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刻了解“第二個結合”的文化内涵

作者:光明網

作者:路向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這些重要論述提出了如何深刻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内涵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彼此契合,具有内在的融通性;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相融合,具有基于實踐的統一性;“第二次結合”在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同時,使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性。簡言之,“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深刻了解“第二個結合”的文化内涵,既要把握“結合”的文化基因,亦要領會“結合”的文化品格,更要推進“結合”的文化實踐。

文化基因激發“結合”内生活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基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融入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而不斷實作理論創新,因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能講中國話、彰顯中國氣派與中國風格、塑造了中國話語、訴說着中國故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于中華兒女的内心,千百年來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精神追求、精神辨別和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支配14億多中國人言行的一種觀念和力量,是中華民族心理特征、思想情感的綜合反映的集合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它潛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習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能不能在中國生根發芽,能不能助推中國向前發展,從深層次來說,是看它能不能和中國原有的優秀傳統文化相适應、相融合、互相成就。換言之,一個來自歐洲的偉大思想,緣何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在萬裡之外的中國紮根,生長出20世紀和21世紀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文明創造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我們黨強調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批判地繼承曆史遺産,赓續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文化滋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一種理性的、科學的思想與理念,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融相通,是思想旗幟和民族文化基因的相融相通,是先進的中國人的政治信仰和文化信仰的相融相通,兩者相得益彰、互為影響、互相融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程序中不斷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在21世紀展現出新的理論創新的文明光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着深厚而豐富的文化傳統基因和深遠的曆史底蘊,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是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根基。我們黨在帶領全國人民奮鬥的百餘年曆程中,正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人心和善”的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文化境界、“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天下大同”的文化理想等文化基因相結合,确證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文化夢想。

文化品格打通“結合”融合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的那樣:“‘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一百多年來,正是因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我們黨才能夠在堅定曆史信念的基礎上把握曆史主動,創造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相融相通的文化品格,中國共産黨秉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立場、觀點、方法,積極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時代課題。我們黨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為黨理論創新的根與魂,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課題書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華大地上。我們黨既在理論創新中把握住了作為文化形态的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現實性與可能性,也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曆史演進的文化基因中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文化品格。

推動形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相融合的文化品格,就要用實作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飛躍的理論成果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揮“第二個結合”所鞏固的文化主體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創新的内涵作出深入闡釋,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持續推進文化創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内在契合性曆經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實踐檢驗和證明,創造了實踐基礎上會通而成的新文化,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文化自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隻是陳列在曆朝曆代文化典籍裡的觀念形态的文化資源,更應該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程序中發揮精神影響力的實踐形态的文化軟實力。與時俱進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念形态與實踐形态的互動與轉化,形成與現代文明互相協同、與中國社會發展實踐互相适應的中華文明新形态,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深厚的文化滋養;在秉持中華文化獨特優勢的前提下,積極與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實作中華文化精神的自我超越與自我發展,提出促進人類未來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中國方案,使之滿足人民群衆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文化實踐開掘“結合”實踐偉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積澱的中華文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面對的最大的曆史實際,其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實際共同構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基礎。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野與融合的辯證法是審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深層本質的基本次元,也是我們了解中華文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承繼與變革辯證法的基本出發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展示着中華民族曆經苦難與輝煌而不懈奮鬥中的文化自覺,展示着中國人民走向民族複興中的文化自信。一個政黨的理論創新離不開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和碰撞。曆史已經證明并将反複證明,動機和緣由各異的哲學與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在促進人類文化繁榮的同時亦成為撬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杠杆。正如季羨林所言:“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 馬克思主義能夠融合與超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在理論創新中不斷中國化的深層原因,不僅在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屬實踐哲學的發展理路,更在于它是一種契合中國共産黨人革命和建設實踐追求,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揚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局限性,進而融彙于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之中的曆史選擇,最終讓經由“第二個結合”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每一步探索,都彰顯着“第二個結合”的實踐偉力。運用“革故鼎新”的文化智慧,我們黨将文化實踐融彙于安邦治國的改革創新實踐中;秉持“萬物并育”的文化理念,我們黨在文化實踐中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态;肩負“協和萬邦”的文化使命,我們黨用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引領了世界文明進步的潮流。“第二個結合”築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曆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所彰顯的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文化實踐形态,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實踐規律和内在機理,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正本溯源,是為了更好地創新發展;追尋文化曆史,是為了更好地出發。一個政黨的理論唯具深遠的文化底蘊,方顯其深沉的自信底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經驗表明,我們要深刻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文化基因,深刻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文化品格,深刻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獨特價值體系,深刻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創新機制,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深刻了解和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的文化内涵,用實作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飛躍的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新的實踐,用人類文明新形态引領世界發展潮流,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的雙重需要。

(作者系河南财經政法大學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