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如何超過大多數人】

轉載:https://coolshell.cn/articles/19464.html

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标題,你一定對這篇文章産生了巨大的興趣,因為你的潛意識在告訴你,這是一本人生的“武林秘籍”,而且還是左耳朵寫的,一定有幹貨滿滿,隻要讀完,一定可以練就神功并找到超過大多數人的快車道和捷徑……然而…… 當你看到我這樣開篇時,你一定會覺得我馬上就要有個轉折,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需要付出和努力……然而,你錯了,這篇文章還真就是一篇“秘籍”,隻要你把這些“秘籍”用起來,你就一定可以超過大多數人。而且,這篇文章隻有我這個“人生導師”可以寫得好。畢竟,我的生命過到了十六進制2B的年紀,踏入這個社會已超過20年,舍我其誰呢?!

相關技巧和最佳實踐

要超過别人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尤其在今天的中國,更是簡單。因為,你隻看看中國的網際網路,你就會發現,他們基本上全部都是在消費大衆,讓大衆變得更為地愚蠢和傻瓜。是以,在今天的中國,你基本上不用做什麼,隻需要不使用中國網際網路,你就很自然地超過大多數人了。當然,如果你還想跟他們徹底拉開,甩他們幾個身位,把别人打到底層,下面的這些“技巧”你要多多了解一下。

在資訊擷取上,你要不斷地向大衆鼓吹下面的這些事:

  • 讓大家都用百度搜尋引擎查找資訊,訂閱微信公衆号或是到知乎上學習知識……要做到這一步,你就需要把“百度一下”挂在嘴邊,然後要經常在群或朋友圈中轉發微信公衆号的文章,并且轉發知乎裡的各種“如何看待……”這樣的文章,讓他們愛上八卦,愛上轉發,愛上碎片。
  • 讓大家到微網誌或是知識星球上粉一些大咖,密切關注他們的言論和動向……是的,告訴大家,大咖的任何想法一言一行都可以在微網誌、朋友圈或是知識星球上獲得,讓大家相信,你的成長和大咖的見聞和閑扯非常有關系,你跟牛人在一個圈子裡你也會變牛。
  • 把今日頭條和抖音這樣的APP推薦給大家……你隻需要讓你有朋友成功地安裝這兩個APP,他們就會花大量的時間在上面,而不能自拔,要讓他們安裝其實還是很容易的,你要不信你就裝一個試玩一會看看(嘿嘿嘿)。
  • 讓大家熱愛八卦,八卦并不一定是明星的八卦,還可以是你身邊的人,比如,公司的同僚,自己的同學,職場見聞,社會熱點,争議話題,……這些東西總有一些東西會讓人心态有很多微妙的變化,甚至花大量的時間去搜尋和閱讀大量的觀點,以及花大量時間與人辯論争論,這個過程會讓人上瘾,讓人欲罷不能,然而這些事卻和自己沒有半毛錢關系。你要做的事就是轉發其中一些SB或是很極端的觀點,造成大家的一睦讨論後,就早早離場……
  • 利用愛國主義,讓大家覺得不用學英文,不要出國,不要翻牆,咱們已經是強國了……這點其實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學習是比較逆人性的,是以,隻要你鼓吹那些英文無用論,出國活得更慘,國家和民族都變得很強大,就算自己過得很底層,也有大國人民的感覺。

然後,在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上,讓他們不得要領并産生幻覺

  • 讓他們混淆認識和知識,以為開闊認知就是學習,讓他們有學習和成長的幻覺……
  • 培養他們要學會使用碎片時間學習。等他們習慣利用碎片時間吃快餐後,他們就會失去精讀一本書的耐性……
  • 不斷地給他們各種各樣“有價值的學習資料”,讓他們抓不住重點,成為一個微信公衆号或電子書“收藏家”……
  • 讓他們看一些枯燥無味的基礎知識和硬核知識,這樣讓他們隻會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甚至直接讓他們失去信心,直接放棄……
  • 玩具手槍是易用的,重武器是難以操控的,多給他們一些玩具,這樣他們就會對玩具玩地得心應手,覺得玩玩具就是自己的專業……
  • 讓他們喜歡直接得到答案的工作和學習方式,成為一個伸手黨,從此學習再也不思考……
  • 告訴他們東西做出來就好了,不要追求做漂亮,做優雅,這樣他們就會慢慢地變成勞動密集型……
  • 讓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剩下的就是運氣,并說服他們去‘及時行樂’,然後再也找不到高階和高效率學習的感覺……
  • 讓他們覺得“讀完書”、“讀過書”就行了,不需要對書中的東西進行思考,進行總結,或是實踐,隻要囫囵吞棗盡快讀完就等同于學好了……

最後,在認知和格局上,徹底打垮他們,讓他們變成韭菜。

  • 讓他們不要看到大的形勢,隻看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做好一個井底之蛙。其實這很簡單,比如,你不要讓他們看到整個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改變人類社會的趨勢,你要多讓他看到,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有多苦逼,然後再說一下其它行業或職業有多好……
  • 宣揚一夜暴富以及快速掙錢的案例,最好讓他們進入“賭博類”或是“傳銷類”的地方,比如:股市、數字貨币……要讓他們相信各種财富神話,相信他們就是那個幸運兒,他們也可以成為巴菲特,可以成為馬雲……
  • 告訴他們,一些看上去很難的事都是有捷徑的,比如:21天就能學會機器學習,用區塊鍊就能颠覆以及重構整個世界等等……
  • 多跟他們講一些小人物的勵志的故事,這樣讓他們相信,不需要學習進階知識,不需要掌握進階技能,隻需要用低等的知識和低級的技能,再加上持續不斷拼命重複現有的工作,終有一天就會成功……
  • 多讓他們跟别人比較,人比人不會氣死人,但是會讓人變得浮躁,變得心急,變得焦慮,當一個人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辦法讓自己靜下心來,人會失去耐性和堅持,開始好大喜歡功,開始裝逼,開始歪門邪道劍走偏鋒……
  • 讓他們到體制内的一些非常穩定的地方工作,這樣他們擁有不思進取、怕承擔責任、害怕犯錯、喜歡偷懶、得過且過的素質……
  • 讓他們到體制外的那些喜歡拼命喜歡加班的地方工作,告訴他們愛拼才會赢,努力加班是一種福報,青春就是用來拼的,讓他們喜歡上使蠻力的感覺……
  • 告訴他們你的行業太累太辛苦,幹不到30歲。讓他們早點轉行,不要耽誤人生和青春……
  • 當他們要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更多的關注自己會失去的東西,而不是會得到的東西。培養他們患得患失心态,讓他們認識不到事物真正的價值,失去判斷能力……(比如:讓他們覺得跟對人拍上司的馬屁忠于公司比自我的成長更有價值)
  • 告訴他們,你現有的技能和知識不用更新,就能過好一輩子,新出來的東西沒有生命力的……這樣他們就會像我們再也不學習的父輩一樣很快就會被時代所抛棄……
  • 每個人都喜歡在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上找理由,這種能力不教就會,比如,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因為工作上沒有用到,等等,你要做的就是幫他們為他們做不到的事找各種非常合理的理由,比如:沒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得不到的那個事沒什麼意思;你沒有面好主要原因是那個面試官問的問題都是可以上網查得到的知識,而不沒有問到你真正的能力上;這些東西學了不用很快會忘了,等有了環境再學也不遲……

最後友情提示一下,上述的這些“最佳實踐”你要小心,是所謂,販毒的人從來不吸毒,開賭場的人從來不賭博!是以,你要小心别自己也掉進去了!這就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道理。

相關原理和思維模型

對于上面的這些技巧還有很多很多,你自己也可以發明或是找到很多。是以,我來講講這其中的一些原理。

一般來說,超過别人一般來說就是兩個次元:

  1. 在認知、知識和技能上。這是一個人賴以立足社會的能力(參看《程式員的荒謬之言還是至理名言?》和《21天教你學會C++》)
  2. 在上司力上。所謂上司力就是你跑在别人前面,你得要有比别人更好的能力更高的标準(參看《技術人員發展之路》)

首先,我們要明白,人的技能是從認識開始,然後通過學校、教育訓練或是書本把“零碎的認知”轉換成“系統的知識”,而有要把知識轉換成技能,就需要訓練和實踐,這樣才能完成從:認識 -> 知識 -> 技能 的轉換。這個轉換過程是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的,而且其中還需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這條路徑上有很多的“關卡”,每道關卡都會過濾掉一大部分人。比如:對于一些比較枯燥的硬核知識來說,90%的人基本上就倒下來,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智商,而是他們沒有耐心。

認知

要在認知上超過别人,就要在下面幾個方面上做足功夫:

1)資訊管道。試想如果别人的資訊源沒有你的好,那麼,這些看不見資訊源的人,隻能接觸得到二手資訊甚至三手資訊,隻能獲得被别人解讀過的資訊,這些資訊被三傳兩遞後必定會有錯誤和失真,甚至會被傳遞資訊的中間人hack其中的資訊(也就是“中間人攻擊”),而這些找不出資訊源的人,隻能“被人喂養”,于是,他們最終會被困在資訊的底層,永世不得翻身。(比如:學習C語言,放着原作者K&R的不用,硬要用錯誤百出譚浩強的書,能有什麼好呢?)

2)資訊品質。資訊品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資訊中的燥音,另一個是資訊中的品質等級,我們都知道,在大資料進行中有一句名言,叫 garbage in garbage out,你天天看的都是垃圾,你的思想和認識也隻有垃圾。是以,如果你的資訊品質并不好的話,你的認知也不會好,而且你還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有價值資訊的挖掘和處理。

3)資訊密度。優質的資訊,密度一般都很大,因為這種資訊會逼着你去幹這麼幾件事,a)搜尋并學習其關聯的知識,b)沉思和檢討,c)親手去推理、驗證和實踐……一般來說,經驗性的文章會比知識性的文章會更有這樣的功效。比如,類似于像 Effiective C++/Java,設計模式,Unix程式設計藝術,算法導論等等這樣的書就是屬于這種密度很大的書,而像Netflix的官方blog和AWS CTO的blog等等地方也會經常有一些這樣的文章。

知識

要在知識上超過别人,你就需要在下面幾個方面上做足功夫:

1)知識樹(圖)。任何知識,隻在點上學習不夠的,需要在面上學習,這叫系統地學習,這需要我們去總結并歸納知識樹或知識圖,一個知識面會有多個知識闆塊組成,一個闆塊又有各種知識點,一個知識點會導出另外的知識點,各種知識點又會交叉和依賴起來,學習就是要系統地學習整個知識樹(圖)。而我們都知道,對于一棵樹來說,“根基”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學好基礎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一份地圖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地圖的你隻會亂竄,隻會迷路、練路、走冤枉路!

2)知識緣由。任何知識都是有緣由的,了解一個知識的來龍去脈和前世今生,會讓你對這個知識有非常強的掌握,而不再隻是靠記憶去學習。靠記憶去學習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而對于一些操作性的知識(不需要了解由來的),我把其叫操作知識,就像一些函數庫一樣,這樣的知識隻要學會查文檔就好了。能夠知其然,知其是以然的人自然會比識知識到表皮的人段位要高很多。

3)方法套路。學習不是為了找到答案,而是找到方法。就像數學一樣,你學的是方法,是解題思路,是套路,會用方程式解題的和不會用方程式解題的在解題效率上不可比較,而在微積分面前,其它的解題方法都變成了渣渣。你可以看到,掌握進階方法的人比别人的優勢有多大,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掌握更為進階的方法和解題思路。

技能

要在技能上超過别人,你就需要在下面幾個方面做足功夫:

1)精益求精。如果你想擁有專業的技能,你要做不僅僅是拼命地重複一遍又一遍的訓練,而是在每一次重複訓練時你都要找到更好的方法,總結經驗,讓新的一遍能夠更好,更漂亮,更有效率,否則,用相同的方法重複,那你隻不過在搬磚罷了。

2)讓自己犯錯。犯錯是有利于成長的,這是因為出錯會讓人反思,反思更好的方法,反思更完美的方案,總結教訓,尋求更好更完美的過程,是技能更新的最好的方式。尤其是當你在出錯後,被人鄙視,被人嘲笑後,你會有更大的動力提升自己,這樣的動力才是進步的源動力。當然,千萬不要同一個錯誤重複地犯!

3)找高手切磋。下過棋,打個球的人都知道,你要想提升自己的技藝,你必需找高手切磋,在和高手切磋的過程中你會感受到高手的技能和方法,有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哇地一下,我靠,還可以這麼玩!

上司力

最後一個是上司力,要有上司力或是影響力這個事并不容易,這跟你的野心有多大,好勝心有多強 ,你願意付出多少很有關系,因為一個人的上司力跟他的标準很有關系,因為有上司力的人的标準比絕大多數人都要高。

1)識别自己的特長和天賦。首先,每個人DNA都可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比大多數人NB的東西(當然,也可能沒有),如果你有了,那麼在你過去的人生中就一定會表現出來了,就是那種大家遇到這個事會來請教你的尋求你幫助的現象。那種,别人要非常努力,而且毫不費勁的事。一旦你有了這樣的特長或天賦,那你就要大力地擴大你的領先優勢,千萬不要進到那些會限制你優勢的地方。你是一條魚,你就一定要把别人拉到水裡來玩,絕對不要去陸地上跟别人拼,不斷地在自己的特長和天賦上擴大自己的領先優勢,徹底一騎絕塵。

2)識别自己的興趣和事業。沒有天賦也沒有問題,還有興趣點,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年,Linus就是在學校裡對minx着迷了,于是整出個Linux來,這就是興趣驅動出的東西,一般來說,興趣驅動的事總是會比那些被動驅動的更好。但是,這裡我想說明一下什麼叫“真∙興趣”,真正的興趣不是那種三天熱度的東西,而是那種,你願意為之付出一輩子的事,是那種無論有多大困難有多難受你都要死磕的事,這才是“真∙興趣”,這也就是你的“野心”和“好勝心”所在,其實上升到了你的事業。相信我,絕大多數人隻有職業而沒有事業的。

3)建立進階的習慣和方法。沒有天賦沒有野心,也還是可以跟别人拼習慣拼方法的,隻要你有一些比較好的習慣和方法,那麼你一樣可以超過大多數人。對此,在習慣上你要做到比較大多數人更自律,更有計劃性,更有目标性,比如,每年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或技術,并可以參與相關的頂級開源項目,每個月訓練一個類算法,掌握一種算法,每周閱讀一篇英文論文,并把閱讀筆記整理出來……自律的是非常可怕的。除此之外,你還需要在方法上超過别人,你需要滿世界的找各種進階的方法,其中包括,思考的方法,學習的方法、時間管理的方法、溝通的方法這類軟實力的,還有,解決問題的方法(trouble shooting 和 problem solving),設計的方法,工程的方法,代碼的方法等等硬實力的,一開始照貓畫虎,時間長了就可能會自己發明或推導新的方法。

4)勤奮努力執着堅持。如果上面三件事你都沒有也沒有能力,那還有最後一件事了,那就是勤奮努力了,就是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了(參看《21天教你學會C++》中的十年學程式設計一節),我見過很多不聰明的人,悟性也不夠(比如我就是一個),别人學一個東西,一個月就好了,而我需要1年甚至更長,但是很多東西都是死的,隻要肯花時間就有一天你會搞懂的,耐不住我堅持十年二十年,聰明的人發明個飛機飛過去了,笨一點的人愚公移山也過得去,因為更多的人是懶人,我不用拼過聰明人,我隻用拼過那些懶人就好了。

好了,就這麼多,如果哪天你變得消極和不自信,你要來讀讀我的這篇文章,子曰:溫故而知新。

(全文完)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uglyliu/p/11076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