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空間技術(Geo-Spatial Technology)與納米技術和生物技術一起被列為當今最具發展前景的三大重要高新技術。
1972 Aiirborne Profile Recorder(APR) and Combined Blockadjustment
1980-1988 機載雷射雷達測量技術的可行性研究(美國、德國等)
1989-1990 Stuttgart大學研制成功雷射斷面測量系統(Ackermann教授)
1993年 德國首次出現商用機載雷射雷達系統TopScan(ALTM 1020),TOPOSYS
1999年 全球約有三十幾個商用機載雷射雷達系統
2001年 全球約有六十幾個商用機載雷射雷達系統
2001年至今 廣泛用于三維城市模組化、森林資源管理、海岸侵蝕監測、測繪等領域
随着機載雷射雷達測量系統的不斷增多,其使用者也會越來越多,資料量越來越大,迫切需要一套通用的實用化軟體來處理和分析機載雷射雷達測量資料,進而生産出各種滿足不同需要的數字化産品。目前機載雷射雷達的資料處理方面的多數研究還集中于對原始資料的過濾和分類,各種算法都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很成熟。
迄今為止,機載雷射雷達測量主要用于擷取大範圍高精度的數字地面模型(DTM)以及城市表面模型(DSM);測制帶狀目标地形圖;測繪線狀地物如電線等電力設施、輸氣管道線路或高速公路、城市排水管線、道路等;測制輸電線和電線杆(塔)線路圖、無線電遠端通訊中繼站線路設計;直接擷取森林地區真實地表的高精度三維資訊,生成林區DTM以及進行森林植被參數測定,并擷取森林垂直結構參數;海岸地帶地形測繪,包括沙丘和濕 窪地,監測海岸變化及動态侵蝕情況;高精度及高空間采樣密度的地形測量,如洪澇災害評估,大型采石場及煤田等大型堆積物的體積測量,生成采礦區DTM;生成城市地區的DTM和DSM,自動提取城市房屋和道路;三維城市景觀模型,并用于虛拟現實、城市規劃、自然災害實時監測;危險區域的測繪,如沼澤地及其他無法到達地區的測繪,如沙漠面積測繪,有毒廢物場及工業垃圾堆積的測繪;大地水準面的确定。具體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測制帶狀目标的地形圖
(2)災害調查與環境監測
(3)海岸地區測繪
(4)森林地區DEM的擷取及推求森林垂直結構
(5)城市三維模組化
摘自張小紅《機載雷射雷達測量技術理論與方法》緒論部分。
目前,測繪地理資訊局正在大力搞地理國情監測,機載雷射雷達測量技術的應用大有前景,隻是那些寫本子的人不懂技術亦不學習,隻顧說些沒有前景的話,到現在為止,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竟然沒有說中要害。用什麼來做什麼,都沒說清楚,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