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瘾,一步步讓你PICK ME

讓使用者習慣你的産品==*

習慣:下意識做出的舉動。

簡單的習慣是在很少或完全沒有意識思考的情況下完成的行為,指導了每個人日常近一半的行為。

習慣是人們能夠通過在 基底神經節中存儲自動反應,來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

當大腦才去捷徑并停止積極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的時候, 就會形成習慣;大腦很快便學會編纂行為,為其遇到的任何情況提供解決方案。

深谙此道的企業,一直将培養使用者習慣作為産品開發的一個基本原則。

習慣養成類産品能夠改變使用者的行為,使使用者無須外部誘因就會開始從事某種活動:
  • 使用一而再,再而三的接觸和親近産品
  • 不需要廣告和促銷的外顯的行動召喚
  • 一旦形成對産品的依賴性,使用者便會在一些習慣事物中使用這個産品打發時間,比如排隊的時候看頭條,路上刷淘寶、路上聽網易雲發現音樂……
使用者對産品産生習慣依賴的好處:
  • 提高使用者終身價值
  • 提供定價靈活性
  • 加快增長速度
  • 提高競争優勢
打造習慣類産品,需要認真考慮的因素
  • 頻率:某種行為多久發生一次
  • 可感覺用途:在使用者心中,該産品與其他相比多出了哪些用途和好處

具有足夠頻率和感覺效用的行為進入“習慣區域”,有助于使其成為預設行為。

所有成功創新的共同點=解決明顯問題

一個習慣就是在不采取行動時會引起一些痛苦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54UB3VfG-1582548785767)(上瘾基礎模型.jpg)]

觸發

新的習慣需要建立基礎,而觸發則為持續的行為改變提供了基礎條件。觸發即為行為的執行器。

分為:外部觸發、内部觸發。

外部觸發

習慣形成首先要通過号召,使用者提示,暗示使用者來開始改變行為。

外部觸發時嵌入了資訊,告訴使用者下一步應該做什麼,傳達給使用者具體應該怎麼操作。比如:常見的“登入”、“注冊”、“付費”等操作

付費型觸發

多為保持使用者回訪的有效而昂貴的方法;比如廣告投放、搜尋引擎營銷、其他付費頻道

對于大多數商業模式而言,付費是不可持續的,公司通常使用付費觸發來擷取新使用者,然後利用其他各類觸發将使用者流量轉入。習慣形成後公司通常不會長時間以來付費觸發。

回饋型觸發

多為需要以公共和媒體關系所花費的時間進行投資。比如有利的媒體提及,病毒視訊、有利的特色應用展示位

回饋型觸發引發的使用者往往容易昙花一現,如果需要充分利用回饋型觸發維護使用者,就需要本身長期處于“明星”狀态,這一項卻是異常艱巨的,很難長時間保持一個超高的關注名氣。

人際關系型觸發

多為口口相傳形式,一個人告訴别人有關産品或服務的資訊

正常使用關系觸發器需要建立一個積極的使用者群,熱衷分享産品、獲得收益;類似小紅書、直播帶貨、拼多多、拼購類

以拼多多舉例解析:

拼多多選中“占便宜”使用者群體進行資源投入,憑借價格優勢和福利優勢,捕捉到一大批的“自帶營銷光環的初期使用者”,補貼并獎勵這些使用者,由這些使用者來推廣宣傳,擴大使用者規模。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ZRtgiB2j-1582548785770)(拼多多的推廣理念.jpeg)]

之前的時候拼多多更多的把進入的使用者流量在做業務轉化的同時,也在将這部分流量變為了推廣者流量。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BA9KCtSX-1582548785771)(拼多多的增長模式.jpeg)]

自主型觸發

始終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最終由使用者選擇允許這些觸發出現。比如app通知、電子郵件訂閱

隻要使用者同意接收觸發,那麼被設定允許觸發的公司就擁有了使用者注意力的份額

内部觸發

當産品應用與使用者的思想、情感或預先存在的活動緊密結合時,就是内部觸發在起作用。

情緒調動

情緒,特别是消極情緒是極為強大的内部觸發因素,并且在極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消極情緒

厭倦、孤獨、沮喪、困惑、猶豫不決等感覺經常會隐私輕微的痛苦或刺激,并會促使瞬間的,通常無意識的行動來平息消極感覺。

比如:刷抖音快手某種程度上是消除孤獨寂寞;打開網易雲音樂聽歌看評論是寄托平息感情

積極情緒

解決并滿足困擾我們的事物來内部觸發人們。

比如:分享好消息的需要,被認為是尋找和維持社交關系的嘗試

發現減輕疼痛産品的使用者,将随着時間的推移與産品形成強烈的積極關聯。

在繼續使用之後,産品和需要它的使用者之間形成債券。逐漸的,當使用者在遇到某種内部觸發因素時,便會選擇産品,會變成一種習慣。

一旦使用者被産品迷住,使用産品時并不總是需要明确号召性用語。更多的時候,依靠對感情的自動反應來促成期望的行為。

==一旦使用者被産品勾住,那麼使用者就不一定隻在清洗明确的行動召喚下才想到産品。==更多的時候,情緒引發的自動反應會引導人們做出特定的舉動。比如:感到無聊的時候會重新整理聞,逛淘寶,刷微網誌;壓力大的時候會聽網易雲、刷抖音視訊……

内部觸發和産品之間的關聯不是一夜之間形成。

内部觸發器很多時候需要數周或數月的頻繁使用才能形成。

如何觸發

如何更快的更好的為産品注入内部觸發的源動力,要做到産品對使用者的特定情緒起到安撫作用,産品設計的時候必須了解使用者的内部觸發因素—他們尋求解決痛苦點。

習慣形成産品的最終目标是通過擷取使用者的關注、消除使用者的煩惱、解決使用者的痛苦、創造好的情感/情緒感受,以便使用者将公司的産品/服務預設為精神撫慰的來源。

公司的必須首先在情感方面确定使用者特定的挫折或痛點,在産品設計和打造上注入解決該痛點的基因。

比如成功的習慣養成類的産品背後的驅動因素:

  • 使用者希望借助産品實作什麼樣的目的?
  • 使用者會在何時何地使用這個産品?
  • 什麼樣的情緒會促使他們使用産品、觸發行動?
  • 産品能否對使用者的這個情緒解決,需求滿足提供支撐?

行動

外部觸發和内部觸發可以指引提示使用者下一步的行動方向,但,如果使用者沒有付諸行動,觸發就未能生效。

斯坦福的福格行為模型,要使人們行動起來,有三個必備因素:

  • 充分的動機
  • 完成這一行為的能力
  • 促使人們付諸行動的觸發

B= MAT

  • B,行為
  • M,動機
  • A,能力
  • T,觸發

如果該環節内容任何元件部位卻是,使用者将不會越過“行動線”,并且不回實施某些行為。

示例:有一個手機電話沒有應答。

原因:

1、手機被放在一起不能拿到的位置==能力不夠

2、發現電話是推銷電話,一個不想接的電話 ====缺乏接聽動力,動機不夠

3、沒有電話鈴聲,也沒有震動,導緻沒有發現手機來電 ==== 沒有觸發因素

動機

觸發提醒使用者才去行動,而動機則決定使用者是否願意采取行動。

能驅使人們采取行動的核心動機不外乎三種:

  • 尋求快樂,避免痛苦
  • 尋求希望,避免恐懼
  • 尋求社會認可并避免拒絕

能力

産品創新基本分為三個步驟:

  • 了解人們使用某個産品/服務的原因
  • 列舉使用者使用該産品的必經環節
  • 在明确所有環節以後開始做減法,直至做到極緻

凡是能夠讓使用者以最簡便的方式享用到的産品/服務,一定是使用者使用率最高的。

任務的難易程度會直接影響人們完成這一任務的可能性。

福格,影響任務難度的6個因素:

  • 時間:完成一項行動需要多長時間
  • 金錢:采取行動的資金成本
  • 體力勞動:采取行動所涉及消耗的勞動量
  • 腦力:采取行動所需的精神努力和注意力水準
  • 社會偏差:他人如何接受這種行為
  • 非正常:動作與現有例程比對度 或中斷的程度

在能力和動機兩個選項面前,如何選擇該優先解決哪一個?

**增加使用者動機是昂貴且耗時的,而先解決能力問題更加容易。**優質高效的産品應用,提供便捷高效的痛點需求解決體驗,以及産品的驚喜度,來反向影響和提升使用者動機。

稀缺效應

環境效應

産品所處環境

錨定效應

人們在做決定時經常會錨定一條資訊

贈券效應

增加動力的現象

多變的酬賞

很多時候驅使人們行動的,并不是酬賞本身,而是人們渴望酬賞時産生的那種迫切需要。

大腦因為渴望而形成的緊張感會促使人們重複某個動作。

主要分為三種形式:

  • 社交酬賞
  • 獵物酬賞
  • 自我酬賞

社交酬賞–人際獎勵

人類時社會化的物種,彼此依存。社交酬賞,抑或說部落酬賞,院子和他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為了讓自己覺得被接納、被認同、受重視、受喜愛,大腦會自動調試已獲得酬賞。

獵物酬賞–具體的資源或資訊

在追捕的過程中,獵手是為了追逐而追逐。在某種意義上,這個解釋了現代人需索無度的狀态。

獵手在追捕獵物時,内心的執念催促它不斷向前;

自我酬賞–體驗到的操縱感、成就感、終結感

人們對于個體愉悅感的渴望。在目标驅動下,人們會去克服障礙,即便僅僅是因為這個過程能帶來滿足感。

很多時候,完成任務的強烈渴望會成為促使人們繼續某種行為的主要因素。

上瘾模型驅動場景化設計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2LYDbnmc-1582548785772)(上瘾模型驅動場景化設計.jpeg)]

需要注意的是:

  • 多變的酬賞不是免費的
  • 保護使用者的自主權:使用者有權接受,也有權拒絕
  • 有限的多邊性

示例:電子郵件業務

原因:

1、社交酬賞:不确定哪些人會發送郵件過來,同時我們渴望與他人進行良性互動,會進行回信

2、獵物酬賞:郵件的内容多種多樣,有商品營銷,有與職業發展相關等等,查郵件有助于把握機會或規避風險

3、自我酬賞:篩選分類郵件,标記,删除,過濾,分組等一系列的操作會使使用者感覺到 郵箱在自己的操控之中

投入

使用者在某件産品或某服務商投入的時間或精力越多,對該産品/服務就越重視。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gvRxOiOB-1582548785773)(使用者轉化至上瘾的流程鍊路.jpg)]

最後形成良性的pick模型。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ff6mWlY0-1582548785774)(pick模型.jpeg)]

最後,感謝各位的閱讀~

上瘾,一步步讓你PICK ME
上瘾,一步步讓你PICK M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