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紐西蘭螢火蟲洞穴裡發光的居然不是螢火蟲

作者:小熊的博物志
紐西蘭螢火蟲洞穴裡發光的居然不是螢火蟲

當你一腳踏入紐西蘭島的懷托摩洞穴(Waitomo Cave),如果是不知情的朋友,擡頭仰望或許就如同十九世紀的探險家一樣,以為看見了星空呢。

紐西蘭螢火蟲洞穴裡發光的居然不是螢火蟲

這些點點繁星的真面目其實是小真菌蚋(Arachnocampa luminosa),又稱作藍光蟲、紐西蘭螢火蟲、穴螢火蟲,不過雖然有螢火蟲之名,但他們其實隸屬于雙翅目的角菌蚊科(Keroplatidae),換句話說,比起鞘翅目螢科(Lampyridae)的螢火蟲,蚊子才是它們的親戚啦。

紐西蘭螢火蟲洞穴裡發光的居然不是螢火蟲

而這些在洞頂熠熠生輝的正是小真菌蚋的幼蟲,它們在洞頂吐絲織巢,并垂下長達40公分、多達七十條的粘絲,在一旁守株待兔等着哪個倒黴鬼一頭撞上,成為今天得來不易的晚餐。

紐西蘭螢火蟲洞穴裡發光的居然不是螢火蟲

有趣的是,大家常誤會這些絲線就像是LED燈泡一樣發着光,不過其實發光的是小真菌蚋通過化學反應在生物體内産生的光稱為生物發光,。這種現象存在于許多海洋或陸地動物以及真菌中,尤其是在細菌(弧菌科和腸杆菌科)、原生動物和某些動物身上。發光細菌通常會感染雙翅目蚊科(蠓科)中的矮蚊和有時也會感染蚊子的幼蟲(蚊科)。

紐西蘭螢火蟲洞穴裡發光的居然不是螢火蟲

生物發光是一種冷光,通常在特殊的組織或器官中産生,甚至有時液體發光會噴灑在捕食者上。在昆蟲中,生物發光主要在螢火蟲科甚為普遍,但在這個目中也知道在螢金龜科、食肉螢科、蚖科和雙翅目中存在發光現象。不過這種神奇的能力目前人類還不具備。

紐西蘭螢火蟲洞穴裡發光的居然不是螢火蟲

這些發光的昆蟲用它們的光來吸引雌性、提供營養,有時也起到防禦作用,因為螢火蟲的血液含有對捕食者非常有毒的糖苷。除此之外,這種發光還可能具有警示功能。在小真菌蚋幼蟲發出的藍綠色或簡單的藍色光似乎特别适合捕捉水生小型獵物。研究表明,這種發光在成年昆蟲之間的交流中起到了作用。

這種昆蟲的整個壽命為10到11個月,隻有幼蟲階段攝取食物,積累足夠的營養以在蛹和成蟲階段生存。蛹通過一根長絲垂直懸挂,長約15到18毫米。在這段時間裡,它保持發光狀态,而雄性的發光會在孵化前2到3天停止。蛹化持續12到13天,當成蟲從蛹殼中出來時,它會保持靜止直到它的翅膀幹燥。成蟲幹燥後能夠飛行,雌性成蟲在産卵初期失去發光能力。

小真菌蚋是一種小型雙翅目昆蟲,略大于蚊子大小。雄性比雌性更小更細。簡而言之,在幼蟲階段,發光吸引獵物,在成蟲或蛹階段,發光則吸引異性。

紐西蘭螢火蟲洞穴裡發光的居然不是螢火蟲

在攝影師長曝光的巧手之下,整個小真菌蚋的族群就像是在懷托摩洞穴美妙的星罩拱頂,閃耀着童話般的湛藍光彩。正如彼得·米爾沃德的一句話:“讓它們以它們的可怕和爬行來到這個星空閃爍的地球上——變成了引領我們前進的星星的閃爍光芒。”這些小小的生命向人類發出信号,讓我們見證着這一自然奇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