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江北區位于甯波市西北部,因為大部分地區位于渭江北岸。江北區轄7個街道1個鎮,其中慈鎮是江北區唯一的鎮,曆史悠久,曾是慈溪縣所在地。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慈鎮位于甯波市中部,江北區西北部,東與鎮海區、江北區錢江街、紅塘街接壤,南與海曙區相鄰,西與餘姚市接壤,北與慈溪市相鄰,面積102.57平方公裡。如今的慈鎮隻是一個普通的鄉鎮,很少關注這個鄉鎮,但慈鎮的曆史非常輝煌,周邊地區對經濟文化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慈城和慈溪市有"慈悲"字樣,他們有什麼關系嗎?誠然,慈鎮早已是慈溪縣城。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慈成的統治始于春秋越南之時的修行、曆史篇章。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方禹(方玄嶺的孫子)遷至縣南的福必山,判處章縣改為慈溪縣,屬于明州,慈溪以地名作此,慈城就是慈溪縣。從公元738年到1954年,慈溪縣的行政區劃經曆了許多複雜的變化,但1200多年來,慈溪市一直是慈溪縣的縣城。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1954年10月,慈溪縣從慈城遷至廬山鎮(今廬山街),慈溪鎮劃歸餘姚縣。1960年10月,慈城人民公社,當時的餘姚縣,劃歸甯波市(縣級市,今甯波),1961年9月,慈城公所成立,1962年12月,慈城公館被廢除。1984年10月,慈東鎮并入慈鎮,新慈鎮劃歸江北區。自1954年以來,慈鎮的隸屬關系經曆了慈溪-餘姚-甯波-江北。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慈城作為縣城的曆史已經不複存在,而"江南第一古縣城"叫慈城古縣城就是這段曆史的見證。

慈城古縣城鎮位于慈城中部,是慈溪市舊縣城,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現有縣是按照清光緒年間的"赤濟縣志"的詳細地圖重建的。古縣城南北、西、北、東環山,西有大寶山,北有石隅嶺、八眉山,東有東竹山,南邊是古縣城東西流背河。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慈城古縣城占地2.17平方公裡,南北長約2.015公裡,最寬東西向約1.575公裡,主要街道有南北走向的民主路、解放路、民權路、保亭北路、太湖路,以及東西向的新路、民生路、中山路、中國路。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解放路位于古縣城中部,南臨甯子西路,北至慈城縣,長約1.384公裡,沿鎮政府,主要有學校、銀行,以及大量的商鋪、餐飲場所,是古縣城最熱鬧的地區。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慈城古縣鎮文化史,儲存完好傳統生活方式結構,保留大量傳統建築,有30餘處地方被列入文化保護機關。在西區,有人民大會堂,桂花堂,市廟,劉家宣堂,太平天國府,周新芳樓;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在慈城古縣城的衆多景點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慈湖公園和孔廟。

慈湖位于慈城古縣城最北端的廬山山腳下,素有西子的縮影,是慈城的縮影。"好山繞藍螺絲,十瞬間慈湖赢東西更多。該湖也被稱為"湖",因為玉澤居住的三個國家和普濟寺,主要景點是石莧亭,水坑,伏必山等。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寺廟位于陸巷東路55号,布局完整,規模宏大,展現了儒家思想在傳統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遠影響,是浙江東部現存最完整的寺廟。

慈城風景秀麗,民風淳樸,交通便利,距甯波市中心僅10多公裡,地鐵4号線這裡設有慈城站。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甯波江北區有個鎮,曾是慈溪縣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