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知道我有30萬的存款後,他的所做所為,讓我悔不當初

作者:我是黎姐姐

千萬不要輕易暴露出自己的存款,尤其是老年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也要多長個心眼。人到晚年,捂住自己的口袋,否則将會麻煩不斷。

56歲的大姨終于迎來了她的退休生活,盼這一天已經盼了三十多年;大姨是一名鄉村教師,一開始隻是民辦的,沒有編制,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終于轉為公辦教師,收入也增加了不少,這讓大姨很自豪。

兒子知道我有30萬的存款後,他的所做所為,讓我悔不當初

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工作了三十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與工作相比,大姨更渴望退休後的生活,她經常對大姨父說:等我退休了,我們就全國各地去旅遊,為自己存一筆旅遊基金,然後再存一筆養老金,争取晚年不給孩子添麻煩。

大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沒上什麼學,在老家務農,農閑時外出打工。

二兒子研究所學生畢業,在省城工作并娶了城裡的姑娘。二兒子的優 秀讓大姨引以為傲,她總說這輩子估計得沾小兒子的光了,因為小兒子讀書多,工作好,收入高,還娶了城裡的姑娘。

雖然兩個兒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可大姨從心底裡還是偏心小兒子的。

不但偏心小兒子,大姨還有點看不起大兒子,她覺得大兒子沒出息,讀書少,賺錢又不多,大兒媳婦也是地道地道的農村姑娘,這怎麼能和小兒子相比呢!

是以說,大姨從小就偏愛小兒子而忽視了大兒子。

從小到大,無論是吃的,穿的,玩具等等,都以小兒子為主,大兒子有時候就眼巴巴看着。

記得有一回,大姨從集上買了幾個香蕉,要知道八十年代,香蕉對于我們北方農村來講還是稀罕水果;大姨買了一斤,也就三四個吧,拿回家時小兒子一把搶過來,自己護着不讓别人吃。

那時大兒子也才八歲,沒有見過香蕉,肯定也是饞得厲害,可是弟弟并沒有打算把香蕉分給他一個。

小兒子自顧自的吃着香蕉,大兒子咽着口水在一邊看着;作為媽媽的大姨卻熟視無睹,不僅不責怪小兒子,還誇小兒子有能力,長大了肯定不吃虧。

這件事給大兒子留下了一輩子的陰影。

多年以後大兒子外出打工,發的第 一份工資就是去市場買了兩斤香蕉。他邊吃邊掉眼淚,心疼自己被忽視,也羨慕弟弟有那麼多人愛。

兒子知道我有30萬的存款後,他的所做所為,讓我悔不當初

在大姨眼裡,小兒子像她,學習好,腦子靈活。大兒子,說實話,雖然也是自己生的,對他卻是滿滿的嫌棄。

大姨覺得自己有一天老了,大兒子是指望不上的,沒有那個實力,隻有小兒子才是自己的依靠。

可是,事實又是怎樣呢?

大姨千盼萬盼終于熬到了退休,她的終身俸也相當可觀,每個月有近四千塊,以後還會繼續漲。

本想着退休了,可以好好休息,到處玩玩了。可很多事情就是事與願違,小兒子要把大姨接到城裡,不是讓她來享福,而是來幫他帶娃。

這可把大姨愁壞了,自己現在也快六十歲了,身體也不太好,怎麼能帶得了娃呢?大姨不想去,小兒子說:你不來也可以,那你出錢我們請保姆吧。

大姨沒想到小兒子會說出這樣的話,憑什麼讓我出錢請保姆?小兒媳婦也說:你作為老人,不出力就出錢,天經地義。

大姨說:你哥家兩個孩子我都沒有帶過,也沒見你大哥指責我,讓我出錢的。

小兒子和小兒媳一起說:你覺得我哥有能力給你養老嗎?他自己養家都費勁,是以說媽,你和爸老了還得靠我們。

大姨想想也對,老了不指望小兒子,那還能指望誰呢!

小兒子和小兒媳一個月工資加起來兩三萬,大兒子一家也賺不了幾萬塊,怎麼比?

大姨猶豫再三,雖說有一千個不情願,還是硬着頭皮來到了小兒子家,她從心裡怕得罪他們,如果現在不幫他看孩子,他們肯定也不會管自己。

在小兒子家住了半年多,小兒子一分生活費沒給,大姨把自己的工資全搭進去了。她心裡很不舒服,可這還不算,有一天,小兒子問大姨:媽,你偷偷告訴我,你上班這些年,存了多少錢?

大姨本來不想告訴他,後來想了想,反正是自己的孩子,将來自己走了,所有的東西不都是小兒子的。

于是,大姨對小兒子說:我和你爸這些年省吃儉用,除了供你上學外,我們也存了一點錢,準備給自己養老用的。

小兒子一聽兩眼放光:存了多少?

30萬。

什麼?30萬?小兒子不敢相信似的瞪大了眼睛:媽,你還真有錢呢!比我們強,你看我們雖說賺得不少,可花的也多啊,每個月存不了多少錢。

自從大姨把存款告訴了小兒子後,小兒子和兒媳就有事沒事的在大姨面前哭 窮。

之前是把自己每月的退休工資貼補了小兒子家,後來,小兒子不滿足于隻花大姨的工資了,他有更高的目标。

有一天,小兒媳婦對大姨說:媽,你看咱們住的這房子怎麼樣?

大姨想也沒想就說:挺好的啊,雖然小了點,可周圍配套挺全,生活也很友善。

小兒媳婦說:生活是很友善,就是有點小,我和你兒子商量要換個大一點的,您想啊,現在是一個孩子勉強夠住,将來要生個二胎,總共兩個卧室,您上哪裡住去?是以說,想換個大點的,就是手裡錢不太夠,您支援我們一點。

大姨這才明白,感情小兒子和小兒媳婦是打自己那三十萬存款的主意了。

要知道,這三十萬是自己和老伴,省吃儉用了一輩子才攢下來的,以後養老用,現在小兒媳婦卻要自己把三十萬拿出來買房,這該如何是好。

大姨不想給,又怕得罪小兒子一家;萬般無奈之下,大姨給大姨父打電話問該怎麼辦?大姨父生氣的表示:不能給,他們一個月賺好幾萬,為什麼現在還啃老?

大姨聽了大姨父的話,心裡有了主意,明确的表示:不會把這三十萬拿出來。

大姨本以為拒絕就好了,沒想到小兒子和兒媳婦表現讓大姨傷透了心。

小兒子先是對着大姨發了一通火,還說:等你老了,我也不管你。

小兒媳婦要趕大姨走:你回家吧,我們家養不了你。

就這樣,大姨被小兒子趕了出來。

大姨很難過,她想不通為什麼,自己從小偏愛的小兒子,為什麼要這樣對她。

回到家後大姨一下子bing倒了,期間還是大兒子和大兒媳婦在床前照顧;尤其是大兒媳婦,每天給大姨擦身,洗澡,梳頭,做好了飯端到床頭,等大姨吃完再把碗筷收走,扶大姨躺下。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大姨很愧疚,以前不喜歡大兒子,當然也不喜歡大兒媳,實指望小兒子會為自己養老。

可到了關鍵時刻,還是靠被自己輕視的大兒子和大兒媳照顧。而被自己膩愛的小兒子,卻連一個電話也不打。

那段時間,大姨想了很多,越想越内疚,大姨父也責怪大姨不該偏心,從小委屈了大兒子。

現在大姨才算看明白,能為自己養老的是大兒子,于是,她做了一個決定。

大姨做了一個什麼決定呢?

那就是她準備把自己存的三十萬,全部交給大兒媳婦。

當她把卡遞給大兒媳時,大兒媳哭了,她表示不會要這筆錢,照顧老人是我們的責任,不需要刻意回報我們什麼。

大兒媳的話讓大姨心裡更加踏實,這孩子,沒錯的。

大姨讓大兒媳安心把卡收着,前幾十年虧待你們,我要用以後的日子補償你們。

大兒子和大兒媳再三推托不肯收,大姨有些生氣了,大姨父也勸兒子:把卡安心收着,我們以後都會在一起生活,我和你媽還要靠你們照顧,你們不收,我們心裡也不安穩。

大兒媳把卡收下了,表示這筆錢暫時放在自己這裡,如果您哪一天需要,我會還給您的。

兒子知道我有30萬的存款後,他的所做所為,讓我悔不當初

兩個兒子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大姨的故事告訴我們,作為父母,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如果偏愛哪一個,将會給不被重視的另一個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還有就是退休以後,要堅守自己的原則,盡量不要把自己的存款告訴别人,也不要告訴孩子,因為人心是經不住考驗的;人到晚年,能靠得住的隻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