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讨論分享的同時,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現代波蘭地區的漏鬥燒杯文化社群占據的文化景觀中,出現了一種新的非凡的銅金屬制品類别,顯示出有點古老的技術模式。
Rudki型雙螺旋裝飾品以兩個扁平螺旋的形式排列,在中心連接配接成緊密的圓柱形連接配接,成為巴登文化綜合體社群共享的金屬加工實踐現象。
盡管蓋德爾本人承認普澤烏申和魯德基的裝飾品屬于新石器時代,但現在很明顯,蓋德爾提出的類型學名額過于籠統,這種對雙螺旋裝飾類型學的過度概括導緻了對其非新石器時代年代的強烈信念。
重要的是要強調,除了現代波蘭地區TRB社群所占據的那些之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泛歐洲新石器時代居間地報告過Rudki型DSO。
在讨論關于TRB金屬加工實踐的目前知識狀态時,缺乏任何确鑿證據支援維斯杜拉河和奧得河盆地的當地新石器時代社群引入銅加工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ED XRF分析了螺旋飾物的元素組成,并使用MC-ICP-MC進行了鉛同位素分析。
化學成分分析:ED XRF
分析對象的化學成分是通過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在AGH科技大學曆史層研究中心實驗室使用配備有钼X射線管和Si漂移探測器,在5.9 keV時分辨率為150 eV。
使用的分析條件為44.6 kV、5.9 mA和180s的有效時間,ED XRF量化是使用基本參數程式FP+進行的,用于合金的元素分析。
鉛同位素分析:MC ICP MS
從飾品中收集了五個樣本,使用Thermo Scientific Element XR扇形場ICP-MS儀器測定溶液的Pb濃度,以計算MC-ICP-MS測量的稀釋度;将30 μg/l Tl作為内标添加到标準品和樣品中用于品質偏差校正計算。
Pb同位素比率是使用Thermo Scientific Neptune MC-ICP-MS測定的。根據羅素定律,基于NIST SRM 981普通鉛标準的重複測量,針對基于Tl的品質歧視對由此獲得的原始樣本比率進行了校正;2個σ不确定性優于ca。
微量元素表征
ED XRF分析表明,Rudki型DSO由未精煉的銅制成,在所有情況下,飾品中測得的鐵含量均低于0.1 wt%,這與Junghans等人報告的化學成分一緻;在所有情況下,鉛含量均低于0.25 wt%,這對于在歐洲發現的最早的銅制品來說是非常典型的。
鉛同位素分析的解釋
對古代金屬來源的鉛同位素研究依賴于通過直接比較不同礦山礦物的可用鉛同位素資料和從古代人工制品樣本中獲得的資料來識别古代用于生産金屬的礦床。
資料的解釋基于幾個步驟:
确定考古文物可能來源的初始階段包括:
為每個人工制品尋找所有三種鉛同位素比率都相同的礦石樣品,這是使用TestEuclid程式搜尋涵蓋所有礦石資料的資料庫來完成的。
在二維鉛同位素圖上繪制人工制品的鉛同位素比率,這些圖允許考慮來自不同礦床的分析礦石組相對于由代表考古文物的LI比率形成的組的互相位置。
分析資料解釋過程的第二階段考慮了金屬可能來源的更廣泛情況,包括:
一.拒絕在地球化學或年代學基礎上無法為這些人工制品提供銅的礦床。
二.與來自同一地區的當代人工制品的鉛同位素和元素資料的比較。
Schreiner分析了來自斯洛伐克的六件新石器時代銅基人工制品的鉛同位素組成,所分析的雙螺旋飾品的化學成分與斯洛伐克的銅螺旋飾品大體相似,他們的分析表明它們是由非常純的銅制成的。
波蘭出土的雙螺旋飾品含砷量較高,這意味着斯洛伐克和波蘭的手工藝品并非由同一批次的礦物制成。
制造技術
所分析的人工制品被設計為具有非常相似的形狀和尺寸,這在形成扁平螺旋和一種圓柱形連杆的圈數中清晰可見。
宏觀觀察表明關節區域存在于形成扁平螺旋的轉彎處,接頭的形式是與杆的中央部分重疊的薄形邊緣,表明新石器時代的金屬勞工可能已經使用狹窄的接頭來組合各個在他或她開始盤繞所得的銅棒之前,将銅棒分成一個部分。
Rudki類型的DSO在技術上是連貫的,并且表明了一個五步的chaîne opératoire實施,微觀結構分析的結果對上述結論做出了重大貢獻,這種技術方案與形成狹窄接頭的階段相關。
因為金屬勞工必須找到一種将單個銅錠機械組合成一個部件的方法,并確定這種連接配接的耐用性和強度。
一般的形态特征不允許在新石器時代和LBA/EIA雙螺旋裝飾之間進行明顯的技術區分,從這項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為生産雙螺旋裝飾品準備起始材料的技術是定義Rudki型和後來的螺旋金屬制品之間技術差異的決定性因素。
95.4%機率分布結果提供的74.9%可能性情景顯示了DSO在Kałdus沉積的兩個可能日期:一個是DSO在公元前3510到3420 cal BC之間沉積在Kałdus。
另一個也可能是3390–3350 cal BC日期範圍;然而,涉及長期金屬循環并是以延長金屬的社會壽命的不同模型也是可能的,但不适用于分析的裝飾品,因為在巴登之前沒有雙螺旋裝飾傳統,也沒有在陶瓷容器上切割雙螺旋裝飾圖像。
此外,Rudki型DSO在技術上是連貫的,狹窄的接頭很可能是巴登螺旋金屬制品的标志。
調查結果可用于表明雙螺旋飾物流入現代地區的TRB環境波蘭具有冶金地平線的标志,這一結論也得到了陶器的定居模式和風格的支援。
波蘭的一位考古學家通常使用公元前3650–3100年的廣泛範圍來确定巴登銅金屬制品的年代,但不能确定14 C年代,但對于來自Przeuszyn和Rudki寶藏的DSO,現在似乎有理由将它們的年代位置更改為3510–3350 cal BC。
回到新石器時代
來源和可能的(再)分銷管道
本文讨論的雙螺旋裝飾品的空間分布可以支援這樣的假設,即它們可能是在維斯瓦河和奧得河盆地内的一個或多個作坊中制作的。
此外,分布模式與喀爾巴阡盆地Rudki型DSO的缺失之間的明顯沖突不應該在這裡用作argumentum ex silentio提供支援其當地TRB來源的直接證據。
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Rudki型DSO分布網絡中缺少西裡西亞和庫亞維亞中心,因為這些地區在将巴登文化傳播到TRB的北部居所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
這些人工制品的缺失,可以部分地了解為巴登南部社群将維斯瓦河路線和喀爾巴阡山口作為金屬流動的配置設定管道;或許,可以合理地預期雙螺旋裝飾品首先出現在桑多梅日高地的TRB社群,并從那裡進一步重新配置設定。
沉積環境和囤積模式
需要強調的是,來自Kałdus、Przeuszyn和Rudki的寶藏被納入了TRB社群在當地主要定居點附近建立的文化景觀中。
這也得到了來自Bytyń的著名新石器時代寶藏和一把來自Pamiątkowo的扁平銅斧的支援,這些斧頭是在Rudki附近發現的。在Kałdus寶藏中發現的還願産品的配置為深入了解Rudki型DSO的囤積模式提供了重要資訊。
Kałdus的新石器時代寶藏的一個顯着特征是奉獻包,表明一種囤積模式,其中包括存放Rudki型DSO以及被斬首的雙耳瓶的頸部碎片和一個小的梳狀帶裝飾的燒杯。
值得注意的是,Kałdus的叙事場景實際上可能代表了一輛馬車模型,這些馬車可追溯到古典巴登時期。
有趣的是,大多數與Boleráz傳統相關的馬車模型都有一個帶平底闆的馬車箱,沒有任何車軸或車輪的迹象,例如在Radošina發現的那種。
在這種情況下,Kałdus的馬車與經典的巴登陶瓷馬車模型的相似性可能表現為所得放射性碳日期與車軸和車輪可能的方式之間的沖突,可能描繪在Kałdus的雙耳細頸瓶上。
雕刻在卡爾杜斯雙耳細頸瓶上的圖案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可能代表馬車模型,還在于它可能受到雙螺旋裝飾形狀的啟發。反過來,這可能會暗示Rudki型DSO可能的佩戴方式,建議用作胸飾。
巴登螺旋金工包
考慮到巴登金屬制品從TRB-MES III開始的整個空間分布的全譜,可以注意到在巴登文化綜合體中有一定的螺旋裝飾傳統。
這使得勾勒出巴登螺旋包成為可能其中包括臂章,就像在Bygholm或Rudki和Skarbienice的寶藏中發現的臂章,以及所謂的Hakenspiralen和Brillenspiralen。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這樣的包裝現在必須由Rudki型雙螺旋飾物補充,導緻TRB社群與巴登文化環境之間更緊密合作和融合的文化過程的機制和動力,很可能是由北歐平原社群對金屬制品的強烈需求産生的。
事實上,考古資料證明,巴登文化包在幾乎整個TRB居間的出現與砷銅的顯着消耗是同時代的。這些過程的典型例子是在波蘭發現的Bytyń型扁軸和銅匕首,它們反映了向TRB占領的領土提供穩定的金屬供應。
必須提及的是,在波蘭TRB社群引入巴登金屬制品包的同時,一些外國宗教習俗也被吸收,包括允許火葬死者的新葬禮儀式。
顯然,銅金屬制品流入新石器時代歐洲北部邊緣不僅僅是金屬的進入,而且它也可能是促進将一些新文化元素引入現代地區居住的TRB社群的催化劑。波蘭并導緻他們身份的重要變化。
我們認為,此處呈現的結果有助于打破關于該地區公元前4千年中期銅金屬制品消費模式的刻闆印象。
參考文獻:
Adamczak K, Kowalski Ł, Bojarski J, Weinkauf M, Garbacz-Klempka A (2015a) Eneolithic metal objects hoard from Kałdus, Chełmno commune, kujawsko-pomorskie voivodeship. Spraw Archeol 67:199–219
Adamczak K, Kowalski Ł, Garbacz-Klempka A, Dobrzański K (2015b) Siekieromłot typu Szendrö z Karłowic Małych, woj. opolskie w świetle analiz archeologicznych i metaloznawczych. Śl Spraw Archeol 57:81–92
Anthony DW (2007) The Horse, the Wheel, and Language: How Bronze-Age Riders from the Eurasian Steppes Shaped the Modern Worl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Balcer B (1988) The Neolithic flint industries in the Vistula and Odra basins. Prz Archeol 35:4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