北理工、同濟、北師大、江南大學、西安美院、《傳媒》、澳科大等國内外專家學者,騰訊、百度、科大訊飛、小米、曠視科技、小冰公司、英偉達、微軟、Stability AI等中外科技企業代表,共同圍繞AI與創意産業的關系、AI對教育領域的影響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讨,設計學及AIGC領域的碩博研究所學生超百人參與了會議。

首先是緻辭嘉賓的分享呈現:

産學研創融合 推動文化數字化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健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健在開場緻辭中談到,AIGC技術迅猛發展,給設計教育領域帶來深刻的影響和廣泛的機遇。他提出了幾個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這場巨變中,我們怎樣才能保持設計在文化傳遞中的有效性?如何兼顧全球視野與地方特色的平衡,實作文化觀念的抽象性與設計實踐的具象性的統一?他指出,此背景下,我們更需要推動“産學研創”深度融合,通過新思維、新方法和新模式,實作文化數字化戰略,實作數字中國與文化強國。

“百萬數字人計劃”普惠百姓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海峽都市報》社長兼總編輯黃少鶴

《海峽都市報》社長兼總編輯黃少鶴在緻辭中表示,AI技術重構了輿論場規則,輿論生态、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也讓媒體人更加深刻地去思考人工智能究竟如何影響媒體傳統的生産鍊條,如何催發發展的全新範式。他透露,海都報今年将與研究機構及技術平台聯合,依托1400萬粉絲推出“百萬數字人計劃”,通過技術普惠,讓老百姓低門檻甚至零門檻地擁有“數字人分身”,讓普通人切實感受并且參與到元宇宙技術發展的時代洪流中。

培養教師團隊 精準化培養人才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會長、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黃心淵

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會長、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黃心淵在發言中介紹了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的曆史緣起,以及專委會的成立背景。他表示,近年來,大陸智能媒體生态飛速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正在悄然經曆着一場全産業鍊的深刻變革,希望新一屆專委會能夠繼續聚焦需求,服務教師,精準化為相關行業提供優質的科研服務與人才支援。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網絡科技與智能媒體設計專委會主任呂欣

新當選的網絡科技與智能媒體設計專委會主任呂欣教授表示,生成式AI的快速崛起,正推動AI從識别、感覺世界到了解、生成、創造世界的躍遷。它正在帶來人類知識存儲與使用的新範式,帶來人機互動與數字内容生成的新模式,帶來人機共創與個性化教育的新方式。未來專委會将會努力做到“破壁”、“賦能”和“分享”。整合企業界與學術界優質資源,促使雙方優質的教育與人才資源流動起來;即時總結和提煉行業與學術前沿知識,打造系統專業課程,賦能教師職業發展;通過開展行業分享會、學術論壇、工作坊和打造“海綿課堂”“幹果兒學院”等學習平台,讓優質科研與教育内容實作社會分享。

接下來是主題演講嘉賓的精華内容:

網龍劉德建:AIGC激發無限創意與新美學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網龍網絡公司董事長劉德建博士用AI虛拟形象作主題演講)

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授級進階工程師,國際智慧學習環境協會主席劉德建表示,AIGC的飛速發展帶領我們進入了人工智能驅動的創意大爆炸時代。如何不遺餘力地擁抱和推廣AIGC,讓更多企業和個人都能學習并享受到AIGC帶來的賦能和紅利,既是本次峰會的目标,也是未來每個人需要長期關注和研讨的方向。他介紹說,目前AIGC已廣泛運用在網龍的遊戲、數字教育等各項研發中,它在設計、教育、數字孿生等領域都發揮着巨大的作用。“通過人與人工智能的合作,我們将進入一個無限可能的創意領域,探索出遠超以往想象的創新和美學。”

小冰公司謝文硯:未來15年屬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數字人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小冰公司戰略合作總監謝文硯作主題演講)

小冰公司戰略合作總監謝文硯從“起源、認知、探索、未來”四個方面介紹了小冰公司在大模型、AIGC、AI Being等前沿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成果。

謝文硯引用圖靈獎得主楊樂昆在2023智源大會上的觀點,認為人工智能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世界模型,第二個是Reasoning Learning,其三是基于大模型,将複雜任務進行了解,并拆分成簡單任務後分層處理。而在第三點上,小冰已經做了許多嘗試。

目前大模型、AIGC和AI Being已落地的産品和解決方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面向企業,将智能算力和大模型的能力,注入到現有的平台級産品裡,提供各個To B場景的服務。以微軟Azure+OpenAI、Amazon的Bedrock+Titan,阿裡的靈駿+通義千問為代表,擺明了要延續雲計算時代的優勢,先把賣水的錢掙了。

第二類是面向最終使用者,提供現有産品的更新體驗。代表是微軟的New Bing+GPT4,谷歌的Google+BARD,阿裡的釘釘+魔法棒,位元組的飛書+MyAI,金山辦公的WPS+WPS AI等。

第三類是面向企業和最終使用者,提供基于大模型底座,具有多種AIGC能力的人工智能數字人,具有可互動、有情感、生動自然、多樣性的特點,能在不同的智能裝置、智能界面和場景中,成為每個最終使用者獲得知識、服務、情感陪伴的第一入口。以小冰公司的XLLM+AIGC工具集+AI Being為代表。

“從底層技術發展來看,随着硬體的算、存、網成本大幅降低,AI晶片成本大幅降低,大模型的成本的大幅降低及輕量化,可以讓開發者更加可用,prompt層更加易用,最終使用者更加愛用。那麼數字人等的生産制造成本和應用會達到臨界點,讓未來每個人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數字化身,未來就會到來。”謝文硯表示,過去15年屬于雲計算和移動網際網路,未來15年屬于混合異構的智能算力、大模型、AIGC和數字人,全新的智能時代即将來臨。

曠視愛有禮:迎接多模态大模型時代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曠視科技雲服務事業部算法總監、主任研究員愛有禮做主題演講)

曠視科技雲服務事業部算法總監、主任研究員愛有禮以《淺談 AIGC 背後的基本算法原理》為主題,從生成文字、生成圖像及視訊、圖文并茂、生成音樂及多模态四個方面展開,對AIGC背後的基本算法原理和應用方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他表示,在生成文字方面,AI2.0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東西,相當于是無監督學習,用到自回歸的模型。AI1.0 時代,公司做很多東西都需要去标注,找很多人,是以耽誤時間。AI2.0時代則免去了人工标注的方式。在生成圖檔方面,常用的著名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對抗神經元網絡來生成圖像的GAN,實時性好;另一種是通過擴散模型來生成圖像的diffusion model。在圖文并茂方面,Transformer逐漸統一了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計算機視覺CV,這給文字跟圖像對齊提供了可能性;目前除了文字引導圖檔生成以外,還有圖檔引導圖檔生成的算法,例如ControlNet。在多模态方面,多模态的秘密在于大模型的傳入其實既不是文字、也不是圖像、也不是聲音,而是文字、圖像、聲音變換到一個對齊後的均一高維空間裡的信号,是以可以實作圖文交錯的輸入。

他指出,随着算力不斷提升,語言模型已經從最初基于機率預測的模型發展到基于 Transformer 架構的預訓練語言模型,并逐漸走向多模态大模型時代。“相信不久的将來,AI很可能會拿起畫筆去畫一幅實體世界的圖像,而這些都是生成機器指令來實作的。”

StabilityAI鄭屹州:好奇心是新的社群範式的驅動力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StabilityAI 技術産品總監作主題演講)

StabilityAI 技術産品總監、Disco Diffusion 等開源項目貢獻者鄭屹州對跨模态開源基礎模型為社群範式帶來的變革進行深度介紹。

他認為,跨界、普惠、開源的基礎模型改變了社群的範式。打破文本和圖像之間邊界的模型,以及跨專業、跨學科的社群讓生成式AI“跨界”破圈;易用的模型讓視覺傳達的門檻前所未有的降低,“普惠”大衆;方法透明,人人可用,全程開源和擴充簡單的“開源”模型讓生态前所未有的繁榮。他也展開讨論了新時代下社群中個體參與者與AI的關系,以及社群成員間的動态;社群成員和AI形成“群體創意”和“群體智能”,一同推進領域發展。

鄭屹州表示,好奇心是新的社群範式的驅動力。如何維持好奇心并把好奇心投入到這個領域中去是接下來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英偉達何展:具生智能或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形态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NVIDIA中國區Omniverse Lead何展作主題演講)

NVIDIA中國區Omniverse Lead何展從核心技術、發展趨勢、落地成果幾方面闡述了LLM 大規模語言模型和生成式 AI 時代下,科技融合時代下的數字内容生産變革。同時,還介紹了計算機圖形圖像級的最新進展,以及下一代人工智能可能的形态——具身智能。

何展認為,發展人工智能的意義在于能夠讓機器造福人類,協助處理事務,提高生産力;更進一步則是讓AI進行創造,推動科學研究的進展。而這一切的前提是:要讓機器了解人類社會,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就是具身智能。“具身智能簡單來說就是AI的大腦加上軀體。它能夠跟我們生活的環境進行互動,進而展現出智能行為。”他認為,AI的軀體其實并非是最重要的,核心應該是發展AI大腦,打通人機互動方式,讓AI能夠主動感覺實體世界,拟人化的思維路徑才能做到人類期待的行為回報。機器視覺和多模态大模型正是開啟這個世界的兩把鑰匙。

面對AI新紀元挑戰,何展提出了三點建議,他表示,我們首先要增強體魄,用一個清醒的頭腦去了解認識AI;其次,要不斷學習進步,了解前沿技術和工具;最後,時刻保持人類的創造能力,去不斷探索發現新的“綠洲”。

北師大蔡蘇:AI+AR創新教育範式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蔡蘇作主題演講)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蔡蘇以《ChatGPT+AR 對教育領域影響的思考及實踐》為題,圍繞人工智能時代“以知識傳遞為核心的教育模式何去何從?”,探讨了教育領域的變革方向和發展趨勢,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培養新一代未來人才。

蔡蘇老師用了實際案例和現場互動生動诠釋了AI對教育範式的沖擊和創新。首先,他用“你和一條龍、機器貓怎麼在太平洋的荒島上度過三天?”的題目為例,展示了六年級學生真人寫作和多個大模型寫作的結果對比。蔡老師認為:“AI在寫作的技法和遣詞造句上它是無可挑剔的,但它的文字缺乏個性、沒有感情。”其次,蔡老師現場示範了北京師範大學VR/AR+教育實驗室的AR數字人李白在接入ChatGPT後的互動體驗,展示了未來教育的可能場景。

蔡蘇指出,AIGC時代純粹擷取知識已不足以與人工智能競争,我們需要培養具備獨立思考和正确價值判斷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接受新事物、新技術,善用新技術,而不是排斥和恐懼,免于被時代淘汰;更重要的是,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學習品質,追求“難而深,少而精”的學習,以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和韌性。

科大訊飛郜靜文: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科大訊飛虛拟人業務部總經理郜靜文作主題演講)

科大訊飛虛拟人業務部總經理郜靜文以《AIGC助力内容生産應用分享》為題,從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出發,詳細介紹了科大訊飛近年來新技術在虛拟數字人領域的創新應用和成果。

郜靜文介紹,文本分析、語言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代碼能力以及多模态能力,是科大訊飛總結的通用人工智能的七大能力次元,也是星火認知大模型持續在優化更新的方向。目前,訊飛開放平台從“能聽、會說、能看、會認、能了解、會思考”對外開放559項人工智能能力及解決方案。基于星火認知大模型,科大訊飛拓展了英語口語陪練、智能車載助手、虛拟數字員工等解決方案。

具體到虛拟數字人解決方案,郜靜文表示,基于訊飛的AI技術賦能,目前虛拟數字人已實作了從聲音到形象的自動化建構技術。她指出虛拟數字人的三大需求場景分别為虛拟機器人(如虛拟客服、虛拟迎賓、虛拟助手)、數字分身、虛拟偶像,而打造出有人設、可傳播、可互動、可帶走的IP形象關鍵點及要點包括:講好故事做品牌、提煉符号推産品、做好使用者溝通新界面、通過代言及周邊等做好品牌生态。目前科大訊飛AI虛拟人已經廣泛應用于媒體、金融、智慧文旅、企業數字化、智慧政務、IP營運等多個領域。

小米劉靜:AIGC呼喚“以人為本”的智能設計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小米人工智能體驗設計總監劉靜作主題演講)

小米人工智能體驗設計總監劉靜從“以人為本”的使用者體驗出發,以小米AI智能助手設計實踐為例,闡述了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趨勢下,智能助手産品體驗設計的要點,同時分享了關于設計與技術、科技與人文在未來人才培養中的影響。

劉靜以“小愛同學”為例,通過“抛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生動剖析了智能硬體設計如何“讓複雜的操作變成一句話的事”。通過智能語音互動深入到更多場景和裝置,解決多裝置協同問題,建構手機語音助手打電話、發微信、找應用、搜尋音樂、天氣、日程等實用功能,解決GUI(圖形UI)與VUI(語音UI)混合互動問題。探索讓AI能夠感受并回報使用者的情緒……劉靜認為,人工智能是科技與人文的交彙,AI技術轉化創新互動體驗、催生新的互動形式,當技術跨越式發展時,産品設計将從“大刀闊斧”轉向“精耕細作”,設計師需要不斷打磨産品細節,讓智能産品具備豐富細膩的體驗。

劉靜表示AIGC帶來了挑戰更帶來了機會。挑戰層面,内容結果的準确性等安全問題凸顯,使用者研究、測試的難度增加,需要改進方法;機遇層面,高内容價值的創作仍然具有高價值,并将在AI加持下品質更高,AI幫助任何人将創意想法形成畫面,釋放了無限的創造力。針對AIGC時代的人才培養,劉靜認為,設計師需要盡快将AIGC納入設計工作流程,教育領域需要将技術知識融入設計學科,重點培養人才的四大能力:了解技術的能力、通過資料洞察分析的能力、運用AI工具的能力、結合技術實作創意的能力。同時,從教育源頭培養學生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想,做到心懷敬畏,關懷他人,用人文精神去制作産品,創造出更多“以人為本”的産品。

AI and NFT artist宋婷:藝術與AI工具不可分割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AI and NFT artist宋婷作主題演講)

AI and NFT artist宋婷從自身創意作品出發,介紹了AI、區塊鍊等新興技術與藝術的融會貫通,彰顯了強大的人文力量,以及女性藝術家的創作力量。

作為國際TOP級的數字藝術家,宋婷介紹說,多年來都在關注前沿資訊科技和藝術原生的結合,尤其是人與AI協作的探索。她認為,我們生存的世界是人類智能、人工智能、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四元并立體,将數字藝術和傳統美學進行二進制對立無意義。當下人類應該聚焦如何建立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之橋,讓二者都變得更好,而當今設計師也應該持續探索能夠引人共鳴的數字精神生活。

在數字藝術實踐分享中,宋婷表示,AIGC時代設計師一定要有工程師思維,從設計師到營造者的轉化。宋婷展示了運用AIGC工具生産圖檔、影片的方式及作品,她表示,用AI做影像,一方面是數字藝術作品也可以傳遞創作者不可替代的精神和靈性;另一方面也是擁有目前國内外前沿的大模型、AIGC工具及強大算力的支援。“AIGC時代,每一個設計從業者都不要給自己設限,持續探索數字藝術與人文精神的結合,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

Epic Games褚達:設計及美術職業重要性将提升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Epic Games中國區教育總負責人褚達從技術角度,介紹了Epic Games近年來在虛拟數字人、虛拟空間領域的實踐探索與技術應用案例,并分享了元宇宙表現形式、基礎構架,以及未來發展思考。

針對元宇宙的表現形式,褚達認為, 國外的元宇宙表現形式多數是以完全虛拟的形式,比如虛拟演唱會、虛拟釋出會;國内更傾向于虛實結合的形式,就是通過虛拟的形式來促進現實的一些相應的活動以及展覽的發展。而在元宇宙建立過程中,平台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虛拟數字人和使用者互動的場所。比如,基于堡壘之夜建構的數字娛樂平台,打造了體育賽事、時裝釋出會、汽車品牌釋出會等,還可以将好萊塢或漫威的角色引入虛拟平台,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平行世界。

在技術對設計學的影響上,褚達表示,随着元宇宙的高速發展,未來設計、美術相關職業重要性會進一步提升,将在新領域、新賽道,迸發出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未來,可以通過技術的賦能,讓平台與設計師攜手一起建立元宇宙空間。

同濟大學丁峻峰:構築未來科創教育體系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同濟大學副教授丁峻峰作主題演講)

同濟大學副教授、FabLab實驗室主任、FABO“數制”工坊創始人丁峻峰結合實踐經曆講述了人工智能時代對于未來人才培養的影響和思考。

丁峻峰介紹,教育界有個普遍共識,人才的核心素養包括"7C",即批判性思維/思辯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造與創新能力、跨文化了解及素養、資訊技術素養、自主職業規劃和自我學習素養,其中資訊技術素養已經成為核心組成之一。針對AIGC時代下,智能設計人才的培養,丁峻峰引用了“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清華大學教授柳冠中的觀點"理科是發現真理、解釋真理的系統;工科是解構、建構的技術;文科是是非道德的判斷;藝術是品鑒自然、人生和社會的途徑",他認為,設計是桌面,而理工文藝是支撐桌面的四根腿腳,未來的設計人才需要有這四個學科的支撐。

基于以上分析,未來我們到底需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丁峻峰認為,傳統教育系統中“以時間換高分”的思維亟需突破,如果用以前的方法來教育未來的孩子,這個其實就是剝奪他們的未來。人工智能時代下,應該構築未來科創教育體系,培養孩子主動探索的創造性,以及跨學科學習能力,讓他們突破思維禁锢,自由成長。

孿數科技印隽:AIGC在專業領域要有專業玩法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孿數科技元宇宙事業部總經理Rost印隽)

孿數科技元宇宙事業部總經理Rost印隽以《AIGC世代的設計變革與創新》為題,結合諸多實踐作品及案例,闡述了AIGC前沿技術的應用、虛拟現實技術應用崗位需求、AI人工智能繪畫等内容,同時,從多個次元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業态問題和社會倫理問題。

印隽通過諸多實戰案例,展示了AIGC在精确可控性層面的應用場景,通過AI制作品牌級的商業插畫,通過AI完成角色立繪、線稿上色、表情控制、場景設計;同時,展示了AIGC工具在生成時尚穿搭方案、裝修方案生成、與國潮設計結合訓練哪吒LoRA模型等的實戰案例。

AIGC的确帶來了更便利的創作環境和機會,但AIGC不應該隻是降低這個賽道的準入門檻,AIGC提高了對複合型人才的要求,作為專業賽道的從業者和教育者,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新的創作鍊路帶來的設計範式對業務和社會的影響。

針對AIGC版權問題,他表示,可口可樂、飛豬、林肯公園、鐘薛高等大量AIGC落地商用案例已經出現。AIGC本身隻是工具,是否有版權或著作權問題,取決于使用的人。但立法一定是落後于科技的疊代速度的,是以作為走在賽道前沿的從業者,現階段我們使用AIGC時,更多是要用道德準則來限制自己。

在AIGC給設計領域帶來的沖擊上,印隽認為,元宇宙時代的使命是建構新的人機互動場景,以及締造一種人與人的新的連結。新的互動形态和内容創作形勢,所影響的不僅僅隻是生産效率的提高。AIGC會改變生産力關系,會産生新的技術倫理問題,是以從業者不僅僅應該隻關注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和能力,我們需要建構的是一個更完整的人才生态和業态。

“會取代你的,不會是AI,而是會用AI的人。”

中傳吳卓浩:AI創造力将成個體的核心競争力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吳卓浩作主題演講)

面對今天快速發展的AI技術與應用,以及即将到來的AI時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情來幫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長呢?人工智能與使用者體驗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阿派朗創造力樂園聯合創始人吳卓浩,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展示了,兒童如何和AI互相學習、互相拓展、互相激發,形成奇妙的共創。

吳卓浩認為,對于青少年來說,盡早體驗AI科技、學習AI知識、上司AI共創是AI時代最重要的事。因為AI正在快速發展,沒有人可以回避。AI作為工具和夥伴能夠大幅降低青少年在各種學習初期的門檻,讓他們可以更專注在自己的思考和創意上;并且能夠有效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去嘗試和做出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這樣的共創可以在衆多領域、持續進行,讓每個孩子都能把自己的興趣特長與AI充分結合、獲得更好的成長。

吳卓浩強調,聚焦人機協作的“AI創造力”,将成為AI時代中人類的核心競争力,應從青少年培養開始,經過他和團隊多年研發的AI創造力培養體系也正在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圓桌讨論:AIGC應用大時代的破與立

圓桌讨論環節,在優格微度公關顧問(北京)CEO張麗錦的主持下,《傳媒》學術期刊主編楊馳原、西安美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張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與藝術學院副院長胡勇、騰訊CDC 品牌總監饒瑞、曠視科技設計總監馬騰、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孫國玉,就“論文是否能AIGC”“被AI失業”“技術與美術”“AIGC與版權”“AIGC應用時代是赢者通吃還是百花齊放”等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讨,就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共生共長關系進行了闡述。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圓桌讨論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圓桌主持人優格微度傳媒CEO張麗錦)

《傳媒》楊馳原:堵不如疏 建立AIGC監管機制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傳媒》學術期刊主編楊馳原)

針對目前普遍出現的“ AIGC寫作業、寫作文”現象,《傳媒》學術期刊主編楊馳原表示,應從兩個層面來看。

首先是短期來看,目前對于重度使用AIGC,由AI直接創作論文等現象需要排斥,論文是需要原創的。随着技術和資訊管道的擴充,學術期刊除了在知網查重外,針對在微信公衆号等平台直接扒論文的現象,都在不斷擴大資訊源,但目前反AIGC論文的技術還沒有加上。

其次從長遠來看,GPT技術将會被廣泛應用,人們創造技術是為了應用它,而不是限制使用。堵不如疏,未來建立完善的AIGC監管機制,論文考驗的最核心不是“獨立完成”這個能力了,而是靈活運用技術工具的能力。

西安美院張犁:培養“AI+”思維應對“被AI失業”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西安美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張犁)

AI造成的失業危機,職場人該如何應對?西安美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張犁認為,與其焦慮不如主動擁抱變化。随着AI技術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盡管一些重複性、機械性的工作,或許會逐漸被AI取代,但許多新的職業和崗位也将湧現,為年輕人提供更多職業選擇和機會。

對于如何應對AI沖擊波,張犁強調,一方面要加強自身職業規劃,提升素質;另一方面,要培養“AI+”思維,跨界融合碰撞出新火花。

北航胡勇:技術與藝術并進 AIGC不是培養“參數俠”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與藝術學院副院長胡勇)

對于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藝術能力和技術能力哪個更重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與藝術學院副院長胡勇認為,二者都非常重要,北航一直在探索技術、藝術跟設計的交叉融合:一方面,從2010年起,當計算機深度介入到藝術設計時,我們就開始談“計算設計”,給學生教授程式設計思維及适合藝術設計的程式設計工具;另一方面,在AIGC時代,要警惕設計專業不是培養“參數俠”,不是寫好Prompt就行,藝術能力是基礎。當下設計學科的課程體系應該建立在計算機語言和人工智能語言之上,而教育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這些工具剝離,把最本質的知識帶給學生。

中傳孫國玉:數字媒體人才需具備四種能力三種素養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孫國玉)

面對AIGC技術對數字媒體行業的影響,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孫國玉認為:“未來一個好的設計師,第一做得了設計,第二寫得了代碼,第三搞得了産品,第四玩得了AI;要具備三種素養:科技素養、人文素養、設計素養。”她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要培養人機協作的能力和意識,具備智能思維;二是要了解基于AI的設計方法,探索和運用新工具;三是掌握了解AI技術背後的設計原理,以更好地運用工具,解決真正的問題;最後一點是,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秉持“以人類為中心”設計理念,真正承擔起社會責任,在AI技術的浪潮中迎風前行。

騰訊饒瑞:AIGC版權問題,可以與版權提供方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騰訊CDC使用者研究與體驗設計部CDC 設計&品牌總監饒瑞)

騰訊使用者研究與體驗設計部CDC 設計&品牌總監饒瑞以騰訊對于圖檔、音視訊等的版權實踐和政策為例,闡述了AIGC時代出現的版權問題。他認為,作為使用AIGC技術的企業,不應在創作端限制使用,畢竟使用者不知道生成的内容是否侵權,可以嘗試采取先生成再處理的方式管理侵權問題,比如,與版權供應商探讨版權資料庫接口對外使用的方式,以確定AIGC内容合法合規的使用,這是與以往采買模式不同的基于新時代産物的新的商業模式。同時,饒瑞指出資料源自生産端,就像石油一樣,資料也是有主權的,是以鼓勵設計師們、高校老師學生們在版權的生産端進行更深度的研發和探索。

曠視馬騰:關注AIGC的資料增廣價值

AIGC智能創作時代來臨,将迎來哪些變革與機遇?這場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這樣說

(曠視科技設計總監馬騰)

曠視科技設計總監馬騰從三個方面介紹了AIGC的更多應用場景:一是AIGC與CV技術結合能夠更好将人與媒介連接配接,在基礎圖像視訊内容生成基礎上,CV可以把實體世界資訊作為AIGC的輸入源,更互動及定向的影響内容生成,提升使用者互動體驗;二是,在優化先有工作流方面,AIGC也發揮着廣泛作用,例如通過圖像生成簡化工業設計流程,用AIGC從線稿生産成片,替代傳統3D渲染,極大豐富創意及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馬騰強調了AIGC在AI生産端的價值,如用 AIGC 生成出來的圖像資料繼續作為模型訓練的資料集, 通過資料增廣,讓模型訓練更靈活更有效。

在公共問題“ AI GC應用大時代,是赢者通吃還是百花齊放?”上,圓桌嘉賓們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楊馳原認為,科技企業的“AI覺醒力”不同,技術關注、應用、疊代的速度與深度不同,将造成赢者通吃的局面。胡勇也表示,因占有算力、資料等資源的不同,創業公司與科技大廠存在差距,百花齊放有難度。饒瑞表示,未來不會有太多大模型存在,基本會是幾個大模型赢者通吃,而百花齊放可以了解為是萬花齊放,AI是一種基礎能力,會深度融合到方方面面,在未來大模型上延伸出的垂類模型或基于大模型基礎上建設的應用,一定會是萬花齊放的。馬騰相信,AIGC會促進使用者對更高品質的新體驗的追求,這會促進形成更複雜多元的産業鍊,未來在整個生産鍊路都會有AIGC會百花齊放的繁榮。張犁與孫國玉則從教育角度思考,張犁認為對于AIGC帶來的設計專業變革應該秉持開放性态度,教育工作者要響應教育數字化戰略,數智融合,培育複合型人才,讓百花可以齊放;孫國玉指出,中傳在設計學科交叉行列走在前沿,需要思考的是把研究成果做成平台,将知識、技能分享,用教育普惠促進AIGC應用的百花齊放。

在圓桌論壇的最後,與會嘉賓分别用一句話寄語AIGC應用時代:

AI 正在為我們建構一個全新的世界,今天我們正站在這個全新世界的門口。

——《傳媒》學術期刊主編楊馳原

用美好的創造創作未來的美好。

——西安美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張犁

有 AI 的加持一定會帶來美好的創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與藝術學院副院長胡勇

大家愛AI,一定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方。

——騰訊使用者研究與體驗設計部CDC 設計&品牌總監饒瑞

保持好奇心,讓我們奔跑;保持耐心和信心,讓我們跑得更遠。

——曠視科技設計總監馬騰

浪起清萍之末,風起微瀾之時,這個時代剛開始,更大的舞台等着我們。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孫國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