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作者:網協呂梁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癸卯之年,仲夏時節。相伴好友,自駕雲遊,開啟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此行,旅遊的最終目的地是忻州老牛灣。

5月22日下午,我們從離石驅車出發,在興縣小住一晚。翌日早晨,又從興縣城出發,途徑瓦塘鎮,到達黃河邊,然後順着沿黃1号旅遊公路北上,觀賞黃河美景到河曲。

河曲,古稱隩州,“隩”是指河岸彎曲之意,取“河千裡一曲”之義而名縣。據《讀史方輿紀要》記載,縣城西瀕黃河,恰當河之彎曲處,因名河曲。今河曲是延續古名之通俗名稱。

河曲,位于晉、陝、蒙三省區交界,地處黃土高原東部邊緣。東臨偏關、五寨,南接岢岚、保德,西北與陝西省府谷縣、内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隔黃河相望。戰國屬趙,一名林胡,又曰儋林。秦至漢初屬太原郡。漢為西河郡宣武縣地,五代北漢置雄勇鎮,宋知火山郡,金貞元年間(1153年)置河曲縣。大定二十二年升為火山州,後更名澳州。明洪武二年仍置河曲縣,沿用至今。河曲是一座集黃河自然奇景與黃河人文奇景于一體的曆史文化名城。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行走山西,每一座曆史文化名城,都如同一本沉重浩瀚的古書,沒有一定文史基礎知識,是很難解讀其中的韻味。但河曲則例外。九曲黃河從天降,萬衆風情留此處,其人文景觀、民謠風情、曆史名人,都得源于這九曲十八彎黃河水之滋養。河曲,是一座讓人一見就懂,一見生情之古城。

娘娘灘,位于縣城北7公裡處,是黃河河床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島”。有民諺曰:“九曲黃河十八彎,傳奇莫過娘娘灘。”傳說因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後曾在此避過難而得名。在上遊還有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叫“太子灘”,屬内蒙古準格爾旗管轄,傳說因代王劉恒在島上住過而得名。娘娘灘村民從古到今都是李姓,傳說是當年負責保護薄姬、劉恒母子的飛将軍李廣的後代。登上娘娘灘,環顧四周,20公頃河灘上,四周環水,清澈如鑒,綠樹掩映,風光旖旎。夏秋之時,水波浩蕩,草木蔥茏,農舍俨然,忽隐忽現,宛如蓬萊仙境,别有洞天;又似河中扁舟,悠然飄蕩,歎為觀止!滔滔黃河,驚濤拍岸,像一條巨龍飛龍,馳騁于龍口深峽巨谷,突遇太子灘頭擋道,怒不可遏,噴雲吐霧間濺出一顆翠玉,形成娘娘灘奇景,可謂神韻之筆,氣象非凡!由此襟懷漸寬,鋪陳了數十裡富饒狹長的河谷平原。灘中分河道,迎水峭壁激浪數丈。北岸為内蒙古準旗之地,層戀高聳,雲海蒼蒼;南岸山尖古堡竦峙,居高臨下。娘娘灘就像壯士護佑下的一位窈窕淑女,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文筆塔,又稱“狀元筆”,位于縣城東5裡大東梁,為縣城标志性的建築。始建于清代五十九年(1794年)。塔,原本為佛教聖物,從明代以後,塔的功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原埋葬佛骨(舍利),變成了點綴風景、平衡地運、昌盛文物的建築物。據說,造此塔意在“振東山之勢,以裨河曲風水”。傳說,清初河曲很窮,民謠曰:“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撿苦菜。”為了翻身,縣吏鄉紳請來堪輿家,并走遍河曲大街小巷,卻走不出要害所在。某天日落黃昏時,踏上大河堤壩。突然發現對面有條黑龍,虎視眈眈,正吸吮河曲之精氣。縣吏鄉紳随決定在城頭建塔鎮妖。此塔高31米,形似狀元郎的如椽巨筆。椽筆倒影,又如一體條縛住黑龍的長索,越過黃河,鎮于怪獸頭上,就鎮住了妖氣。說來也巧,自從建了塔後。翌年開始興旺,駝幫滿載着中亞、新疆、内蒙古的毛皮由此赴中原;馬幫滿載着南方的精綢茶葉,由此赴西北,河曲成為晉商南來北往必經之水陸碼頭。小小的河曲縣城,呈現了客商雲集,貨棧爆滿的繁榮景象。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西口古渡,位于縣城西端,緊靠黃河岸畔,與濱河大道相連接配接。廣場總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分上平台廣場與觀河台兩部分。景區包括古戲台、禹王廟、牌樓、觀河台、小亭、拱橋、碼頭等,成為人們休閑散步、觀賞黃河景色、組織大型演出的場所。古渡可追溯到漢唐,也是明長城邊口的大渡碼頭,清代、民國時期,是晉西北水陸物貿集散碼頭。“南來的茶布水煙糖,北來的肉油皮毛食鹽糧”,作為晉、陝、蒙水陸通衢之地,水通河套甯夏,陸走并州京津,船筏急流,繁盛異常。從此,走西口邁出第一步,輝煌的晉商傳奇、近代河套地區農墾開發,從此拉開序幕。如今,往昔歲月的印迹隻能在民歌中找到其影子,當年送别了無數親人的古渡口,已成為河曲人休閑娛樂的場所之一。“河曲河燈會”成為充滿濃郁黃河黃土風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20年,河曲投巨資,重建廣場,西口古渡再煥新顔。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白樸公園,位于黃河大街文筆塔北邊,總占地面積164畝,以元代雜劇家白樸名字而冠名。白樸(1226年-1310年後),字太素,号蘭谷,隩州人(今河曲縣舊縣村)。祖父白宗完教子有方,二叔白責與生父白華,先後于1203年和1215年雙中進士,鄉人築榮鄉亭記之。華官至樞密院判官,掌管金朝軍務,秩從一品。白樸生于開封,七歲,開封城破,母被掠,義父元好問收養白樸。城破前白華随金哀宗“出就外兵”,失敗而成“楚囚”。釋放北歸正定,投靠萬戶史天澤,并被聘為封龍山廟學教授。好問送白樸歸華,并同好問弟同教樸進士業。廟學畢業,在史資助下,與學友史樟等成立“九山書社”,專門研創新雜劇。從1243年算起,至新大都開放不久的元貞元年(1295年),其比關、馬、鄭在大都雜劇界初露頭角早52年。白樸一生創作新雜劇16部,《天籁集》二部等。以白樸那承唐繼宋之文學功底,兩次拒薦等,稱白樸“中國戲曲創始者”、“愛國詩人”、“文學戲曲巨匠”,實至名歸!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道:“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冠。”近年來,河曲縣打造了以“傳承河曲文化、弘揚白樸精神”為主題的白樸公園。漫步公園,我自然想起了史上第一位創作“梁祝”的大戲劇家白樸。一脈相承,一水相同,河曲之文化藝術,如同黃河一樣,蕩氣回腸,長流不息。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臨隩公園,是河曲縣近年建立于黃河岸邊的大型現代公園。園内有最美的建築隩曦樓,登上隩曦樓平台觀景,頓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之美感。極目遠眺,沿河岸遍地皆是綠茵花卉,滔滔黃河水奔流不息,黃河沿岸風光盡收眼底。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聞三省,站在河曲縣城黃河岸邊,仰視山巅中華雄雞,跨過黃河大橋,走進大口村南三省界碑前觀賞,碑前攜刻“雞鳴三省”四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碑後攜刻“晉陝蒙”三個紅色大字,剛勁有力。仰望高山頂上矗立一隻巨大的大紅色公雞,公雞高大霸氣,微微張嘴似在打鳴,展現了雞鳴聞三省之景。順着公雞腳下的人工步道,拾階而上,步道欄杆蜿蜒在山間,黃河滾滾流向遠方,公雞高高矗立鳴叫。近距離觀賞中華英雞,仿佛感覺雄雞正在打鳴,三省沿黃人正在側耳聆聽。置身三省交界之山巅,山西河曲的繁榮,陝西牆頭黃土地,大口村的蓮花辿,還有千折百回流淌的黃河,宛如一幅絕美的的曆史長卷,悠悠厚重,美輪美奂。再看看不遠處的一處長城烽火台,記錄着這裡曾經的人間滄桑和邊關硝煙,也給後人留下了獨特的風景。走近黃河古渡,捧一撮清澈的黃河水,聽一聽雄雞報時,穿越遠古時空隧道,我與黃河與雄雞在此美麗邂逅,心與河在此對白,追懷遠古,冥想未來。曆史讓我交彙在這個時空點上,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一個史家、詩人、作家、畫家、攝影師、旅行家,還可以是出沒風波裡的擺渡人,鎮守邊關的無畏将士……

其實,人生沒有初見,站在這裡,能望鄉望景、望邊關望長河,也能步入忘我之境界。自古河曲十年九不收。遙想當年迫于生計的河曲人、黃河人曾背井離鄉,“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從這裡西渡黃河進入内蒙,他們是與闖關東同樣出名的走西口人,是晉商兒女口外謀生的創業史,也是草原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融合的文化史。再聯想右玉縣的殺虎口和眼前的河曲西口古渡,這些都是三晉兒女對外開放走出去的文化符号。

河曲之行,來去匆匆;觀賞景點,走馬觀花;記錄美好,蜻蜓點水;所見所感,分享與衆;不虛此行,聊以自慰!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作者簡介】解德輝,1962年生,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人。網名“甯靜緻遠”。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呂梁市作家協會會員、呂梁市文化和旅遊協會理事、呂梁中華文華促進會常務理事、汾州文化研究會會員、《蕭鄉文學社》作家、國際攝影協會會員、呂梁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呂梁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北武當山文化研究會顧問等。喜歡訪古問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題材選擇上挖掘曆史厚度,在紅色文化中尋找精神高度,在現實生活中探求藝術鮮活度”之“三個度”;堅持在行走大美呂梁中,傳承曆史人文。1989年以來,在《學習與研究》(中央)《光明日報》《中國鄉鎮論壇》《山西日報》《山西經濟日報》《前進》《山西工作》《山西農經》《政府法制》《山西法制報》《呂梁文學》《百年紅印》(靈石)、《呂梁日報》《呂梁晚報》《文化晉中》《掌上呂梁》《呂梁釋出》等報刊、新聞媒體發表各類文章300餘篇。出版了《紅色呂梁》《印象離石》2本書,被收藏于《呂梁市圖書館》《晉綏兵民博物館》;《雲夢風雅》一書(新華出版社)收錄其撰寫19篇文章。《呂梁市志》“藝文篇”,收錄其撰寫的《品讀碛口古鎮》一文。開辦《行走大美呂梁》(個人)微信公衆号,已發表340餘篇文章。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雞鳴三省之地河曲

(離石融媒)