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刻領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了解新發展格局

作者:京報網

在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發展階段的論斷;在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準确判斷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新發展理念;在此基礎上,他闡釋了第三個問題: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

隻有深刻了解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深刻領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才能深入了解新發展格局。

深刻領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了解新發展格局
《深入了解新發展格局》 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

新發展格局是什麼?是一個發展階段的邊界,意味着以前的發展階段結束了。實質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資本的全球化程序走向終結,資本支配勞動,西方和開發中國家互利共赢的發展模式走到邊界了,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全球産業鍊走到邊界了,“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遇到了嚴重瓶頸。暫且不論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是機遇還是挑戰,首先這是個事實,我們要正視這個事實。共産黨人辦事,是從事實出發的。

為什麼要提新發展格局呢?這既是基于現實的挑戰,也是基于對大局和大勢的判斷,事實就是20世紀50年代提出、80年代落實的發展方式走到邊界了。在經濟發展模式走到邊界的同時,全球政治的挑戰出現了。

當年卡爾·施米特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經濟不能代替全球政治,政治是鬥争,鬥争是妥協的基礎。20世紀下半葉為什麼出現全球妥協?因為全球鬥争達到邊界了,政治鬥争造成了經濟妥協。發達國家以經濟妥協來換取開發中國家在政治上的某種妥協,結論是——隻有在鬥争的基礎上才能談得上妥協。所謂妥協,是建立在鬥争的物質基礎之上的。我們國家之是以能站得住,就是因為我們在世界古老文明中,在開發中國家中,是唯一通過革命戰争的勝利,完成了國家獨立的。沒有革命戰争的勝利,就沒有獨立發展的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毛澤東同志1936年的一段話,至今都對我們有啟示意義。他說:‘無論處于怎樣複雜、嚴重、慘苦的環境,軍事指導者首先需要的是獨立自主地組織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敵逼迫到被動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複主動地位。如果不能恢複到這種地位,下文就是失敗。主動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體的、物質的’。”

這段話回到了我們的初心。馬克思說,革命需要物質基礎,需要具體的、物質的基礎,軍事鬥争的勝利是我們一切妥協的前提。試想,如果沒有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争的勝利,帝國主義會妥協嗎?我們的開放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前提是帝國主義不得不妥協。這是非常清醒的論斷。這就回答了科耶夫當年和卡爾·施米特的那個争論。

什麼是把握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隻有立足自身,把國内大循環暢通起來,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沒有任何人能打倒我們、卡死我們!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争力、發展力、持續力,確定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程序不被遲滞甚至中斷。”

如何從共同體的角度看問題呢?

從共同體的角度說,“五位一體”——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是一個有機體。

從經濟活動這個有機體說,生産、配置設定、流通、消費是一個有機體。就生産活動而言,資本、勞動、資源、管理、技術又是一個有機體。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建構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就像人們講的要調理好統攝全身陰陽氣血的任督二脈。經濟活動需要各種生産要素的組合在生産、配置設定、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進而實作循環流轉。”

為什麼不能把暢通經濟循環了解為暢通物流呢?因為流通這個範疇,最深刻地展現了中華文明的辯證法,展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易經》認為,力量、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的,旋轉着上升,之是以旋轉,就是因為彼此制約的運動。歐洲的科學很晚才注意到這一點,歐洲牛頓力學的辦法就是直線式的,垂直落體運動。卡皮羅觀察到了洗澡水的旋轉,而直到19世紀20年代,科裡奧利從地球的旋轉這種聯想中才解釋了它,進而解釋了洋流、飓風、龍卷風,這就是著名的科裡奧利力。

思維不是直線的,而是旋轉的,曆史的意志不是大多數的平均數,而是像波浪一樣,是水流在彼此制約作用下的湧流——這種旋轉的思維,在西方就是所謂藝術的思維——尼采謂之“輪回”。而他的這個說法,比較接近于辯證法的螺旋式運動。

人類曆史、人類社會發展史,總是在直面沖突、克服危機中螺旋式前進的。回顧人類社會發展史、中華文明史,從來沒有一馬平川的道路,輝煌從來與苦難相伴随,不經曆苦難,就沒有輝煌,有了苦難,也不見得就能有輝煌。隻有曆經苦難、曾經實作過輝煌的民族,才能談得上偉大複興——這也是辯證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這也展現了辯證法。“全面”,首先就是全面地了解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學說,即從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彼此沖突、互相制約的角度去謀篇布局,不能再搞“單打一”。我們要正确決策,就要比較全面地摸透社會各個領域的情況,摸清它們之間互相沖突、制約的關系,這是我們黨的學風,也是工作作風。

總而言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根本,是重點,是總目标。以前我們搞土地改革,搞工業化、市場化,都隻是手段。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果社會主義社會散了攤子,一切都談不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針對這個重點目标提出來的。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這一系列思想的創新點,就是把我們這個社會的主體、共同體——人民放在發展和生産力的前面,把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安全放在心上,把提高勞動品質、科技創新放在資本的收益前面。簡單說,就是把社會全面發展放在經濟發展前面。這就是我們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的關鍵。

(原标題:深入了解新發展格局)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 韓毓海

流程編輯:U01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