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平,燕報進階記者
位于南山路128号的老李建房子裡有大量的私人住宅,有一座曹素功油墨廠,像一個文學隐士"大藏"在這裡。
近日,一場風格獨特的搬遷儀式在原址曹蘇貢油墨廠舉行,老字"曹蘇功"油墨廠因其被列入舊城改造範圍而集,将從工廠經營100多年的南山路遺址走向軍道。

搬遷儀式現場 本文圖檔為靜安區
曹素功回墨已有350多年的曆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者和見證者,是書墨文化中華民族文明遺産的重要載體。從1917年的曹蘇功油墨廠到南山路遺址曆經百多年,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企業油墨生産企業不斷發展和發揚傳統油墨生産技藝,還赢得了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能和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保護示範基地。
2019年2月,油墨廠所在的洪南山宅址被列入舊城區改造征費範圍。百年老廠即将迎來新的發展轉折。在此之前,上海舊重裝工作尚未達到"非遺"文化機關的收藏,為了更好地維護曹素功油墨廠的收藏權益,江西路街道多次與區舊改辦合作,與市人政協、市文化和旅遊局合作,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無遺協會等機關協調,與油墨廠尋找更好的搬遷區域。
搬遷儀式現場
在曆時一年半的協調過程中,由于環評标準、區域規劃等各種客觀條件的局限性,協調方案起草起來容易。最後,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找到了新的基地,為曹素功油墨廠重新開工——上海理工大學軍道附近,這在有力地保證了"非遺物"遺産的同時,也為全市舊的再收藏工作提供了寶貴的"非遺物收藏"相關經驗。
"真主使用的第一瓶墨水是曹素功。在搬遷儀式上,一些熱愛書法的居民這樣說。近年來,得知"曹素功"搬遷計劃提上日程,居民紛紛前來打拳,不時上演一波"召回殺人"的浪潮。
徐明和吳慶春,上海周虎辰曹素功筆墨有限公司的兩位國家級非遺傳繼承人,也談到了他們對江西省土地的深切熱愛。他們與這裡的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多年來,工廠的許多員工也選擇在江西安家,一個充滿煙花和人情味的地方。"洪南山樓搬遷時,一些居民來和我們道别。兩位國家級非遺傳傳承人也向江西省居民緻敬,他們得到了曹素功水墨和周虎辰筆的贈送,以及"定制"的書法作品,感情深厚。
負責編輯:加文
校對:張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