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金融體系的必然崩潰及其結局(轉)

  中國金融體系的崩潰,已經被諸多學者視為必然發生的事件。究其原因,大抵包括:國有銀行體系的嚴重低效率和不良資産問題;資本市場的狹小和不規範;貨 币市場的缺乏;社會保障基金的經營不善;社會整體資本配置偏重于低效率的部門,而忽視那些真正創造價值的部門;政府能力過于強大,但是它不知道該如何用這 種能力改善中國的金融體系。

  

  時至今日,以上問題有哪些得到了解決?幾乎一條都沒有。值得慶幸的,僅僅是貨币市場逐漸在出現(以企 業短期融資券的誕生為标志),以及資本市場逐漸向健康方向發展(以國有股權改革為标志)。但是以上好轉的标志,很快被更多的壞消息淹沒。雖然三大國有商業 銀行先後上市,但它們的不良資産仍然衆多,效率仍然低下;社會保障基金的經營不善,已經到了接近破産的地步;政府的能力沒有削弱,反而越來越強大,而且它 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使用自己的能力了。

  

  如果股票市場在未來兩年内迎來一個大低迷的市場,受到打擊最嚴重的将是社會保障基金和保險資金。 早已搖搖欲墜的社保基金可能陷入崩潰的窘境,國家将不得不提取大量外匯存底以填補其虧空;如果要彌補社保基金的所有虧空,中國不僅将耗盡外匯存底,還将負 擔大量債務。與此同時,國有商業銀行的内在沖突将被激化,在所謂的流動性盛宴消失之後,它們将成為首先垮台的銀行。

  

  中國金融體系 的崩潰将首先來自美國民主黨政府的上台。民主黨一旦掌握政權,就将逐漸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使得流動性盛宴接近結局。日本利率的提高将從另一個角度解決 流動性過剩問題。全球的流動性被迅速擠出,傳回它們的根源——美國和日本。在中國享受了過長時間寬松環境的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将一個接一個的破産。

  

   中國政府早已忘記了自己的繁榮是由于美國的懶惰和日本的無能所導緻的。在繁榮時期,它沒有積累足夠的資本,或者僅僅以低效率(無風險利率)的形式積累了 部分資本。這些資本看起來數量驚人,但是考慮到中國作為一個“國有企業統治的國家”所擁有的大量隐性國家負債,例如國有企業的不良資産和地方的過度占有私 人資源,那麼這些資産簡直無法彌補負債。中國的破産将在美國恢複活力的同時完成。

  

  以上僅僅是我的個人觀點。我希望這一切都不要發 生。但是,中國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把太多資源配置到了效率低下的部門,整個金融系統充滿了混亂和荒謬的色彩。中國政府沒有用寶貴的黃金十年學會如何做 一個看不見的政府,反而津津滿足于自己過于強大的角色,以為自己可以征服世界。這樣的繁榮是不可持續的。

  

  到了本世紀中葉,我們的國家可能會完全恢複過來,并且真正建立一個偉大的金融體系——但不是現在,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