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蹻塑像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有兩位聞名天下的大盜。一位是魯國的盜跖(zhi),另一位是楚國的莊蹻(qiao)。盜跖的故事,已在《
盜亦有道:古代第一大盜柳下跖,怒斥孔子太虛僞
》一文中說過了。本文說說莊蹻的故事。
說莊蹻是大盜,其實有點冤枉。莊蹻本是楚國第22代君主楚莊王的後代,根紅苗正。隻是到了楚國第37代君主楚懷王時,莊蹻已屬于遠房宗親,享受不到多少福利了。不過,莊蹻是個難得的人才,善于領兵打仗。《荀子·議兵篇》中,把莊蹻列為與齊國的田單、秦國的商鞅、燕國的樂毅齊名的良将。遺憾的是,當時的楚懷王是一位昏庸的君主,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是以,棟梁之才莊蹻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公元前301年,秦國、齊國、南韓、魏國聯軍共同攻打楚國。楚懷王派大将唐昧(又作唐蔑)率軍迎戰。雙方在垂沙(今河南唐河縣)隔水列陣,相持了6個多月。後齊軍派精兵夜襲楚軍,斬殺唐昧。楚國慘敗,大片土地失陷,史稱垂沙之戰。戰後,楚國不得不向齊國屈服,被迫以太子熊橫為質,向齊求和。
楚國戰敗,令懷才不遇的莊蹻十分不滿。莊蹻一怒之下在楚國東部的越地發動暴亂,變身“大盜匪首”。莊蹻起兵作亂在許多史籍中均有提及。《荀子·議兵篇》記載:“唐蔑死,莊蹻起,楚分而為三四。”《商君書·弱民》中說:“唐蔑死于垂涉,莊蹻發于内,楚分為五。”意思是,唐蔑死後,莊蹻舉事,楚國一時四分五裂。此外,《韓非子·喻老》也記載:“莊蹻為盜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論衡·卷二·命義篇》則稱:“莊蹻橫行天下,聚黨數千,攻奪人物,斷斬人身,無道甚矣。”意思是,莊蹻的盜匪隊伍,在楚國橫沖直撞,胡作非為,勢不可擋。《呂氏春秋·介立》中還說:“莊蹻之暴郢也。”意思是,莊蹻的盜匪隊伍甚至一度攻入了楚國的都城——郢都(今湖北荊州市)。
壁雕:莊蹻王滇
莊蹻淪為大盜,實際上是被逼的。東漢王充在《論衡·本性篇》中說:“盜跖非人之竊也,莊蹻刺人之濫也。”意思是,盜跖并非真正的盜賊,莊蹻也非貪婪之人。隻是由于莊蹻在楚國長期受打壓,英雄無用武之地,才舉兵造反。平心而論,許多曆史人物,确實很難用“好”與“壞”來區分。
公元前299年,楚國被秦國狠狠地玩了一把。當時,秦國攻下了楚國八城,然後秦王寫信給楚懷王,約他到武關(今陝西商洛市境内)會盟。楚懷王長期被秦國欺負,當然希望同秦國講和,是以不聽屈原等人的勸告,決定前往武關赴約。誰知一到武關,就被秦國扣為人質。秦國逼迫他割讓黔中郡和巫郡贖身,但楚懷王甯死不從。三年後,楚懷王憂郁成疾,命喪秦國。顯然,楚懷王是被秦國活活玩死的。
楚懷王被扣留期間,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以割讓五百裡地給齊國為條件,得以回國繼承王位,是為楚頃襄王。楚頃襄王時代,秦國多次伐楚,楚國勝少敗多。鑒于楚國内憂外患,楚頃襄王決定招安縱橫江湖的大盜莊蹻。畢竟是王室宗親,血濃于水,莊蹻當了幾年大盜之後,選擇了歸順朝廷。
公元前280年,秦國攻打楚國,楚國被迫割讓上庸、漢北之地給秦國。公元前279年,秦國再攻楚國,奪取了楚國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市)。秦軍步步逼近,楚國郢都危在旦夕。這時,莊蹻主動請纓,要求率領一支精兵挺進滇地(今雲南貴州),建立敵後根據地。當時,巴蜀之地早已被秦國吞并,秦軍正對楚國黔中郡和巫郡虎視眈眈。如果此時在秦軍後方開辟根據地,不僅能使秦軍腹背受敵,而且可以趁機攻打秦國的巴蜀之地,進而分解楚國在正面戰場的壓力。這個大膽的計謀,無疑具有高超智慧和長遠眼光,很快得到了楚頃襄王的準許。
莊蹻于是領兵數千,從郢都出發,溯沅水(一說是沿長江)而上,進入黔中郡以西的且蘭、夜郎(都在今貴州境内),最終抵達了滇池(今雲南省昆明市)。滇池方圓三百裡,土地肥沃。周邊幾千裡都是富饒之地。莊蹻輕而易舉就占領了那裡,并将其納入楚國地盤。值得一提的是,《史記》和《漢書》都将莊蹻入滇誤為楚威王時期,實為楚頃襄王時期,在此糾正一下。
公元前277年,莊蹻在滇池建立根據地之後,打算傳回楚國商讨抗秦大計。但此時黔中郡和巫郡都已被秦軍占領,郢都也于先年被秦軍攻陷,楚國早已遷都于陳(今河南周口市淮陽區)。由于道路被阻隔,莊蹻及手下軍士不得不滞留于滇池。後來,莊蹻見傳回楚國無望,就在當地建立了滇國,自稱滇王,定都于今昆明市晉甯區晉城鎮。為籠絡人心,莊蹻主動改變自己的服飾,順從當地的習俗。莊蹻是以成為了史冊中内地開發雲南邊疆的第一人。
有趣的是,在雲南民間傳說中,莊蹻還當上了滇池女兒國的上門女婿。據說當時的滇池是母系社會,因莊蹻與滇池女王的公主相愛,滇池女王後來把王位傳給莊蹻,讓莊蹻當了滇王。滇國也是以變成了父系社會。在莊蹻上司下,滇國越來越強大。(文/謝志東)
古滇國墓葬群出土的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