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固态硬碟為什麼比機械硬碟快前言一、機械硬碟的工作原理二、固态硬碟工作原理三、機械硬碟與固态硬碟比較的弊端

固态硬碟為什麼比機械硬碟快

  • 前言
  • 一、機械硬碟的工作原理
  • 二、固态硬碟工作原理
  • 三、機械硬碟與固态硬碟比較的弊端

前言

随着固态硬碟的容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便宜,人們都在逐漸将自己的機械硬碟更換為固态硬碟,本文就簡要介紹下固定硬碟為什麼會比機械硬碟快?快在哪裡?

一、機械硬碟的工作原理

機械硬碟的主要結構就是馬達、磁盤、磁頭臂、磁頭等,機械硬碟在工作的時候,磁頭會懸浮在磁盤上面幾納米。磁盤面上有很多的小格,小格裡有很多的小磁粒,這些慈粒具有一定的極性,當慈粒的極性朝下的時候被當做0,極性朝上的時候被當做1, 這樣讀取磁頭就可以做到讀取資料了。而寫入磁頭,可以利用磁場改變慈粒的極性,這樣就可以做到寫入和改寫資料了。為了能夠精準定位資料所在磁盤面的位置,磁盤本身又被劃分了無數的扇區和磁道。假設有一個資料在第三磁道第六扇區上,那磁頭就會優先白擺動到第三磁道上面,然後等待着第六扇區轉過來,當第六扇區轉到磁頭下面的時候,就可以讀取資料了。

正是因為機械硬碟是利用慈粒極性來存儲資料的,是以機械硬碟又被我們稱之為磁盤。

二、固态硬碟工作原理

固态硬碟是量子力學的實際應用,它存儲資料的基本單元叫浮栅半導體,浮栅半導體的基本結構主要有四個:存儲電子的浮栅級、控制級、P級、原級與漏級,浮栅當中存儲着一定量的電子,電子數量高于1定的值就視為0,低于一定的值就視為1,往控制級施加電壓,原級和漏級如果能否導通,就說明浮栅中存在大量的電子,判斷為0,如果沒有導通,說明浮栅中不存在或者隻存在少量的電子,判斷為1,這樣就可以做到讀取資料了。而寫入或者改寫資料的時候,往P級施加電壓,就可以沖浮栅中析出電子,而往控制級施加電壓,就可以吸回電子。

固态硬碟的主要結構,處理顆粒,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件,主要。它控制着固态硬碟的資料流入與流出,并針對NAND顆粒裡的資料進行管理和配置設定。

三、機械硬碟與固态硬碟比較的弊端

相對于固态硬碟這種純電子的結構,機械硬碟是有很多弊端的:

機械硬碟的延遲很高,在讀取資料之前,需要先擺動磁頭臂到對應的磁道上,還需要等待扇區轉過來,盡管目前的機械硬碟大部分都是7200轉或5400轉,已經很快了,但是這連個操作依然會導緻大約十幾毫秒的延遲,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随機讀寫性能低些;如果資料是連續分布在機械硬碟的扇區上,那隻需要進行一次尋道就可以讀取了,是以即使是機械硬碟,連續讀取毒素也不會很慢;但是對于體積不大,但是數量衆多的分散性檔案,比如我們的遊戲、作業系統,他們都是由無數個幾十K幾百K或者幾兆的零散檔案組成,這種讀寫操作,由于單個檔案不大,很快就可以完成,但是要做到讀取完一個資料以後迅速找到下一個資料再進行讀取,然後再迅速找到下一個資料再讀取,一直這樣重複進行,是以這就十分考驗硬碟的尋道和尋址能力。如果資料随機分布在磁盤表面的各個部分,那機械硬碟就需要多次的尋找和尋址,而機械硬碟的尋道和尋址性能是在是太弱了,導緻性能大幅下降,而這又是最影響我們日常體驗的。因為我們大部分的軟體還有我們的作業系統,都是由這種無數的零散小檔案構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