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入了解“第二個結合”的認識論意義

作者: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特别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這一重大論斷,不僅對于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兩個結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而且對于我們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大認識論意義。

“第二個結合”為“第一個結合”提供學理前提。“兩個結合”既内在關聯、密不可分,又各有選擇、各展所長。從學理上說,要實作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必須首先實作馬克思主義從“來”中國到“在”中國的曆史轉變,進而實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前提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曆史事實表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已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作了落地生根。“‘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化中國”提供了更為根本、更為紮實、更為深沉、更為鞏固的文化土壤和學理前提。

“第二個結合”為“結合”的成果互相成就奠定文化基礎。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側重于從馬克思主義改變中國來認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際上中國也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造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版本。發揮理論指導作用的并不是馬克思恩格斯那些具體結論或個别詞句,而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化時代化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第二個結合”不僅讓馬克思主義采取了“中華民族形式”,而且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不僅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和時代的,而且讓馬克思主義的命運同中國共産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第二個結合”為中國道路開辟、推進和拓展提供曆史縱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高度重視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求索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覺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脈相承的哲學内蘊、文化底蘊、理論積蘊,因為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喚醒所激活,進而為中國人民“走自己的路”提供了堅定的價值和情感支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因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得到寶貴文化滋養而充滿生機活力、激發時代脈動,兩者的有機結合,使得中國式現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必然呈現鮮明中國特色。

“第二個結合”為未來理論和制度創新提供認知空間。“第二個結合”既讓我們深刻感受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永恒魅力,又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以更高遠的曆史站位、更寬廣的世界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我們既要在“第二個結合”中不斷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主動,又要不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主動,進而讓“第二個結合”作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讓我們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涵養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第二個結合”為鞏固文化主體性提供智慧之源。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從不斷衰落到根本轉變命運、持續走向繁榮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本質上都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強大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沃土,深刻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脈和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内在貫通,使曆史中國的深厚底蘊與現實中國的嶄新氣象深相融通,形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最新表達和理論上的最新概括,讓中華文明在新時代再次綻放出奪目光彩。這既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曆史性貢獻,又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世界性貢獻。

(作者:田鵬穎,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遼甯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